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格式:ppt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二年级政治教案
二、新课学习(用时:30分钟) 探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
生?(8分钟)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11页
的阅读与思考,并结合教材12
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应运而
生?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
的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是什么?
3、你知道哪些关于马克思主义
的知识?请推荐一本书、一首
歌或者一部影视作品给大家。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马克思
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客
观和主观)、历史使命
拓展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书、歌曲、影视作品(播放视
频片段)
探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
本特征(14分钟)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13
页的阅读与思考,并结合教材
13—14页的内容,回答问题:
与以往旧哲学相比,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
征并精讲。
探究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重大理论成果(8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素材和教
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
2.学生小组活动:重点讨
论第一个问题
3.学生展示
4.认真观看视频,理解共
产党宣言的内容
1.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
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
题
2.小组讨论,完善答案
3.学生展示。
世界观和方法论含义(原创实用版4篇)目录(篇1)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定义与关系2.世界观的主要内容3.方法论的主要内容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实践应用正文(篇1)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价值观念的总和,它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而方法论则是指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采取的方法和方式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世界观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历史观、社会观和价值观。
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看法,历史观是对历史的看法,社会观是对社会的看法,价值观则是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
这些观念的形成,受到人们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则是在世界观的指导下,选择和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方法论包括认识方法、实践方法和思维方法。
认识方法是指人们通过感官和思维来认识世界,实践方法是指人们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世界,思维方法是指人们通过思考和推理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世界观与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可以以我国的发展为例。
我国的世界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追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
在这样的世界观指导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适合国情的发展方法,如改革开放、四个现代化等,从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总的来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目录(篇2)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定义与关系2.世界观的构成要素3.方法论的构成要素4.世界观与方法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正文(篇2)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简单来说,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认识,而方法论则是在这种世界观指导下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世界观的构成要素。
世界观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分别是自然观、历史观和道德观。
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看法,历史观是对历史发展的看法,道德观则是对人类行为的价值判断。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维导图笔记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维导图笔记强调了客观实践和理性分析,而不是单纯的思维及主观理解。
科学世界观以自然科学及共同的经验原则为基础,以促进科学实践的方法为保证,倡导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考方式,并用它来衡量、评估、研究和探究自身周围的现象和事物,从而获得更多的科学真理。
它的本质就是对抽象现象的客观分析,以及对特定现象的检验,其最终目的是推动科学发展,并不断发现新知识,以完善理解世界现象和规律。
科学方法论思维导图从观念上指导和支持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了解有效推进科学研究的因素,同时支持将考虑到它们精确而可持续的发展思考方式。
此外,它还支撑和推动现代科技革新发展,促进科学发展与科学应用。
它使一些非传统的技术和思维方法能够不断被新者探索、介入和发现,以技术创新不断改善、完善和发展,有助于科技进步、社会改革和社会发展。
总而言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维导图是科学实践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客观的分析方法,从而更有效地探究世界各种自然现象和客观规律。
它支撑着我们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为更准确的理解和应用科学奠定基础,促进未来科学研究和科技进步。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设计依据】1.理论依据:聚焦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引导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坚信马克思主义哲学。
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精神素养,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
2.课程标准依据: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生情况】学生整体在哲学的知识和思维及运用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哲学这部分内容对学生难度较大。
在情感价值观方面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也是属于表面的接纳而不是真正了解的后发自内心的感悟。
【教学目标】1.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使命,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懂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的具体内容。
2.能够结合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与时俱进的特征对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的内容及意义。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以科学的思维方法看待世界。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学生探究活动:针对如下现象,谈谈自己的思考: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千年思想家”网上投票活动,马克思位居第一;2005年,BBC又发起“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网上投票活动,马克思依旧位居第一。
教师总结:英国广播公司网上投票的结果说明了马克思主马克思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而马斯影响力来源于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我们的第一个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史命二、讲授新课(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第一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常新的学问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一词,在古希腊文中,是由“爱”和“智慧”这两个词组成;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
概括: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普遍具有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而不系统的,没有上升到理论形态。
哲学以理论的形态对世界观问题做出系统的回答和必要的论证。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自觉按照这种最一般的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就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贯彻和体现在人生领域,就是人生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意义和最终目的的看法和根本态度,它包括对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生死、苦乐、荣辱等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从历史上看,哲学在产生的初期,是同具体科学结合在一起的。
哲学和具体科学研究的领域和对象是有区别的。
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某一特殊的领域和方面,研究它的特殊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是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发展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还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哲学不能离开具体科学。
哲学的智慧是从具体的科学知识中概括和提炼出来的。
另一方面,各门具体科学也离不开哲学,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二、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就是唯心主义。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课标要求: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习目标: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4.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自己生活和实践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地位,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贡献。
6.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强化时代方位感、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
政治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科学精神:理解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公共参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教学重难点: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出示课题: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议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
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政党的领导,这些工人运动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指导自己行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目标】1.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使命;2.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并能够区分;(难点)3.识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的具体内容。
(重点)【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科学精神:理解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2.公共参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法治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主探究】要求:先自主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做好标注,然后同学相互交流,矫正、补充、完善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历史使命?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地位?意义?【讲授新课】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也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2.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具有什么样的缺陷?(1)马哲产生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朴素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辩证法,最大的缺陷:与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在实践和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是什么1.1其定义就一直存在争议。
因为,哲学史上的哲学家们各自心中都有一个对哲学的独特定义与理解。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与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有阶级性与意识形态性。
1.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1.2.1.1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看法。
1.2.1.2世界观人皆有之,且有不同。
1.2.1.3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一般人的世界观对比一般人的世界观不同于哲学的世界观。
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不自觉形成的,是对其自身、人、社会与自然等世界某一方面的零散认识,缺乏系统性与理论论证。
而哲学的世界观是自觉形成的,是哲学家、思想家对其自身、人、社会与自然等世界深层次的一般性的认识,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系统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1.2.1.4哲学世界观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在世界之外的世界观,它包括并决定历史观与人生观,人生观则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现实表现,它们之间存在有机联系、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关系。
1.2.1.5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法的学说和理论。
不同于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方法的理论体系,是在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具有指导作用。
1.2.1.6一般说来,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1.2.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与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2.2.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在于,它们的研究对象是不同的。
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不能从总体上把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