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远程管理与终端服务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4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B2.B3.B4.B5.B6.B7.C8.D 9.B 10.D 11.C 12.A 13.B 14.D二、填空题1、1946 美国ENIAC2、4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4、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5、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6、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7、7445 682 3755 30088、0292 1717 A2FC B1B1 B7D9 E4AE9、500010、72 128三、问答题1、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运行能力可靠性高2、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服务器工作站3、数据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通信与网络电子商务家庭生活娱乐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而执行程序又归结为逐条执行指令:(1)取出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要执行的指令送到CPU内部的指令寄存器暂存;(2)分析指令:把保存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送到指令译码器,译出该指令对应的操作;(3)执行指令:根据指令译码器向各个部件发出相应控制信号,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4)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程序计数器加1或将转移地址码送入程序计数器,然后回到(1)。
为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即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5、计算机自身电器的特性,电子元件一般有两个稳定状态,且二进制规则简单,运算方便。
四、操作题1、(111011)2=(59)10=(73)8=(3B)16(11001011)2=(203)10=(313)8=(CB)16(11010.1101)2=(26.8125)10=(32.64)16=(1A.D)162、(176)8=(1111110)2(51.32)8=(101001.011010)2(0.23)8=(0.010011)23、(85E)16=(100001011110)2(387.15)16=(001110000111.00010101)24、(79)=(01001111)原码=(01001111)反码=(01001111)补码(-43)=(10101011)原码=(11010100)反码=(11010101)补码第2章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一、选择题1.A2.D3.D4.C5.B6.C7.C8.A9.D 10.B 11.D 12.C 13.C 14.B 15.D 16.A 17.C 18.D 19.D 20.D二、填空题1、系统应用2、运算控制单元存储器输出/输入设备3、数据库管理系统4、1000赫兹5、ROM RAM Cache6.、RAM 数据丢失7、U盘的文件管理系统中密码8、同一部件内部连接同一台计算机各个部件主机与外设9、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10、32 6411、图形加速接口12、CPU与内存内存13、控制器运算器14、CPU与内存15、指令数据16、CPU与内存及显存间数据的交换第3章操作系统基础一、选择题1.C2.B3.A4.D5.A6.D7.B8.B 9.B 10.A 11.B 12.B 13.A 14.B二、填充题1、文件管理2、并发性3、EXIT4、Am*.wav5、开始6、Alt+PrintScreen7、PrintScreen8、Ctrl+Z9、全选10、添加/删除程序11、输入法三、问答题1、管理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资源分配与运行,它是计算机所有硬件的大管家,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B2.B3.B4.B5.B6.B7.C8.D 9.B 10.D 11.C 12.A 13.B 14.D二、填空题1、1946 美国ENIAC2、4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4、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5、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6、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7、7445 682 3755 30088、0292 1717 A2FC B1B1 B7D9 E4AE9、500010、72 128三、问答题1、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运行能力可靠性高2、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服务器工作站3、数据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通信与网络电子商务家庭生活娱乐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而执行程序又归结为逐条执行指令:(1)取出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要执行的指令送到CPU内部的指令寄存器暂存;(2)分析指令:把保存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送到指令译码器,译出该指令对应的操作;(3)执行指令:根据指令译码器向各个部件发出相应控制信号,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4)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程序计数器加1或将转移地址码送入程序计数器,然后回到(1)。
为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即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5、计算机自身电器的特性,电子元件一般有两个稳定状态,且二进制规则简单,运算方便。
四、操作题1、(111011)2=(59)10=(73)8=(3B)16(11001011)2=(203)10=(313)8=(CB)16(11010.1101)2=(26.8125)10=(32.64)16=(1A.D)162、(176)8=(1111110)2(51.32)8=(101001.011010)2(0.23)8=(0.010011)23、(85E)16=(100001011110)2(387.15)16=(001110000111.00010101)24、(79)=(01001111)原码=(01001111)反码=(01001111)补码(-43)=(10101011)原码=(11010100)反码=(11010101)补码第2章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一、选择题1.A2.D3.D4.C5.B6.C7.C8.A9.D 10.B 11.D 12.C 13.C 14.B 15.D 16.A 17.C 18.D 19.D 20.D二、填空题1、系统应用2、运算控制单元存储器输出/输入设备3、数据库管理系统4、1000赫兹5、ROM RAM Cache6.、RAM 数据丢失7、U盘的文件管理系统中密码8、同一部件内部连接同一台计算机各个部件主机与外设9、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10、32 6411、图形加速接口12、CPU与内存内存13、控制器运算器14、CPU与内存15、指令数据16、CPU与内存及显存间数据的交换第3章操作系统基础一、选择题1.C2.B3.A4.D5.A6.D7.B8.B 9.B 10.A 11.B 12.B 13.A 14.B二、填充题1、文件管理2、并发性3、EXIT4、Am*.wav5、开始6、Alt+PrintScreen7、PrintScreen8、Ctrl+Z9、全选10、添加/删除程序11、输入法三、问答题1、管理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资源分配与运行,它是计算机所有硬件的大管家,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云南省远程可视医疗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文:---------------------------------------------------------------------------------------------------------------------------------------------------- 云南省卫生厅公告(第17号)《云南省远程可视医疗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7年7月30日云南省卫生厅厅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自2007年9月30日起施行。
云南省卫生厅二00七年八月二十八日云南省远程可视医疗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卫办发[1999]第2号)精神,为规范全省医疗机构远程可视医疗服务的管理,充分发挥远程可视医疗技术的作用,提高我省整体医疗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远程可视医疗服务是指医疗机构之间通过其所设的远程可视医疗服务机构,利用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开展的异地、适时、交互式的医疗服务。
我省医疗机构及其所设的远程可视医疗服务机构开展远程可视医疗服务时,遵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坚持非营利原则,积极开展远程可视医疗服务,方便患者、保证质量。
第四条开展远程可视医疗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应当保护病人的隐私和个人资料,维护病人和会诊专家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机构设置及职责第五条云南省远程可视医疗服务机构由云南省远程可视医学诊疗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省、州(市)医院远程可视医疗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和县(区)医院远程可视医疗站(以下简称站)组成。
第六条医疗机构设置远程可视医疗服务机构并开展远程可视医疗服务应当达到《医疗机构远程可视医疗中心、站的设置标准》(附件1)的要求,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七条云南省远程可视医疗服务机构统一按以下规则命名:医院名+远程可视医疗中心(站)。
版本:V1.2 SL-6100微功耗远程测控终端使用说明书重要提示:本使用说明说包含的所有内容均受版权法的保护,未经厦门四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手段对整个说明书或部分内容进行复制和转载。
文档修改记录目录第一章产品简介 (1)1.1、产品概述 (1)1.2、产品功能 (1)1.3、尺寸 (2)1.3.1产品本体尺寸 (2)1.3.2产品安装件尺寸 (2)1.4、接线及面板说明 (2)1.4.3面板说明 (3)1.4.3液晶显示说明 (5)1.5、SL-6100技术参数 (12)第二章功能说明 (13)2.1、定时数据采集、存储 (13)2.2、即时召测当前数据 (14)2.3、定时上报当前IO数据 (14)2.4、越限主动上报功能 (14)2.5、差量上报功能 (14)2.6、多中心功能 (15)2.7、远程管理 (15)第三章串口参数设置 (15)3.1、GPRS通信设置 (16)3.2、终端设置 (17)3.3、采集参数 (19)3.4、串口通信设置 (20)3.5、查看配置结果 (20)第四章蓝牙参数设置 (22)4.1下载安装蓝牙APP (22)4.2IOS版本蓝牙APP操作 (22)4.3安卓版蓝牙APP (26)第五章远程升级参数设置 (30)第五章选型列表 (32)第一章产品简介1.1、产品概述SL-6100微功耗远程测控终端(RTU)是集成了模拟信号采集、开关量脉冲量信号采集、RS485通信仪表采集器和无线数据通信2G/3G于一体的高性能测控装置,可以直接接入标准4~20mA或0~5V的变送器信号、电平信号、干触点、脉冲信号等,是分布式系统实施无线测控的最佳手段。
RTU支持独立的数据存储空间,容量高达16Mbits。
选用该产品用户可享用一系列的附加优势,例如减少数据传输量,降低硬件成本,也减少了安装和维护的成本。
这种RTU产品不仅仅只是一台RTU,它是各种工业应用的理想解决方案,例如:•水和油气的管道监测•泵站监控/升压站监控•消防监控•环境监测•安全&监控1.2、产品功能•集成2G/3G通信功能,能够轻松组成IP网络•RS485接口支持标准MODBUS-RTU协议,方便读取各种二次仪表的数据•多种工作模式组合可设置定时自动上报、差量自动上报、越限自动上报•支持远程即时数据召测和历史数据读取•内置16Mbits FLASH存储器,支持定时数据采集存储功能•内置蓝牙通信模块可以用手机APP对终端进行配置•支持远程管理功能,可以实现远程参数配置1.3、尺寸1.3.1产品本体尺寸单位:毫米1.3.2产品安装件尺寸单位:毫米1.4、接线及面板说明1.4.1485传感器接线说明RS485电源输出模拟量GND A B GND 3.3V5V/12V0.5~4.5V4~20mA 白色黄色绿色黑色灰色红色蓝色棕色1.4.2脉冲机械表接线说明脉冲信号电源输出模拟量P1P2P3GND 3.3V5V/12V0.5~4.5V4~20mA 白色黄色绿色黑色灰色红色蓝色棕色注:0.5~4.5V用于接入我公司定制的压变,RS485的GND为隔离的电源GND 不能与电源输出的GND混用!1.4.3面板说明LED指示灯说明磁按键说明唤醒间隔5秒的两次触发唤醒蓝牙和液晶显示,液晶显示后用于翻页采集一次触发启动RTU采集一次RS485传感器和模拟量上报一次触发启动RTU链接服务器并上报数据1.4.3液晶显示说明采用随机附带的磁棒,靠近面板“唤醒”的位置后移开,红色“电源”LED点亮,8秒后磁棒再次靠近面板“唤醒”的位置后移开,将触发LCD液晶屏显示,每触发一次,将切换一次显示画面。
IP网络广播系统使用说明书目录第一章、系统简介 (5)1.1、系统架构 (5)1.2、系统主界面 (6)1.3、系统优先级说明 (6)第二章、系统设置 (7)2.1、系统解锁加锁 (7)2.2、系统参数设置 (7)2.3、电源管理 (9)2.3.1、添加任务 (9)2.3.2、删除任务 (9)2.3.3、修改任务 (10)2.3.4、校对时间 (10)2.3.5、下载任务 (10)2.4.6、清除任务 (10)2.4.7、手动开、关时序电源 (10)第三章、基本控制 (11)3.1、远行状态 (11)3.1.1、查广播任务内容 (11)3.1.2、删除广播任务 (12)3.1.3、调节终端音量 (12)3.2、文件广播 (13)3.2.1、文件广播界面 (13)3.3、终端演讲 (15)3.3.1、终端演讲界面 (15)3.3.2、操作终端演讲 (15)3.4、声卡采播 (16)3.4.1、声卡采播界面 (16)3.4.2、操作声卡采播 (16)3.5、外部采播 (17)3.5.1、外部采播界面 (17)3.5.1、操作外部采播 (17)第四章、系统控制 (18)4.1、定时任务 (18)4.1.1、方案编辑 (18)4.1.2、任务内容界面 (19)4.1.3、添加定时任务 (20)4.1.4、删除定时任务 (21)4.1.5、编辑定时任务 (21)4.1.6、运行或停止定时任务 (21)4.2、消防报警 (22)4.2.1、添加消防任务 (22)4.2.2、删除消防任务 (23)4.2.3、编辑消防任务 (23)4.2.4、运行或停止消防任务 (23)4.3、用户管理 (24)4.3.1、添加用户 (25)4.3.2、修改用户 (25)4.3.3、删除用户 (25)4.4、一般终端管理 (26)4.4.1、添加一般终端 (27)4.4.2、编辑一般终端 (27)4.4.3、删除一般终端 (27)4.5、分区管理 (28)4.5.1、添加分区 (28)4.5.2、修改分区 (28)4.5.3、删除分区 (29)4.6、资源管理 (30)4.6.1、更新资源目录 (30)4.7、编码终端管理 (31)4.7.1、添加编码终端 (31)4.7.2、编辑编码终端 (31)4.7.3、删除编码终端 (32)第一章、系统简介1.1、系统架构1.2、系统主界面1.3、系统优先级说明1、系统共有四种类型的广播任务,如下三种可分别设置它们的优先级别,其中第四种为手动实时创建的广播任务优先级默认为最低:2、系统共有11级用户类型,用户名为:Administrator为广播服务器默认,级别最高,其它用户类型分普通用户级别1-9和管理员.高级别用户可以打断低级别用户,同级不可打断。
Dell 更新软件包版本 7.0用户指南注、警告和严重警告备注: “注”表示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使用计算机的重要信息。
小心: “小心”表示如果不遵循说明,就有可能损坏硬件或导致数据丢失。
警告: “严重警告”表示可能会造成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甚至死亡。
本出版物中的信息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 2012 Dell Inc.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未经Dell Inc. 书面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对这些材料进行复制。
本文中涉及的商标:Dell™、Dell 徽标、Dell Precision™、OptiPlex™、Latitude™、PowerEdge™、PowerVault™、PowerConnect™、OpenManage™、EqualLogic™、Compellent™、KACE™、FlexAddress™、Force10™和 Vostro™是 Dell Inc. 的商标。
Intel®、Pentium®、Xeon®、Core®和 Celeron®是 Intel Corporation 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注册商标。
AMD®是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的注册商标,AMD Opteron™、AMD Phenom™和 AMD Sempron™是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的商标。
Microsoft®、Windows®、Windows Server®、Internet Explorer®、MS-DOS®、Windows Vista®和 Active Directory®是 Microsoft Corporation 在美国和/或其他国家/地区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Red Hat®和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是 Red Hat, Inc. 在美国和/或其他国家/地区的注册商标。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三版)第1章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A 2. C 3. D 4. C 5. D 6.A 7.B 8.B 9.B 10.B11.A 12.A 13.D 14.A 15.A 16.C 17.A 18.B 二、填空题1.环型,星型2.局域网(或LAN),广域网(或MAN)3.通信4.网际层5.逻辑链路控制(或LLC),介质访问控制(或MAC)6.UDP,TCP 7.频带(宽带)三、问答题1.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阶段、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阶段、以共享资源为主的计算机网络阶段、广泛应用和发展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是将一台主计算机(Host)经通信线路与若干个地理上分散的终端Terminal相连。
主计算机一般称为主机,它具有独立处理数据的能力,而所有的终端设备均无独立处理数据的能力。
在通信软件的控制下,每个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分时轮流地使用主机系统的资源。
这种系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随着所连远程终端数目的增加,主机的负荷加重,系统效率下降。
第二,线路利用率低,费用也较高。
2)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把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分开的工作方式,主机专门进行数据处理,而在主机和通信线路之间设置一台功能简单的计算机,专门负责处理网络中数据通信、传输和控制。
它一方面作为资源子网的主机和终端的接口节点,另一方面又担负通信子网中的报文分组的接收、校验、存储、转发等任务,从而将源主机的报文准确地发送到目的主机。
3)计算机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将若干个联机系统中的主机互联,为用户提供服务,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它和第一代网络的区别在于多个主机都具有自主处理能力,它们之间不存在主从关系,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典型代表是Internet 的前身ARPA 网。
2.计算机网络种类很多,性能各有差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广域网(远程网),城域网(市域网),局域网(本地网);. 根据通信子网的信道类型可分为点到点式网络和广播式网络;.按传输速率可分为低速网、中速网、高速网;.按信息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等;.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又可分为总线型、星型、树型、环形型、网状型网络、混合型、全连型和不规则型网络;.创浣橹史治氏摺⑼岬缋隆⒐庀恕⑽尴吆臀佬峭龋?. 按照带宽分为基带网络和宽带网络;.按配置可分为同类网、单服务器网和混合网;.按对数据的组织方式可分为分布式、集中式网络系统;.按使用范围可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按网络使用环境可分成校园网、内部网、外部网和全球网等;.按网络组件的关系可分为对等网络、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中国移动客户信息安全保护管理规定目录中国移动客户信息安全保护管理规定 (1)第一章总则 (4)第二章客户信息保护原则 (4)第三章组织与职责 (6)第四章客户信息的内容及等级划分 (8)第一节客户信息的内容 (8)第二节客户信息等级划分 (9)第三节存储及处理客户信息的系统 (9)第五章岗位角色与权限 (10)第一节业务部门岗位角色与权限 (10)第二节运维支撑部门岗位角色与权限 (14)第六章帐号与授权管理 (16)第七章客户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 (17)第一节客户信息的收集 (17)第二节客户信息的传输 (18)第三节客户信息的存储 (19)第四节客户信息的使用 (20)第五节客户信息的共享 (25)第六节客户信息的销毁 (25)第八章金库模式管控 (26)第一节管控系统范围 (27)第二节场景管理 (27)第三节实现方式 (28)第四节策略管理 (29)第九章第三方管理 (29)第十章客户信息系统的技术管控 (32)第一节系统安全防护 (32)第二节集中4A管控要求 (33)第三节远程接入管控 (34)第四节客户信息泄密防护 (35)第五节系统间接口管理 (36)第六节数据脱敏 (37)第十一章敏感操作日志管理 (37)第一节操作日志记录 (38)第二节操作日志集中化 (38)第三节操作日志审核 (39)第十二章客户信息安全审核 (40)第一节合规性审核 (40)第二节日常例行安全审核与风险评估 (41)第十三章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41)第十四章事后问责 (42)第十五章附则 (43)附录1 (44)客户信息分类表 (44)附录2 (46)客户信息分级及管控原则 (46)附录3 (47)业务部门和支撑部门岗位角色 (47)附录4 (49)客户信息模糊化参考规则 (49)附录5 (52)客户信息开放规则 (5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移动客户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客户信息访问流程、用户访问权限以及承载客户信息的环境,防范客户信息被违法使用和传播的风险,根据国家《网络安全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24号)等法律法规及制度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五版习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一、选择题二、1、一定数量能独立工作的计算机、通过通信介质连接起来、共同遵守相应的标准、资源共享2、独立功能、通信介质、通信线路、网络软件、资源共享3、具有通信功能的4、ARPAnet,分组交换网5、资源共享、数据通信、通信子网、资源子网6、CHINAPAC7、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科院科技网、国家教育和科研网、中国金桥网8、钱天白9、分布式处理10、数据通信、资源共享11、分布式输入、分布式计算、分布式输出12、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总线型、环型、星型13、单播、组播、广播14、延长通信线缆长度,分布式访问控制策略15、集中式通信、线路交换、报文交换16、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具有较低的误码率17、网络资源、网络管理作用18、城域网19、点、线20、服务器、客户机、网络集线设备、传输介质三、判断题四、问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臵不同但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等)的协调下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阶段第二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第三阶段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第四阶段网络互连阶段3.简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均衡负载相互协作、分布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4.按地理位臵来划分,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哪几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5.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拓扑结构有哪些?星型、环型、总线型6.简述星型拓扑结构的特点?星型拓扑结构主要具有以下的一些优点:⑴易于故障的诊断与隔离⑵易于网络的扩展。
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有:⑴过分依赖中央节点。
⑵组网费用高。
⑶布线比较困难。
7.什么是对等网?什么是C/S网?“对等网”也称“工作组网”,对等网上各台计算机的有相同的地位,无主从之分,网上任意节点计算机既可以作为网络服务器,为其它计算机提供资源;也可以作为工作站,以分享其它服务器的资源;任一台计算机均可同时兼作服务器和工作站,也可只作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