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组成
- 格式:docx
- 大小:13.96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结构组成讲解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现代化的公共交通方式,其车辆的车体结构组成非常重要。
车体结构不仅影响车辆的外观和舒适性,还决定了车辆的安全性和运行效能。
本文将从车体整体结构、车体材料、车体重量和车体附属设备四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结构进行详细讲解。
一、车体整体结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主要由车体壳体、车体底盘和车体屋盖三部分组成。
车体壳体是车体的主体结构,承担着车辆的荷载和保护乘客的功能。
车体底盘是承载轮对和悬挂系统的基础部件,其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车体屋盖则是覆盖在车体顶部,旨在提供乘客休息和储物的空间。
二、车体材料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材料决定了车体的强度、重量和耐久性。
目前常用的车体材料包括钢材、铝合金和复合材料。
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承受较大荷载的部件,如车体壳体和底盘。
铝合金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成形性,适用于车体屋盖等外壳部件。
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轻量化的特点,适用于提高车辆整体的耐久性和乘坐舒适度。
三、车体重量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重量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因此,车体重量的控制十分重要。
一方面,车体结构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车辆的运行安全;另一方面,车体结构需要尽可能地轻量化,以降低能耗和提高运行效能。
因此,车体结构的设计需要在强度和重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通过优化设计和材料选择,使车辆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减轻车体重量。
四、车体附属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还包括一些附属设备,如车门、窗户、灯光和通风系统等。
这些设备主要用于提供乘客进出车辆的通道,保证车内的采光和通风,以及提供车辆行驶时的灯光照明。
车辆的附属设备需要与车体的结构相适应,确保设备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同时,附属设备的设计还需要满足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结构组成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简称为城轨。
城轨车辆车体按材料不同,可分为耐候钢车体、不锈钢车体、铝合金车体三种。
城轨车辆的车体采用由车底架、侧墙、车顶、端墙(驾驶室)四大部分组成的封闭筒形薄壳整体承载结构。
1,底架列车底架就是由各种纵向钢梁和横向钢梁组成的长方形构架。
它承托着车体,是车体的基础。
车底架上部车体及承载物的全部重量,并通过上、下心盘将重量传给行走部。
在列车运行时,它还承受机车牵引力及列车运行中所引起的各种冲击力及其它外力。
2,侧墙钢制车体的侧墙由边梁、立柱、窗立柱和墙板等零部件组成。
在车门周围设有门边立柱和横梁进行补强。
铝合金车体的侧墙,左右各有五个车门和四个车窗,而侧墙的上部又与车顶部件组合在一起。
3、车顶。
钢制车体的车顶,由边梁、弯梁、纵向梁、顶板和车顶端部组成。
不锈钢车体的车顶有波纹顶板、车顶弯梁、侧顶板、空调机组平台等几部分组成。
铝合金车体的车顶,两侧小圆弧部分采用形状复杂的中空截面挤压铝型材,中部大圆弧部分为带有纵向加强杆件的挤压成形的车顶板,其长度与车顶等长,车顶组装时仅仅留下几条与车顶等长的纵向长焊缝。
4、端墙。
地铁车辆两端的驾驶室端墙设有端门,在端门两边设有立柱进行补强外,其他结构基本与侧墙结构类似。
其余端墙基本农贯通道,端板安装在两侧墙板和车顶之间,用于连接贯通道。
城轨车辆内饰。
客室车箱结构。
客室车箱一般由客室座椅、扶手、屏风、车窗、车门和其他设备构成的。
1.客室座椅。
现在城轨车辆的客室座椅都采用新型的防火材料,大多由钢骨架支撑的玻璃制品,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习的造型,座椅颜色以蓝色为主。
每个座椅宽为430mm,按2个座位或6个座位为一组,固定在车体侧墙上,没有与地板连接。
列车的供暖设备装在座椅下,保证暖空气覆盖车箱底部,避免头顶热风造成乘客燥热、头晕。
2.扶手和屏风。
水平、垂直扶手和侧边屏风由抛光的不锈钢材料制成。
以某地铁车辆为例,每节A车的扶手有:14个连续的从顶板到地板的垂直扶手,13个水平扶手与垂直扶手连接,10个屏风在每节车的右侧,9个对称的屏风在车的左边(由于ATC室的存在)1个水平拉手,22个把手。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成引言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问题逐渐凸显。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和建设。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车辆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成进行分析和介绍。
1. 轨道交通车辆的分类轨道交通车辆一般可以分为地铁车辆和有轨电车两大类。
地铁车辆多用于城市的地下或高架轨道交通系统中,而有轨电车则在市区主要街道上运行。
两者在车辆构成上有一些共性,但也有一些差异。
2. 地铁车辆的构成地铁车辆一般由车头、车体和车尾三部分构成。
2.1 车头车头是地铁车辆的前部,一般包括司机室、通风设备、乘客信息显示屏等设施。
车头是地铁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机在车头的操控下完成列车的开门、关门、加速、减速等操作。
2.2 车体车体是地铁车辆的主要结构部分,承担着乘客载重和车辆运行的功能。
车体由车厢、车轮、地铁照明设备、座椅等组成。
车体通常采用防火、环保和抗震设计,以保障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2.3 车尾车尾是地铁车辆的后部,一般包括紧急通道、疏散通道、紧急制动装置等设施。
车尾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乘客的安全和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需求。
3. 有轨电车的构成有轨电车一般由车头、车体和车尾三部分构成,与地铁车辆有一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差异。
3.1 车头有轨电车的车头包括司机室、控制设备、警报器等。
与地铁车辆不同的是,有轨电车通常使用无人驾驶或半无人驾驶技术,司机的作用主要是监控车辆运行情况。
3.2 车体有轨电车的车体类似于地铁车辆的车体,承担着乘客载重和车辆运行的功能。
车体的设计一般采用轻量化、低噪音和低震动的原则,以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
3.3 车尾有轨电车的车尾通常包括紧急通道、紧急制动装置等设施。
与地铁车辆类似,车尾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乘客的安全和紧急疏散需求。
4. 车辆构成的创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设计和构成也在不断创新。
以下是一些新技术在车辆构成中的应用:•轻量化设计:采用新型材料和结构设计,实现车辆的轻量化,提高能耗效率和运营成本。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组成部分
一般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动力转向架和非动力转向架,牵引缓冲连接装置、制动装置、车内设备等部分组成,还包括了转向系统,悬挂系统,列车控制系统等。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一种形式,是沿着地面铁路系统的形成逐渐发展为由电力牵引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模式。
地铁铁路在一九六五年成立,一九六九年十月正式通车,北京市也是我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城市公交系统中的有轨电车是指跨座式单轨运行列车,最高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两百公里,每小时可以承载的人员有1万至3万人。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教材复习题参考答案《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教材复习题参考答案项目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基础1.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主要类型?答:地铁车辆、轻轨车辆、直线电机车辆、磁悬浮列车等。
2.解释―A=B﹡C=C﹡B=A―列车编组形式的含义?答:为6车编组,其中A为带司机室拖车;B车为带受电弓动车;C车为不带受电弓动车;“―”表示自动车钩;“=”表示半自动车钩;“﹡”表示半永久性车钩,又称为半永久性牵引杆。
3.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组成?答:客室内装、转向架、车门、车钩缓冲装置、贯通道、牵引及电制动系统、受电弓及高压电路、辅助电源系统、气制动及供风系统、列车控制系统、直流110 V控制电路、空调和通风系统、客室照明系统、广播及乘客信息系统等。
4.车辆零部件的主要损伤形式有哪些?并说明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答:主要损伤形式:磨损、变形、断裂、蚀损、击穿、断路和短路等。
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设计不合理,制造、安装和使用中有缺陷,原材料缺陷,使用不当,自然耗损等。
5.何为计划修?计划修一般有哪几个修程?其检修周期是怎样规定的?答:计划修是根据事先制定的计划,当达到一个事先确定的时间或者车辆运行公里数时(按先达到者为准),对相关设备进行的检查和处理。
计划修一般分为日检、双周检、三月检、年检、架修和大修几个修程。
检修周期为:日检1天、双周检两周、三月检3月、年检1年、架修约5年、大修约10年。
6.简述城轨车辆修理的工艺过程?答:车辆的日检、月检、季检和年检等修程均以定期检查为主,架修和大修一般在检修工厂或车辆段内进行。
自待修车辆送至修理场地起,直到车辆修理竣工后的全部过程,称为车辆大修或架修的生产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1)送修或接修待修列车。
(2)修理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扫、外观检查和检修作业计划制定。
(3)将列车分解成车辆,再将车辆分解为零部件。
(4)进行零部件的清洗、检查,并确定修理范围。
《城轨车辆检修》思考与练习题答案项目1 城市轨交交通车辆检修基础【思考与练习】1.城市轨道车辆由几部分组成,分别是什么?答:一般城市轨道车辆由七部分构成:(1)车体:车体是容纳乘客和驾驶员的地方。
(2)走行部分:走行部分包括动力转向架和非动力转向架。
(3)车辆缓冲连接装置:车辆缓冲连接装置是车辆最基本的部件,列车中各车辆通过它们相连,使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实现相邻车辆之间的纵向力传递和通道的连接。
(4)车辆内部设备:车辆内部设备包括车体内固定附属装置和服务于车辆运行的设备装置。
主要由中顶板、灯带、通风格栅、侧顶板、侧墙板、地板布、间壁、座椅、扶手、挡风板、门口立罩板、活门组成、车窗、塞拉门、灭火器等组成。
(5)制动系统:保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按需要减速或在规定的距离内停车。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装置包括空气制动、再生制动、磁轨制动和电-空混合制动等。
(6)受流装置从接触导线(接触网)或导电轨(第三轨)将电流引入动车的装置(7)车辆电气系统车辆电气系统按作用可分为主电路系统、辅助电路系统和电子与控制电路系统三部分。
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节能、乘客的体验和车辆的自动化、智能化。
2.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型有几种?各具有哪些特点?答: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型可划分为A、B、C、D以及L型五种。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高度差别不大,长度可以根据编组的不同而随时变化,只有宽度一旦成型就无法改变,所以车体宽度是区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类型的唯一标准。
(1)A型车:宽度为3m,长度为22.8m;代表车型:上海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7号线、9号线、10号线、11号线、12号线、13号线、14号线、16号线列车,广州地铁1号线、2号线、8号线、11号线、12号线、13号线列车,石家庄地铁1号线、3号线列车。
(2)B型车:宽度为2.8m,长度为19m;代表车型:北京、天津地铁宽体车,广州地铁3号线、7号线、9号线、10号线、14号线、21号线、广佛线列车。
城市轨道车辆的组成以城市轨道车辆的组成为题,我们将介绍城市轨道车辆的各个部分以及其功能。
一、车体结构城市轨道车辆的车体通常由钢材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承受车辆的运行和载荷。
车体外部通常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面板进行装饰,以提高车辆的美观性和耐腐蚀性。
车体内部则设计有座椅、扶手、车门等设施,以提供乘客的舒适感和便利性。
二、动力系统城市轨道车辆的动力系统通常由电动机、牵引系统和能源供应系统组成。
电动机负责提供车辆的动力,通常采用交流电机或直流电机。
牵引系统则将电动机的动力传输到车轮上,通常采用齿轮传动或牵引电缆传动。
能源供应系统则提供电能给电动机,通常通过接触网或第三轨供电。
三、制动系统城市轨道车辆的制动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速度和停车。
常见的制动系统有机械制动、电阻制动和电子制动等。
机械制动通常采用摩擦制动或电磁制动,通过摩擦力或电磁力来减速或停车。
电阻制动通过将电动机的旋转能量转化为电能来减速或停车。
电子制动则通过控制电动机的电流来实现减速或停车。
四、辅助设备城市轨道车辆的辅助设备包括通信设备、监控设备、空调设备、照明设备等。
通信设备用于车辆之间的通信和与控制中心的通信。
监控设备用于监视车辆的运行状态和乘客的安全。
空调设备用于调节车辆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以提供乘客的舒适感。
照明设备用于照亮车辆内部和外部环境。
五、安全设备城市轨道车辆的安全设备主要包括紧急制动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紧急疏散设备等。
紧急制动系统用于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停车,以保证乘客的安全。
火灾报警系统用于监测车辆内部的温度和烟雾,一旦发现火灾,会自动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紧急疏散设备包括紧急出口、灭火器等,用于在紧急情况下疏散乘客和灭火。
六、车辆控制系统城市轨道车辆的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运行和停车。
常见的控制系统有自动驾驶系统和人工驾驶系统。
自动驾驶系统通过车载计算机和传感器来实现车辆的自动控制,可以实现列车的自动驾驶和自动停车。
人工驾驶系统则由驾驶员来控制车辆的运行和停车。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实训报告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交通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轨道交通车辆的构造对于确保交通运营的安全和效率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造进行实训报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二、轨道交通车辆概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部件,通常由列车头、车体、车厢、车轮等组成。
车头用于牵引和控制列车,车体是乘客乘坐的部分,车厢用于承载乘客,而车轮则是车辆在轨道上行驶的关键。
三、车辆构造1. 车头构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头通常由司机室、电气设备室、控制室等组成。
司机室是列车驾驶员的操作区域,其中设有各种控制装置和监控设备,以便对车辆进行操控。
电气设备室主要用于存放列车所需的电气元件和设备,包括电动机、变频器、牵引变流器等。
控制室是车辆的大脑,负责对列车的各种操作和信息进行处理和控制。
2. 车体构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通常由车体骨架、外壳和车门等组成。
车体骨架是车辆的主结构,由钢材制成,承载着车体的整体重量和载荷。
外壳则是保护车内乘客和设备的重要部分,通常由铝合金制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防腐能力。
车门用于乘客上下车,通常配有电子控制系统,以确保安全和便捷的乘车体验。
3. 车厢构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厢通常由座椅、扶手、车载设备等组成。
座椅是乘客乘坐的主要区域,通常采用可调节的设计,以提供不同身高和体型乘客的舒适度。
扶手用于乘客站立时提供支撑,通常采用防滑材料制成,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车载设备包括空调系统、广播系统、紧急疏散装置等,以提供舒适和安全的乘车环境。
4. 车轮构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轮通常由车轴和车轮胎组成。
车轴负责连接和支撑车轮,承受车辆的重量和扭矩。
车轮胎作为车辆与轨道之间的接触部分,承受着巨大的载荷和冲击,通常由耐磨橡胶制成,以确保行驶的平稳和安全。
四、实训过程本次轨道交通车辆构造的实训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设计与制造在实训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车辆的设计与制造。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车体引言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车体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中车体的相关内容,包括车体的结构、材料、设计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1. 车体结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结构一般包括车顶、车侧、车底、车端四个部分。
下面将对这四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1.1 车顶城市轨道交通车体的车顶主要用于安装车辆的控制系统、通风系统等设备,保证车内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舒适度。
车顶一般采用铝合金或碳纤维等轻质材料制作,以减轻整个车体的重量。
1.2 车侧车体的车侧是车辆的外壳部分,起到保护乘客和车辆内部设备的作用。
车侧一般由钢板制成,并在表面进行防腐处理和喷涂防尘漆。
车侧上还设有车门,方便乘客上下车。
1.3 车底车体的车底是支撑整个车体的基础部分,一般由钢材制成,并设置有悬挂装置和缓冲装置,以减少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震动和噪音。
车底还安装有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等重要组件。
1.4 车端车体的车端是车辆的前后部分,连接车厢和司机室。
车端一般采用钢材制作,并加强结构以保证载客安全。
车端还设有防撞装置和部分车辆控制设备。
2. 车体材料城市轨道交通车体的材料选择对车辆的性能和耐用性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常用的车体材料:2.1 钢材钢材是城市轨道交通车体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它具有强度高、抗震性好、成本低等优点,能够满足车体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但钢材的重量较大,需要进行防腐处理来延长使用寿命。
2.2 铝合金铝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体的制造中。
它具有重量轻、抗腐蚀性好等优点,可以有效减轻整个车体的重量,并提高车辆的运行效率。
2.3 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高强度、轻质的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它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等特殊领域,可以显著提高车体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减轻车体的重量。
3. 车体设计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设计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3.1 强度和稳定性车体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惯性力和外部碰撞等作用,保证乘客和车辆的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主要由车体、转向架、车门系统、车体连接装置、制动系统、电力牵引系统、空调和通风系统、辅助电源系统、列车通信系统、列车控制系统与监控系统组成。
1、车体。
车体即容纳乘客的部分,也是安装与连接其他设备和部件的基础。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采用整体承载结构,由大断面铝型材或不锈钢制成,其组成部分有底架、侧墙(车窗、车门)、端墙、车顶等。
2、转向架。
转向架又叫走行部,是能相对车体回转的一种走行装置,它安装于车体和轨道之间,用于支撑车体,同时用来牵引和引导车辆沿着轨道行驶并承受与传递来自车体及线路的各种荷载,缓和其动力作用,是保证车辆运行品质的关键部件。
转向架一般由构架、一系悬挂装置、二系悬挂装置、轮对轴箱装置、基础制动(闸瓦制动或盘形制动)装置等组成。
动力转向架还装有牵引电动机和传动装置。
3、车门系统。
车门系统包括客室车门、司机室侧门、客室与司机室通道门、司机室前端疏散门。
客室车门关系到列车运营和乘客的安全,目前客室车门主要有内藏门、外挂门、塞拉门三种结构形式。
客室车门在列车运行中必须可靠锁闭,并具有防挤压保护功能,以防在关门时夹伤乘客;在设计上要通过监测装置将车门状态与列车牵引指令电路联锁。
同时,为了应对故障或突发的紧急情况,每个车门都配置了可现场操作的故障隔离装置和紧急开门装置。
4、车体连接装置。
车体连接装置主要包括车钩缓冲装置和贯通道装置(风挡装置)。
车钩缓冲装置由车钩和缓冲器两部分组成,安装于车体底架的两端,用于车辆间的连接与分解,其作用包括:使多节车辆编组成一列车,传递车辆间的牵引力、制动力和其他纵向冲击力,缓和及衰减车辆间的冲击力。
贯通道装置(风挡装置)位于两节车厢的连接处,是两车的通道连接部分,具有良好的防风、防雨、防尘、隔声、隔热功能,能使乘客安全地穿行于车厢之间。
5、制动系统。
制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产生制动力,保证运行中的列车按需要减速或在规定的距离内安全停车及防止停放的车辆溜走,确保行车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拖车上只安装空气制动装置,动车上除安装空气制动装置外还有动力制动(再生制动和电阻制动)装置。
此外,有的高速车辆还装有磁轨制动
装置等。
制动系统采用动力制动与空气制动协调配合,动力制动优先、空气制动延时投入的混合制动方式。
6、电力牵引系统。
电力牵引系统是指将电能经过传输和变换后,提供给牵引电动机,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驱动列车运行的系统。
电力牵引系统由受流装置(受电弓或受电靴)、高速断路器、牵引逆变器及控制单元、牵引电动机、联轴节、齿轮箱等组成,其作用是将从电网输入的电能转化后控制牵引电动机的运转,牵引电动机输出的功率传给轮对,驱动列车运行。
在受电制式上,我国一般有750 V 直流和1 500 V直流两种形式,DC 1 500 V采用架空接触网形式,DC 750 V采用接触轨形式。
7、空调和通风系统。
空调和通风系统包括空调机组及控制单元、送风道/回风道、送风口/回风口、废气排口、温度传感器、紧急通风电源、驾驶室送风机、废气排风机等,其作用是使车辆内的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动及洁净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为乘客创造舒适的乘车环境。
8、辅助电源系统。
辅助电源系统担负除电力牵引系统主电路以外各种装置的供电任务。
辅助电源系统以辅助逆变器为核心组成部件,加上其他辅助设备,可为车辆空调机组及通风装置、空压机、照明装置、车载各系统控制电路、车载信号与通信设备等提供电源,并给蓄电池组充电。
其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对车辆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影响。
9、列车通信系统。
列车通信系统通过列车通信控制网络实现控制中心与列车、车站与列车、司机与客室乘客之间的信息传递。
其不但可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乘客服务水平,而且能够增加地铁、轻轨等运营部门的收入。
列车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播放列车到站动态音/视频运营信息;在发生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如火灾、阻塞、恐怖袭击等)时进行紧急广播,指挥乘客疏散,调度工作人员抢险救灾;在驾驶室和客室车厢内安装摄像监视系统,以保障运行安全;提供城市轨道交通乘车须知、服务时间、列车时刻表、广告等实时动态多媒体信息。
10、列车控制系统与列车监控系统。
列车控制系统具有列车牵引和制动指令的传输功能及由联锁设备实现列车进路控制的功能,从而实现列车速度控制。
列车监控系统可实现列车运行信息的采集与传递、主要设备状态的监视和列车诊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