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优秀教案共45页
- 格式:ppt
- 大小:6.88 MB
- 文档页数:45
食品营养学绪论-教案.总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 教学难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营养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法:讨论食物营养成分的作用及正确的饮食习惯。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食品营养学绪论的课件,包括基本概念、研究内容、食物营养成分等。
2. 案例材料:收集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讨论话题:制定小组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食品营养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 案例分析: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营养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观念,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观念。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让学生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 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烹饪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 教学难点:食品加工、烹饪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 演示法:展示食品加工、烹饪的过程,分析其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合理选择食物和烹饪方法,以保持营养成分。
九、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各类食物营养成分及作用的课件。
2. 演示材料:准备食品加工、烹饪的实物或视频材料。
食品营养学绪论-教案.总结第一章:食品与营养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掌握食品与营养学的关系理解食品营养学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食品的定义与分类营养素的概述食品与营养学的相互关系1.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食品的基本特征能够列举主要的营养素及其功能能够解释食品与营养学之间的关系1.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食品与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食品与营养学的相互关系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食品与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食品与营养学之间关系的理解第二章:营养学的基本原理2.1 课程介绍掌握营养学的基本原理理解营养学的科学基础学习营养学的应用领域2.2 教学内容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营养学的科学基础营养学的应用领域2.3 教学目标能够阐述营养学的基本原理能够了解营养学的科学基础能够掌握营养学的应用领域2.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学的应用领域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营养学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营养学的应用领域的认识第三章:食物中的营养素3.1 课程介绍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种类及其含量掌握食物中营养素的分布与作用学习食物中营养素的摄入与利用3.2 教学内容食物中的营养素分类及特点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与分布食物中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作用3.3 教学目标能够列举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及其特点能够理解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与分布能够掌握食物中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作用3.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食物中营养素的种类与特点实物观察法:观察食物样品,了解营养素的分布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素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素的摄入与利用的认识第四章: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4.1 课程介绍掌握膳食与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学习膳食与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理解膳食与营养状况的评价意义4.2 教学内容膳食评价的方法与指标营养状况评价的方法与指标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的应用与意义4.3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膳食评价的方法与指标能够了解营养状况评价的方法与指标能够理解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的应用与意义4.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的方法与指标实践操作法:进行膳食与营养状况的评价实践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五章: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5.1 课程介绍理解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重要性掌握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基本原则学习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应用方法5.2 教学内容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与内容营养建议的应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制定与实施5.3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重要性能够掌握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基本原则能够学习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应用方法5.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基本原则与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应用方法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应用方法的掌握第六章:食品安全与营养质量6.1 课程介绍理解食品安全与营养质量的重要性掌握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学习营养质量的评价方法6.2 教学内容食品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食品污染的类型与来源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与营养质量评价6.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能够解释食品污染的类型与来源能够掌握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与营养质量评价的方法6.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与知识实验演示法:展示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的实际操作6.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七章:食物选择与营养平衡7.1 课程介绍理解食物选择与营养平衡的重要性掌握食物选择的原则学习营养平衡的实现方法7.2 教学内容食物选择的原则与策略营养平衡的定义与重要性营养平衡的实现方法与建议7.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食物选择的原则与策略能够解释营养平衡的定义与重要性能够学习营养平衡的实现方法与建议7.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食物选择的原则与知识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食物选择与营养平衡的关系7.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食物选择与营养平衡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营养平衡的实现方法的认识第八章: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8.1 课程介绍理解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的特点掌握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方法学习特殊人群的营养干预策略8.2 教学内容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概述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方法与原则特殊人群的营养干预策略与实例8.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的特点能够解释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方法与原则能够学习特殊人群的营养干预策略与实例8.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的基本概念与知识案例分析法:分析特殊人群的营养干预实例8.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特殊人群的营养干预策略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九章: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9.1 课程介绍理解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性掌握慢性疾病的营养风险因素学习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方法9.2 教学内容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概述慢性疾病的营养风险因素与机制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方法与原则9.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性能够解释慢性疾病的营养风险因素与机制能够学习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方法与原则9.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的基本概念与知识案例分析法:分析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实例9.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方法的掌握第十章:营养教育与营养干预10.1 课程介绍理解营养教育与营养干预的重要性掌握营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学习营养干预的策略与应用10.2 教学内容营养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营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营养干预的策略与应用10.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营养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能够解释营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能够学习营养干预的策略与应用10.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营养教育的定义与知识实践操作法:进行营养教育与营养干预的实际操作10.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营养教育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营养干预的策略与应用的掌握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食品与营养学的基本概念、营养学的科学基础、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生理功能与作用、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以及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教案201 --201 学年度学期所属系部:任课教师:授课教师:年月日【引入新课】“现代文明病”正在逼近我们的生活,产生的主要原因和解决的根本之策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迷。
【讲授新课】一、食品营养学的有关概念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1.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1)营养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品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营养素是指食品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有效成分,是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维持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
人类主要通过膳食获得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
目前,已知有40~45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分为七大类,分别为: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
(3)食品指各种供人们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既可以是食品又可以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4)营养密度指食品中单位能量所含重要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的浓度。
(5)营养价值指食品中所含营养素和能量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
(6)食品加工和加工食品食品加工是指食品原料经过不同的处理和调配,制成形态、色泽、风味、质地及营养价值不同的各种食品的过程,由此制成的各种不同的食品统称为加工食品。
(7)合理营养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能向机体提供足够数量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保持人体健康。
2.食品营养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1)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距的增加(2)防治疾病(3)开发智力(4)促进优生(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6)促进健康长寿二、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1)营养素的作用机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要达到健康的目标,了解人体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营养素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应达到什么水平才能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的因素以及各种营养素在食物中的来源(2)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求以及合理膳食(3)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评定(4)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营养调查(5)营养配餐(6)营养与疾病的关系,营养学研究的主要目标。
《常见食品营养价值与卫生》教案教案名称:常见食品的营养价值与卫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常见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知识,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食品营养成分和了解食品卫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饮食和生活健康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惜食物、注重饮食卫生的良好习惯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常见食品的营养价值:大米、鸡蛋、蔬菜、水果、肉类等。
2.食品的卫生知识:食品的存放、加工、烹饪及食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于食物的兴趣,了解学生对食品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学习常见食品的营养价值: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的方式,介绍大米、鸡蛋、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其健康价值。
3.学习食品的卫生知识:教师向学生介绍食品的存放、加工、烹饪及食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卫生知识,如正确洗涤食材、保持饭菜清洁卫生等。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食品的健康鉴定和卫生检查,学生可以选择一个食品样品进行研究并给出评价。
5.总结与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讨论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知识。
2.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食品的了解和认识。
3.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五、教学工具1.PPT课件:用于介绍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卫生知识。
2.食品样品:用于实践操作和讨论。
3.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进一步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知识。
六、评估方法1.学生实践操作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评价结果,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
2.学生讨论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班级讨论中的发言和观点,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有机会了解常见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知识,提高了他们的饮食卫生意识和生活健康水平。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方案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代码:1141zy07课程适用专业(或专业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课程总学分、总学时:3学分、54学时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食物中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消化吸收代谢、供给量和食物来源等营养学基础知识;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及膳食特点;膳食营养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系;社区居民营养调查与监测方法以及营养教育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基本掌握食品营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熟悉各类营养素的功能、营养价值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可能出现降低食品营养价值的各种因素,并了解营养素的来源和供给量;熟悉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要求;了解不同人群及生理状况的营养特点,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为营养配餐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求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为改善人民营养水平,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增进人民体质做出贡献。
二、章节教学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绪论本章教学目标:1、掌握营养学基本概念;2、了解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未来发展的重点;3、了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1、营养、营养素、营养学、RDA、DRI等基本概念;2、营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概况;3、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及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RDA、DRI等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指标。
参考教材:[1] 王光慈主编.食品营养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2] 孙远明主编.食品营养学(“十五”规划).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3] 王其梅主编.营养配餐与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8[4] 谢笔钧主编.食品化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5] 刘志皋主编. 食品营养学(第二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第一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本章教学目标: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吸收的部位和机理;3、了解六大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食品营养学教案——绪论:消化吸收与能量一、教学目标1. 理解营养学的基本概念2. 掌握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3. 了解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过程4. 理解能量的来源及转化二、教学内容1. 营养学的基本概念解释营养学的定义,介绍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详细介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
3. 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过程讲解营养素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重点介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吸收机制。
4. 能量的来源及转化解释能量的来源,讲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的能量转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营养学的基本概念、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过程以及能量的来源及转化。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营养学的实际应用。
分组讨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能量转化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相关教学材料2. 食物模型或食物图片3. 营养学相关案例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营养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营养学的基本概念详细讲解营养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分别介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强调其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4. 讲解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过程详细讲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营养素如何被人体吸收利用。
5. 讲解能量的来源及转化解释能量的来源,讲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的能量转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能量的代谢过程。
6.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营养学的实际应用。
分组讨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能量转化过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8.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收集团队讨论的反馈意见,解答学生的疑问。
---一、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食品营养学二、课程编号:(根据学校或课程体系编号)三、授课对象:(如:大学本科生、职业教育学生等)四、授课时间:(如:每周二下午第3节)五、授课地点:(如:多媒体教室101)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食品营养的基本概念、营养素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食物营养成分的能力,掌握制定合理膳食计划的方法。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食品营养的认识,增强健康饮食的意识。
七、教学内容:1. 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2. 营养素及其作用3. 食物来源与营养成分4. 合理膳食与平衡饮食5. 膳食计划的制定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营养素的作用及食物来源、合理膳食与平衡饮食。
2. 教学难点:膳食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十、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讲授新课3. 课堂讨论4. 案例分析5. 总结与作业布置十一、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3. 考试成绩---二、教案范文课程名称:食品营养学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每周二下午第3节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101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食品营养的基本概念、营养素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食物营养成分的能力,掌握制定合理膳食计划的方法。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食品营养的认识,增强健康饮食的意识。
教学内容:1. 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2. 营养素及其作用3. 食物来源与营养成分4. 合理膳食与平衡饮食5. 膳食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什么是食品营养?”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 讲解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介绍营养素及其作用。
- 分析食物来源与营养成分,举例说明不同食物的营养特点。
3. 课堂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合理膳食计划。
-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