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
- 格式:ppt
- 大小:4.38 MB
- 文档页数:42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
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重力》知识点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向地面运动的力。
2. 重力的符号:重力的符号为Fg,单位为牛顿(N)。
3. 重力的公式: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距离地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重力公式为Fg = G * m1 * m2 / 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约等于6.67 × 10^-11 N·m^2/kg^2,m1和m2分别是物体1和物体2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两个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重力越大。
5. 重力与距离的关系: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近,它们之间的重力越大;距离越远,重力越小。
6. 重力的特点:重力是一种万有力,它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不仅存在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存在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
7. 重力的影响:重力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向地面运动。
8. 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不受其他外力作用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物体的速度会不断增大,加速度恒定。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在地球上约为9.8 m/s^2。
9. 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指的是任意物体在地球表面上自由下落时每秒钟速度增加的大小,约为9.8 m/s^2。
10. 摩擦力与重力:重力是物体下落的原因,摩擦力是物体下落受到阻碍的原因,当物体受到摩擦力时,下落速度会减小。
11. 重量和质量的区别:重量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大小,单位为牛顿(N);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为千克(kg)。
12. 重力对物体的两个重要影响:a. 使物体下落:重力使物体受到向下的作用力,使物体向地面运动。
b. 使物体具有重量:重力使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使物体具有重量感。
这些是八年级下册《重力》这一章的主要知识点。
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符号“G”表示施力物体地球;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产生原因地球的吸引【例】踢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用脚将毽子踢起后,空中飞舞的毽子最终要落向地面,这是由于受作用的缘故,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答案:重力;地球点拨:因为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因此空中飞舞的毽子由于重力作用,最终要落回地面。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随之增大几倍,即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及单位G=mgG的单位:Nm的单位:kgg的单位:N/kgg 值数值g=9.8 N/kg意义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物理意义: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拓展延伸g是重力G与质量m的比值,就地球上某一点而言,它是一个常数。
但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并不是不变的,因为g值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上g值最小,在两极上g值最大,g=9.8 N/kg是个平均值,粗略计算时可取g=10 N/kg。
【例】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A.1.96 NB.9.8 NC.19.6 ND.196 N答案:C点拨:G=mg=2 kg×9.8 N/kg=19.6 N。
知识点3: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不同于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支持面向下。
如图1所示,1表示垂直向下,2表示竖直向下。
图12.应用:利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利用水平仪检查台面是否水平等。
物理量区别和联系质量重力区别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m G方向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单位kg N大小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同一物体在任何位置质量大小均不变物体所受的重力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计算公式m=ρV G=mg测量工具天平、秤弹簧测力计联系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式G=mg,g=9.8 N/kg【例】体育课上,被推出的铅球落地后沿水平地面向前滚动(如图2),图3中能正确表示铅球所受重力的方向的是( )图2 图3答案:C点拨:不管物体怎样运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力》第3节重力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重力的基本概念: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符号G表示;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2.说明:(1)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重力是非接触性力;(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4)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始终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3.符号:G4.单位:牛顿;简称:牛;单位符号:N。
(例如表示重力G=100N)【例题1】运动员将足球从后场踢到前场,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其受力的情况是()A.只受踢力B.只受重力C.受踢力和重力D.不受力的作用【答案】B【解析】在空中飞行的足球,不计阻力,只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即重力);故选B。
【变式练习1】下列关于地球附近物体受到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B.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C.g=10N/kg,说明1kg=10ND.悬浮在高空中的热气球同样受重力【答案】D【解析】在地球附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常数为g=9.8N/kg,在粗略计算中,g可以取10N/kg。
解: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故A错误;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指向地心的,故B错误;C.g=10N/kg,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其所受重力为10N,但不能写成1kg=10N,因为不同单位的物理量之间不能划等号,故C错误;D.悬浮在高空中的热气球也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二、重力的大小:1.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2.公式:G=mg(1)G 表示在地球上物体受到重力,单位N ;(2)m 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kg (计算重力大小的时候单位必须用kg );(3)g 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g 也叫重力加速度,g=9.8N/kg ;初中计算一般g =10N/kg 。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重力是如何产生的、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内容。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心的概念。
3、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自己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珍惜自己的思维活动成果。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学难点: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
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演示用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石块、钩码、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一、实验引入:(2分钟)学生观察实验: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
思考:1、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原因:有绳子的力在束缚着小球。
2、同样的,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那肯定在和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力的力在束缚着月亮。
我们称这个叫引力。
3、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拿在手里的粉笔撒手后同样落向地面而不飘在空中说明地球上以及附近的物体也受到地球的。
4、在这个基础上,牛顿精心的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找到了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5、我们把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符号是。
6、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7、力的三要素是:、、。
同样重力是力的一种也有三要素。
知识拓展:假如在地球没有受到重力可能出现哪些情景?二、新知探究:学习目标1:理解重力的概念、影响重力的因素,计算重力的公式自学指导1:学生看书找出重力的概念,表示的字母。
(1分钟)重力的概念:用字母表示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大胆进行猜想。
并进行试验,并完成导学练习“活动二”(10分钟)1、在地面上拿起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你有什么感觉?2、探究:重力大小可能与有关?(写出你的猜想)下表是研究重力与关系所做的实验记录:﹙1﹚分组记录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