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九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课题)
主备人谢富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蒙古汗国的建立,元朝的建立统一中国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比较唐末到元朝建立时的历史形势,认识到元朝统一中国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元朝统一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增强民族团结友好的意识。
教学重点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其实施的措施
教学难点
元朝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七年级下册历史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说课稿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一、说教材: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是七年级下册,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第4课的内容元朝上接辽宋夏金下启明清,它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局面。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忽必烈改革措施,民族关系的发展,理解元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
(2)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通过用腾格尔MTV,文天祥话剧表演,小组讨论,蒙古灭夏、金、南宋的动画设计,学生结合提纲自学,元朝疆域图和中国政区图的对比,故黄河、棉花图片展示,《上下五千年--马可波罗》影片剪辑,回族学生生活习惯介绍,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蒙古是中华民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通过文天祥抗元斗争精神的学习,培养为国家民族现身的高尚情操,通过回族的形成,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和形成对外接纳的开阔胸襟。
(4)本课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其措施
难点:元朝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关系
二、说学情
下面说一下学情,经过。
4.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了解忽必烈的改革措施,理解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
能力与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文天祥坚持抗元的正义之举及被俘后不畏威胁、坚贞不屈、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元朝的统一和一些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重点难点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忽必烈建元及其实施的措施。
难点:元朝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阅读归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腾格尔《蒙古人》flash歌曲导入新课。
这首歌反映了蒙古人生活的情景及习俗,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蒙古族的两位杰出人物。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二、讲解新课(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阅读:教材P5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分,勾画批注1.蒙古族的生活环境?2.统一蒙古的时间?统一者是谁?他被称为什么?交流:1.蒙古民族的生活介绍;北方、游牧民族课件:蒙古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
12世纪时,各个部落在蒙古大草原上经常进行争夺奴隶和财富的战争。
过渡:12世纪时的蒙古。
出现奴隶和奴隶主,各部落贵族经常进行战争。
课件: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秘史》讲述:这是一个以游牧为生,畜牧业发达的民族,以骑兵著称的勇猛民族。
过渡:在长期的战争中,以铁木真为首领部落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蒙古各个部落。
2.统一蒙古的时间?统一者是谁?他被称为什么?形成了什么汗国?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古汗国阅读:P53第一段小字。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方面: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记住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中国的时间;了解忽必烈的改革措施,元朝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理解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
2、能力方面:通过对成吉思汗发动战争、统一蒙古,忽必烈连续征战、统一全国的历史功过的分析,能够学会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给以科学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创一系列新的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学习,认识到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从而产生对本段历史的认同感。
【重难点】1.重点: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⑵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实施的措施2、难点:元朝统一与文天祥的抗元关系【教学过程及重点知识】知识梳理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兴起: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一只古老的游牧民族。
世纪时,各个部落在蒙古大草原上经常进行争夺奴隶和财富的战争。
2、统一蒙古:经过长期征战,以为首领的部落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蒙古各部。
____年,蒙古各部落的贵族在召开大会,尊推铁木真为,形成。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1、建立元朝:1271年,改国号为,第二年定都(今北京)。
忽必烈就是。
2、统一中国:忽必烈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
年,元军攻占临安,灭亡。
年,南宋残余势力最后被消灭,元朝统一中国。
在元军向南推进的过程中,遭到了以 __为代表的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
★3、进行改革:元朝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大批汉族人士为谋士,推行汉制,进行改革:①政治上: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全国政务的,增设,专门负责管理全国佛教事物和地区军事政务。
在地方:设立(简称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设置管理(今台湾)和澎湖列岛。
②经济上:重视农业发展,多次下令禁止,鼓励,向全国推广。
主持治理,疏通了。
③意义:这些措施巩固了,促进了,大都成为国内外文明的大城市。
1.民族关系的发展1、背景:元朝的统一,为和提供了条件,促进了。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主备教师:⾦官柱时间:3.13 备课组长签字:科⽬:历史课题:《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课时:1课时教学⽬标(⼀)知识与⽬标成吉思汗统⼀蒙古各部忽必烈建元及其实施的措施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过程与⽅法通过对成吉思汗统⼀蒙古各部的历史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忽必烈建元及其实施的措施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将历史⼈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科学评价的能⼒。
通过元朝民族关系发展的不同表现的分析,让学⽣学会从⽐较中探究事物的特点的⽅法和能⼒。
⽂档来⾃于⽹络搜索(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成吉思汗统⼀蒙古各部的历史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忽必烈建元及其实施的措施的学习和分析,认识到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家庭中的重要⼀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产⽣对本段历史的认同感;通过对⽂天祥抗元⽃争精神的学习,培养为国家和民族献出⾃⼰⼀切的⾼尚品质;通过对元的统⼀,促进民族融合和民族交流,从⽽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的学习,培养学⽣维护国家统⼀的意识和形成对外接纳的开阔胸襟。
⽂档来⾃于⽹络搜索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蒙古各部;忽必烈建元及其实施的措施教学难点元朝统⼀与⽂天祥抗元的关系。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新课 3分钟教师:⽑泽东同志在⼀⾸诗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射⼤雕。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百年前,去领略那万马奔腾、杀声震天的古战争场景;去倾听那苍凉低沉的马头琴声;去观看那漫天飞雪、满⽬皆⽩的肃杀情景还有那征尘仆仆、弯⼸引⼑的骑⼠英姿。
开放。
由此导⼊新课。
⽂档来⾃于⽹络搜索⼆、题板书与⽬标展⽰ 2分钟1、课题板书2、⽬标展⽰(知识⽬标)三.⾃主学习与探究 10分钟⽂档来⾃于⽹络搜索1、是谁统⼀了蒙古?有何历史意义?2、如何评价成吉思汗?3、中国封建社会有⼏次结束分裂的⼤统⼀时期?4、元朝巩固统⼀的措施5、元朝巩固统⼀的作⽤四、交流与合作学习 7 分钟⽂档收集⾃⽹络,仅⽤于个⼈学习1、学⽣合作学习⾃学提纲与交流。
第九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导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这是古朴的北方民歌《敕勒歌》中的一句词。
它一下就把我们带到了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蒙古,顾名思义,就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地方,那么,蒙古族是如何兴起的呢?在蒙古族的历史上又有哪些杰出的人物呢?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请同学们打开书52页,预习第一框的内容。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蒙古的兴起师: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隋唐时期的蒙兀室韦就是他们的祖先,12世纪时,蒙古社会得到很大的发展,终于出现了阶级,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
若不懂,请看看52页最下面的那幅图。
各个部落在蒙古大草原上经常进行争夺奴隶和财富的战争。
那么,在这种形势下的人们最渴望什么?生:摆脱战乱,结束分裂,实现统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师:要想完成统一,必须要有一位强有力的核心人物来领导。
时代呼唤产生了一位英雄来统一草原上的各个部落,使人们能够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这位时代造就的英雄人物就是铁木真,即成吉思汗。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师:当时的蒙古,外受金的压制奴役,内则各部混战不断,为摆脱金的控制和完善蒙古各部的统一,铁木真以抗金为号召,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既摆脱了金的控制,又打败了四周各部,统一了蒙古。
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那请同学们们想想他为什么能统一蒙古各部?生:军事力量强大、英勇善战。
师总结:成吉思汗之所以能统一蒙古各部,离不开他的坚强意志、机智勇猛和雄才大略,同时也因为他能顺应统一的历史潮流。
师:那么,蒙古的统一在蒙古的历史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生:1.为以后的征战和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2.有利于蒙古社会生产与生活师:对照53页的小字部分总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又做了哪些事情?生:建立政治制度、颁布法典、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创制文字师:总结的很好,那么请大家将53页的小字部分做上记号师:再请同学们讨论讨论:成吉思汗有哪些历史功绩?生:1.建立了统一的蒙古汗国2.制定军事、政治、法律等制度,创立并使用文字、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3.不断西征,建立大帝国,促进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4.巩固并开拓祖国的疆土,为后来的元朝的建立及统一奠定了基础师:虽然,蒙古草原统一了,但是,由于,自唐以后中国就陷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但是此时结束了混战的蒙古族军事力量很强大,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他们自然而然地担负起统一祖国的重任。
第9课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导学案2、说出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简述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表现;列举忽必烈的统治措施1、回顾所学,说说下列政权分别是哪些民族建立的:吐蕃南诏、回纥、辽、宋、西夏、金情景创设齐读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课前小热身1、读课文,勾划重点词句,然后完成下列知识建构成吉思汗(铁木真):年,建立蒙古政权建元:蒙古军灭西夏、金,年忽必烈建元,定都政治:结束分裂征战局面,实现统一,巩固了政权统一:1276年灭,年,统一中国设管理全国政务经济: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忽必烈中央设管理佛教事务和地区展,大都成为著名城市政治设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改革地方设管理琉球、澎湖列岛民族关系:民族融合,措施重视农业:禁止农田变牧场,鼓励开荒,推广种棉,形成经济成为百姓的主要衣料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开凿两段新运河课堂进行时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统一前的草原上情景阅读思考:这首诗反映了那时什么样的局面?是谁最终改变蒙古各部相互征伐的局面?标志事件是什么?(2)关于成吉思汗你还了解那些?二、忽必烈建立和统一元朝材料1: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明代宋濂之《元史〃志第十地理一》材料2:《马可.波罗行记》展示了一个富饶神奇的东方世界。
一书以赞赏的语调描述了中国的主要市场:北方丝绸中心是汗八里(北京);成都府生产薄绢,并出口到中亚;扬州是长江下游的最大的稻米市场。
最繁忙的地方是原南宋都城……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完成下列1-4题:1、元朝的建立: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今)2、元朝统一的过程:1271 年建1276年灭1279年3、(1)在元灭南宋的过程中涌现了一位坚贞不屈的抗英雄;(2)有感情的朗读《过零丁洋》,感受文天祥的高尚节操。
4、(1)列举中国封建社会的几次大一统时期(2)结合史实、分析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5、观察教材54页《中国疆域图》,找出元朝疆域的四至,说说元朝疆域的特点?三、忽必烈巩固政权的措施及作用1、面对史无前例的辽阔疆域,面对各种各样完全不同的民族文明,元朝统治者忽必烈是如何有效治理的?2、说说忽必烈改革给元朝带来的影响?四、民族关系的发展材料:元末,不少定居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民族。
第九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1206年,蒙古各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形成
2、成吉思汗确立军政合一的政权体制,颁布法典,创制蒙古文字,发动大量扩张战争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中国
1、1271年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改国号元,定都大都(北京)
2、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南宋被彻底消灭,元朝统一中国,统一过程中,遭到了以文天祥为代表的强烈抵抗
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忽必烈就是元世祖,统一全国后,他推行汉制,进行改革
政治:
(1)在中央设置中书省管理全国事物
(2)增设宣政院专门负责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管理
(3)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4)设置澎湖巡检司作为管理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
经济:
(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开荒种粮,推广棉花种植(2)主持治理黄河水患,开凿两条新运河
三、元朝的民族关系
1、元朝的民族关系(融合)
原因:
(1)元朝的统一为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民族融合,元与各蒙古汗国交往密切,推行开放的政策
表现:
(1)各族人民相互学习,互相交流
(2)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与汉族融合,被统称为汉族
(3)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课标要求】【学习目标】一、记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成立政权的时刻,元朝成立和统一的时刻;二、说出元朝统一全国的进程,列举忽必烈的统治方法;3、简述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表现,记住抗元英雄文天祥;4、分析忽必烈统一国家的历史意义;熟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重要性【学习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学习难点】元朝统一于文天祥抗元的关系【课前预习】【学法指导】【预习自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族是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在长期的征战中,以为首的部落慢慢壮大起来,统一了蒙古各部落。
年蒙古各部落的贵族尊推铁木真为,蒙古汗国形成。
(二)忽必烈成立元朝和统一全国1.元朝成立:蒙古军队先灭,接着和南宋联合灭。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改国号为,第二年定都,他确实是。
2.统一全国:年元军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南宋政权衰亡,年,元朝统一全国。
在元军向南推动的进程中,受到了以为代表的南宋军民的顽强抗击。
3.元朝的统治:元朝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大量人士为谋士,推行。
在中央设置治理全国政务的,增设,专门负责对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域的军政事务治理。
在地址设立,简称,为地址最高行政机构。
元朝还设置了,作为治理和的专门机构。
4.忽必烈向全国推行种植技术,开始成为老百姓的要紧衣料,他统治时期还主持治理水患,开凿了两段,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又畅通了,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大城市。
5.元朝时,汉族妇女把海南岛族的棉纺织技术传播到松江一带。
(三)民族关系的进展原已进入黄河流域的、人同本地汉族在长期的一起生活中慢慢融合在一路,被统称为。
这一时期还形成了一个新民族。
【我的疑问】【课内探讨】【学始于疑】一、元世祖改革的内容要紧有哪些?二、元朝时什么缘故会显现民族融合的局面?【质疑探讨】探讨问题一:什么缘故说成吉思汗、忽必烈是蒙古族的,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探讨问题二:元朝社会经济恢复和进展的缘故是什么?【当堂检测】1.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一代天骄”指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2.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之间的关系是( )A.兄弟关系B.父子关系C.祖孙关系D.叔侄关系3.铁木真被蒙古贵族尊称为( )A.成吉思汗B.可汗C.皇帝D.国王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领袖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代5.蒙古贵族召开大会,选举铁木真为汗,成立蒙古汗国是在( ) A.1206年B.1271年C.1272年D.1276年【课后反思】【课后训练】一、识读右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人物是谁?(2)他的统治对后世产生深远阻碍的方法有哪些?2.元朝社会经济恢复和进展的缘故是什么?。
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课型
教学目标1、记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政权的时间,元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记住抗元英雄文天祥
2、说出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简述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表现;列举忽必烈的统治措施
3、分析忽必烈统一国家的历史意义;认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重要性
重点忽必烈的统治措施难点忽必烈统一国家的历史意义;认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重要性教法及教具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活动个案调整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个王朝“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
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你知道这
是哪个王朝吗?这个王朝有哪些杰出的人物?还有哪些传之
后世的史事呢?那就请进入本课的知识梳理吧!
预习导学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族是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在长期的征战中,以为
首的部落逐步强大起来,统一了蒙古各部落。
年蒙
古各部落的贵族尊推铁木真为,蒙古汗国形成。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1.元朝建立:蒙古军队先灭,接着和南宋联合
灭。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改国号为,
第二年定都,他就是。
2.统一全国:年元军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南
宋政权灭亡,年,元朝统一全国。
在元军向南推进的
过程中,遭到了以为代表的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
3.元朝的统治:元朝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大批人
士为谋士,推行。
在中央设置管理全国政务
的,增设,专门负责对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的
军政事务管理。
在地方设立,简称,为地方
最高行政机构。
元朝还设置了作为管理
和的专门机构。
4.忽必烈向全国推广种植技术,开始成
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他统治时期还主持治理水患,开凿
了和两段运河,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又畅通
了,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大城市。
5.元朝时,汉族妇女把海南岛族的棉纺织技术传
播到松江一带。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
原已进入黄河流域的、人同当地汉族在
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在一起,被统称为。
这一
学生抢答
小组交流,订正
知识建构的答
案
时期还形成了一个新民族。
合作探究
(一)本课主要讲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元、开
创一系列新的制度,推动历史前进,认识到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
学习本课容易误认为只是讲成吉思汗和忽必烈这两个人物,而实质是通过这两个人物的成就,落脚点却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应回应第七主题。
(二)本课围绕统一展开,为巩固统一而收尾,目的是突出本主题。
本课内容可归纳为“12344”。
“1”是指以“统一”为一条主线;“2”是指“两个民族”: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一个是新形成的民族回族;“3”是指“三个重要人物”:成吉思汗铁木真、元世祖忽必烈、文天祥;“4”是指“四个重要年代”:(1)1206年,蒙古贵族尊铁木真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形成。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3)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政权灭亡。
(4)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另外“4”是指“四个重要机构”:中书省、行中书省、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巩固练习
1.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一代天骄”指的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
2.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之间的关系是( )
A.兄弟关系B.父子关系C.祖孙关系D.叔侄关系3.铁木真被蒙古贵族尊称为( )
A.成吉思汗B.可汗C.皇帝D.国王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5.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汗,成立蒙古汗国是在A.1206年B.1271年C.1272年D.1276年
6.在元军向南推进过程中,领导南宋军民顽强抵抗的将领是A.寇准B.岳飞C.文天祥D.杨业
7.元朝都城大都在今天的( )
A.南京B.北京C.开封D.洛阳
8.元朝在中央设置的管理全国政务的机构是( )
A.宣政院B.中书省C.尚书省D.行中书省
9.确立军政合一的政权体制、颁布法典、创制蒙古文字的蒙古统治者是( )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窝阔台D.耶律德光10.棉布开始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是在( )
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 )
A.苏轼B.岳飞C.李清照D.文天祥
12.蒙古军队消灭下列政权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夏②金③南宋④南宋残余势力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13.专门负责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小组讨论、共同归纳
学生抢答
选择题
学生抢答
选择题
是( )
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宣政院D.市舶使14.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划分最早可上溯到( )
A.汉朝B.唐朝C.北宋D.元朝
15.“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
”这是一首上海(古称松江)一带的人们世代相传的歌谣。
人们歌颂的是一位对我国棉纺织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妇女。
歌谣中“黄婆婆”生活的时代是(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6.识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人物是谁?
(2)他的统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措施有哪些?
17.元朝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共同归纳
板书设计
当堂作业课外作业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