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计划成本法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9.50 KB
- 文档页数:4
案例1 计划成本法1·星海公司是一家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为简化计算,该公司对购进存货的经济业务,平时只在付款时编制结算货款的会计分录,该公司单独设置“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科目进行核算,并分别按原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核算材料成本差异并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2·2*16年11月30日,星海公司结存原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账面余额原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账面价值2*16年11月30日存货项目存货类别计量单位数量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单位成本金额差异额差异率原材料甲材料千克66000 20.00 1320000原材料乙材料千克28000 15.00 420000小计1740000 -52200 -3% 1687800包装物纸箱个200 5.00 1000包装物纸箱个30 40.00 1200小计2200 268 12% 2468低值易耗品A工具件15 120.00 1800低值易耗品B工具件75 28.00 2100小计3900 -54 -1.40% 3846合计1746100 -51986 1694114 3.2×16年12月,星海公司购入原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业务如下:(1)12月1日,购进甲材料85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列明的材料价款为1768000元,增值税税额为300560元。
货款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材料也已验收入库借:材料采购-甲材料1768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300560贷:银行存款2068560(2)12月5日,购进乙材料36000千克,材料已验收入库,但尚未收到结算凭证。
(3)12月7日,购进包装物(纸箱)400个,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列明的包装物价款为1900元,增值税税为323元,货款已通过行转支付,包装物已验收入库(4)12月8日,购道低值易耗品(A工具)25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列明的低值耗品价为300元,增值视校额为510元,货款已通过银行转支付,低值易耗品也已验收入库(5)12月10日,购进甲材料90000千克,材料已验收入库,但未收到结算凭证,不做会计分录(6)12月12日,购进低值易耗品(B工具)100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列明的低值易耗品价款为2660元,增值税税额为452.20元,货款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低值易耗品尚未运达企业(7)12月14日,收到12月5日购进乙材料的结算凭证,增值税专用发要上列明的材料价款为367000元,增值视税额为9630元,货款通过银行转账支付(8)12月15日,购进乙材料40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列明的材料价款为588000元,增值税税额为99960元。
计划成本法教案一、页计划成本法教案二、目录1.页2.目录3.摘要4.背景和现状分析4.1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局限性4.2计划成本法的优势4.3当前教育环境下的应用现状5.项目目标5.1提高学生的成本管理意识5.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5.3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6.教学方法与策略7.教学内容安排8.教学评估与反馈9.教学资源与材料三、摘要本教案旨在通过计划成本法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成本管理的概念和方法,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成本控制技巧的能力。
教案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背景和现状分析4.1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往往侧重于事后分析,忽视了成本的事前规划和控制。
这种方法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对成本管理的需求,特别是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中。
4.2计划成本法的优势计划成本法作为一种前瞻性的成本管理方法,强调成本的事前规划和控制。
它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预测成本,从而做出更合理的经营决策。
4.3当前教育环境下的应用现状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计划成本法的应用尚不广泛。
许多学生在学习成本管理时,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五、项目目标5.1提高学生的成本管理意识通过本教案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成本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培养其主动进行成本控制的意识。
5.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使学生掌握计划成本法的具体应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3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划成本法的原理和应用,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本教案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和模拟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理论教学主要包括计划成本法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实践教学则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计划成本法的实际应用。
计划成本法存货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要求存货的收入和发出凭证、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全部按实际成本计价,这对于存货品种、规格、数量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来说,工作量大,核算成本较高,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为了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手续,并有利于考核部门采购部门的工作业绩,企业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对存货的收入、发出及结存进行日常核算。
计划成本法在我国的制造企业中应用得比较广泛。
计划成本法,是指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存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并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
(一)计划成本法的程序1.制定存货的计划成本目录,规定存货的分类,各类存货的名称、规格、编号、计量单位和单位计划成本。
2.设置“材料采购” 科目。
“材料采购” 科目的借方登记购入存货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购入存货的计划成本,并将计算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分类登记。
3.设置“原材料”科目。
该账户反映库存材料收、发、存的情况,其特点是无论借方、贷方还是余额,所反映的都是计划成本。
4.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存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取得存货并形成差异时,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异,在该科目的借方登记,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异,在该科目的贷方登记。
发出存货并分摊差异时,超支差异从该科目的贷方用蓝字转出,节约差异从该科目的贷方用红字转出。
5.月末对材料成本差异进行分摊存货的日常收入与发出均按计划成本计价,月末通过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本月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月末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二)存货的取得及成本差异的形成企业取得存货时,按确定的实际采购成本,借记“材料采购”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已支付或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科目。
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企业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一、背景介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挑战。
本教案旨在通过合理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3. 熟悉各种成本控制工具和技术;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成本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 成本流程管理与成本控制工具的应用;3. 实际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1 成本的概念与分类1.2 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3 成本行为与成本估算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2. 成本流程管理与成本控制工具的应用2.1 成本流程管理的概念与方法2.2 成本控制工具的应用2.3 精益生产与成本管理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讨论3. 实际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3.1 基于实际案例的成本分析与计算3.2 成本控制策略与实践3.3 成本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讨论+互动小组讨论五、教学评估及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 准备与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 完成个人或小组作业的质量与及时性- 笔记的完整性与准确性2. 期末考核:- 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理论知识考试- 解决实际案例的能力考试六、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1. 教材:《成本管理与控制》2. 参考书籍:- 《成本会计学》- 《管理会计学》- 《成本核算与决策》- 《成本管理案例教程》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企业成本核算基本概念与方法第二周:成本流程管理与控制工具的应用第三周:实际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第四周:复习与期末考试八、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措施1. 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
第三章 存货 53记“在建工程”账户,按实际成本,贷记“原材料”账户,按不得抵扣的增值税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账户;出售的原材料,按实际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账户,贷记“原材料”账户。
【例3-16】 本月发出材料58 000元,其中产品生产消耗52 000元、车间一般消耗3 000元、管理部门消耗1 000元、对外出售2 000元。
其账务处理如下:借: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52000 制造费用—物料消耗 3000 管理费用—办公费 1000 其他业务成本—××材料 2 000 贷:原材料—××材料 58 000二、计划成本法(一)账户设置计划成本法是指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单独设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核算,期末将发出材料和结存材料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按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意味着材料收发凭证的计价、明细核算和总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进行。
计划成本法一般适用于材料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大中型企业。
材料的实际成本由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构成,是两者的代数之和,因而,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必须分解为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而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则必须通过分配成本差异还原为实际成本。
为此,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除设置“原材料”账户外,还应当设置“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是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设置和使用的账户。
(1)“原材料”账户,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的计划成本,借方登记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出库材料的计划成本,期末借方余额为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2)“材料采购”账户,核算企业购入的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借方登记外购材料的采购成本和结转的采购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和结转的采购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异,期末借方余额为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应逐笔转入下月的材料采购明细账内,以便材料验收入库时进行账务处理。
计划成本计价下发出原材料的核算教案题头表格一、学科:会计二、课题:计划成本计价下发出原材料的核算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计划成本计价下,材料成本差异率及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能够对发出材料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将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原材料按照计划成本计价方法的实用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原材料实际成本的计算,发出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结转的会计分录六、教学手段:投影仪、电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的生活费都是怎么花销的呢?还记得老师还是学生的那会儿,我会把生活费分为几部分,预先计划每一部分的花费,比如伙食费300,服饰200,护肤品100,每花一笔钱就记录下来,然后月末看自己哪些地方钱花多了。
企业也会采用类似的方法——计划成本法来核算原材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下发出原材料的核算。
二、新课教学1、重要公式首先,我们先学习计划成本计价几个重要的公式:(1)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这个很好理解)(2)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期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也就是每一元计划成本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额(3)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4)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接下来,我们结合例题,具体学习计划成本计价下,发出材料的成本计算和账务处理。
2、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1)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期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200+1600 )/(60000+230000)=0.14%(2)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154000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63000制造费用4000管理费用5500在建工程5000贷:原材料23150(3)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前面我们已经计算出了材料成本差异率,再分别乘以领用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各部门领用原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额也就出来了。
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优秀教案范本[正文]第一部分:财务会计一、教案名称:财务会计基础知识讲解教学内容: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财务会计的基础知识,包括会计核算原理、会计方程、会计凭证、账户、财务报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熟悉会计方程式的应用;3. 掌握会计凭证的编制和使用方法;4. 理解资产、负债、权益、成本、收入和费用的概念;5. 能够解读和编制财务报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会计核算原理、会计凭证的编制、财务报表的解读和编制。
难点:会计方程式的应用、资产、负债、权益的区分,以及会计报表的分析和评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财务案例,引导学生认识财务会计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讲解会计核算原理和会计方程式的概念及应用。
3. 演示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并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4.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
5. 总结和归纳:回顾重点内容,概括财务会计的基本知识。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财务会计基础》;2. PowerPoint演示文稿;3. 实际财务报表案例。
第二部分:成本管理一、教案名称:成本管理方法介绍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成本分类、成本计算、成本分析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成本分类方法和成本计算技巧;3. 能够运用成本分析方法进行经济决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成本分类方法、成本计算技巧、成本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成本分析方法的灵活运用,经济决策的实际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成本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