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改进.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改进

摘要:经济效果评价是投资项目评价的核心内容。为了确保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建立合理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正确地运用评价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在相关的领域所使用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存在着一些缺陷,本文在指出这些缺陷的基础上,提出指标体系的优化及方法改进的思路。技术经济分析中的经济效果评价是对各种投资项目进行经济性评价的核心内容,有较广阔的使用领域,如可广泛应用于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等工程技术项目经济效果的评估,以分析、预测、判断各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及可行性,并据此对多个项目的优劣进行比较、甄选,因此经济效果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财务分析及国民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经济效果评价还经常大量应用于对已实施的工程技术项目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估,以反映其经济效果的现状及水平,并可检验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其主要经济指标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经济效果评价在其它许多领域也有重要作用,如对于上市公司的拟建项目来说,经济效果评价的结果应作为公司对社会公众投资者所应披露的重要经济信息,以供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参考等。因此,为了确保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正确地运用经济效果评价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的设置,还是评价方法的应用,都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认清这些存在的问题,寻求更好的办法加以解决,对提高经济效果评价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效果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效果指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效果评价指标有多种,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投资项目的经济性。这些指标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价值型反映效益规模的指标,如净现值、净年值、费用现值、费用年值等;另一类是反映投资利用效率的指标,如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外部收益率、净现值指数等。由于这两类指标是从不同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经济性,所以要正确、全面地评价投资项目的经济效果,应同时使用两类指标。

目前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指标数量多、杂乱、使用不统一、不规范。有些指标的定义及名称叫法混乱现象严重。

(2)在对互斥方案进行择优比较分析时,可能出现使用不同的指标会得出结论互相矛盾的结果。这种情况的出现,会迫使决策者仅能以某种(或某类)指标的判断结果为主要参考依据,使指标体系的全面性遭到破坏。

(3)对有些指标的经济涵义的认识理解有偏差,影响了这些指标的使用价值。

(4)内部收益率IRR是目前使用较广,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其经济涵义是使

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是一个相对数指标,IRR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其一,计算繁琐、复杂,并且对于净现金流序列符号正负变化多次的非常规项目,IRR的取值不唯一,不确定,也就失去了IRR指标的使用价值。因此只能计算常规项目(符号正负变化仅一次)的IRR,这使IRR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其二,内部收益率根据其定义不仅要求项目逐年尚未回收的投资要以IRR 的增幅增值,还隐含着要求项目已回收的资金再投入到其它项目中也要按照IRR增幅增值的获利能力,这在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假设,特别是随着IRR大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程度越来越大时,这一要求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程度也越来越强。

(5)技术经济分析中所使用的许多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其经济涵义与企业对其经济活动所进行的财务分析,统计核算等方面所使用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涵义不统一,可比性差,实际形成了两套评价指标体系,影响了两套指标的对比使用,如对新建投资项目的实施验证带来了困难。

(6)没能形成全面的、完善的、既有绝对数指标,又有相对数指标能同时使用的指标体系。如在财务分析、统计核算的指标体系中,可同时使用利润总额(绝对数)和与之相对应的利润率(相对数),以综合反映某一经济活动的盈利规模和盈利能力(效率)。在技术经济分析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中,一般认为净现值指标可反映项目盈利规模,但没有与之对应并能够同时使用的能反映项目盈利效率的相对数指标。虽然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率是两个相对数指标,但前者是当净现值为零时的相对数,即要出现净现值指标,便不能计算内部收益率,要计算内部收益率,净现值便为零,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净现值率虽然能与净现值同时计算出来并同时使用,但净现值率并没有反映出项目盈利能力的全部,同时净现值率的经济内涵也与在计算净现值中所使用的另一个反映项目盈利能力的相对数指标,即基准收益率io和财务上所使用的反映项目盈利能力的指标投资利润率有区别,这就大大降低了净现值率指标的使用价值。

2.目前经济效果评价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于互斥方案(项目)进行择优时,现有方法可能出现不合理的结论。

对互斥方案择优,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对其经济效果进行考察,一是考察各方案的经济效果是否达到最低要求,以判断各方案在经济上是否可行。一般可用绝对数指标净现值NPV来判断,要求各方案的NPV应大于等于零,或用相对数指标内部收益率IRR来判断,要求各方案的IRR应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io。二是对于已选择出的各可行方案,判断哪个方案更优。比较也应从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两个角度同时进行。如对A、B两方案进行比较,若NPVA>NPVB且IRRA>IRRB,则方案A优于方案B,但若出现NPVA>NPVB,而IRRA<IRRB的情况,用

现有的指标和方法来判断谁优谁劣,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并且有时还会得出不合理的结论。下面举例说明:方案A与B或A与C是互斥方案,各年的方案投资及收益情况如表1所示,在基准收益率io=10%的情况下,进行方案择优。

表1 互斥方案A、B(C)净现金流量及经济效果指标

指标第1年初投资第1-10年末收益NPV IRR(%)

方案A的净现金流量(万元)-200 39.00 39.64 14.40

方案B的净现金流量(万元)-100 20.00 22.89 15.10

方案C的净现金流量(万元)-100 22.73 39.64 18.59

增量净现金流量(A-B)(万元)-100 19.00 16.75 13.80

增量净现金流量(A-C)(万元)-100 16.27 0 10.00

目前用于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叫做增量分析法,该方法认为,之所以出现本例中NPVA>NPVB,而IRRA<IRRB的情况,是由于A、B两方案的投资额及年收益率不相等,这种情况择优的实质是判断其增量投资的经济合理性,即投资大的方案相对投资小的方案多投入的资金能否带来满意的增量收益。显然,若增量投资能够形成满意的增量收益,即ΔNPV>0或ΔIRR>io,则投资大的方案优于投资小的方案,反之,则投资小的方案优于投资大的方案。若ΔNPV=0或ΔIRR=io,则两方案是等价的(增量分析法及上例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工业技术经济学》第88~97页)。

按此方法选择A、B两方案,由于ΔNPV=16.75万元>0,同时ΔIRR=13.8%>io=10%,则投资大的A方案优于投资小的B方案。

对增量分析法进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该法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该法在择优判断过程中,实质上是以绝对数指标NPV的大小作为方案优劣的取舍标准,如该法强调“在对互斥方案择优时,净现值最大准则是正确的判断准则,而内部收益率最大准则不能保证其择优结论的正确性”。这实际上等于取消了相对数指标在择优判断时所应发挥的作用,造成指标体系不全面的缺陷。其二,增量分析法的实质是将投资大的方案,人为地分割成两个独立方案,本例中将方案A分成A1,投资100万元,年收益20万元,NPVAl=22.89万元,IRRAl=15。1%,与方案B完全一样,形成A、B两方案相比较完全相等的一个对比基础。而A方案的增量部分则可视为方案A2,即投资100万元,年收益18万元,NPVA2=16.75万元,IRRA2=13.8%,若A2能达到经济效果的最低要求,即NPVA2>0或IRRA2>io,便可认为A方案优于B方案。但这种对方案分割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是不存在的。若这样分割是合理的,我们也有理由可以使方案B重复实施两次,形成新的方案,其投资为200万元,每年收益为40万元,NPV=45.76万元,IRR=15.1%,这个新方案无论是净现值指标还是内部收益率指标均优于方案A,此时选A的理由就不存在了。显然这种方案分割的是不合理的。其三,用增量分析法对A、C两方案进行比较择优,应得出两方案经济效果等价的结论,但很明显,C方案仅用A方案一半的投资,便获得了与A方案相同的净现值,且内部收益率指标也高于A方案,C 方案优于A方案才应是正确的判断结论,由此可看出该方法在判断这类问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