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河海大学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气候变化下老哈河流域潜在植被动态变化模拟邓欢欢;袁飞;任立良;周瑜佳;常帅鹏;马贺;赵晶晶【摘要】依据老哈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对LPJ模型参数进行修正,对比模拟的基准年潜在植被分布与TM遥感数据解译的2000年土地覆被数据,发现改进的LPJ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老哈河流域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趋势.采用IPCC-SRES B2情景气候数据和LPJ模型模拟2000-2100年老哈河流域潜在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71-2100年老哈河流域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呈现向东和向北移动趋势,而草本植被逐渐减少;各月平均叶面积指数除2020s夏季外均高于基准年;在气候变化情景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南高北低分布的格局基本不变,但总量逐渐上升,且原本净初级生产力值较高的南部地区增加最为明显.%Based on the physi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Laohahe Basin,the bioclimatic parameters of the LPJ model were modified.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tential vegetation in the base year computed by the modified LPJ model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land cover data obtained through interpreting TM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in the Laohahe Basin in 2000,indicating that the modified LPJ model can better simul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tential vegetation in the Laohahe Basin.The LPJ model was used for simulation of the response of potential vege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under result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 Scenarios (IPCC SRES) B2.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estland area will increase greatly,and tend to move northward and eastwar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71 to 2100,while herbaceous vegetation coverage will decrease.The mean monthly values of the leaf area index (LAI) will be higher than thosein the base year except for summers of the 2020s.Under the scenario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the spatial patter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decreasing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will show less change.However,the total NPP will gradually increase,wit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south.【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3(029)003【总页数】6页(P19-24)【关键词】气候变化;潜在植被;LPJ模型;老哈河流域【作者】邓欢欢;袁飞;任立良;周瑜佳;常帅鹏;马贺;赵晶晶【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南省漯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南漯河46200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2007 年气候变化政府间研究小组IPCC 第4 次评估报告[1]指出:21 世纪末全球近地表平均气温与1980—1999 年相比将增加1.1 ~6.4℃,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可能增加。
河海大学采用微生物方法进行污染治理的情况说明一、微生物分解污染物的机理人类至今得以在地球上生存,得益于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转化中起巨大的生物降解作用。
微生物是整个生物圈中维持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生物具有个体微小、繁殖快、分布广、代谢类型多等生理特征,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是人体的30万倍。
这种小体积、大表面积特点十分有利于微生物与周围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力特强。
在资源再生、转化中其效率远远大于动植物,凡是动植物能利用的,微生物都可利用;而动植物不能利用的、甚至是剧毒的物质,微生物也可利用,并能将有害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
因此,从理论上讲,微生物可以分解所有污染物质。
地球上微生物数量、种类远大于动植物的总和。
因而在自然界几十万种微生物中,人类认识的不到20%,已利用的不到其5%。
二、生物处理污染物的特点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染物质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始于上个世纪的40~50年代,但它一产生就显示出了独特的功能和显著的优越性,引起各国环境界的高度重视。
美国环境专家指出:“生物治污技术优于其他新技术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是污染物的消除技术而不是污染物的分离转移技术”。
微生物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活动,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分解成水、二氧化碳、氮、甲烷等无毒、无害的物质。
由于微生物的分解活动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能耗低(高浓度污染物厌氧处理还可产生甲烷能源),设备投资低,运行管理简单,费用低,处理效率高的特点,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近20年来得到飞速发展。
90年代初在许多国家已研制出了许多微生物菌剂出售,我国当时研究相对滞后。
1997年河海大学申请了引进国外先进生物技术的“948”项目。
近十年来,通过2位博士、18位硕士研究生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的机理、途径、种类、分解动力学、优质微生物的筛选、定向诱导、驯化、富集、固定化等技术,以及微生物分解污染物过程中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污染物之间、与环境之间的微生物系统的构成、演替过程、环境因子对微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定向、优化调控技术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进行深入研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先后28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城市水务(081521)(Urban Water Affairs)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城市水务隶属于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河海大学是全国第一个设置城市水务学科硕士和博士点的大学,从2004年开始招生。
目前有博士生导师3人。
本学科依托河海大学在水利、土木、环境等学科的综合优势,主要涉及城市化地区水文规律分析、水环境及生态保护、水务工程规划、城市水灾害防治、城市水务管理等基本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为城市水利、水务、市政、环境部门以及流域机构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
河海大学已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有上海市等水务科研实践基地,为培养城市水务博士研究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我校开展城市水务研究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承担了数百项有关城市水务方面的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
一、培养要求培养面向现代化,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在城市水务科学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做出创新性成果,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学术型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1.城市水循环机理(Urban Water Cycle Mechanism)2.城市水务规划与管理(Urban water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3.城市水环境(Urban Water Environment)三、学分要求课程总学分为1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2学分,非学位课程6学分,教学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城市水务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城市水务(081521)(Urban Water Affairs)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城市水务隶属于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河海大学是全国第一个设置城市水务学科硕士和博士点的大学,从2004年开始招生。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081505)(Harbor,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学科属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河海大学坚持“港航并重,海河兼顾”的办学特色,在近六十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完成了一批原创性成果、解决了一批重大工程关键技术问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一等奖3项),是我国同类专业中设立最早、培养学生最多的学科之一。
本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综合治理与保护”方向)和“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25人、讲师4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40人。
“十一五”以来承担科研经费达1.8亿元,出版专著、教材25部,获4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300 多篇。
本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面向水运、水利、海洋等部门和海军部队,主要从事港口、航道、海岸与海洋工程等相关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一、培养要求本学科专业培养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领城的高层次人才,要求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前沿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取得系统的研究成果。
二、主要研究方向1、河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动力环境(Hydrodynamics of estuary, coastal and offshoreengineering)2、海岸风暴灾害与防灾减灾(Coastal storm disaster and its mitigation)3、港口航道工程泥沙与疏浚(Sedimentation in harbor and navigation engineering and dredging)4、工程结构物及其与周围介质的相互作用(Engineering structure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surrounding medium)5、水运工程经济、规划与管理(Economy,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waterway 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为18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2个学分,非学位课程为6学分。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员考核细则(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优秀的学术团队,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的专家、学者,提升学术地位,特制定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考核办法。
第二条本细则依据《河海大学考核工作原则意见》(河海校人〔2004〕93号)文件及《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暂行)》(河海校人[2005]17号)文件制订。
第三条考核实行团队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的模式。
实验室主任以考核团队目标的形式对首席专家进行考核,首席专家对其团队的固定研究人员(专、兼职)进行考核。
第四条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三年聘期综合考核两种。
团队、固定研究人员(专、兼职)需分别进行年度考核和综合考核,年度考核在当年年底进行,综合考核在第三年年底进行。
第五条本考核细则(试行)的适用对象为:重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各团队首席专家、固定(专、兼职)研究人员、行政管理和技术支撑人员。
二、团队考核办法第六条每个团队首席专家所签订的聘任协议中规定的考核指标即为该团队考核目标。
第七条每年由实验室主任会同专家组听取各团队本年度工作情况、工作成效、规划执行情况和发展情况的汇报。
专家组由实验室主任聘请。
第八条团队综合考核主要考核是否完成该团队目标任务,考核结果作为团队存在与发展的主要依据。
超额完成目标的团队,可享受绩效奖励;未完成目标的团队,重新组建。
第九条绩效奖励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与成果奖励细则(试行)》(河海国重室[2006]6号)执行。
三、固定研究人员考核第十条实验室主任、副主任按照《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暂行)》及《河海大学2005-2007年岗位聘任和津贴分配实施方案》中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第十一条实验室主任按照签订的聘任协议以考核团队的形式对团队首席专家进行考核。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促进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及学术交流,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科学研究人才,河海大学-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资助国内外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共同推动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1. 资助范围本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将紧密围绕着实验室五个研究方向,资助意义重大、具有相当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实验室每年公布一次《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对资助的具体范围等予以明确规定。
2. 资助对象具备博士学位、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国内外教学、科研人员,均可在《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
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申请者,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不得使用开放课题经费。
二、基金项目申请1.实验室接受具备下列条件研究项目的申请:(1) 符合《指南》资助范围的研究;(2) 学术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近期可取得重要进展的研究;(3) 申请者与项目组成员应具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能力和可靠的时间保证,并具有基本的研究条件,有一定时间到本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4) 经费预算实事求是。
2.基金项目的研究年限一般为二年。
对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项目申请,可不受上述期限限制,但必须具备二名高级专家或相应研究单位的特别推荐。
研究工作开始时间为次年的1月1日。
3.基金申请者应从实验室网站下载《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申请书》()且认真填写,非标准格式的申请不予受理。
申请书(一式二份) 随同推荐信一并寄送到实验室,同时将申请书通过Email发送到wdl@。
4.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申请项目数,连同在研的开放基金项目数不得超过两项。
平原河道桥墩阻水比与壅水特性关系王玲玲;张凤山;唐洪武【摘要】针对平原地区河道桥墩壅水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阻水比α为控制参数,按照产生机制和影响范围的不同,从墩前冲高和桥前壅高两方面考虑桥墩壅水效应。
墩前冲高的影响范围由河道断面水位壅高变异系数确定,在高阻水比(α>7%)情况下,其影响范围相对集中在桥墩附近;对于桥前壅高,以防洪工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断面平均壅高为表征变量,分析无量纲的相对壅高βyg及最大壅高点距桥墩的相对距离λyg与阻水比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高阻水比时,最大壅高位置出现在墩前4~5倍墩宽处,且阻水比的增加会导致桥前最大壅高迅速增大和壅水影响范围的持续扩大;阻水比7%是平原河道桥前水位壅高特性的重要分界点,故大中型桥梁工程的阻水比以不大于7%为宜。
%The backwater caused by bridge piers on plain rivers was numerically simulated using the water-blocking ratio of piers (α) as the control parameter. The backwater effect of piers was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 creep height in front of piers and the backwater height in front of a bridg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eneration mechanisms and influence areas. The influence area of the creep height in front of piers was determined by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ross-sectional backwater height. It is concentrated around the piers with higher water-blocking ratios (α>7%).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imensionless relative backwater height βyg , the relative distance from the location with the maximum backwater height to the bridge pier, and the water-blocking ratio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cross-sectional average backwater height as the representation variab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maximum backwater height occurs at four to five times the pier width in front of the pier with higher water-blocking ratios,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water-blocking ratio causes the maximum backwater height in front of the bridge to rapidly increase and the backwater area to continuously enlarge. The water-blocking ratio of 7%is a significant demarcation value for the backwater height in front of bridges on plain rivers. Thus, the water-blocking ratio of medium and large bridges should not be more than 7%.【期刊名称】《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44)005【总页数】7页(P386-392)【关键词】平原河道;桥墩壅水;阻水比;数值模拟;墩前冲高;桥前壅高【作者】王玲玲;张凤山;唐洪武【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8;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8;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2.3桥墩的束窄作用使得桥址处河道过水断面减小,在流量一定的条件下,会引起局部水位壅高,尤其是平原河道的桥梁,桥前壅水现象更为明显,壅水影响范围更大。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招聘启事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2004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批准建设的、以河海大学为主要承建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为联合承建单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现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以及“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学”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水利工程”等7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人员队伍。
为了把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聚一流人才、创一流条件、出一流成果的科学研究与开放交流平台,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经实验室依托单位研究,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热忱欢迎广大海内外优秀专家学者积极应聘。
一、招聘条件
1、在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领域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
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凝聚力;
3、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
4、每年在实验室的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二、工作目标
1、完成实验室建设发展目标;
2、组织承担国家(含国际合作)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含专利、学术论文、论著及国家与国际科技成果奖励);
3、培养与引进优秀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科学研究团队,形成国内外有影响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4、实验室整体水平处于国内同类实验室先进行列,在一些研究方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促进实验室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实验室开放交流与国际合作。
三、工作条件
1、实验室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及财务权,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2、配备2-3名副主任,分别协助分管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开放交流、人才培养等工作;
3、根据实验室工作需要,安排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学科建设和日常运行
经费等;
4、实验室具有独立的办公楼、相关实验大厅及必要的仪器设备,基本满足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领域的科研要求。
四、相关待遇
1、提供科研需要的用房和实验设备等相关条件;
2、基本工资福利高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标准,特殊待遇可视情况面议;
3、享受“河海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购房补贴和安家补贴”的政策;
4、解决配偶工作和协助解决子女中小学入学问题。
五、所需材料
1、《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申请表》;
2、反映本人学术成就的材料: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证明的复印件,论著目录,论文被收录及引用情况,5件左右的代表作复印件;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情况,参加重大国际学术活动和交流情况,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兼职情况;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证书的复印件;
3、三位知名同行专家推荐信;
4、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六、联系方式
应聘材料邮寄地址: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人事处,邮编:210098
E-mail:hhurs@(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重点实验室主任”)联系人:姜海霞,王洁
电话:86-25-83786205,86-25-83786606
传真:86-25-83786767
七、报名时间:2008年7月31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