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7.00 KB
- 文档页数:9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一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水泥、排列、规则、迟到”等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词典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
3.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梧桐树树叶。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搜集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
2.寻找能体现秋天美丽的物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1.(出示梧桐树的叶子)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叶子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片叶子像什么吗?2.是呀,在作家张秋生的眼中,这梧桐树叶就像是金色的小巴掌。
(板书:金色巴掌)那铺满这样叶子的水泥道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
3.板书补全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由实物引出,唤起学生的共鸣。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一拼,也可以问问同桌,争取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1)自生由读一读要求会认的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与同桌交流,自己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认,交流识记方法。
(3)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考一考。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其中生字是带拼音的。
开火车读这些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水洼wā脚印yìn凌línɡ乱增zēnɡ添棕zōnɡ色雨靴xuē(2)课件中的词语去掉拼音,请同学读一读。
(3)抽读、开火车读字卡。
教师强调:“增、棕”是平舌音。
洼印凌增棕靴(4)你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认?其他同学有哪些好方法呢?(5)教师适当点拨:靴: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靴子?(课件出示图片:皮靴、雨靴)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请学生来读一读。
三年级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 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提高朗读能力,感受语言的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生字词,标注不懂的地方。
3. 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4. 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景色,仿照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6.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讲解。
7.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 重点词语:金色、巴掌、水泥道、落叶、秋天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景,学会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组织课外活动,如秋游、摄影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三年级语文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优秀5篇)洒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一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水泥道上铺满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是怎么回事?2、把你见过的法国梧桐树叶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法国梧桐树叶的图片(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部分(第1自然段)(1)说说自己眼中的秋风。
(2)说说自己了解的秋雨。
(3)课件出示描写秋风、秋雨的片段,欣赏阅读。
秋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树叶开始变黄了,风一吹,大片大片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满地都是干枯的叶子,走在上面,发出“嘎嘎”的声音。
秋天的雨水特别多,总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得我哪也去不了。
不过空气变得清新了,不再干燥了,雨一停,秋高气爽,很美丽。
2、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1)作者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①多么明朗的天空。
②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③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④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⑤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作者在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①作者心情愉快。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②作者非常喜欢雨后的水泥道。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三、思考交流。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第【1】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1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02 电子课本图片图片03 教学设计图片教学目标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水泥、放晴、明朗”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初步学习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字,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演讲《自报家门》—汪曾祺一、激趣导入1.一叶落而知秋,铺满落叶的水泥道路上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张秋生的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去欣赏秋天的美吧!师板书课题。
顺势指导铺和泥的书写,生在练习本上书写两个,强调书写要求和三星评价标准,同桌互评。
2.生齐读课题,理解课题含义。
“金色巴掌”是指的什么?(文中是指“水泥道两边的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它们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过渡语:我们不仅知道它是法国梧桐叶,我们还知道它是掉在地上的落叶啊!(板书落叶)作者把梧桐树的落叶当作金色巴掌多有童趣啊!生再读题目。
如果你走在这样的水泥道上,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课文,再读课文。
统编人教版三上语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铺、秩、堂”等10个生字,会写“铺、告、小心”等13个字,能读写“水泥道、法国梧桐、金色的巴掌、排列”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懂得用美的眼光去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比喻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对美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为什么说水泥道铺满了金色巴掌?(3)释题:“铺满”一词说明了水泥道上法国梧桐落叶的数量很多。
“金色”一词说明法国梧桐树叶的颜色很美。
“巴掌”一词说明法国梧桐树叶的形状像巴掌。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畅。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指导学生读好词语。
3.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水泥道有什么特点?(2)交流:水泥道很湿,很干净。
(3)出示句子: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理解“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的意思。
(4)指导朗读:读出对水泥道干净、整洁的喜爱之情。
4.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水泥道上有什么?(2)交流:水泥道上铺满了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3)出示句子: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体会“熨帖”“平展”的意思。
(4)指导朗读:读出对水泥道上法国梧桐树落叶的喜爱之情。
5.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把水泥道比作地毯?(2)交流:水泥道颜色金黄金黄的,形状像地毯,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3)出示句子:它们排列得那么整齐,那么有秩序,就像一排排站立的士兵,等待人们去检阅。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风景:深秋,雨后初晴,道路两旁的树叶飘落下来,紧紧地贴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整条路就像铺了一块颜色绚丽的地毯。
“我”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识字方法,有肯定的识字力量,也有了一些生活阅历。
在学习活动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预习认读生字词,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在课堂学习中对难写易错的字进展指导。
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以读促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存语言。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生疏“洼、印”等 6 个生字,会写“铺、规、迟”等三个生字,认读“铺满、水泥道、亮晶晶”等词语”。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沟通理解词语的方法。
4、学习作者觉察美、描述美、欣赏美。
【学习重点】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沟通理解词语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觉察美、描述美、欣赏美【学习预备】1、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梧桐树的资料。
2、学生认真观看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景物。
教师预备 PPT 课件。
【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导入出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
介绍梧桐树让学生说一说课前搜集有关法国梧桐资料,然后比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展比较、观看,法国梧桐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教师简洁介绍法国梧桐: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月,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之为“法国梧桐”,其实即非法国原产亦非梧桐。
叶子有5 个叶尖,少有3 个或7 个,叶子长宽差不多。
属落叶大乔木,是世界有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了解作家张秋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依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回读几遍。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丽。
2.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1.抽读词语卡片。
课件出示水洼脚印凌乱增添棕色雨靴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愿意说一说那条水泥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过渡:那是一条多么美丽的路哇!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的笔墨去欣赏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设计意图】由复习词语导入,检测学生对生词的掌握。
同时,回顾水泥道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自然迁移到新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二、诵读感悟,品析语言1.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课件出示画出描写水泥道的相关句子,仔细读一读,看看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美。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品析重点句。
课件出示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1)引导学生抓住“潮湿”“亮晶晶”“一角小小的蓝天”来谈自己发现的美。
(2)读着这句话,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为大家描述一下吗?(3)指导朗读。
4.品析重点句。
课件出示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1)引导学生抓住“彩色”“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等词语体会水泥道的美。
(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3)作者把水泥道比作什么?(作者把水泥道比作地毯)课件出示水泥道像()的地毯。
引导学生从这段话中,找出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一下这块地毯,并试着读出这块地毯的特点。
课件出示这是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地毯;这是一块闪闪发光的地毯;这是一块能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地毯……(4)指导朗读。
作者把铺满了落叶的水泥道比作彩色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使普通的水泥道充满了美感!指名学生朗读,提示朗读时语速可以稍慢些,突出“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很远很远”等词语。
教案: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
3. 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4. 讨论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水泥道,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
4. 理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5.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水泥道,写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3.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到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准确读写“卬、规、铺、迟”等生字,理解“明朗、湿漉漉、熨帖、规则、凌乱”等词语。
2.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感受秋天的水泥道上的美丽,体会作者的心情。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准确读写“印、规、铺、迟”等生字。
2.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感受秋天的水泥道上的美丽,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湿漉漉、熨帖、规则、凌乱”等词语。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挂图、法国梧桐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一叶落而知秋,铺满落叶的水泥道路上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去欣赏秋天的美吧!师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理解课题含义。
“金色巴常”是指的什么?(文中是指“水泥道两边的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它们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3.“铺”是个多音字,引生注意积累。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生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你难理解的词语,读出文章的感情。
2.检查预习情况。
(1)我会读洼印凌增棕靴(2)我会写铺:左右结构,不能少写一点。
泥:右边是半包围结构,竖弯钩要写规范。
晶:品字结构,上面一个H要写扁一些,E卩:左边的部分不要少写一横。
迟:“之”字底要舒展。
(3)我积累明朗湿漉漉熨帖凌乱增添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我”在一段落满梧桐树叶的水泥路上的所见所想,表达了“我” 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读完课文,你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呢?预设:(1)为什么“我”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它美在哪里?三、熟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1.熟读课文,把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录在摘抄本上,并且多读几遍。
2.写一写。
在口字格中把本课的生字词语各抄写两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课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复习认读。
2.冋顾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它美在哪里?3.生白学课文第7—10段,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在文中勾画出写水泥道的美的句子, 和同学Z间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水泥、放晴”等15个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3.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体会“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4.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水泥、放晴”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
3.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渲染,导入新课。
师:秋天赋予了世界另一番模样。
我们才领略了三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再来回顾一下秋天的美吧!师:秋天的美在事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家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课件出示梧桐树叶的图片)师: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它的美。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秋天,去观察一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吧。
2.板书课题。
(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齐读课题,想象画面,感受美感。
Ⅱ读文赏句,学习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我感知,圈画出难读、难懂的词语。
(1)你圈画了哪些难懂的词语呢?(2)这些词语我们该如何读准并理解呢?①不确定多音字的读音时,可通过查它的意思来判断。
② 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
预设:“粘在”。
“粘”是多音字,在这里读“zhān”,是指梧桐树叶附着在水泥道上。
3.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1)学生认读:水洼、湿漉漉、印着、熨帖、凌乱、增添、棕红色、雨靴(2)结合语境,读准生字。
①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理解“洼”的意思。
②了解“湿漉漉”的结构,读准前鼻音生字“印”,读准后鼻音生字“凌、增”。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目标】1.会认“掌、洼”等9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排列、图案、规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掌、洼”等9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排列、图案、规则”等词语。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法国梧桐树(课件出示)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课件出示)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
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
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
花序头状,黄绿色。
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
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绿化颇为合适。
3.谈话导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疏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2)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
预设: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树叶从梧桐树上纷纷落下。
二、学习生字、认读新词。
1. 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字词(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第一行生字)p ū n í j īn ɡ yu àn t ú àn p ái li è ɡu ī z é ch í铺 泥 晶 院 图 案 排 列 规 则 迟指名领读,正音。
“则”是平舌音,“迟”是翘舌音。
“院、案”是前鼻音,“晶”是后鼻音。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第二行词语)手掌zh ǎng 水洼w ā 印y ìn 着 规gu ī则 凌l íng乱 增z ēng 添 棕z ōng 红色 雨靴xu ē 愉y ú快 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增、棕”是平舌音,“掌”是翘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
3.自由练读。
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
指名读。
齐读。
5.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交流一下。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2)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甚至有些凌乱。
预设: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因为上一个自然段有句话“天开始放晴了。
”预设:“熨帖”就是紧贴的意思。
我是通过查字典查到的。
预设:“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上文的“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 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
(课件出示)全文共十三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第二段(第2至11自然段):“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三段(第12至13自然段):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 熟读课文。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1.(课件出示7)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铺泥晶院图案排列规则迟”。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铺、泥、院、案、列、迟。
如“铺”,“钅”是形旁表义,表示这个字和金属有关,“甫”是声旁,表音。
(2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图:冬+口字旁排:扌+非规:见字旁+夫则:贝+刂(3)组词巩固:如“铺满、水泥泥塘水晶图案规则排列迟到”3.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田字格课件,弄清生字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并交流:“铺、泥、院、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印列规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图”全包围结构,写字田字格正中央。
“迟”半包围结构,“尺”的最后一捺变成点。
师重点指导“规、印、泥”。
“规”左右结构,左边的“夫”的捺变成了点,右边是“见”,不是“贝”。
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
“印”字,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单耳旁,不是双耳。
“泥”左右结构,第七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
五.反馈检查,比赛认读。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的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图片):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张张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张张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
2. 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美)3. (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评读。
2.(课件出示)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
(板书:一夜秋风一夜秋雨)预设一:当我看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吹落在地,心里头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因为它美,瞬间会让我感到,这里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会跟着秋风伴舞,它随风,轻轻的落下。
落下。
只到地上铺成一个金黄的“地毯”,在秋风之下,我也会跟着它奔跑。
预设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指导带有美好的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十一自然段。
谈话过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1)自由读第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2)总结:(课件出示)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张张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张张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相反,很凌乱。
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板书: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4)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
)读读第二至十一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2. 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板书:水泥道真美)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读文,阅读链接。
1.(课件出示)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
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3.互相交流,说说“我”的上学路是怎样的?(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我”有什么感受?(百看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