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中的女性觉醒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6
唐传奇女性形象分析唐传奇女性形象的崛起,是女性意识在小说中的复苏。
其中所表现出的命运悲剧,人格困惑,时代精神及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无不揭示作为女性的个人,集体与整个社会,男性群体及个人的强烈碰撞中的发展趋势和必然结局,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唐传奇女性形象分析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传奇女性形象分析篇1唐传奇对女子的关注首先着眼于外貌形象,唐传奇中的女性一般说来都具有绝好的容貌,杨贵妃:“鬓发腻理,纤撤中度,举止闲冶”“光彩焕发,转动照人”;霍小玉“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李娃“明眸皓腕,举步艳冶,触类妍媚”;而任氏的美则是“娇姿美质,歌笑态度,举措皆艳,殆非人世所有”。
唐传奇中的多篇作品集中地向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女子的美貌,给读者奉献了一场丰富的视觉盛宴。
若只是停留于女子表面美貌的描写,未免会落入肤浅的趣味。
唐传奇更进一步赋予作品中女子以诗的爱好和才情。
霍小玉“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一听说“丽词嘉句,时谓无双”的李益的大名,顿时“非常欢惬”;柳氏“喜谈谑,善讴咏”,仰慕秀才韩诩的“诗名”,认为“韩夫子岂长贫贱者乎”;莺莺和飞烟传递爱情信息时仰仗一张张诗笺,莺莺的诗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至今仍广为传诵。
诸如此类的描写,使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更多地带有美人芳草的韵味。
它体现了对世俗污淖的一种超越,对女性风神的一种塑造,对低级言情文化的一种否定。
诗才只是智慧的一部分,唐传奇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女子的诗才智慧,也向我们展示了女子在其他各方面的智慧。
她们对于事情往往有着洞悉的认识。
例如霍小玉在与李益“极其欢爱”的“中宵之夜”时,便清醒地认识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
今以色爱,托其仁贤。
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在李益即将赴任离别时,又再一次认识到“以君才地名声,人多景慕,愿结婚媾,固亦众矣。
况堂有严亲,室无冢妇,君之此去,必就佳姻。
唐传奇中女性的觉醒作者:陈丽荣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第12期陈丽荣[山西省商务学校,太原030031]摘要:唐传奇中塑造了许多有反抗意识的觉醒的女性形象,这种觉醒表现在政治、侠斗、商业等社会生活和追求自由爱情、维护爱情婚姻生活,以及具有与男性平等的思想意识等方面,对唐后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和文学创作中经典女性形象的创作均有影响,即使在当今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唐传奇女性形象女性意识觉醒在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反过来刺激了女性思想的觉醒,当时女性意识迅速强化。
唐传奇以醒目的姿态,主要从社会主体意识、婚恋自主意识、平等自尊意识这三方面折射出当时女性的觉醒意识。
一、唐代女性觉醒的表现(一)女性社会主体意识在各个领域绽放光彩唐代女性的社会主体意识十分强烈,逐渐摆脱作为男子附属物的认知,出现了追求男女平等,巾帼不让须眉的思想意识。
她们勇敢地走出家庭束缚,以自己出众的才智,在男权社会里大放光华。
1.强势卓越、影响历史的女政治家唐传奇中有政治家眼光的女性有许多,如《朝野佥载·董氏》中,武则天时期上林令侯敏的妻子董氏眼光敏锐,劝丈夫远离权臣来俊臣,又在丈夫遭人陷害被贬时,劝丈夫不要上任。
果然,不久,当地发生动乱,侯敏因未赴任躲过劫杀,也避开了来俊臣倒台后被牵连的灾难。
董氏的政治敏锐性远超在朝堂为官的丈夫,其正确的政治判断挽救了一家人的性命。
唐传奇中,聂隐娘、红拂女、红线女等形象也是才华卓绝、拥有政治远见的女性,她们具有谋士的聪明才智,紧跟时代步伐,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她们敏锐准确的政治预见力和大胆顽强的战斗本领不让须眉。
她们把自己看成是当时社会的主人,不再依附于男性,不再藏身于政治背阴中,而是走到台前,在颠覆政治和传统中,通过影响或操纵男性找寻她们作为社会主体的位置。
2.除暴杀奸,不让须眉的女侠唐前,侠者之中基本没有女性,但唐代却涌现出许多女侠。
尤其是中晚唐时期,女性于战火中承担起社会和家庭的重担。
浅谈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她们在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熠熠发光,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数的文学作品为我们展示着亘古不变的爱情。
通过对唐传奇爱情小说中女性的解读,可以更加系统的了解唐代的女性群像,传奇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体现着鲜明的尊重女性、尊重爱情的意识。
其形象深深地震撼着我们,至今仍然能感受到她们的反抗精神,并为之赞叹。
关键词:唐传奇爱情女性形象一、青楼女子对爱情的追求(1)《李娃传》中坚强的李娃。
李娃,那个曾经的风尘女子,最终却成了国夫人。
她身上既有温柔多情的一面,也有工于心计、富于城府的一面。
作者深刻地展现了李娃在妓院这个特殊环境中养成的深谙世故、工于心计的性格,而她对荥阳生的真情,正是在这种独特性格中展现出来的。
她的理智与成熟,使得她能正视自己的感情,且能为这份感情创造出生存的环境。
待到荥阳生功成名就,她又主动求退,对郑生说:“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
愿以残年,归养老姥。
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
中外婚媾,无自黩也。
勉思自爱。
某从此去矣。
”[1]充分显示出她看透世情的清醒。
然魏徵、房玄龄、李等皆乐于之婚,故旧望不减。
”。
而唐代的荥阳郑姓又是士族门阀,七姓之一。
然而李娃的可敬之处并不在于她的美满结局,而是她在传奇故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不公平的俗世的批判和她对爱情的努力追求!难怪作者白行简感慨地写道:“嗟乎,倡荡之妇,节行如是,虽古先烈女,不能逾也,焉得不为之叹息哉!”小说表达了对封建门阀制度的抨击。
我们也能从这感受到唐代女权的强化,妇女在家庭中越来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霍小玉传》中痴心的小玉。
作品以凄婉哀怨的笔调描绘了一个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这桩爱情的悲剧,是风尘女子的血泪控诉。
李益的薄情寡义固然让人唾弃,但是造成悲剧的根源还是封建门阀制度。
但是遭到李益背弃以后,她缠绵病榻,无人宽慰,直至含恨离开人世,在无尽的幽怨中,我们体会到的仍是她对爱情的坚贞与执着。
小玉是纯洁的,她和李娃的不同在于:虽同在娼门,小玉却是那样一个纯真、冰清玉洁的女子,而李娃却是颇具城府,工于心计的女子,终于小玉还是难逃自己悲剧的命运。
女性意识的觉醒—唐传奇女性形象解读
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朵奇葩。
作为男性作家创作的作品,唐传奇对女性生活寄予了极大关注,近70%的唐传奇作品都是以女性作为书写对象。
这些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虽受到世俗约定和封建礼教的约束,却敢于冲破藩篱,为自己争取感情、人格和人生价值上的平等,这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本文主要运用社会性别理论,以女性主义视角对文本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归纳和分析。
女性一生要经历为人女、为人妻(妾)和为人母三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所经历的生活困境和生
存状态又有所差异。
本文就以这样一个思路,同时纳入文本着墨甚多
的妓婢形象,分析三类女性形象所受的压迫,并展示她们所进行的反抗,彰显女性意识的觉醒。
论文建立在对社会性别理论和女性主义相
关理论进行阐释的基础之上,主体主要有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为人女”、“为人妻”和“为人妾妓婢”形象所受到的压迫。
一方面展示法律和世俗观念对女性的束缚,另一方面指出唐传奇文本中谈及
的女性受到的压迫因素;第二部分重在展示上述三类形象在面对现实
社会的压迫时所进行的反抗,从而呈现出她们身上的女性主义思想和
女性意识的觉醒表现;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唐传奇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原因。
一方面当时的社会背景为女性探索自我提供了宽松氛围,另一方
面唐传奇作者在文本创作中也重在凸显女性价值。
总之,以女性主义
视角分析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唐传奇中女性形象身上所体现的
女性意识的觉醒,对我们重新认识唐传奇的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对
女性主义写作和新时代的女性生活都具有一定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浅析唐传奇中的复仇女性复仇是人类的一种共同情感,也是作为人的一种本能行为。
复仇文化源远流长,复仇现象也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延续,当道德伦理和法律产生冲突的时候,不同时代也有着不同的结局。
唐传奇是我国文化遗产宝库中一枚璀璨的明珠,其中描写复仇女性的文篇被读者所熟知。
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受少数民族的影响,思想活跃开放,女性比较独立自主,女性作为“人”的意识慢慢觉醒。
唐传奇中的复仇女性也呈现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觉,她们在仇恨面前选择勇敢面对而不是软弱屈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自己或为亲人报仇。
唐传奇中这些复仇女性的刚毅、勇敢、坚贞和卓绝的忍耐力将古代女性刚强豪迈的一面展现地淋漓尽致,她们在面对迫害时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体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难得的觉醒,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增添了另一种魅力。
一、复仇母题的产生《山海经》中记载,“神话传说中的复仇故事构成了华夏民族复仇文化的母题,集中体现了沉积在民族心理深层中的‘大仇不报,死不瞑目’的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在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初期,有很多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在这些神话传说中就有着女性复仇的出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正是如此,女性一旦违背社会一贯所遵从的伦理道德去复仇时,才更具有传奇性。
《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的故事描述的就是精卫向大海复仇的故事。
一个年轻的女子,有着“将以填大海”的意志,可见仇恨之深。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是对吞掉其生命的自然的无声的反抗和复仇。
这一时期的复仇文学仅限于神话中,原始人受“死后有灵”的观念的支配,复仇带有集体的性质,维护部落的利益和荣誉是每个成员的义务,因此部落里的每个成员都担负着复仇的神圣使命。
而且复仇的范围也是波及整个氏族,不局限于个人,个性复仇多被忽视。
当时国家尚未形成,法律更无从谈起,当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捍卫,因此氏族家族复仇、私人复仇也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了。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综述毕岸 辽宁大学文学院摘 要:现存的唐传奇作品很大一部分以女性为主,因而女性主题研究成为唐传奇研究领域的重中之中。
本文主要从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为主,对近二十年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客观梳理,从而全面掌握唐传奇女性形象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唐传奇;女性形象;综述作者简介:毕岸,女,1993年生,辽宁大连人,辽宁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86-01现存的唐传奇作品很大一部分以女性为主,她们或是身份卑微的妓女,或是出身名门的闺秀,或是豪迈不羁的女侠,或是地位低下的婢女。
这些风格迥异的女性吸引了一大批学者对其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如何永康的《唐传奇女性风貌》、吴茹的《唐传奇女性形象浅析》、朱代炼的《坚守自我的现实逃离——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解读》、朴松花的《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重塑》、刘凡熙的《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唐剑的《浅谈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等,这些研究成果大多结合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封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唐代独有的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内涵,分析唐传奇各类女性形象所呈现出来的美学风貌,揭示女性或悲或喜的命运。
而梁敏的《多视角描写——论唐传奇女性人物形象塑造》,张杰和陈小波的《论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原因》,以及黄定华的《试析唐传奇女性形象张扬的原因》等,则侧重于分析决定女性形象形成的各种因素。
“一个时代的文学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生活”,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唐传奇中女性的性格之所以豪迈张扬,除了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这一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唐代社会风俗制度的影响。
此外,他们都认为女侠形象的塑造,是女性形象张扬以及嬗变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女侠形象存在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男权社会,她们力争摆脱封建论理观念的束缚,追求人格上的自由和平等,因而形象、性格方面较之前的女性饱满很多。
从《郭翰》篇看唐代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崛起在唐传奇《郭翰》篇中,大众认知中一向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织女,其形象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试从《郭翰》篇展开,分析唐传奇以至唐代文学中女性意识崛起的倾向,并进一步论证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
标签:织女;唐传奇;女性意识;女性解放牛郎织女的爱情传奇作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说之一,由于其故事的曲折性和浪漫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具有极其特殊的文学意义,牛郎和织女也被视为坚贞爱情的代表,被社会各个阶层所广为接受。
考据其来处,最早见诸于文字的,就是《诗经》中的《大东》篇“ 彼织女”、“ 彼牵牛”两句,在这里,织女和牵牛还只是星座名称,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联系。
到了东汉末期的《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牛郎织女已经被描写成一对互相倾慕的恋人。
牛郎织女的夫妻关系被正式确立下来,是在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
虽然今本已不可见,但明清学者校注时多引此条,如《才调集补注》“牵牛织女”条:“《荆楚岁时记》:大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许其一年一度相会。
”至此,牛郎织女的故事基本建构完成。
文学发展到了唐代,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和志人小说的传统,逐渐形成了唐传奇这种文学体式,中国古代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
”牛郎织女作为被社会大众所广为接受的文学形象,在唐传奇中也有所演进,见于张荐的《灵怪集·郭翰》:“太原郭翰,少简贵,有清标,姿度美秀,善谈论,工草隶,早孤独处。
当盛暑。
乘月卧庭中,时有清风,稍闻香气渐浓,翰甚怪之。
仰视空中,见有人冉冉而下,直至翰前,乃一少女也。
明艳绝代,光彩溢目,衣玄绡之衣,曳霜罗之帔,戴翠翘凤凰之冠,蹑琼文九章之履。
侍女二人,皆有殊色,感荡心神。
翰整衣巾,下床拜偈曰:“不意尊灵迥降,愿垂德音。
唐传奇中的女性群像 摘要: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而唐传奇则标志我国小说进入了成熟期。
以爱情婚姻为 题材的作品代表着唐传奇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根据结局 的不同,分为两类。
一类是爱情失意者,即最后以 悲剧结局的女性去群像。
以霍小玉、崔莺莺最为典型;另一类是爱情得意者,即最后以“大团圆”结局的女性 群 像。
以李娃、张倩娘为例。
这些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反抗精神、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泣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的婚恋有喜有悲, 有的终结良缘, 有的始乱终弃或 生死两界, 无论是喜是悲, 都抒发了人间最纯真、 最美好的感情。
关键词:唐传奇 爱情小说 女性形象 唐传奇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正如鲁迅先生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小说亦如诗,至 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词华艳, 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 国小 说真正走向成熟。
首先,作者一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由此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
到了唐代,作家 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
小说不再是“记 实”,而是“虚构”了;其次,题材由神怪走向现实,反映了 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上至帝王后妃的宫廷生活、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利之争,下至妓女士子的恋爱 婚姻 悲剧、气儿商贾羁旅行役的生活状况,无不摄入笔下。
小说所描写的生活面,几乎触及社会的各个角落;第 三,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提高。
在构思布 局、人物描写、语言艺术等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说,唐传奇突破了史传文学记实的影响和束缚,从而发生了质的飞跃。
标志着我国小说步入了 成 熟期。
唐传奇题材较广泛,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是爱情婚姻题材。
如《莺莺传》《霍小玉传》《李娃传》《任氏 、 、 、 传》等;二是封建官场题材。
如《枕中记》《南 柯太守记》等;三是武侠题材,如《虬髯客传》《红线传》 、 、 、 《聂隐娘》《昆仑奴》等。
目录一、唐代女性与唐传奇 (2)二、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3)(一)叛逆的闺秀女子形象 (3)(二)追求真爱的妓女形象 (4)(三)敢于反抗的侠女形象 (5)三、唐传奇女性形象的影响和意义 (5)参考文献: (6)一、唐代女性与唐传奇唐代是封建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文明开化的时代。
唐代沿袭了北朝的一些遗风,女性的权利得到一定的强化,使得唐代的女性社会地位与其他朝代相比也相对高一些。
唐代的女性在唐代的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她们有些主持家中大局,有些甚至活跃在战场或政治领域。
而唐传奇取材于现实生活,是文人对民间传闻加诸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创作而成。
因此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有着现实女性的影子。
她们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她们或叛逆,或机智,或勇于反抗,一个个形象鲜明而生动。
不仅唐代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唐传奇的作为士子的男性作者也对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男性作者通过自己对异性的心理加以揣摩之后的结果。
这些形象大都反映了作者的某种心理诉求和心理寄托,是现实与理想矛盾状态下的产物。
唐传奇的女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出身高贵的公主、神女、名门闺秀,另一类是妓女。
前一类女子作为女主人公在唐传奇中出现较多的原因是:唐代士子一般出身不高,因此他们的理想其一是进士及第,其二是娶王氏女,其三是得道成仙。
而严峻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关系及与仕途密切相关门第观念使这些理想几乎不可能实现,这样就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因此公主、名门闺秀等形象算是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心理补偿。
后一类女子作为女主人公在唐传奇中出现较多的原因是唐代士子的现实生活有关。
唐代士子虽穷困但多风流,且在唐代,“妓女在社会上有公认的地位她们的职业是合法的,……她们在一切公共节目里都出头露面”1。
因而文人多喜欢与多才灵巧的妓女、歌女等交往。
因此唐传奇中以妓女等居多。
二、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唐传奇以前很少有作品给予女性主要的描写或正面描写。
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得到重视,女性意识也在逐渐觉醒。
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涉及到社会、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我们将回顾历史,了解女性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变迁,分析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原因,并探讨这种觉醒对中国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女性意识的定义与内涵女性意识,简单来说,是对女性自身存在、价值和权益的自觉认知。
它不仅仅是对性别角色的心理体验,更是一种对女性社会地位、历史使命和未来发展等问题的理性思考和积极行动。
女性意识包含了自我认知、性别认知、社会参与等多个层面。
在自我认知上,女性意识强调女性应当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追求,不受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意味着女性不再仅仅是家庭的附属品,而是社会的独立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选择。
在性别认知上,女性意识挑战了传统的性别二元对立观念,提倡性别平等和相互尊重。
它认为男性和女性都应当被平等对待,享有同等的机会和权益。
同时,女性意识也关注到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调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女性的独特性。
在社会参与上,女性意识鼓励女性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它认为女性不仅是家庭的重要成员,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女性应当有平等的机会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
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过程,它涉及到女性对自身、对性别、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和发展,女性将更加自信、独立和自主地面对生活,为实现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的历史进程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
XX意识的觉醒对唐代爱情传奇XX意识的再认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研究者大胆借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来重新解读唐代爱情传奇,探讨唐代爱情传奇中的女性意识问题,使唐代爱情传奇的研究有了新突破,但他们也得出了一些有失偏颇的结论。
有论者认为研究唐代爱情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发现唐代女权的伸张和强化的历史内涵;还有论者认为研究唐代爱情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升华不仅可以清晰地感觉到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已经开始动摇,还可以倾听到唐代男性带动女性走向解放的步伐。
这些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似乎忽略了这样一个历史前提:唐朝仍然是一个男性中心文化占中心地位、封建正统观念占主导地位、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被广泛认同的社会。
还有一些论者从分析唐代爱情传奇中所透露出的男性叙事视角入手,发现其背后强大的男性文化和封建正统的价值观念。
这样的论述虽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抹煞了唐代爱情传奇中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对男性中心主义文化和封建正统价值观念的反叛和冲击的历史意义,所以这样的论述也是有失公允的。
因此,笔者想在整合前人的观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一点粗浅思考,对以上的种种偏颇做一番纠正,从而对唐代爱情传奇中的女性意识进行再认识,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唐代爱情传奇中的女性意识。
笔者认为:唐代爱情传奇中确实存在着女性意识初步觉醒的表现,但这是以不动摇当时的男性中心文化的中心地位和封建正统观念的主导地位为前提的,这样的看法也许更符合 __实际。
下面笔者分别从唐传奇故事情节的设置和故事构成模式两个大的方面来谈谈对唐代爱情传奇中女性意识的再认识。
一、从故事情节的设置来看首先,在唐代爱情传奇的故事情节设置中,有些女性形象成为一个符号,一个代替男性话语的符号。
它随时可以满足男人的性欲,顺从男人的要求,迁就男人的错误,表达男人的思想,几乎没有个人的主体话语和心理特点。
它所想的说的做的全是男人的想法和需求,缺乏对于男性的独立个体话语。
这本身也是女性依附于男性的表现。
唐传奇中的龙女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
毅怪,视之,乃殊色也。
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假设有所伺。
《柳毅传》女子都有着自己的骄傲和矜持,可是现在龙女不得不将自己的悲惨遭遇说给别人听,因为她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但是面对一个陌生人,自己该如何放下身段放下尊严向别人告知自己的这一切呢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那个陌生人如果不是一个善良之辈,不是一个极富同情心的仁义之士,那么自己不仅得不到帮助,反而会惹来一顿嘲笑,此时的自己又情何以堪呢?怀着这样一种既焦急又矛盾的心情,龙女声泪俱下的向柳毅诉说了此事,所幸对方是一个真正的侠义之人,他非常同情龙女的遭遇,容许帮助龙女传递书信,并且说希望龙女早日回家和父母团聚。
龙女看见对方如此重情义,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对方是值得她托付救命信件的人,她的得救有了希望,于是非常心满意足、满怀期待的离开了。
言犹未终,而见祥云细雨,异香袭人。
俄有一妇人,年可十七八,衣裙素淡,容质窈窕,凭空而下,立庭庑之间。
容仪绰约,有绝世之貌。
侍者十余辈,皆服饰鲜洁,有如妃主之仪。
顾步徊翔,渐及卧所。
《灵应传》因为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龙女,所以在龙女出场时就会有祥云细雨出现。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龙作为一种神兽,它的主要职责是行云降雨的。
例如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里面,就有好几次写到孙悟空请来龙王降雨之事。
龙既然有着这种职责,那么在龙降临人间之前,也势必该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
在这篇传奇中,龙来之前的异象便是云雨来到了。
二龙女语言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
妾,洞庭龙君小女也。
父母配嫁泾川次子。
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既而将诉于舅姑。
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
舅姑毁黜以至此。
又曰: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长天茫茫,信耗莫通。
心目断尽,无所知哀。
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
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女悲泣且谢,曰:负载珍重,不复言矣。
唐传奇中崛起的女性形象特点及其原因【摘要】唐传奇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座高峰,在唐代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在作品中,女性形象第一次以主人公的身份大量出现,形成小说画廊中的一组典型群像,本文主要对唐传奇发轫期(初盛唐)、兴盛期(中唐)和衰落期(晚唐)三个发展时期的不同女性形象在当时特殊环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变化等)、作家创作心态和文学自身发展因素制约下的崛起进行分析。
【关键词】唐传奇;女性形象;原因一、各时期的女性形象特点(一)发轫期的女性形象——柔弱一般认为唐传奇发轫于唐代前期,这时期的女性大多是从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发展而来的,还未能完全脱离原先故事的窠臼,人妖、人鬼和人仙相恋的模式仍然被演绎,在传统观念里,女性依附于男性,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在男性的眼中,对女性角色的认识多是停留于赏玩的层面,二者是不平等的。
《古镜记》中的鹦鹉外貌妍丽可爱,追求美好的婚姻,与柴华过得不惬意时便逃跑追求新生活。
明知宝镜之下难逃一死,仍乞求一醉至死,最终惨遭宝镜之祸。
鹦鹉虽是老狐所化,更多的却是以人间无力掌控自己命运的弱女子的身份存在,没有祸害人间,最终请求一醉至死,以示对人间的留恋,已经是人化了的形象。
《补江总白猿传》中欧阳纥妻子被救后仍无怨无悔地生下白猿之子,她虽是现实生活中的女子,屈服过,反抗过,可其怯懦还是没能让她摆脱白猿的阴影。
《游仙窟》讲述“下官”和十娘调情,五嫂在旁撮合的故事,全文围绕士人一次成功的艳遇展开,女性纯属男性的消遣品,过程虽极为委婉含蓄,可女性最终难逃男性的玩弄,五嫂是站在男性一方煽动十娘,可谓是男女之间已经达成“女性是男性的玩物”的共识。
不论是曾反抗过的鹦鹉、欧阳纥的妻子、五嫂还是十娘都不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是依附男权而存在的女性,是男性的附庸。
独立人格的意识淡薄,但作品中女性形象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女性,鹦鹉似生活中受束缚较少,开始觉醒的女性,欧阳纥妻似遭受不幸却无能为力的女子,五嫂和十年更像秦楼楚馆中的女子。
悲剧性的抗争—唐传奇的女性主义解读唐传奇女性形象研究是文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唐传奇作品中各个阶层妇女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以及她们悲剧性的无望的抗争,去探究唐代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斗争轨迹,并对“女权主义伸张”的论调提出批评。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加以论述:第一章分析唐传奇中女性的婚恋悲剧。
重点探讨的是唐代两性关系中难以逾越的封建门第观和在此基础之上的婚姻观,以及因此而酿成的各种悲剧,受害者不仅仅是被始乱终弃的情人,还有合法婚姻下的妻子。
第二章分析唐传奇中女性的抗争,这种抗争是体制内的抗争,是在不违反男性统治权之下的抗争,比如争取自由恋爱的权力,以及争取这种权利而不得之后产生的婚外恋情、甚至变为泼妇等,因此这种抗争注定了其悲剧性的结局。
第三章继续分析唐传奇中女性的抗争——追求生命自由,在得不到自由恋爱的权力,以及婚外恋被扼杀之后,她们采取了别的方式斗争,或者变为侠客,或者走上出家的道路,这种看似喜剧的结局,还是难掩悲剧的实质。
第四章分析女性阵营内部的斗争,其中既有千百年来难以解决的婆媳矛盾问题,也有妻妾之间的斗争倾轧,是本文最具现实意义的章节。
第五章分对本文做了一个总结。
除了文章的现实意义之外,本文驳斥了很多人所持有的唐代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权张扬的论调,持女权张扬论的研究者并没有将唐传奇的女性做一个群体性关照,而是进行个体分析,只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却将其总体的悲剧性色彩一笔带过。
因此,从总体上看,这是一条注定失败的反抗之路。
从个案分析,唐传奇不乏女性意识的觉醒,但是和女权主义崛起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只能说那个时代造就了一群这样的女性,她们美丽、大胆、勇敢,也懂得反抗,懂得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这种反抗归根结底还是建立在男权社会的基础之上,她们反抗的悲剧性是与生俱来的。
唐传奇的作者只是怀着对女性命运的悲悯,以及对封建制度的愤懑而作传奇,研究者既不能一味夸大其在女性解放道路上所起的历史作用,也不用用悲观主义的论调强调她们是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封建社会牺牲品。
论《唐传奇》中女性的困境与出路作者:童忠美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01期【摘要】《唐传奇》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是一部研究唐代女性生存状况的短篇小说集,《谢小娥传》更是被编入正史《新唐书》。
我们在唐传奇各篇章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与儒释道相关的内容。
笔者尝试从儒释道角度出发,分析讨论谢小娥复仇过程中的行为、意识及旁人态度,以揭示儒释道三教对唐代女性生存状况的影响,批评儒释道三教对唐代女性的束缚与压迫,导致谢小娥最终无法自我真正解放而遁入空门。
【关键词】《唐传奇》;谢小娥;儒释道;女性困境与出路【中国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1-181-03【本文著录格式】童忠美.论《唐传奇》中女性的困境与出路——以《谢小娥传》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1):181-183.引言“始有意为小说”[1]的《唐传奇》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
诚然,《唐传奇》中大量女性主人公的出现并非偶然,实则唐代(618-907)较为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女性地位相对提高和改善的艺术再现。
唐初盛期,唐太宗(李世民,598-649,626-649在位)实施“贞观之治”为盛世唐朝奠定了基础,此时国力空前繁荣,社会安定,佛道盛行,儒教弱化,女性的地位相对较高。
但到了唐中期继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社会动荡,封建统治阶级强化儒教的纲常伦理以巩固其统治地位,女性被各种封建伦理纲常束缚,地位亦随之下降。
《谢小娥传》即由李公佐著于唐中期的元和(805-820)年间,据真人真事演绎的以“侠女复仇”为题材的传奇文。
收录于《太平广记》卷四九一,同时收录于正史《新唐书·列女传》卷二O五,名《段居贞妻传》。
《唐传奇》中女性角色甚多,出身、职业、境遇等各不相同。
笔者取《谢小娥传》为例探讨唐传奇中女性的困境与出路,考虑有三:第一,故事发生时代背景为唐中期,正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第二,《唐传奇》众多女性中,谢小娥出身商贾之家,受过教育,聪慧坚强,且个人自主意识已觉醒,人物形象及思想皆较正面;第三,小说被编入正史《新唐书》。
唐传奇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摘要:唐传奇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代表着唐传奇的最高成就。
唐传奇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反抗精神、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泣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不同于以前的志怪小说的女性形象,她们为了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冲破封建礼俗的禁锢,女性意识开始觉醒。
关键词:唐传奇女性封建制度女性意识觉醒唐传奇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揭开了我国现实主义的序幕,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繁荣复杂。
唐传奇题材较广,其中又以爱情传奇成就最大。
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同情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歌颂她们为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是唐传奇的积极思想意义之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唐传奇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敬的女性形象。
从现存唐传奇作品来看, 有关女性的描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和以往志怪小说的女性相比, 唐传奇中的女性呈现出迥然有别的风貌。
唐传奇摆脱了六朝志怪的牢笼和束缚,直接广泛地反映社会人生百态,尤其是作者的笔墨触及了广大女性。
可见,女性已经成为唐传奇反映社会现实的一个焦点。
这也是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提高的表现,也标志着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觉醒,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也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
验等。
【1】唐传奇从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入手,加入作者的想象,采用精妙的笔法使人物个性形象鲜明。
比如《李娃传》、《任氏传》、《离魂记》、《莺莺传》、《霍小玉传》等,这些名篇都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首先,从追求婚姻爱情方面来看,唐传奇中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不再一味的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们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自主意识增强。
在遭受到夫家的不公平待遇时,她们也不再选择一味的忍受,而是选择反抗,重新追求幸福。
元稹的《莺莺传》是唐传奇中的名篇之一,鲁迅曾说它“其事之震撼文林,为力甚大”。
塑造了一个冲破封建礼教樊篱,争取爱情自由的叛逆女性,虽在过程中有过短暂的迟疑,“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
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帻。
没身永恨,含叹何言!”【2】但最终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使摆她脱了一切的束缚。
李朝威的《柳毅传》写人神相恋的故事而风华悲壮,别具特色。
龙女先前的不幸的是由包办婚姻造成的,但在她遭受到婆家的迫害时,并没有选择逆来顺受,“心目断尽,无所知哀”,然而决不绝望,日夜“凝听翔立”,等候希望之光的闪现。
龙女得救后再也不愿屈从父命,决意与她爱慕的柳毅结成夫妇。
可见龙女对爱情、自由、幸福的大胆追求。
她们追求的爱情,排斥了一切非情感的功利要素,坚持婚姻中的自我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对坚不可摧的封建礼教进行猛烈的控诉和抗争。
这都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其次,一些女性要求参与政治。
例如《红线》中的红线更是深入
政治生活,发挥了很多男性都难以发挥的作用。
她不再是一个男性的玩偶或者是附属品,而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见解的女性。
“红线是一个带有侠义色彩的女性社会干预者,其女性所特有的敏感和机智令所有的男性政治参与者仰慕不已,俯首称叹。
”【3】女性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政治,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自我意识的实践,是女性在证实她们的自身价值,是对封建社会的一种反抗,也是对男权社会的一种抗争和挑战。
再次, 反对封建制度的禁锢,为女性权利和尊严而抗争。
蒋防的《霍小玉传》中霍小玉是作者描写最生动,最有光彩的人物形象。
他真心待李益,但最终换来的却是李益的无情抛弃。
最后一黄衫豪士“怒生之薄行”,将李益强拉到小玉处,小玉悲愤交集,怒斥李益:“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
慈母在堂,不能供养。
绮罗弦管,从此永休。
征痛黄泉,皆君所致。
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後,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4】这段义正词严的血泪控诉和强烈的复仇意绪,表现了一个备受欺凌的弱女子临终前最大程度的愤怒和反抗。
这也显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里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自己的独立地位,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唐传奇的爱情故事在我们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迹,而这些女性人物的形象更是撼人肺腑。
我们不得不为她们处于社会下层而坚决与封建制度下的命运进行斗争的勇气所折服。
唐传奇中的唐代女性在社会中所受到的尊重和所获得的自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也预示着千百年来统治阶级所提倡的“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已经发生了动摇和消
解。
这也标志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自我意识的实践。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女性意识”
【2】鲁迅.唐宋传奇集[G]/ /鲁迅全集( 第10 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杨成军《唐传奇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1 年11 月第10 卷第6 期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学术论文写作作业
学院: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一班
姓名:谢雪姣
学号:1009224021
老师: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