新版和旧版环境管理体系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23
新版和旧版环境管理体系的区别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本文件仅供参考ISO 14001: 1996和ISO 14001: 2004的比较中国国家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2005年2月1日译者按:ISO14001:2004标准(以下简称2004版标准)已经于2004年11月15日正式发布。
为了配合2004版标准的实施和应用,尤其是依据2004版标准的认证,国际认可合作组织(IAF)在2004年12月20日发布《IAF关于获得认可的认证从ISO14001:1996到ISO14001:2004的转换计划》。
该计划要求IAF成员认可的认证机构应该在2004年11月15日至2006年5月15日期间将已经发布的依据ISO14001:1996版标准(以下简称1996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转换为依据2004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
其中建议2004年11月15日至2005年5月15日为转换准备期,2005年5月15日至2006年5月15日为转换实施期。
CNAB作为IAF多边互认协议(MLA)成员,要求获得CNAB认可的认证机构按照IAF的转换计划对其发布的依据ISO14001:1996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实施转换,即在2006年5月15日之前,转换为依据2004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
考虑到目前2004版标准的国家标准还未正式发布,为了帮助获得CNAB认可的认证机构及其认证的组织能够尽早地为认证证书的转换做出安排,CNAB秘书处经征得有关标准专家的同意,将2004版标准的中文译稿和“ISO 14001: 1996和ISO 14001: 2004的比较”提供给有关各方。
同时,CNAB邀请认证机构、认可评审员与CNAB共同对2004版标准的中文译稿和“ISO 14001: 1996和ISO 14001: 2004的比较”进行了校译。
感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范与华、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的王顺琪和寇欣、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的刘秀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燕航、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的邹兰、CNAB认可评审员周璐、薛兵、冯显富以及CNAB李燕、刘晓红、周文权、夏清为上述工作做出的努力。
环境管理体系新版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版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不仅是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指导,更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本文将就环境管理体系新版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首先,新版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对企业的要求更加严格。
在环境政策方面,企业需要明确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承诺,并将其纳入企业整体战略规划中。
在环境规划方面,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实施和运作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并进行持续改进和监测。
在审核和评价方面,企业需要定期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和外部审核,并进行相关的评价和报告。
这些要求都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其次,新版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更加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环境政策方面,企业需要考虑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环境保护纳入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中。
在环境规划方面,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对于社会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实施和运作方面,企业需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公益活动,并对外界进行环境信息披露。
在审核和评价方面,企业需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并积极回应社会的关切。
这些要求都使得企业更加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为了符合标准的要求,更是为了对社会和环境负起应有的责任。
总的来说,新版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需要从战略层面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到企业的整体规划中。
同时,企业还需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环境保护纳入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中。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做到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为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新版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不仅是对企业环境管理的要求,更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企业需要从战略层面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到企业的整体规划中。
iso14001新版标准ISO14001新版标准。
ISO14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旨在帮助组织管理和改善其环境绩效。
2015年,ISO对ISO14001标准进行了修订,推出了新版标准。
新版标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了更新和调整,以适应当今社会和环境的变化。
本文将对ISO14001新版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各组织了解并适应新标准的要求。
首先,ISO14001新版标准强调了环境管理的全面性。
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对环境管理的要求更加全面和全面。
它要求组织在确定其环境方面的影响和管理环境绩效时,必须考虑到全面的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变化、资源利用、生态系统影响等。
这意味着组织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环境管理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些特定的环境问题。
其次,新版标准强调了环境管理的风险导向。
在过去,许多组织在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时往往是基于符合性的考虑,即满足法律法规和相关环保要求。
然而,新版标准要求组织不仅要满足符合性要求,还要通过识别和管理环境风险来持续改善其环境绩效。
这意味着组织需要更加注重对环境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以便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此外,新版标准还强调了环境管理的利益相关方参与。
在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新版标准要求组织必须积极地吸纳和倾听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和需求。
这意味着组织需要更加注重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合作,以便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环境管理的改善和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ISO14001新版标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了更新和调整,以适应当今社会和环境的变化。
它强调了环境管理的全面性、风险导向和利益相关方参与,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和改善其环境绩效。
因此,各组织应该及时了解并适应新版标准的要求,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和环境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ISO14001:1996與ISO14001:2004的具體差異
朮語修改
■朮語由原13個增加到20個﹐新增了對審核員﹑糾正措施﹑文件﹑不符合項﹑預防措施﹑程序﹑記錄等7個朮語的定義。
■朮語“環境表現(行為)”改為“環境績效”。
■對持續改進﹑環境影響﹑環境管理體系﹑環境目標﹑環境績效﹑環境方針﹑環境指標﹑內部審核﹑組織﹑污染預防等10個朮語的定義作了編輯性修改。
要素修改
■4.2環境方針需傳達給公司全體員工變為需傳達到為組織工作或代表組織(工作)的所人員;
■4.3.3 “目標和指標”和4.3.4“環境管理方案”合并為4.3.3“目標﹑指標和方案”﹔
■4.4.1“組織結構和職責”改為“資源﹑作用﹑職責和權限”﹔
■4.4.2“培訓﹑意識和能力”改為“能力﹑培訓和意識”﹔
■“環境管理體系文件”改為“文件”﹔
■“檢查和糾正措施”改為“檢查”﹔
■4.5.1“監測和測量”分解為4.5.1“監測和測量”和4.5.2“合規性評價”﹔
■4.5.2“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改為4.5.3“不符合﹑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
■4.5.3“記錄”改為4.5.4“記錄控制”﹔
■4.5.4“環境管理體系審核”改為4.5.5“內部審核”。
《ISO14001﹕2004標准條文講義》及《2004版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新版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素对照在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质量和环境管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规范企业的质量和环境管理实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一系列与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有关的标准。
最近,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 9001:2015和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 14001:2015相继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比新版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些标准。
1. 范围和适用性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 9001:2015的适用范围广泛,适用于任何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而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 14001:2015则主要适用于那些希望提高其环境性能、降低环境影响的组织。
2. 领导和承诺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组织的领导层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承担领导责任,并为质量目标设定提供支持。
而新版环境管理体系强调组织的领导层应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领导和承诺。
3. 风险管理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组织通过风险管理来确定和处理各种内外部风险,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而新版环境管理体系也强调对各种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以达到环境目标。
4. 目标设定和绩效评估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组织设定质量目标,并通过绩效评估来监测和测量这些目标的实现情况。
新版环境管理体系也要求组织设定环境目标,并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
5. 流程方法新版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以过程方法来管理组织的活动,以提高效率和质量一致性。
而新版环境管理体系也倡导以过程方法来管理组织的环境相关活动。
6. 文件控制和记录管理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组织建立与其业务相关的文件和记录,并保证其可控和可追溯。
新版环境管理体系也要求组织制定文件控制和记录管理的程序,并确保其有效性。
7. 过程审核和持续改进新版质量管理体系强调过程审核的重要性,以及持续改进的实施。
新版环境管理体系也要求组织进行定期的过程审核,并通过不断改进来提高环境绩效。
ISO 14001:2015新版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十一大主要变化ISO 14001:2015新版标准正式向社会发布以来,不论在形式、结构还是内容上都有重大的改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标准结构上的变化ISO 14001:2015标准结构采用了HLS,除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术语外,标准正文包括7个条款:组织所处的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改进。
2、术语和定义上的变化ISO14001:2015版标准共有33个术语,相对于ISO 14001:2004版标准,除了术语“污染预防”没有任何变化外,其它都发生了变化。
3、提出战略环境管理的思维ISO 14001:2015版标准明确要求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融入组织的战略过程的策划中。
ISO 14001:2015版标准中新增加的条款4.1(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要求从组织和环境两者的利益出发,识别并利用机遇,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与相关方的需求(包括法规要求)和期望有关的事项或变化的环境,以及地区的、区域的和全球的可以影响组织或被组织影响的环境状况。
一旦被确定为优先项,减少负面风险和开拓有益机遇的措施则应被融入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策划中。
4、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基于风险的思维是ISO 14001:2015版标准的一大特点,其主要源于HLS 中的要求,任何一个管理体系都应是一个预防性的管理工作,都是在考虑风险的基础上建立的。
为此,ISO 14001:2015版标准新增条款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且删除了2004版标准中的预防措施。
在环境管理体系领域,风险是指潜在的不利影响,其可能来自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组织的合规义务、以及组织识别的其他要求和问题(标准条款4.1和4.2条款)。
5、强化领导作用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的承诺,最高管理者的参与和承诺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为此,新版标准新增了条款5.1(领导作用和承诺),为那些处在领导岗位的人员(最高管理者)增加了特定的职责,以提高其在组织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环境管理体系最新版简介环境管理体系是组织用于管理和控制环境相关事务的一种体系化方法。
它旨在帮助组织合规,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持续改进环境绩效。
本文档将介绍环境管理体系最新版的概述和重要特性。
1. 概述1.1 环境管理体系定义环境管理体系是指一个组织在处理环境问题时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它涵盖了组织制定环境政策、规划环境目标与计划、实施环境管理措施、监控环境绩效等方面。
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组织能够更好地管理环境风险,提高环境绩效,履行社会责任。
1.2 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社会和企业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通过建立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组织可以合规、高效地管理环境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进一步改善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2. 环境管理体系最新版的特性2.1 高度集成与自动化新版环境管理体系具有更高的集成性和自动化程度。
它与其他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的集成更加紧密,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跨部门协作。
同时,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环境管理体系能够自动收集、监控和分析环境数据,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2 强调绩效评估和改进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更加注重对环境绩效的评估和改进。
它提供了一系列评估工具和指标,帮助组织全面评估环境绩效,并据此制定改进计划。
通过不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组织能够降低环境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2.3 加强对供应链环境管理的要求新版环境管理体系加强了对供应链环境管理的要求。
企业不仅需要管理自身的环境风险,还需要与供应商合作,共同推动供应链中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为此,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些工具和指南,帮助组织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实现环境保护目标。
2.4 强调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环境管理体系最新版更加强调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环境风险的综合评估,组织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潜在的风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本文件仅供参考ISO 14001: 1996和ISO 14001: 2004的比较中国国家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2005年2月1日译者按:ISO14001:2004标准(以下简称2004版标准)已经于2004年11月15日正式发布。
为了配合2004版标准的实施和应用,尤其是依据2004版标准的认证,国际认可合作组织(IAF)在2004年12月20日发布《IAF关于获得认可的认证从ISO14001:1996到ISO14001:2004的转换计划》。
该计划要求IAF成员认可的认证机构应该在2004年11月15日至2006年5月15日期间将已经发布的依据ISO14001:1996版标准(以下简称1996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转换为依据2004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
其中建议2004年11月15日至2005年5月15日为转换准备期,2005年5月15日至2006年5月15日为转换实施期。
CNAB作为IAF多边互认协议(MLA)成员,要求获得CNAB认可的认证机构按照IAF的转换计划对其发布的依据ISO14001:1996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实施转换,即在2006年5月15日之前,转换为依据2004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
考虑到目前2004版标准的国家标准还未正式发布,为了帮助获得CNAB认可的认证机构及其认证的组织能够尽早地为认证证书的转换做出安排,CNAB秘书处经征得有关标准专家的同意,将2004版标准的中文译稿和“ISO 14001: 1996和ISO 14001: 2004的比较”提供给有关各方。
同时,CNAB邀请认证机构、认可评审员与CNAB共同对2004版标准的中文译稿和“ISO 14001: 1996和ISO 14001: 2004的比较”进行了校译。
感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范与华、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的王顺琪和寇欣、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的刘秀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燕航、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的邹兰、CNAB认可评审员周璐、薛兵、冯显富以及CNAB李燕、刘晓红、周文权、夏清为上述工作做出的努力。
2015年12月,2015版本ISO9000将发行,从而2008版本ISO9000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ISO一般是5-8年改一次版本,所以这次换版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新版本有十章,老版本只有八章,以下是十章的内容:第一章–范围(Scope)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Normative references)第三章–术语和定义(Terms and definITions)第四章–组织的环境(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第五章–领导(Leadership)第六章–计划(Planning)第七章–支持(Support)第八章–运行(Operation)第九章–绩效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第十章–改进(Improvement)以下四个是主要的修改内容:1.组织的背景:如对不识字的工人,要提供的文件化要求就不那么高等等。
2.领导力:各个层次的领导都要,都需要有各自的质量目标,如质量目标和人的个人目标没有联系是不好的3.绩效评估4.改进以上四个是旧版本没有的.针对于具体条款的变化,主要的有:4.1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组织应确定那些与其某管理体系目标相关并影响其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问题。
ISO9001:2015将用货物和服务替代产品。
如4.2理解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预期9001有可能要增加文字,要求组织将下列包括在内:直接顾客、最终用户、供应商、零售商、分销商、监管者等。
4.4某管理体系组织应根据本国及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一个某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以及他们的相互作用。
“过程方法“将被嵌入到所有ISO管理体系标准当中。
现行的9001:2008的4.1条款有可能被纳入到这个条款当中。
比如文件化是非常重要的,用于坚定我们的信心,如果没有必要文件化,是否要采取其他的措施。
5.1领导力高管层的人员和全组织中的其他相关管理角色,针对管理体系,应证实其领导力。
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介绍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介绍一、新版环境管理标准特点ISO 14001:2015版标准相对于ISO 14001:2004版标准则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标准结构上的变化新版ISO14001标准采用了《ISO/IEC导则第1部2013》附录2(高阶结构)。
高阶结构(HLS)是新的ISO 管理体系标准通用结构,包括通用的术语、定义、标题和正文,标准正文包括7个条款:组织所处的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改进。
ISO 在管理体系标准中推行通用标准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用户同时应用多个ISO 管理体系标准。
高阶结构(HLS)适用于ISO 发布的管理体系标准,且高阶结构(HLS)允许不同领域的管理体系标准在保持结构通用性的同时体现其领域特性。
2. 标准术语和定义上的变化ISO14001:2015版标准共有33个术语,相对于ISO 14001:2004版标准,除了术语“污染预防”没有任何变化外,其它都发生了变化。
(1)新增术语20个其中15个术语来自于《ISO/IEC导则第1部2013》“术语和定义”的通用术语,包括:管理体系、高层管理者、目标、要求、风险、能力、文件化信息、外包、过程、审核、符合、有效性、监视、测量、绩效。
有5个术语是新增的环境管理体系领域的特定术语,包括:环境状况、合规义务、风险与机遇、生命周期、参数。
(2)修订术语12个有10个定义进行了修改: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方针、组织、相关方、环境因素、环境目标、纠正措施、环境绩效、持续改进。
注解进行增加或修改的2个:环境、不符合。
(3)取消了ISO 14001:2004版中原有的7个术语审核员、文件、内部审核、预防措施、环境指标、记录、程序。
3.提出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思维ISO 14001:2015版标准明确要求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融入组织的战略过程的策划中。
ISO 14001:2015版标准中新增加的条款标准4.1(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标准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要求从组织和环境两者的利益出发,识别并利用机遇,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与相关方的需求(包括法规要求)和期望有关的事项或变化的环境,以及地区的、区域的和全球的可以影响组织或被组织影响的环境状况。
本文件仅供参考
ISO 14001: 1996和ISO 14001: 2004的比较
中国国家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
2005年2月1日
译者按:ISO14001:2004标准(以下简称2004版标准)已经于2004年11月15日正式发布。
为了配合2004版标准的实施和应用,尤其是依据2004版标准的认证,国际认可合作组织(IAF)在2004年12月20日发布《IAF关于获得认可的认证从ISO14001:1996到ISO14001:2004的转换计划》。
该计划要求IAF成员认可的认证机构应该在2004年11月15日至2006年5月15日期间将已经发布的依据ISO14001:1996版标准(以下简称1996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转换为依据2004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
其中建议2004年11月15日至2005年5月15日为转换准备期,2005年5月15日至2006年5月15日为转换实施期。
CNAB作为IAF多边互认协议(MLA)成员,要求获得CNAB认可的认证机构按照IAF的转换计划对其发布的依据ISO14001:1996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实施转换,即在2006年5月15日之前,转换为依据2004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
考虑到目前2004版标准的国家标准还未正式发布,为了帮助获得CNAB认可的认证机构及其认证的组织能够尽早地为认证证书的转换做出安排,CNAB秘书处经征得有关标准专家的同意,将2004版标准的中文译稿和“ISO 14001: 1996和ISO 14001: 2004的比较”提供给有关各方。
同时,CNAB邀请认证机构、认可评审员与CNAB共同对2004版标准的中文译稿和“ISO 14001: 1996和ISO 14001: 2004的比较”进行了校译。
感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范与华、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的王顺琪和寇欣、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的刘秀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燕航、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的邹兰、CNAB认可评审员周璐、薛兵、冯显富以及CNAB李燕、刘晓红、周文权、夏清为上述工作做出的努力。
另外,希望有关各方对2004版标准的中文译稿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CNAB将把这些意见或建议反馈到2004版标准的国家标准的制定部门。
请将有关意见或建议以E-MAIL的形式发到 zhouwq@ 。
2004版标准的中文译稿不能作为认证依据。
CNAB 秘书处
2005年2月1日1、标准名称的变化
这一修改是为了和ISO 9001: 2000取得一致
2、体系要素的变化
目标和指标与环境管理方案合并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从监视和测量中分解出来
在提法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