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组成及功能(初稿)
- 格式:docx
- 大小:14.85 KB
- 文档页数:3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轨道的组成摘要: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轨道概述二、轨道组成及功能1.钢轨2.轨枕3.道床4.轨道几何参数5.轨道连接方式三、轨道结构类型及特点1.直线轨道2.曲线轨道3.过渡轨道四、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维护与管理正文: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线路轨道的组成及结构对于运行安全、舒适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轨道的组成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大家对轨道交通的认识。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轨道概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轨道是承载列车运行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钢轨、轨枕、道床等部分。
轨道的各项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到轨道交通的安全、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二、轨道组成及功能1.钢轨:钢轨是轨道的主要承载部分,承担着列车的荷载,并通过轨枕传递到道床上。
钢轨通常采用热轧、冷轧等方式制造,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
2.轨枕:轨枕是钢轨的支撑结构,起到固定钢轨位置、传递荷载和缓解钢轨变形的作用。
轨枕材料主要有混凝土、木质和复合材料等,不同类型的轨枕具有不同的使用场景和性能特点。
3.道床:道床是轨道的基础结构,承担着轨枕和钢轨的荷载,并将其分散到地基。
道床材料有碎石、道砟等,其性能要求是稳定、排水良好、抗冻胀。
4.轨道几何参数:轨道几何参数包括轨距、轨高、轨向等,这些参数决定了轨道的稳定性和运行安全性。
合理的轨道几何参数有助于降低列车运行时的噪声、振动和磨损。
5.轨道连接方式:轨道连接方式有焊接、螺栓连接等。
焊接连接具有连接牢固、稳定性好等特点,适用于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螺栓连接则便于拆卸和调整,适用于轻型轨道交通。
三、轨道结构类型及特点1.直线轨道:直线轨道是最简单的轨道结构,适用于直线段。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维护成本低。
2.曲线轨道:曲线轨道用于轨道交通的曲线段,特点是轨距加大、轨向弯曲。
曲线轨道需要考虑列车在曲线上的运行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乘客的舒适性。
3.过渡轨道:过渡轨道用于连接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使列车能平滑地从一种轨道结构过渡到另一种轨道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 电话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主要由程控用户交换机、电话分机、通信电缆等设备组成。
专用调度电话系统:由调度用户交换机、调度台、调度分机等组成,可为控制中心调度指挥人员提供与各站、车辆段、变电站等的专用直达通信,并具有双重热备用功能、数字环自愈功能。
站内及轨旁电话系统:可为站内各有关部门提供与车站控制室(以下简称“车控室”)人员之间的通话以及车控室人员与相邻或相关车站车控室人员的通话。
2. 传输系统通信网的主干是一个基于光纤的传输系统。
它应是可靠的、冗余的、可扩展的、可重构的、灵活的,能为各专业系统提供丰富的接口类型。
除传输通信系统所需的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外,传输系统还可以传输电力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自动售检票(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AFC)、列车自动监控(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AT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ire alarm system,FAS)、能源管理和控制系统(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EMCS)、门禁控制系统(access control system,ACS)、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等系统的信息。
此外,它还可为各条轨道交通线路间的信息互联与交互提供通道。
3.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中作用重要,它既是调度员与司机通信的有效手段,又是移动中的运营人员和维修人员实现通信的重要手段。
无线通信系统为运营控制指挥中心的行调、环调、维调等提供了对列车司机、运营人员、维修人员等无线用户的无线通信,为车辆段值班员提供了对段内的无线用户的无线通信,以及相应的无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4. 广播系统广播系统可为中心调度员、车站值班员提供对车站相应区域的广播。
word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轨道交通系统由一系列相关设施组成,这些设施包括车站、线路、列车、控制以与通信信号系统等;它们的协同工作是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的保证。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设备。
第一节线路一、根本概念〔一〕正线正线是指供载客列车运行的线路,包括区间正线、支线、车站正线与站线。
城市轨道交通正线是独立远行的线路,一般按双线设计,采用右侧行车制。
大多数线路为全封闭.与其他交通线路相交处,一般采用立体交叉。
在特殊条件下〔如运营初期〕,两条线路或交通方式的运量均较小时,经过计算.通过能力满足要求,也可考虑采用平面交叉。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旅客乘降的场所,一般应设置在客流量大的集散点以与与其他线路交会的地方,车站间的距离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一般地,在市区车站间距应在1k m左右,在郊区不宜大2k m。
〔二〕辅助线辅助线为空载列车提供折返、停放、检查、转线与出入段作业所需的线路。
它包括折返线、临时停车线、渡线、车辆段出入线、联络线等。
〔1〕折返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一般都比拟长,全线的客流分布可能会不太均匀,这时可组织区段运行。
区段运营是指列车根据运行交路的要求,在端点站与中间车站或中间站与中间站之间进展列车折返。
因此,在这些提供折返作业的中间站上,需要为列车设置折返线。
折返线的型式匝能满足折返能力的要求。
〔2〕临时停车线与渡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由十运输量大,列车远行间隔一般较密。
在运营过程中,在线运营列车可能会发生故障。
为不影响后续列车运行,设计上应能使故障列车与时退出运营正线。
一般说来,在轨道交通线路沿线每隔3~5个车站的站瑞应加设渡线或车辆停放线。
渡线的作用是使离开车辆段的故障列车能与时调头返回车辆段,停车线的作用如此是临时停放事故列车。
〔3〕车辆段出入线为保证运行列车的停放和检修,在轨道交通沿线适当的位置应设置车辆段,车辆段与正线连接的线路为车辆段出入线,出入线可以设计为双线或单线,与城市道路或其他方式的交叉处可采用平交或立交,具体方案要根据远期线路通过能力需要量来确定。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组成及功能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多个分别完成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所构成的,包括线路、车辆、车站三大基础设备和电气、运行和信号等控制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是城市轨道列车运行的道路设施,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轨道交通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分类,可划分为①正线(用于运营线路,即乘客搭乘的线路)、②辅助线(用于辅助正线运营的线路,如渡线、临时停车线、折返线等)和车场线(主要在车辆段和停车库的线路,如检修线、出入库线、试车线、洗车线等)。
城市轨道交通实际上可以按车站的空间位置分为地下车站、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
按运营功能可分为终点站、中间站、换乘站、区间站(或称折返站)和通勤站。
按车站站台形式分为岛式车站、侧式车站和岛侧混合式。
按车站施工方法分为明挖车站和暗挖车站。
按车站断面结构分为矩形车站(又可分为单层、双层、多层)、拱形车站(又可分为单拱、多跨连拱)、圆形车站(又可分为正圆、椭圆)和马蹄形车站。
1)从使用功能角度讲,大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组成包括车站大厅及广场、售票大厅、运营管理场所、技术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
2)从建筑空间位置角度讲,车站一般包括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风亭(地下)和其他附属建筑物。
①车站主体作为列车的停车点,它不仅要供乘客上下车、集散、候
车,一般也是办理运营业务和运营设备设置的地方。
车站主体根据功能可分为乘客使用空间和车站用房。
②出入口及通道是乘客进出入站厅的通道。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原则
(1)一致性原则车站选址要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及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要求相一致,以满足远期规划的要求。
(2)适用性原则车站选址要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地下管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建筑物的拆迁及改造的可能性等情况;设计应能满足远期客流集散量和运营管理的需要,应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吸引乘客;要满足客流高峰时所需的各种面积及楼梯通道等宽度要求及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的要求。
(3)协调性原则车站总体设计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如与城市景观、地面建筑规划相协调。
(4)安全性原则车站要有足够明亮的照明设施,足够宽的楼梯及疏散通道,具有指示牌及防灾设施等。
(5)便利性原则车站站位应尽可能地靠近人口密集区和商业区,最大限度地方便乘客出行。
(6)识别性原则车站设计应体现现代交通建筑的特点,简洁、明快、大方并易于识别,同时车站及车辆线路都要有明显的特征和标志。
(7)舒适性原则车站的设计要以人为本,要有舒适的内部环境和现代的视觉观感,并解决好通风、温度和卫生等问题。
(8)经济性原则车站的设计应尽可能地与物业开发相结合,使土地
的利用最充分,并尽可能降低造价﹑节约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