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柔软整理剂
- 格式:ppt
- 大小:834.00 KB
- 文档页数:24
1引言随着人们对纺织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穿着舒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今,不仅合成纤维因手感差而需柔软剂及其它助剂的整理,而且天然纤维都加入了这个行列,以追求更高品质。
在纺织品加工中的烧毛工序可除去纤维表面的大部分细小绒毛时有烧焦的危险及在穿着或洗涤时相互摩擦,纤维之间引起氢键联结,使得棉织物特别容易引起原纤化,从而导致织物手感粗硬,蓬松度下降,体积缩小。
同时又因为天然纤维中的油脂蜡质、合纤上的油剂等均被去除,引起手感粗糙、僵硬,所以需要对织物进行柔软处理。
为弥补产品的这种缺陷,我们常常使用各种纺织助剂来对织物进行后整理,改善成品的手感和舒适性。
如我们常用柔软剂对织物进行柔软整理,这样可以在纤维表面形成的吸附层及其润滑作用有助于阻止原纤化和改善织物的蓬松柔软性。
降低纤维表面的摩擦系数,改善经纬纱之间的摩擦阻力,使织物具有较持久的滑爽、柔软的手感。
但是随着人们对织物柔软效果的要求及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这种成本高、污染严重的单纯柔软剂整理工艺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探求一种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柔软工艺不足,又能明显改善织物的柔软效果的新型柔软工艺方法和工艺显得十分必要。
2柔软整理剂2.1柔软剂的发展及种类柔软剂不仅能够起到柔软织物的作用,而且也可以作为纤维的润滑剂,减少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摩擦力,使织物的弯曲性、悬垂性及其他的服用性能得到提高。
由于目前柔软剂的种类繁多,按其化学结构,柔软剂可以分为三大类,非表面活性型、表面活性型、反应型和高分子聚合物型四种。
早期非表面活性类柔软剂以矿物油、石蜡、天然油脂为主,目前应用较少,而目前大部分柔软剂属于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和两性型。
阴离子型柔软剂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热稳定性,对织物无变色现象,但是由于织物在染色时使用阳离子染色剂或阴离子染色剂,故对应用该类型柔软剂有局限性。
阳离子型柔软剂和各类纤维结合能力强,可使织物获得优良的柔软效果且耐久性强,耐洗涤,改善织物的强度和撕裂强度,但是缺点是有泛黄现象,对荧光增白剂有抑制作用,且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性。
织物一般整理一、手感整理纺织物的手感与纤维原料,纱线品种,织物厚度、重量、组织结构以及染整工艺等都有关系。
就纤维材料而言,丝织物手感柔软,麻织物硬挺,毛呢织物膨松粗糙有弹性。
本节手感整理仅指硬挺整理与柔软整理。
(一)硬挺整理硬挺整理是利用能成膜的高分子物质制成整理浆浸轧在织物上,使之附着于织物表面,干燥后形成皮膜将织物表面包覆,从而赋予织物平滑、厚实、丰满、硬挺的手感。
硬挺整理也称为上浆整理。
浆料有淀粉及淀粉转化制品的糊精、可溶性淀粉,以及海藻酸钠、牛胶、羧甲基纤维素(CMC)、纤维素锌酸钠、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等。
上述浆料也可以根据要求混合使用。
配制浆液时,还同时加入填充剂,用以增加织物重量,填塞布孔,使织物具滑爽、厚实感。
常用滑石粉、高岭土和膨润土等为填充剂。
为防止浆料腐败,还加入苯酚、乙萘酚之类的防腐剂。
色布上浆时应加入颜色相类似的染料或涂料。
用淀粉整理剂上浆后不耐洗涤,只能获得暂时性效果。
采用合成浆料上浆,可以获得较耐洗的硬挺效果。
例如,用醇解度较高、聚合度为1700左右的聚乙烯醇作为棉织物上浆剂,整理后在80℃以下水温洗涤时,有较好的耐洗性,手感也较滑爽、硬挺。
疏水性合成纤维,则以选用醇解度和聚合度较低的聚乙烯醇为宜。
涤棉混纺织物,可采用这两类聚乙烯醇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用纤维素锌酸钠浆液处理织物,再通过稀硫酸处理,纤维素锌酸钠便分解析出纤维素,沉积在织物表面,可获得耐洗性好、硬挺的仿麻整理效果。
此外,一些热塑性树脂乳液,如聚乙烯、聚丙烯酸的乳液,织物浸乳这类乳液,烘干后在织物表面形成不溶于水的连续性薄膜而牢固附着,随树脂品种不同可赋予织物以硬挺或柔软的手感,合成浆料也可与天然浆料混合应用。
织物上浆整理视上浆料多少及要求采用浸轧式上浆、摩擦面轧式上浆及单面上浆等方法。
织物上浆后一般多用烘筒烘燥机烘干,但应防止产生浆斑或浆膜脱离现象。
单面上浆时织物上的浆料量高,更应考虑防止上述现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