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1第一章 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32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作者:————————————————————————————————日期:23 习题:一、名词解释1.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2.组合试验(profile tests)二、问答题1.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
2.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
3.简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 绪论答案一、 名词解释1.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是在人体正常生物化学基础上,研究病理状态下生物化学改变,寻找这些改变的特征性标志并建立可靠实用检测方法,通过对这些特征性标志物的检测,为健康评估、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病情和预后判断等提供生物化学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2. 组合试验(profile tests): 在循证检验医学基础上,将某些疾病或器官系统功能的有关检验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以便获取更全面完整的病理生物化学信息的方法。
如了解肝脏功能的组合试验。
4 二、问答题1. 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学科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 揭示有关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学改变,从本质上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生物化学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2.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寻找具有疾病特异性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并建立特异度、灵敏度高,简便而高性价比的检测方法,从而在临床开展有关项目的检测,提供反映这些标志物改变的客观数据。
3. 将检测项目的数据,转化为预防、诊断和疗效及预后评价信息。
2. 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
在医学中,临床生物化学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分子机制,从本质上认识病变准确部位及具体环节,为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靶点,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基础的一门重要病理学学科。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大专)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以研究人体在健康和疾病时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为目的,通过检测人的体液等标本中的化学物质,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病情治疗监测、药物疗效观察、判断预后以及健康评价等信息的一门学科。
:指20XX年2月国际化标准组织发布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是专门针对医学实验室认可而制定的一个标准。
3.实验室认可:是权威性专业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实验室或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检查、考核,认可能够开展或胜任某些工作,并授予资格的过程。
4.检测系统:指完成一个检验项目测定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消耗品、操作程序、质量控制程序等的组合。
二、填空1.英译汉:ISO的中文全称是;IFCC的中文全称是。
、 LIS、 APR、 BCG的中文全称依次为、、、。
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现代化主要表现在:①检测分析自动化;②试剂标准化和商品化;③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④ISO15189认可;⑤参与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二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基本知识一、名词解释1.急诊检验:是实验室为了配合临床对危急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抢救而实施的一种特需服务。
2.危急值: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了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的极限值。
二、填空1.生化检验常用的体液标本有、、和等,其中以标本最为常用。
2.生化检验中,是最常用的血液标本,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
3.生化检验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草酸钾—氟化钠)等。
4.检验前质量管理要素主要包括(医生申请)、:当物质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2.电泳技术: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的特性,对混合物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和测定的一项技术。
3.电化学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测定化学电池的电位、电流或电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4.光谱分析技术:指利用物质具有吸收、发射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点,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
一、名词解释1.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2.组合试验(profile tests)第一章绪论答案一、名词解释1.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是在人体正常生物化学基础上,研究病理状态下生物化学改变,寻找这些改变的特征性标志并建立可靠实用检测方法,通过对这些特征性标志物的检测,为健康评估、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病情和预后判断等提供生物化学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2. 组合试验(profile tests): 在循证检验医学基础上,将某些疾病或器官系统功能的有关检验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以便获取更全面完整的病理生物化学信息的方法。
如了解肝脏功能的组合试验。
一、单项选择题1 .转氨酶的辅酶是A .磷酸吡哆醛B .NADPHC .NADHD .FADE .FMN2.SI 制中酶活性单位为A .U/LB .KatalC .g/LD .ml/LE .pmol3.酶的活性国际单位(U) 是指A .在25 ℃及其他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催化lmol 底物反应所需的酶量B .在特定的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 μ mol 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C .在37 ℃条件下,每分钟催化lmmol 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D .在规定条件下,每秒钟催化lmol 底物反应所需的酶量E .在最适条件下,每小时催化lmol 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4.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测定酶活性浓度推荐温度为A .(25 ± 0.1) ℃B .(37 ± 0.5) ℃C .(37 ± 0.3) ℃D .(37 ± 0.1) ℃E .(37 ± 1) ℃5.下列哪种酶是血浆特异酶A .淀粉酶B .凝血酶原C .碱性磷酸酶D .酸性磷酸酶E .脂肪酶6.下列哪一种酶只位于细胞浆A .酸性磷酸酶B .谷氨酸脱氢酶C .乳酸脱氢酶D .天冬氨酸脱氢酶E .异柠檬酸脱氢酶7.在正常妊娠过程中血清酶增高最明显的是A .LDB .ALPC .CKD .AMYE .LPS8.下列哪一种辅因子的生成可通过测定340nm 处吸光度的降低数来表示A .FADH2B .NAD+C .NADHD .FMNE .NADPH9.血清保存在室温活性会升高的酶是A .LDB .ALPC .ACPD .ALTE .AST1 0.ALT 在人体各组织中含量最多的是A .肾脏B .心脏C .骨骼肌D .红细胞E .肝脏1 1.改变连续监测法测酶活性浓度的常数K 值大小最方便的途径为A .改变酶反应温度B .改变监测时间长短C .改变底物浓度D .改变标本稀释度E .改变酶反应的pH 值12.酶促反应进程曲线通常可用于确定A .酶反应线性范围B .适宜的pHC .适宜的酶量范围D .反应线性期的时间范围E .底物的浓度13.目前国内外应用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ALT 所选测定波长为A .280nmB .340nmC .405nmD .450nmE .560nm14.进行酶活性浓度测定时,常推荐加入磷酸吡哆醛的酶是A .ALPB .ALTC .CKD .LDE .AMY15.连续监测法测定ALT 所用基质通常是A .丙氨酸-a 酮戊二酸B .丙酮酸- 谷氨酸C .门冬氨酸-a 酮戊二酸D .草酰乙酸- 谷氨酸E .谷胱甘肽- 氨基酸16.显示“胆酶分离”前兆的疾病是A .急性心肌梗死B .肝癌C .脂肪肝D .肝坏死E .胆石症1 7 .LD 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的反应较适当的pH 是A .10.5B .9.0C .7.6D .7.0E .4.61 8 .乳酸脱氢酶一般形成的同工酶的种类有A .2 种B .3 种C .4 种D .5 种E .6 种19.骨折时血清LD 同工酶上升最高的是A .LDlB .LD2C .LD3D .LD4E .LD520.CK 含量最多的人体组织是A .肝脏B .肌肉C .肺D .肾脏E .心脏21.急性心肌梗死时,最先增高的酶是A .ALTB .LDC .CKD .ASTE .a-HBD22.在测定肌酸激酶试剂中含有巯基化合物,如N- 乙酰半胱氨酸,目的是A .使酶分子有别构效应B .稳定酶活性中心的二硫键C .除去腺苷激酶(AK) 的影响D .巯基化合物是肌酸激酶底物之一E .除去肌酸激酶抑制剂23.对乙醇中毒最敏感的血清酶是A .GGTB .ALPC .CKD .LDE .ALT24.与心脏是否受损关系不大的血清酶是A .ASTB .a-HBDC .CKD .LDE .ALP25.ACP 含量最多的人体组织是B .骨骼C .红细胞D .血小板E .前列腺26.为防止红细胞对ACP 测定的干扰,常加入下列何种抑制剂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A .苯丙氨酸B .L- 酒石酸C .尿酸D .EDTAE .L- 半胱氨酸27.在碱性溶液中进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时,最接近正极( 移动最快) 的ALP 同工酶是A .肝ALP B .骨ALP C .肠ALP D .胎盘ALP E .肾ALP28.同时测定下列哪种血清酶有助于鉴别ALP 升高的来源A .ACPB .GGTC .LD D .CKE .AST29.在骨骼和肝脏疾病的诊断中最重要的酶是A .LDB .CKC .ALPD .ACPE .AMY30.人血清中的淀粉酶是A .a 淀粉酶B .β淀粉酶C .γ淀粉酶D .A+BE .A+C31.用于辅助诊断有机磷中毒的酶是A .AMYB .ACPC .LPLD .ChE32.临床上常用来分析同工酶的方法A .电泳法B .层析法C .沉淀法D .热失活分析法E .蛋白酶水解法33.患者,男,32 岁,饮酒饱餐后上腹部剧痛6 小时,伴大汗,频吐。
引言概述: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结构、组织和生命活动的科学,它承接了有机化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析生物体内的复杂化学反应。
本文将围绕生物化学第一章的绪论部分展开叙述,重点介绍生命的起源、生物大分子、生命的能量转化、生物膜和细胞器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内容:一、生命的起源1.生命的化学基础:讲述有机分子在地球早期的环境下的合成过程,以及如何形成简单有机分子的实验模拟研究。
2.生命的起源理论:介绍了地球早期环境和过渡环境中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如原生生命体说、RNA世界假说等,并对比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3.生命的进化:阐述了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在生命进化中的作用。
二、生物大分子1.蛋白质:描述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包括氨基酸的基本性质和反应、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以及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
2.核酸:介绍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核苷酸的组成、碱基配对的规则、DNA的双螺旋结构和复制等重要过程。
3.多糖:讲述多糖的种类和结构,包括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和代谢途径。
三、生命的能量转化1.糖代谢:详细阐述糖的有氧和无氧代谢途径,包括糖解、糖酵解、异源糖母嗣和糖异生等过程,以及这些过程的调控机制。
2.脂肪代谢:解析脂肪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和降解途径,包括脂肪酸的合成、三酰甘油的降解和胆固醇的合成等重要过程。
3.氨基酸代谢:探讨氨基酸的合成和降解途径,以及转氨酶和脱氨酶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
四、生物膜1.生物膜的结构:介绍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包括磷脂双分子层的构成、蛋白质和其他分子在生物膜中的分布以及生物膜的流动性等特点。
2.生物膜的功能:阐述生物膜在细胞内外界物质交换、信号传导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并介绍生物膜的选择性通透性。
3.膜蛋白:探讨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通道蛋白、离子泵和受体蛋白,以及它们在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和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习题:一、名词解释1.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2.组合试验(profile tests)二、问答题1.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
2.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
3.简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绪论答案一、名词解释1.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是在人体正常生物化学基础上,研究病理状态下生物化学改变,寻找这些改变的特征性标志并建立可靠实用检测方法,通过对这些特征性标志物的检测,为健康评估、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病情和预后判断等提供生物化学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2. 组合试验(profile tests): 在循证检验医学基础上,将某些疾病或器官系统功能的有关检验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以便获取更全面完整的病理生物化学信息的方法。
如了解肝脏功能的组合试验。
二、问答题1. 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学科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 揭示有关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学改变,从本质上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生物化学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2.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寻找具有疾病特异性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并建立特异度、灵敏度高,简便而高性价比的检测方法,从而在临床开展有关项目的检测,提供反映这些标志物改变的客观数据。
3. 将检测项目的数据,转化为预防、诊断和疗效及预后评价信息。
2. 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
在医学中,临床生物化学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分子机制,从本质上认识病变准确部位及具体环节,为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靶点,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基础的一门重要病理学学科。
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揭示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
2.通过对有关疾病生物化学改变的特征性生物标志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实施,为判断有无及何种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第一章绪论答案一、1.C 2.A 3.E 4.D二、1. 功能基因、蛋白质2. 繁殖能力、遗传特征三、1. 临床生物化学:是在人体正常生物化学代谢基础上研究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代谢物的质与量的改变,从而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四、临床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就象生命本身一样宽广。
临床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有:(1)探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应用;(2)临床疾病和治疗中的应用;(3)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五、临床生物化学的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第一,阐述有关疾病的生物化学基础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第二,开发应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法和技术,对检验结果的数据及其临床意义作出评价,用以帮助临床诊断以及采取适宜的治疗。
第二章蛋白质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答案一、1.A 2.C 3.E 4.E 5.E 6.D 7.D 8.D 9.A 10.D 11.B 12.D 13.A 14.E 15.C 16.E 17.D 18.A二、1. PA、ALB2. PA、ALB、TRF3.由嘌呤合成代谢紊乱引起、嘌呤吸收增多、嘌呤分解增加。
三、1.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cute phase raction protein,APRP):在急性炎症性疾病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感染、肿瘤等,AAT、AAG、Hp、CRP以及α1-抗糜蛋白酶、血红素结合蛋白、C3、C4、纤维蛋白原等,这些血浆蛋白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PA、ALB、TRF则出现相应的低下。
这些血浆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蛋白。
2. 氨基酸血症(Aminoacidemia):当酶缺陷出现在代谢途径的起点时,其催化的氨基酸将在血循环中增加,成为氨基酸血症。
3.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的氨基酸,包括:苏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
第一章绪 论1.举例说明化学与生物化学之间的关系。
答:生物化学是应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在分子水平上解释和阐明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
以能量转换为例,在生物氧化中,代谢物通过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而被氧化,产生的能量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而贮存于高能化合物ATP中,以供应肌肉收缩及其他耗能反应的需要。
线粒体内膜就是呼吸链氧化磷酸化酶系的所在部位,在细胞内发挥着电站作用。
在光合作用中通过光合磷酸化而生成ATP则是在叶绿体膜中进行的。
以上这些研究就是应用化学的理论来研究生命现象的。
又如,所有的生命体,从大肠杆菌到人类,从藻类到高等植物,虽然表面千差万别,但是,都存在一些最基本的共同点:几乎所有的生命体都由糖类、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以及水和无机离子组成;几乎所有的生命体的遗传信息物质都是DNA(极少数是RNA),并且具有基本相同的遗传信息传递模式;所有的生命体都具有相似的能量转换机制,ATP是所有生物的能量转换中间体。
这就在分子水平上解释和阐明了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化学和生物化学关系密切,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
一方面,生物化学的发展依赖于化学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生物化学的发展又推动着化学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2.试解释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份,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
生物大分子不仅分子量较大,而且其结构比较复杂。
生物大分子一般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小分子,即结构单元分子组合而成,通常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类。
生物大分子与普通的小分子化合物相同之处在于:(1)共价键是维系它们结构的最主要的键;(2)有一定的立体形象和空间大小;(3)化学和物理性质主要决定于分子存在的官能团。
生物大分子与普通的小分子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1)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要比小分子化合物大得多,分子的粒径大小差异很大;(2)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要复杂得多,维系空间结构的力主要是各种非共价作用力;(3)生物大分子特征的空间结构使其具有小分子化合物所不具有的性专一性识别和结合位点,这些位点通过与相应的配体特异性结合,能形成超分子,这种特性是许多重要生理现象的分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