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培训讲义
- 格式:pptx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4
ISO14001/FDIS: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应用指南介绍0.1背景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
这也是当代社会的主题。
因为各种环境问题,逐步进化出了可持续发展、透明和承担责任的社会期望。
所以企业需要进行系统化环境管理,以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提供一个系统框架来保护环境,对环境状况做出反应,使其与经济社会的需求保持一致。
通过一系列规范化的要求,帮助企业达成环境管理的预期目标。
通过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使最高管理层获得持续的成功,并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预防或者减少不利环境影响●减轻潜在的对环境条件和组织本身的不利影响●帮助组织实现符合性义务●用生命周期的观点控制或者影响与组织的产品、服务相关的设计、生产、分配、消耗、处置等过程,以便预防不利环境影响。
否则,现实中很容易发生偏离●通过实施正确的环境选项,实现经济效益,加强市场地位●与相关方交流环境信息标准不额外增加组织法律责任。
0.3成功因素所有层级的承诺,尤其最高管理层。
组织可以充分利用机会预防或者减轻不利环境影响,提升有利的环境影响。
尤其是从市场竞争和战略发展角度考虑。
最高管理层可以通过把环境管理整合进商业过程、战略规划,并将环境风险和机遇与经营重点摆在同等地位,将环境管理组织构架整合进全面管理体系中,对组织的风险和机遇进行有效的管理。
可以向相关方展示一个成功的环境管理体系。
标准未规定最优的结果,标准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环境管理体系复杂程度根据组织不同(环境影响、符合性义务、范围、组织状况)而变化。
0.4PDCA组织的背景情况内部和外部的问题相关方的期0.5标准内容本标准准守ISO 组织的要求及标准格式。
这些要求包括ISO 标准中更高等级的结构要求、核心内容的一致性、核心定义术语一致等,以方便标准之间的整合。
标准不设定特异于其他几个体系的特殊要求。
标准让企业可以用通用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方法把环境管理体系和其他体系要求整合起来。
ISO14001/FDIS: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应用指南介绍0.1背景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
这也是当代社会的主题。
因为各种环境问题,逐步进化出了可持续发展、透明和承担责任的社会期望。
所以企业需要进行系统化环境管理,以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提供一个系统框架来保护环境,对环境状况做出反应,使其与经济社会的需求保持一致。
通过一系列规范化的要求,帮助企业达成环境管理的预期目标。
通过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使最高管理层获得持续的成功,并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预防或者减少不利环境影响●减轻潜在的对环境条件和组织本身的不利影响●帮助组织实现符合性义务●用生命周期的观点控制或者影响与组织的产品、服务相关的设计、生产、分配、消耗、处置等过程,以便预防不利环境影响。
否则,现实中很容易发生偏离●通过实施正确的环境选项,实现经济效益,加强市场地位与相关方交流环境信息标准不额外增加组织法律责任。
0.3成功因素所有层级的承诺,尤其最高管理层。
组织可以充分利用机会预防或者减轻不利环境影响,提升有利的环境影响。
尤其是从市场竞争和战略发展角度考虑。
最高管理层可以通过把环境管理整合进商业过程、战略规划,并将环境风险和机遇与经营重点摆在同等地位,将环境管理组织构架整合进全面管理体系中,对组织的风险和机遇进行有效的管理。
可以向相关方展示一个成功的环境管理体系。
标准未规定最优的结果,标准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环境管理体系复杂程度根据组织不同(环境影响、符合性义务、范围、组织状况)而变化。
0.4PDCA组织的背景情况内部和外部的问题相关方的期0.5标准内容本标准准守ISO 组织的要求及标准格式。
这些要求包括ISO 标准中更高等级的结构要求、核心内容的一致性、核心定义术语一致等,以方便标准之间的整合。
标准不设定特异于其他几个体系的特殊要求。
标准让企业可以用通用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方法把环境管理体系和其他体系要求整合起来。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ISO 14001:2015企业推行ISO14001的意义(1)获取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2)树立优秀组织的形象,赢得客户信赖,满足相关方的需要和期望。
(3)用标准化手段规范组织的环境管理工作,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
(4)改进产品性能,改革工艺设备,生产“绿色产品”,实现污染预防和节能降耗。
(5)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6)减少环境风险,避免因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实现组织永续经营。
二级:a. 国家环境标准b. 地方环境标准五类:a. 环境质量标准b. 污染物排放标准c. 环境监测规范d. 管理规范类标准e.环境基础类标准(环境基础标准和标准制修订技术规范)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三大环境政策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谁污染,谁治理(谁负担)c.强化环境管理八项环境管理制度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三同时”制度c.排污收费制度d.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e.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制f.排污许可证制度g.污染物集中控制制度h.限期治理制度“三同时”制度定义: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适用范围:a.新建、改点、扩建项目b.技术改造项目c.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d.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GB / T 24001-2016 I dt 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 要求及使用指南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withguidance for use(缩写:EMS)GB / T 24001— 2016 Idt ISO 14001: 2015国家标准推荐使用国家标准号国标发布年号发布年号标准号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同采用ISO14001:20040 引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术语和定义4 环境管理体系4.1 总要求4.2 环境方针4.3 策划4.4 实施与运行4.5 检查4.6 管理评审ISO14001:20150 引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术语和定义4 组织的背景5 领导作用6 策划7 支持8 运行9 绩效评价10 改进10 1战略性环境管理2基于风险的思考4主动的环境保护5满足合规义务6绩效导向7生命周期观点8强调信息交流9文件化信息要求3领导作用的提升主要特点ISO14001:2015 的显著变化第一节范围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组织能够用来提升其环境绩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培训讲义一、环境管理体系要求1. 法规遵从组织应当遵守所有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排放标准、环境保护政策等,确保其业务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 环境政策组织应当建立、实施和维护一份适用的环境政策,该政策能够为组织的环境目标和目标提供框架,并为业务和决策提供导向。
环境政策内容应包括持续改善、预防污染、合规性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需要。
3. 环境影响评价组织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其业务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不良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应涵盖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排放情况等。
4. 环境目标和目标组织应设立符合其环境政策的环境目标和目标,这些目标和目标应当是可实现的、量化的,并与其业务活动相关联。
5. 管理程序组织应当建立、实施和维护相关的环境管理程序,以确保环境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环境目标的实现。
6. 培训和意识组织应确保员工接受相关的环境培训,并且提高员工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意识,以促进整体环境绩效的提升。
7. 紧急应对组织应当建立、实施和维护紧急应对程序,以应对突发的环境事件,减少事故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8. 监测和测量组织应当实施相关的监测、测量和评估程序,持续评估其环境绩效,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
二、环境管理体系使用指南1. 环境政策宣传对组织的环境政策进行宣传,让所有员工了解和理解该政策的重要性,促进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2. 系统培训对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和使用方法进行培训,包括环境政策、环境目标、管理程序等,确保员工理解并熟悉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3. 环境影响评价指南提供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指南和流程,帮助员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编制评价报告和采取相应的环境控制措施。
4. 监测和测量工具提供相关的监测和测量工具,帮助员工收集环境数据和评估环境绩效,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5. 紧急应对程序提供紧急应对程序的相关指南和流程,帮助员工在发生环境紧急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减少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