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习题课 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50.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与练习题:一、思考题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如何理解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4.试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5.标志与指标有何区别何联系。
二、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三、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2、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因此()。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4、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A、统计分组法B、大量观察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推断法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答案:二、 1.× 2.× 3.√ 4.× 5.×三、 1.C 2.B 3.C 4.B 5.B第三章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平均指标?平均指标可以分为哪些种类?2.为什么说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3.为什么说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4.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有哪些?5.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有哪些特点?6.什么是标志变动度?标志变动度的作用是什么?7.标志变动度可分为哪些指标?它们分别是如何运用的?8.平均数与标志变动度为什么要结合运用?二、练习题(教材第四章P108课后习题答案)1.某村对该村居民月家庭收入进行调查,获取的资料如下:按月收入分组(元)村民户数(户)500~600 600~700 700~800 800~900 900以上20 30 35 25 10合计120 要求:试用次数权数计算该村居民平均月收入水平。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附录三:部分习题参考解答老师说这份答案有些错误,慎重参考哈~~第一章(15-16)一、判断题2.答:对。
3.答:错。
实质性科学研究该领域现象的本质关系和变化规律;而统计学则是为研究认识这些关系和规律提供合适的方法,特别是数量分析的方法。
4.答:对。
5.答:错。
描述统计不仅仅使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有关统计指标反映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
6.答:错。
有限总体全部统计成本太高,经常采用抽样调查,因此也必须使用推断技术。
7.答:错。
不少社会经济的统计问题属于无限总体。
例如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者不仅包括现在的消费者而且还包括未来的消费者,因而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总体。
8.答:对。
二、单项选择题1.A;2.A;3.A;4.B。
三、分析问答题1.答:定类尺度的数学特征是“=”或“”,所以只可用来分类,民族可以区分为汉、藏、回等,但没有顺序和优劣之分,所以是定类尺度数据。
;定序尺度的数学特征是“”或“”,所以它不但可以分类,还可以反映各类的优劣和顺序,教育程度可划分为大学、中学和小学,属于定序尺度数据;定距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它不但可以排序,还可以用确切的数值反映现象在两方面的差异,人口数、信教人数、进出口总额都是定距尺度数据;定比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它通常都是相对数或平均数,所以经济增长率是定比尺度数据。
3.答:如考察全国居民人均住房情况,全国所有居民构成统计总体,每一户居民是总体单位,抽查其中5000户,这被调查的5000户居民构成样本。
第二章(45-46)一、单项选择题1.C;2.A;3.A。
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D;3.A.B.C.三、简答题1.答:这种说法不对。
从理论上分析,统计上的误差可分为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2.答:统计报表的日常维持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统计报表的统计指标、指标体系不容易调整,对现代社会经济调查来说很不合适。
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C;5.D;6.A;7.C;8.C;9.C;10.A;11.C;12.C。
二.多项选择题1.ABDE;2.ACD;3.BCD;4.ACD;5.ACDE;6.ACE;7.AD;8.ABC;9.ACD;10.AD;11.BCDE;12.ABCDE;13.AC。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B;5.D;6.D;7.B;8.D;9.B;10.B;11.A;12.C;13.D。
二.多项选择题1.CE;2.ACE;3.CE;4.BCD;5.ABCE;6.BC;7.BCD;8.ABD;9.ABD;10.ACDE;11.ABCE;12.AB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D;6.B;7.B;8.B;9.D;10.B;11.A;12.B;13.D;14.A。
二.多项选择题1.AB;2.AC;3.AB;4.ABC;5.AB;6.ABD;7.ABC;8.ACE;9.BD;10.ABD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四.计算分析题1.解:(1)按职称编制的分配数列2.解: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3.解:(1)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2直方图(略)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D;5.C;6.A;7.C;8.C;9.B;10.C;11.B;12.D;13.A;14.D;15.16.B;17.B;18.D;19.C;20.C;21.D;22.B;23.C;24.C;25.B。
<<统计学 >>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1.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二一8% 100% =102.9%1+5%2.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二1一6% 100% =97.9%1—4%3.4.5.解:⑴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4防13 100%"5.56%(2)从第四年二季度开始连续四季的产量之和为:10+11 + 12+14=47该产品到第五年第一季 已提前完成任务,提前 完成的天数90•该产品总共提前10个月零15天完成任务。
6.解: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0 11 12 14-45V 天 14 一10156 230 540 279 325 470 535200 1040.1% 100% =126.75%(2) 156+230+540+279+325+470=2000 (万吨)所以正好提前半年完成计划7.第五章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1 . X 甲= :.26 27 28 29 30 31 32 3334=309—20 25 28 30 32 34 36 38 40 '1.44X乙二9AD甲二26-30卩27 -30 28-30 29 -30 30-30 |31 -30 32 - 30 亠|33 - 30 叫34 - 309-2.22AD乙二20—31.44” 25—31.44 十2〔8—31.44 屮30—31.44 +|32|— 31.44 + 34卜31.44 + 網 + 31.44 + 38—|31.44 + 4Q — 9= 5.06R 甲=34-26=8R 乙=40-20=20(26一30)2 (27 一30)2 (28一30)2 (29一30)2 (30 一 30)2 ⑶ 一 30)2 (32 一 30)2 (33一 30)2 (34一33)2--------------------------------------------------------------------- 9=2.58(T 乙一(20 -31.44)2 - (25 -31.44)2 (28 —31.44)2 (30 -31.44)2 (32 -31.44)2 (34-31.44)2 (36 -31.44)2 • (38-31.44)2 • (40_31.44)2----------------------------------------------------------------------------------------- 9=6.06 2 58 V 甲二 100%=8.6% 30V 乙二100% =19.3%31.44 所以甲组的平均产量代表性大一些2. 解:计算过程如下表:3. 解:计算过程如下表:X 甲80 77600X 乙=80= 970(元)X 甲=9550 119.480 (件)X 乙二 9660120.8=80(件)V 甲二旦06100%=7.58%119.4V 乙二!08! 100% =8.94%120.8所以甲厂工人的平均产量的代表性要高些4. 解:55 3 65 7 75 18 85 12 95 5=11 =7010=76.4718-7 18-1245 “10=70 上 10 = 76.94185.解:(1)上期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100% =99.67%CT 甲=6568.7580二 9.06 (件)9355'80-10.81(件)3 7 18 12 5 18 -780 110% 700 108% 1000 100% 1500 95%80 700 1000 1500(2)下期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96 810 1200 1400------------------------------------------ =103.37%96 810 1200 1400110% 107% 101% 103%6解:P =300 _28100% =90.67%300X P二P = 90.67%二P「90.67% 1 -90.67% =0.2910.291V P100% =32.1%0.9067432.604 321.255 506.943 1042884.3兀/t 432.604 321.255 506.943、 4----------- +------------- +------------ ix 102800 2900 2950 丿苗吾第八章1.= 8722.a =600 670 2 .670 840 2 . 840 1020 1 . 1020 900 2 • 900 980 3 980 4030 ?2 2 2 2 2 23.解:全年月平均计划完成程 度为: 303 306 324 310 350 368 410 412 485 463 350 385 303 306 ------ + -------- 101% 102% 435 如00% = 105.85%324 310 350 368 410 412 485 463 350 385 + ------- + -------- + -------- + ------- + -------- + -------- + ------- + ------- + --------- + --------- 110% 105% 106% 98% 112% 105% 120% 97% 102% 113%576 4500 462亠 100% =79.63% 580 620 580 600 - 2 25.解:⑴甲工区上半年建筑安装 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680 620 620 680 680 720 720 690 690 700 700 710 /汇600+ 汇620+ 江640+ 汇645 + ^625+ 汉610 2 2 2 680 620 680 720 690 7002 22乙工区上半年建筑安装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650 670 670 680 “c 680 730 730 655 655 710 一 710 690640 600 620 655 615600 =623.7(元)2 650 + 670 + 680+730 + 655 + 710 +2 2 二 621.6(元)6■解:平均增长速度=4黔1皿7% 2000年该县粮食产量为:500 1 4.67% 10 = 788.7(万吨) 7解:计算过程如下表a y=竺=45.44 n 9则直线趋势方程为:y = a bt1994年的地方财政支出额为:45.44, 4.3 5 =66.94(万元)二次曲线方程为:y = 0.0108x2 + 4.1918x + 24.143过程略)指数曲线方程为:y = 26.996e0.0978x8.解:计算过程如下表原数列趋势图日期9•解:(1)同季平均法求季节比率的过程如下表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度第四季合计1987 13 18 311988 5 8 14 18 451989 6 10 16 22 541990 8 12 19 25 641991 15 17 32平均8.5 11.75 15.5 20.75 14.125 季节比率60.2% 83.2% 109.7% 146.9% 100.0%⑵趋势剔除法测定的季节变动如下表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度第四季合计19871988 44.94 71.11 123.08 153.191989 48.98 76.92 116.36 154.391990 53.78 76.8 112.59 136.051991平均49.23 74.94 117.34 147.88 389.40校正系数 1.0272214 1.027221366 1.027221366 1.02722137季节比率50.57 76.98 120.54 151.90 400.00第七章统计指数' q i Z。
第1章导论1、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哪些因素有利于成年松树长到60英尺以上的高度。
经估计,森林公园生长着25000颗成年松树,该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250颗成年松树并丈量它们的高度后进行分析。
该研究的总体是()A、250颗成年松树B、公园中25000颗成年松树C、所有高于60英尺的成年松树D、森林公园中所有年龄的松树2、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成年松树的高度。
该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250颗成年松树并丈量它们的高度后进行分析。
该研究所感兴趣的变量是()A、森林公园中松树的年龄B、森林公园中松树的数量C、森林公园中松树的高度D、森林公园中数目的种类3、推断统计的主要功能是()A、应用总体的信息描述样本B、描述样本中包含的信息C、描述总体中包含的信息D、应用样本信息描述总体4、对高中生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85%的高中生愿意接受大学教育。
这一叙述是()的结果A、定性变量B、试验C、描述统计D、推断统计5、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学作业,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参考书中包含美国50个州的家庭收入中位数.在该生的作业中,他应该将此数据报告来源于()A、试验B、实际观察C、随机抽样D、已发表的资料6、某大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任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他注意到,雇员的午饭要么从家里带来,要么在公司餐厅就餐,要么在外面的餐馆就餐.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
这种数据的收集方式可以认为是()A、观察研究B、设计的试验C、随机抽样D、全面调查7、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感兴趣的总体或样本C、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D、了解数据分布特征8、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一年级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为此,他观察了200名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发现他们每个学期平均在教科书上的花费是250元。
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总体是()A、该大学的所有学生 B、所有的大学生C、该大学所有的一年级新生D、样本中的200名新生9、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一年级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为此,他观察了200名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发现他们每个学期平均在教科书上的花费是250元。
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其中的基础是()A.统计学B .统计方法 C.统计工作D .统计资料2. 对3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A. 30名职工 C. 每一名职工 3.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A. 某人的年龄 C. 某人的体重 4. 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是( A. 连续变量 C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B. 3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D. 每一名职工的工资B. 某人的性别D. 某人的收入)B •离散变量D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 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列哪个是统计指标( A .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C. 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二、多项选择题 1. 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A .数量性 C.总体性 E. 社会性2.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是( A .大量观察法 C .统计模型法 E. 直接观察法3. 下列标志哪些属于品质标志( A.学生年龄B 教师职称4. 下列哪些属于离散型变量A 年龄B 机器台数C 人口数D 学生成绩5. 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 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B.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 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 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 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6. 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A. 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对调)B .该地区职工的文化程度D .该地区职工从事的工种 )B .同质性D .具体性 B .归纳推断法D .综合分析法)C 企业规模D 企业产值B.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C.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D.在不同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相互转化7.在说明和表现问题方面,正确的定义是()A.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B.标志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C.变异是可变的数量标志的差异D.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E.标志值是变量的数量表现三、填空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计工作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二、判断分析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单选1.D2.A3.B4.D5.D6.D7.C8.B9.D 10.D 11.C 12.B 13.C14.C四、多选1.BCE2.AC3.ABD4.ABE5.BCDE6.ABD7.ABD8.CE第二章一、判断分析题1. ×2. √3. ×4. √5. √6. ×7. ×8. ×9. ×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单选1.A2.D3.B4.C5.B6.C7.D8.C9.A 10.C 11.A12.D 13.B 14.C 15.A 16.D 17.C 18.D三、多选1.CD2.ACE3.ADE4.ABCDE5.ABD6.BC7.ADE8.CDE9.ABC 10.BCE 11.AC 12.ABCD 13.ADE 14.ABD 15.CE 16.BE 17.BCD 18.ADE 19.CDE 20.CE 21.ADE 22.BD 23.ABCDE24.ACE 25.AB 26.BCDE 第三章一、判断分析题1. √2. ×3. √4. √5. √6. ×7. ×8. ×9. ×10. × 二、单选1.B2.D3.C4.B5.C6.A7.C8.D9.B 10.D 11.D 12.B 13.B 14.D 15.D 16.C 三、多选1.ADE2.BE3.BC4.BCE5.BE6.BD7.ABDE8.CE9.ABDE 10.ACD 11.AE 12.ABD 13.ACD 14.ABC 四、计算题 1.﹪﹪程度计划完成5.102100120123=⨯= 提前完成计划时间:因为自1999年3月起至2000年2月底连续12个月的时间内该厂自行车的实际产量已达到120万辆〔119+﹙10.1–9.6﹚+(10.1–9.6)=120〕,即已完成计划任务,提前完成计划10个月。
第四章 统计描述【4.1】某企业生产铝合金钢,计划年产量40万吨,实际年产量45万吨;计划降低成本5%,实际降低成本8%;计划劳动生产率提高8%,实际提高10%。
试分别计算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解】产量的计划完成程度=%5.112100%4045100%=⨯=⨯计划产量实际产量即产量超额完成12.5%。
成本的计划完成程=84%.96100%5%-18%-1100%-1-1≈⨯=⨯计划降低百分比实际降低百分比即成本超额完成3.16%。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85%.101100%8%110%1100%11≈⨯++=⨯++计划提高百分比实际提高百分比即劳动生产率超额完成1.85%。
【4.2】某煤矿可采储量为200亿吨,计划在1991~1995年五年中开采全部储量的0.1%,在五年中,该矿实际开采原煤情况如下(单位:万吨)试计算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及提前完成任务的时间。
【解】本题采用累计法:(1)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100%⨯数计划期间计划规定累计数计划期间实际完成累计 =75%.12610210253574=⨯⨯ 即:该煤矿原煤开采量的五年计划超额完成26.75%。
(2)将1991年的实际开采量一直加到1995年上半年的实际开采量,结果为2000万吨,此时恰好等于五年的计划开采量,所以可知,提前半年完成计划。
【4.3】我国1991年和1994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要求:(1)计算我国1991年和1994年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填入表中; (2)1991年、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是什么比例(用系数表示)? (3)假如工业总产值1994年计划比1991年增长45%,实际比计划多增长百分之几? 【解】(1)(2)是比例相对数;1991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96.01.144479.13800≈;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73.04.296826.21670≈(3)%37.251%)451(2824851353≈-+即,94年实际比计划增长25.37%。
第五章 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一、判断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二、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ACBADADCAD三、多选题:应用能力训练题:⒈试根据下列某大型商场销售员日工资资料,计算该商场销售员的日平均工资:解:根据已知条件,计算有关数据资料如下表:所以:)(35.741007435件===∑∑f xf x⒉某公司下属10个企业,某年合格率资料如下表:要求:计算该产品的平均合格率解:根据题意,将有关数据计算入下表:%14.85140000119200===∑∑f xf x ⒊某市场上有三种鸡蛋,每公斤分别为16元、18元、20元,试计算: ⑴各买10公斤,平均每公斤多少钱? ⑵各买10元,平均每公斤多少钱? 解:⑴元)(1830102010181016............3213332211=⨯+⨯+⨯=++++++++=n n f f f f f x f x f x f x x⑵元)(85.17201018101610101010111=++++===∑∑∑∑m x m mm x x h ⒋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需顺次经过四个程序,这四个程序的废品率分别为1.2%、1.5%、1.3%和1.8%,该企业生产的平均废品率是多少?解:首先,计算该企业生产的平均合格率:%18.95%)8.11(%)3.11(%)5.11(%)2.11(......421=-⨯-⨯-⨯-=∏==n n n g x x x x x 该企业生产的平均废品率=1-95.18%=4.82%⒌某企业的销售额2011年比2010年增长7.5%,2012年比2011年增长9.8%,2013年比2012年增长6.3%,2014年比2013年增长11.4%。
计算2010年至2014年该企业销售额的平均增长速度。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指数A T V 第五章」、单项选择题1. ⼴义的指数是指反映A. 价格变动的相对数B.C. 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D. 2. 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哪⼀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A. 有限总体B. ⽆限总体C. 简单总体D. 复杂总体3. 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 , 可以分为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 定基指数和环⽐指数D. 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4. 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 定基指数和环⽐指数D. 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按指数对⽐基期不同 , 指数可分为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 定基指数和环⽐指数C. 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D. 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6. 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A. 商品价格指数B. 单位成本指数C. 劳动⽣产率指数D. 职⼯⼈数指数7. 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A. 产量指数B. 销售额指数C. 职⼯⼈数指数D. 劳动⽣产率指数8. 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所形成的指数是A. 个体指数B. 综合指数C. 总指数D. 平均指数. 综合指数包括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 定基指数和环⽐指数D. 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0. 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 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B.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D. 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11.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 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B.C. 所⽐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 12. 编制综合指数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B.C. 指数体系D. 13. 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的⼀般原则是采⽤下列哪⼀指标作为14.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般原则是采⽤下列哪⼀指标作为物量变动的相对数各种动态相对数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指数编制的⽅法不同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个体指数和权数同度量因素A. 基期的质量指标B. 报告期的质量指标同度量因素A. 基期的质量指标B.C. 报告期的数量指标D. 15. 销售量指数中的指数化指标是A. 销售量B.16.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是A. 单位产品成本B. 总成本C. 产量D. 质量指标因素通常A. 都固定在基期B. ⼀个固定在基期 , 另⼀个固定在报告期C. 都固定在报告期D. 采⽤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 18. 拉⽒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A. 基期B. 报告期C. 假定期D. 任意时期19. 派⽒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20.⼯ pq i —x p °q i 表明A. 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B. 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C. 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D. 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21. ⼯p o q i —⼯ p o q o 表明A. 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B. 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C. 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D. 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22. ⼯p o q i /⼯p °q °表⽰A. 价格⽔平不变的条件下 , 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B. 在报告期价格的条件下 , 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C.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物价变动程度D. 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19. 零售物价增长 3%, 零售商品销售量增长 6%, 则零售商品销售额增长A. 9%B.9.18%C.18%D.2.91%24. 若产量增加 , ⽽⽣产费⽤不变 , 则单位成本指数A. 减少B. 增加C. 不变D. ⽆法确定25. 某企业⽣产费⽤报告期⽐基期增长了 50%产品产量增长了 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销售额C. 销售价格D. 数量指标17. 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 , 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 A. 基期 B. 报告期 C. 假定期 D. 任意时期A.25%B.2%C.75%D.20%26. 若⼯资总额增长 10%,平均⼯资下降 5%,则职⼯⼈数A. 增长 15%B. 增长 5%C. 增长 15.8%D. 下降 5%27. 假如播种⾯积报告期⽐基期下降 5%,⽽平均亩产量却增长 5%,则总产量报告期⽐基期A. 增长B. 下降C. 没有变化D. ⽆法确定28. 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种形式 , 其计算基础A. 数量指标指数B. 质量指标指数C. 综合指数D. 个体指数29.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联系表现在A. 在⼀般条件下 , 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B. 在权数固定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C. 在⼀定权数条件下 , 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D. 在同度量因素固定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30. 若将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所⽤的特定权数是A. 基期总额B. 报告期总额C. 假定期总额D. 固定权数31. 若将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所⽤的特定权数是A. 基期总额B.C. 假定期总额D. 32. 按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A. 综合指数B. 平均指标指数C.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D.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33. 按个体产量指数和基期总产值计算的产量指数是A. 综合指数B.C.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D. 34. 因素分析法的⽅法论基础是A. 指标体系B.C. 综合指数D. 总指数35. 我国现⾏的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主要采⽤A. 个体指数的形式B. 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形式C. 综合指数形式主义D. 固定权数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形式36. 某市 1991 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 12000 万元,1995 年增加到 15600 万元 . 这四年中零售物价指数提⾼ 4%,则商品零售量指数为A.80%B.130%C.104%D.125% 37. 在指数体系中,总变动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A. 之和B. 之差C. 之积D. 之商38. 在指数体系中,总变动绝对差额等于各因素变动绝对差额A. 之和B. 之差C. 之积D. 之商39. 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所形成的指数是A.平均数指数 B ?个体指数报告期总额固定权数平均指标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指数体系C.综合指数D.平均指标指数40. 固定构成指数反映A.总体结构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B. 总体各组⽔平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C. 总体平均指标的综合变动D. 总体总量指标的综合变动41. 结构影响指数的计算公式为指数为96.3%,则劳动⽣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A.139.36%B.129.73%C.71.76%D.39.36%43. 某⼚1997年单位产品成本⽐ 1996年提⾼了 5.8%,产品产量结构影响指数为 96%,则该⼚总平均单位成本A.提⾼ 1.57%B. 提⾼ 1.8%C. 下降4%D. 下降9.26%44. 两个不同时期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对⽐所形成的指数称为A.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B.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C. 可变构成指数D. 综合指数、多项选择题1.指数按照其所表明的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A. 个体指数B. 总指数C. 组指数D. 数量指标指数E. 质量指标指数2. 综合指数包括A. 总指数B. 平均指数C. 数量指标指数D. 质量指标指数E. 平均指标指数3. 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D. 销售价格指数E. 单位成本指数4. 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A. 销售价格指数B. 销售额指数C.单位成本指数D. 劳动⽣产率指数E. 5. 同度量因素的作⽤有A. 平衡作⽤B. D. 同度量作⽤ E. ⽐较作⽤6. 编制综合指数的⼀般原则是A. 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B. 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C. 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D. 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A.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都采⽤基期的对应指标为同度量因素42.已知劳动⽣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 134.2%,职⼯⼈数结构影响 A. 销售量指数 B. 职⼯⼈数指数 C. 产量指数可变构成指数权数作⽤ C. 媒介作⽤7. 编制综合指数要掌握的两个要点是A. 引进同度量因素对复杂经济现象总体进⾏综合B. 确定指数化因素C. 将同度量因素固定,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D. 选择编制指数的⽅法E. 明确指数的经济意义 8. 已知某商业企业基期销售额为 100万元,报告期销售额⽐基期增长14%⼜知道以基期价格计算的报告期假定销售额为 112 万元,则通过计算可以知道C. 由于价格变化使销售额增加 2万元D. 由于销售量变化使销售额增加 12万元E. 由于销售量变化使销售额增加 20万元9. 公式⼯⼙0⼚⼯p )q1的经济意义是a. 综合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b. 综合反映价格变动的绝对额C. 综合反映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D.综合反映价格和销售量共同变动的绝对额E. 综合反映由于多种价格变动⽽增减的销售额A. 总指数B. 综合指数C. 平均数指数D. 平均指标指数E.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13. 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联系和区别表现为A.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的思想不同B. 在运⽤资料的条件上不同C. 综合指数是先综合后对⽐,⽽平均指数是先对⽐后综合D. 在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也有区别E. 在⼀定的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14. 作为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应⽤的⼀般法则为A.数量指标指数必须采⽤基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形式B. 数量指标指数必须采⽤报告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形式C. 质量指标指数必须采⽤基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形式D. 质量指标指数必须采⽤报告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形式E.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所采⽤权数的时期可以采⽤ A.销售量增长12% B. 价格增长12%10. 下列公式中属于拉⽒指数的有A. ⼑p 1q o ⼑ p o q oB.⼑q ’p 1 ⼑q o p ’C.⼑ pg ’ ⼑ p o q 11. 下列公式中属于派⽒指数的有A. ⼑p 1q o ⼑ p o q oB.⼑q ’p 1 ⼑q °p 1C.⼑pg ’ ⼑p o q 12.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种 E. Z q 1p ⼑ q o p o E.旳⼘⼑q o p oD.⼑ q ’p o ⼑q o p o D.⼑q 1 p o .q p不同时期15. 在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
1试根据上表资料,计算该厂职工工资平均数、标准差。
解:x =∑∑fxf=)(68040027200040040*90060*800140*700100*60060*500元==++++σ=()∑∑-ffx x 2=40040)680900(60)680800(140)680700(100)680600(60)68050022222-+-+-+-+-=62.11640544000=2、某企业2000-2005年某种产品产量资料如下:运用简单的最小二乘法配合直线,并预测2006年产品产量。
解:(1)x 取值:1.2.3.4.5.6 y :50.52.53.56.58.61()5.36/216/654321==+++++=x ()556/3306/615856535250==+++++=y()∑==+++++=71586*119361*658*556*453*352*250*1*6xy n()()∑∑==++++++++++=6930330*21615856535250*654321y x()∑==+++++=54691*6654321*622222x n()()44165432122=+++++=∑x()17.2171.21052284415466930715822≈≈=--=--=∑∑∑∑∑x x n y x xy n b 所以 40.474015.475.3*171.255≈=-=-=x b y a 所以 x bx a y c 17.24.47+=+=所以(2))(59.627*17.24.4772006万台时,年即=+==c y x3、根据某城市500户居民家计调查结果,将居民户按其食品开支占全部消费开支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分组后,得到如下的频数分布资料。
要求根据资料通过计算该城市恩格尔系数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析算术平均数的方法的优缺点。
恩格尔系数(%) 居民户数 20以下 6 20~30 38 30~40 107 40~50 114 50~60 137 60~70 74 70以上 24 合计500解:()%12.485002406050024*7574*65137*55114*45107*3538*256*15==++++++==∑∑f xf x ()()%67.5267.25010*6323235063741372311413710506060-50%68.4868.84010*11415125040250015110738611410405050-402112111=+≈++=∆+∆∆+==-=∆=-=∆=-==+≈-+=-+===++===-=--∑∑d L M d i f s fL M fs f i o mm e m m 众数所在组:中位数所在组:4、工商部门对某超市经销的小包装休闲食品进行重量合格抽查,规定每包重量不低于30(1) 这批食品的平均每包重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统计学习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1.班有50名学生,其中25名男生25名女生,由抽样法随机抽取4
名学生,问抽取的4名学生中可能同时有2名男生2名女生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25/50x24/49x25/48x24/47=0.2598概率为25.98%。
2.由抽样法随机抽取10个样本,且每个样本有5个试验量,每个试
验量的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求出每个样本的概率密度函数?
答案:每个样本的概率密度函数为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f(x)=1/sqrt(2pi)*e^(-x^2/2),其中x为每个试验量的结果,pi为圆周率。
3.在500位参加理论基础考试的学生中,求出大于等于80分的学生
所占的比例?
答案:设80分及以上学生人数为x,500总人数为n,则x/n=0.8,
因此x=400,则比例为80%。
4.在调查中,对1000人进行调查,请问有200人报告说每天5小时
以上使用社交媒体,求这200人所占的比例?
答案:200/1000=0.2,即比例为20%。
5.在抽查中,抽取30台电脑进行抽查,其中有5台不合格,求这5
台电脑所占的比例?
答案:5/30=0.1666,即比例为16.66%。
6.在一个研究样本中,样本大小为50人,其中有20人拥有大学学位,求大学学位的比例?
答案:20/50=0.4,即比例为40%。
7.公司有200名员工,其中有60名女性员工,求女性员工所占的比例?
答案:60/200=0.3。
第一章一、选择题一、统计的三种含义中,做为基础的是()A、统计分析B、统计工作C、统计学D、统计资料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3、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性别B、民族C、健康状况D、年龄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整体单位是()A、每一户B、每一个人C、每一个地域的人D、全国人口数量五、统计学是()A、实质性科学B、方式论科学C、纯自然科学D、社会学科学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A、国内生产总值B、利税总额C、劳动生产率D、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属于数量指标的是()A、平均工资B、人都可支配收入C、资金利税率D、粮食总产量二、填空题一、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对统计理论最大的贡献是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引入了统计学二、统计的三种含义别离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名词解释一、描述统计二、推断统计四、简答:一、简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和规律二、简述统计学的三种含义之间的关系。
6第二章一、选择题一、搜集低级资料的主要方式是()A、业务记录B、调查C、统计表D、整理表二、某地为了推行先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对效益最好的几个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普查3、在统计调查阶段,对有限整体()A、只能进行全面调查B、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C、既不能进行全面调查,也不能进行非全面调查D、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都能进行4、了解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状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五、我国自1953年以来,在全国范围进行的五次人口调查是()A、抽样调查B、普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六、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均为非全面调查,二者的大体区别在于()A、组织方式不同B、作用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先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7、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区分为()A、国家、部门和地方的统计报表B、按期报表和年报报表C、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D、单一表和一览表八、重点调查所选的重点单位,必需是在调查对象中()A、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份调查单位B、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单位C、按随机原则选出的调查单位D、填报调查数据的填报单位九、典型调查属于()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专门调查D、一次性调查E、常常性调查10、我国进行的五次人口普查是()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一次性调查D、按期调查E、常常性调查1一、抽样调查是()A、一种非全面调查B、永远存在抽样误差C、依照随机原则选取调查单位D、不存在抽样误差,只存在记录性误差E、用样本指标推算整体指标1二、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或内容的承担者是()A、调查单位B、填报单位C、调查对象D、统计报表13、调查表的种类()A、只有单一表B、只有一览表C、有单一表和一览表之分D、有计算表和分析表之分14、调查表通常由()组成A、表头B、表体C、表格D、表外附加E、表身1五、在工业企业设备调查中()A、工业企业的全数设备是调查对象B、全数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C、每一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E、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判断题:一、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大体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二、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3、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持续性的调查方式()4、我国人口普查的整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2、总体的均值为100,标准差为20,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标准差为()。
2.83 20 30 5
3、中心极限定理表明,来自于任意分布的样本均值的分布为()。
正态分布非正态分布
只有大样本情况下为正态分布只有小样本情况下为正态分布
4、某班同学某课程考试中的平均得分为70,标准差为3分,从该班学生中随机抽取36名,并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则平均分超过71分的概率为()。
0.1293 0.4755 0.0228 0.3507
5、总体均值为10,标准差为5。
从该总体中抽取容量为25的随机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为()。
N(10, 1) N(10, 5) N(5, 1) N(5, 5)
2、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__________分布。
3、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服从__________分布。
4、样本方差比的抽样分布服从__________分布。
1、若自样本均值为100,标准差为20的无限总体中抽取容量为90的样本,试回答下列问题:要求:
(3)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是什么?(4)样本均值超过101的概率是多少?
2、某公司有400人,平均工龄为10年,标准差为3年。
现随机抽出50名组成一个随机样本,试问样本中工作人员的平均工龄不低于9年的概率有多大?
1.在某学校的一次考试中,已知全体学生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其总方差为100。
从中抽取25名学生,其平均成绩为80,方差为64。
以99%的置信度估计该学校全体学生成绩均值的置信区间是()[统考2011研]
A.[76.08,83.92]
B.[75.90,84.10]
C.[76.86,83.14]
D.[74.84,85.16]
6.已知某次高考的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n=36的样本,并计算得其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9,那么下列成绩不在这次考试中全体考生成绩均值μ的0.95的置信区间之内的有()。
A.77 B.79 C.81 D.83
9.一个好的估计量应具备的特点是()
A.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 B.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C.必要性、一致性、有效性 D.必要性、充分性、无偏性
10.从某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其中n=10,S=6,其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为()。
A.1.7 B.1.9 C.2.1 D.2.0
11.用从总体抽取的一个样本统计量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称为()
A.样本估计 B.点估计 C.区间估计 D.总体估计
2000家百货公司的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50天。
若从这些商城中随机抽选16家进行调查,被抽查商城实际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如下:
55,49 , 52 , 49 , 48 , 55 , 53 , 55 , 51 , 49 , 52 , 53 , 53,55 , 54 , 49 问:
1)再做一次任意抽样,平均周转天数超过52天的概率是多少?
2)根据本次抽样,平均周转天数的区间估计是多少?置信系数为90%
出口桐油,每桶标明净重100公斤,出口合同规定从一批桐油中抽查60桶,如果平均低于100公斤时需要罚款。
出口厂家有自动装油机,装油量可以按0.1公斤标度调整,调整后装油量的标准差为1公斤。
如果厂家为了减少罚款风险,要求样本平均每桶低于60公斤的概率不超过1%,问装油量的标度调整到多少公斤合适?
2、总体的均值为100,标准差为20,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标准差为()。
3、中心极限定理表明,来自于任意分布的样本均值的分布为()。
正态分布非正态分布
4、某班同学某课程考试中的平均得分为70,标准差为3分,从该班学生中随机抽取36名,并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则平均分超过71分的概率为()。
5、总体均值为10,标准差为5。
从该总体中抽取容量为25的随机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为()。
2、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___正态_______分布。
3、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服从____卡方___分布。
4、样本方差比的抽样分布服从____F______分布。
1、若自样本均值为100,标准差为20的无限总体中抽取容量为90的样本,试回答下列问题:要求:
(3)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是什么?(4)样本均值超过101的概率是多少?
1.在某学校的一次考试中,已知全体学生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其总方差为100。
从中抽取25名学生,其平均成绩为80,方差为64。
以99%的置信度估计该学校全体学生成绩均值的置信区间是()[统考2011研]
6.已知某次高考的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n=36的样本,并计算得其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9,那么下列成绩不在这次考试中全体考生成绩均值μ的0.95的置信区间之内的有()。
9.一个好的估计量应具备的特点是()
C.必要性、一致性、有效性D.必要性、充分性、无偏性
10.从某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其中n=10,S=6,其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为()。
11.用从总体抽取的一个样本统计量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称为()
一.2000家百货公司的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50天。
若从这些商城中随机抽选16家进行调查,被抽查商城实际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如下:
55,49 , 52 , 49 , 48 , 55 , 53 , 55 , 51 , 49 , 52 , 53 , 53,55 , 54 , 49 问:
1)再做一次任意抽样,平均周转天数超过52天的概率是多少?
2)根据本次抽样,平均周转天数的区间估计是多少?置信系数为90%
二.出口桐油,每桶标明净重100公斤,出口合同规定从一批桐油中抽查60桶,如果平均低于100公斤时需要罚款。
出口厂家有自动装油机,装油量可以按0.1公斤标度调整,调整后装油量的标准差为1公斤。
如果厂家为了减少罚款风险,要求样本平均每桶低于100公斤的概率不超过1%,问装油量的标度调整到多少公斤合适?(逆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