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广告翻译中对等原则的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702.28 KB
- 文档页数:2
浅议广告翻译中的对等原则
汤欣;李国芳
【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28)003
【摘要】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了解原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至关重要.翻译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广告的商业目的能否得到实现,即使受众购买产品或选择服务.对等是翻译的重要基础.在广告翻译中,其主要表现为语义、文体和文化等层面的对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语言研究者对广告的理解和欣赏水平,而且通过提供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国内的国际广告创作人员获得更多的文化经验并创作出更成功和具有美学价值的作品.
【总页数】2页(P104-105)
【作者】汤欣;李国芳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外语系,北京,102617;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外语系,北京,1026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9
【相关文献】
1.功能对等原则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J], 金兴玉
2.广告翻译中对等原则的运用 [J], 黄小洁;刘蔚
3.浅议翻译中的对等原则 [J], 郑伟
4.浅议商务英语广告中的修辞和翻译方法 [J], 李晓颖
5.浅议翻译中的对等原则 [J], 郑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广告翻译广告翻译是将广告信息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以便于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传播。
在广告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起着重要的作用。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传达源语言文本的功能等价,而非字面等价。
本文将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并讨论其对广告翻译的重要性。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和社会背景,重构源语言文本,以达到与源语言文本相同的功能效果。
在广告翻译中,这意味着翻译者需要注重广告的宣传效果和目标受众的文化习惯。
广告翻译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对广告理解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于某些商品或服务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和期望。
在广告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进行调整,以确保广告信息能够在目标文化中产生预期的效果。
一则在西方国家非常有吸引力的广告可能在亚洲国家不产生同样的效果。
翻译者需要考虑将广告内容重建成符合目标受众文化习惯的形式。
在广告翻译中,翻译者需要关注广告的情感传达。
广告通常通过情感化的手法来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和共鸣。
而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具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在广告翻译中,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文化习惯和情感传达方式,重新构建广告的情感内容。
一则在源语言中采用幽默元素的广告,在目标语言中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方式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功能对等理论也强调在广告翻译中的语境重建。
语境是指一段文本在特定语言和文化环境中所产生的信息背景。
在广告翻译中,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语用规范,翻译者需要重建广告文本的语境,以保持广告信息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英文广告中常常使用简洁的句子和俚语,而中文广告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正式的语言风格。
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语用规范,重新调整广告文本的语境。
要实现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并不容易。
广告翻译涉及到复杂的广告创意和传达技巧,翻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创意和灵活的翻译能力。
第2卷 第2期 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2 No.2 2007年6月 Wuhan Marine(Journal of Wuhan Marine College) Jun.2007——————————————※收稿日期:2007-04-16作者简介:黄小洁(1980.10-),女,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外语系。
[英语教学]浅探广告翻译中对等原则的运用黄小洁(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415)【摘要】由于广告在现代商品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告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既要讲究翻译中的对等原则,还要具备一定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广告翻译;对等原则【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60/SG(2007)02- 0025- 02广告在现代商品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促销作用。
广告利用文字 图画、音乐、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传播信息,具有大众性 商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同时,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国际贸易体系,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以及不同的贸易环境造成了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特征,这就使其更具有跨国界,跨文化的特点。
因此广告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要讲究翻译中的对等原则,还要具备一定的翻译技巧。
一、广告语言的特点广告语句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
它们通常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语言上引人人胜,说服力强,修辞手段的运用也别具一格,如语意双关 、文字游戏等,使人感到幽默中见智慧,平淡中显新奇。
广告语句在形式上也极具鲜明特色,或行文工整、对仗押韵,或节奏感强,琅琅上口,或一鸣惊人,耳目一新,可以收到耐人寻味,经久不忘的效果。
广告语言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即吸引力(attractive —catch the reader attention)、创造力(creative—project on image)、说服力(persuasive—urge the reader to act)和影响力(impressive—produce an impact)。
文化探索88摘要: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其目的是为了推销产品。
广告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的交流。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读者的相同反应”和“内容重于形式”,为广告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策略。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广告、翻译策略广告是传达商品信息、吸引消费者、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媒介。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生产的商品也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在全球化经济时代,广告翻译的优劣对于广告发挥怎样的宣传作用,达到怎样的促销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结合中英文广告翻译实例,分析如何使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广告翻译。
一、广告语言的特点当今社会,广告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商品推销的手段,广告不仅需要传递商品信息,还要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好的商业广告通常要满足Kiss 原则,即“keep it short and sweet”(短而美妙)。
下面将从词汇、句法、修辞三个方面分析广告语言的特点:1.词汇特点首先,广告语言会使用缩略词和首字母缩写词来降低成本。
比如日本航空的广告语:Where to leave your troubles when you fly JAL.其中JAL为首字母缩写词,代表Japanese Air Lines。
再比如:23Zhongshan Rd, 5th fl, 120sq ms…这是一则房屋租赁广告,其中rd代表road, fl代表floor, sq ms代表square meters。
其次,广告还会使用一些新造的词(coinage)甚至错词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比如The Orangemostest Drink in the World. 这是一则橙子汽水的广告,其中orangemostest是一个新造词,形象地说明汽水的橙子味特别浓。
又比如,国内有一款电熨斗的广告:百衣百顺。
“衣”这个字虽然是错字,却巧妙地说明了电熨斗的作用。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广告翻译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广告翻译越来越成为企业跨国营销的重要环节。
然而,广告翻译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环境中的传达效果却常常低于预期,这不仅导致了企业营销策略的失败,也影响了品牌形象的建立。
因此,在进行广告翻译时,需要遵循功能对等理论,以最大化广告信息的传达效果。
广告翻译的功能对等理论指的是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翻译不仅仅要求译文与源语言的意思相同,而且还要求译文在翻译文化中具有与源语文化相似的意义和经验。
也就是说,广告翻译需要人工智能翻译机器人能力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广告的文化背景、口感和语感,以及语言之间的表达方式和传达效果。
首先,广告翻译需要考虑文化背景和口感。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广告信息传达的困难。
例如,中国人更加注重和谐和家庭观念,而欧美人则更重视个人自由和权利。
因此在翻译广告时,需要根据目标文化的背景和口感,选择恰当的词汇,制定相应的广告策略,从而让广告更容易被目标受众所接受和认同。
其次,广告翻译需要考虑语感和口头禅。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感,这些因素对广告翻译的传达效果至关重要。
例如,英语中的“excuse me”在汉语中没有一个直接的对应翻译,而在不同的语境下,翻译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广告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目标语言的语感和口头禅,根据特定情境进行相应调整,以达到广告传达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最后,广告翻译需要考虑语言之间的表达方式和传达效果。
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方式和文化传统差异会影响广告信息的传达效果。
例如,英语中的“breakfast”翻译为汉语的“早饭”,中文中的“早饭”传达出的信息要比英语中的“breakfast”更加丰富和详细。
如果在翻译广告时,没有考虑到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广告信息的传达失真。
因此,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考虑到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方式和传达效果,以确保广告信息的准确和有效传达。
总之,为了最大化广告信息的传达效果,广告翻译需要遵循功能对等理论,并需要考虑到文化背景和口感、语感和口头禅,以及语言之间的表达方式和传达效果。
广告翻译的原则: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核心论点即“对等”。
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观,即“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结构,即不拘泥于形式对等”。
对等是指对原文而言,自然是对目标语而言,最贴近是指两者最大程度的相似。
后来,他又将“动态等效”
改为“功能等效”,强调“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映应该与源语中信息接受者对原文的反映基本相同”。
奈达指出“Translating means translating the meanin g”,这里的“meaning”就是强调翻译的交际价值,即语篇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意义。
广告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新颖的词汇,独特的表达方式,寓意言外,巧用歧义,使读者驻足思考,领会其意境,参与消费。
这些特点使语用等效翻译成为了最佳的广告翻译方式。
因此广告翻译中应以源语为基础,充分考虑目的语接受者的自然习惯、社会历史文化、风俗、教育层次等主客观因素;使译文接受者能够在理解语境的基础上抓住言外之力,正确理解语言意图,并用对等的语言在目的语中描绘出来,产生与源语接受者同样的反应,这恰好就进入了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在对功能对等理论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的基础上,以商务英语中的广告翻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对商务英语广告翻译所具备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广告翻译;应用;意义商务英语广告作为各国进行商务贸易非常关键的媒介手段,成为企业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提高自身知名度与自身信誉的有力武器,利用广告对自身的产品进行宣传并将其推销给国外的消费者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
商务英语广告作为一种具有明确商业目的的文体,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将其独特的目的性与翻译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功能对等理论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为广告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介绍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研究了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对商务英语广告翻译所具备的指导性意义。
一、功能对等理论相关知识奈达首次在《翻译科学初探》中提出了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两种类型的翻译理论,形式对等主要是指翻译后的语句应与原语在语句的成分上尽可能保持一致,形式对等要求译文文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原文文本在词汇、语法及句法结构所具有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对翻译的准确性及正确性具有较大的影响。
采用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进行翻译,翻译者必须以原文本的意义与精神为出发点,不仅仅拘泥于对原文本形式的对应。
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的目标是译文信息与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信息与原文读者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它的重点是两种语言效果之间的对等。
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中,奈达就功能对等将翻译对等划分为最高与最低两个层次。
其中最高层次的对等是指译文读者在应用目的语对译文进行理解与欣赏时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使用源语言对原文本进行欣赏和理解时所做出的反应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商务英语广告翻译的特点商务广告是对企业商品进行传播与推广的重要手段,一个成功的广告在于它准确向人们传达了商品的信息并引起消费者购买的欲望。
280《商场现代化》2005年12月(上)总第451期店铺提升为内涵丰富、社会效益巨大的”朝阳产业”。
这都能表现出开发商开发理念的提升和社会责任感的日益增强。
第三,商业地产应该重视展示地域文化特色。
城市文化特色应该在商业地产中得到创造性的体现,让商业地产成为既能完美实现商业价值,又能代表地域文化特色的标志性作品。
第四,合理分配利润空间。
商业地产开发由”开发-销售-经营-管理”多个环节组成。
作为开发商,当然要讲求投资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不能把利润空间都占完了,必须给第二个、第三个环节留下足够的利润空间。
反之,即第二个、第三个环节没有利润空间,将直接导致物业的经营管理不成功,这对开发商的品牌、信誉造成的打击是直接和致命的。
对此,建议商业地产经营应由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公司来包装,来经营管理,以形成品牌效应。
六、盈利及营销模式误区商业地产包括有商业和地产两个概念。
商业地产有4个权益可以分开:即开发的权益、所有的权益、经营的权益、管理的权益。
按4个分开和其他特点,商业地产赚钱可以有多个渠道:一是开发商通过运作项目赚取开发投资利润,二是所有者出租商铺赚取租赁利润,三是商铺经营者赚取经营利润,四是商业物业管理者赚取管理利润。
商业地产投资开发盈利模式具有多样性选择:一是只售不租,出让产权,很快收回投资。
二是只租不售。
好处是产权握在开发商手里,可以抵押再贷款,还可以待增值后出售,甚至可以将商业物业进入资本运作。
三是又租又售,部分租,部分卖,出租部分起示范作用;或者以租代售,又租又售;还可不租不售,自己做商业经营,同时赚到投资开发利润和商业经营利润;还可与商家联营,以物业为股本,成立专业商业经营公司,合作或合伙经营;还有更巧妙的办法是,以物业与其他人共同建立商业经营公司,专门经营其开发的商业物业,并以租赁的方式从其手中租用他的商业物业,同时享有租赁收入、合伙经营收益、物业增值三部分利益。
选择商业地产盈利模式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把握好项目的市场背景,认真做好市场调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不要同质化,不要跟风,也不要想当然。
第2卷 第2期 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2 No.2 2007年6月 Wuhan Marine(Journal of Wuhan Marine College) Jun.2007——————————————※收稿日期:2007-04-16作者简介:黄小洁(1980.10-),女,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外语系。
[英语教学]浅探广告翻译中对等原则的运用黄小洁(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415)【摘要】由于广告在现代商品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告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既要讲究翻译中的对等原则,还要具备一定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广告翻译;对等原则【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60/SG(2007)02- 0025- 02广告在现代商品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促销作用。
广告利用文字 图画、音乐、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传播信息,具有大众性 商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同时,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国际贸易体系,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以及不同的贸易环境造成了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特征,这就使其更具有跨国界,跨文化的特点。
因此广告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要讲究翻译中的对等原则,还要具备一定的翻译技巧。
一、广告语言的特点广告语句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
它们通常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语言上引人人胜,说服力强,修辞手段的运用也别具一格,如语意双关 、文字游戏等,使人感到幽默中见智慧,平淡中显新奇。
广告语句在形式上也极具鲜明特色,或行文工整、对仗押韵,或节奏感强,琅琅上口,或一鸣惊人,耳目一新,可以收到耐人寻味,经久不忘的效果。
广告语言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即吸引力(attractive —catch the reader attention)、创造力(creative—project on image)、说服力(persuasive—urge the reader to act)和影响力(impressive—produce an impact)。
广告翻译不同于其他翻译,广告翻译的目的是要实现广告的销售目标,因此广告翻译不仅是一个语义对等问题,更是一种突出广告功能的再创造过程,侧重点在于译文是否有感染力以及能否增强广告功效。
广告原文和译文最终目的一致,要求广告翻译功能上的对等。
同时,由于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广告语言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技巧和商业价值的语言,又由于民族心理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翻译达到与原文绝对对等的效果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一则优秀的广告对其他民族的读者来说未必是成功的。
因而为了保证译文具有原文同等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甚至优于原文,广告翻译应在基本保持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以达到功能对等等效原则。
在翻译广告文字时,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绝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翻译 ,做“表面文章”, 必须要使语言翻译得既准确又地道,尤其是要把原文中的“潜台词”或言外之意传达出来。
此外,还要利用常用的一些技巧和手段,把广告词语的个性(personality)表现出来。
这样才能使译文尽量做到达意、传神的表形,收到意似、神似和形似三统一的效果。
二、广告翻译的基本对等原则人类思维内容的共通性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共同点远远超出不同点。
这种语言对等才使原语向译语转换成为可能。
翻译,不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词与词之间的单纯转换,而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也就是在保持深层结构层次上不同语言问语义上的共同性的前提下,重组原语信息的表层形式,转换表达角度,用译语意义替代原语意义。
因此,对等是翻译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说,取得翻译对等越多,译文质量也越高。
翻译对等原则包括的范围很广,主要表现为语义对等、语用对等、社会文化对等三个方面。
(一)广告翻译的语义对等一般说来,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是一种代码,它由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可用来表达语义。
在广告的翻译中,语义对等是最基本的。
它从词的对等开始,贯穿于整个翻译的全过程。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字结构障碍(包括双关语、文字游戏)以及惯用法障碍(如词语搭配、成语结构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了解每个翻译单位的基本意义,更重要的是确定每个翻译单位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意,以便达到翻译单位的语义对等,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所以在实际翻译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理解实际含义,切忌望文生义。
英语中有些成语、词组和习惯说法表面上似乎和汉语不谋而合,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就需要译者对两种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句法、语义等诸方面的特征了如指掌。
如:出口商品 “芳芳”唇膏的译文采用汉语拼音“Fang-fang”,英文中 “fang”(蛇的毒牙)一词巧合,谁还敢买这种 “毒牙”唇膏呢?。
二是避免造成歧义,使读者误解。
一些产品的名称、商店的招牌以及商标通常都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翻译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其效果,否则可能产生“橘生淮南则为枳”的尴尬结局,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恶果。
例如:在英国,品茶的场所一般称为tearoom,teahouse 或teashop,相当于中国的“茶馆”,不能把teashop 译为 “茶叶店”。
在英国茶叶都在超级市场出售,没有专门的茶叶店。
中国的茶叶店可译·26·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为tea store以示区别。
(二)广告翻译的语用对等语用对等是广告翻译的灵魂。
一则成功的广告具备AIDA 功能,即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发生兴趣),Desire(产生欲望),Action(付诸行为)。
中国广告界则奉行“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意义”。
因此广告语言必须具有很高的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表达法障碍(如正说与反说,主动与被动,形象性与非形象性,形态表意与词汇表意,重心与层次)以及语义表述障碍(如多词一义、一词多义和语义表达手段的局限性等),所以广告的翻译更要重视语用对等。
例如“Coca-cola”饮料的名称取自生长于南美和非洲的两种植物的名称,而译文“可口可乐”,却表示了完全不同与原文的内涵意义,译名的语用意义产生了极佳的广告效应。
又如:Reebok牌运动鞋译成“锐步”,既体现了鞋的特征,更让人联想到舒适、轻巧,步伐稳健。
“乐凯”胶片译成“Luck”,体现了幸福、喜庆。
所有这些译文都是因为译者恰当地运用了这些词语的语用意义,才产生这样绝妙的广告效果。
(三)广告翻译的社会文化对等社会文化对等是广告翻译成功的重要保障。
因为文化受语言、宗教、价值观念、生活态度、教育、科技水平、物质文明程度、社会组织形式、政治、法律等因素的影响,文化类别不同,内涵也不一样。
况且,广告是一种面对大众的重要宣传手段,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
正因如此,一则优秀的广告,如果照葫芦画瓢,一字不动地译成另一种语言,就不一定能达到原来的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因此,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对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习惯用法,不可照字面直译。
特别是那些无法通过字面意义表达其比喻意义,也无法找出与其比喻相同或相似的对等语的词汇,要绕开原语言的文化背景译出其真正意义。
如中国出口的白象牌电池的商标译成 “White elephant”,但英语中的“a white elephant”喻指“无用而累赘的东西。
三、实现对等原则的基本翻译技巧在对等原则下,广告翻译时要运用一些基本的翻译技巧:(一)直译直译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把词看成翻译的基本单位,同时考虑语境的制约,保留原文的意义和结构,再现其形式内容和风格,既最大限度地获得与原文同等的广告效果,又保持原文的美感。
对于一些原文意义较明确、句法结构较简单、完整的广告,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译便能同时表达句子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例如法国航空公司(Air France)的广告语 “Winning the hearts of the world.”直译成“赢得天下心”就显得简洁、明确。
以直译策略完成的译文,所传达的信息(包括表层和深层意思)是非常明确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基本对等一致。
(二)转译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广告翻译时,译者需要从原文的不同角度传达相同的信息,即按照译语的习惯,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和搭配,改换形象,进行虚、实译的结合。
例如:“The choice is yours. The honor is ours.”译文是“带走您的选择,留下我的荣耀。
”英文虚写,汉语实译。
又如 “挂羊头买狗肉”译文“To 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这又是从译语读者接受角度,改变原文的比喻对象,从而取得语用对等。
(三)意译随着广告事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广告词。
要译好这些广告词,必须冲破原文形式的束缚采用意译。
一般来说,意译常利用形象生动、委婉的语言来吸引消费者,对于推销商品当然会有更好的效果。
例如:“Can’t beat the real thing”(可口可乐的广告词)译文“挡不住的诱惑”。
虽然译文在意义上有些模糊,与原文的形式不一致,但意译后,转换了不同的表达法,扣人心弦的短句更吸引消费者。
总之,就广告翻译而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等、等效”,只是一种理想。
翻译时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动态对等”理论在广告翻译实践中的价值。
总之,做好在对等原则下的广告翻译,不仅给厂家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语言的丰富和文化的传播 ,推动更多的商品在国际上打响品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姜望琪.语言学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何兆熊.新编语言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3]唐拥军.翻译的对等原则探微[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4]屈琼,余清萍.翻译中的对等原则与有效原则[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责任编辑:张莉]Application of Reciprocity Principle i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HUANG Xiao-jie(Wuhan Bioengineering Institute,Hubei Wuhan 430515,China)Abstract: Advertis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commodity society, thus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cannot be ignored. Besides the translating skills, principle of reciprocity also needs carefully study. Key words: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principle of recipro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