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消导药与处方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8
山楂性味:酸、甘,微温。
归经:脾、胃。
功效:1消食健胃——本品善消肉食积滞,用于肉积不消、腹胀腹痛、或泄泻之症,单用有效;如《简便单方》治食积不消,以山楂肉120克,水煎食之,并饮其汁;临床上多与木香、枳壳等同用。
若用于脾虚食滞,则每与白术、神曲等同用。
2活血化瘀——适应于瘀血阻滞的多种证候。
如治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者,服之有化瘀止痛之功;朱震享治此证,用山楂百十个,打碎煎汤入砂糖服;临床上多与当归、川芎、益母草等同用,则功效更加显著。
若用于产后瘀滞出血较多、则多与蒲黄、茜草根等同用。
另本品炒炭用,有良好的止痢止泻作用,《医钞类编》有单用本品炒研为末,治赤白痢疾之记载,现代临床以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有显效。
又现代用本品治疗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脂等,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多配入相应复方中用。
用量:10-15克。
大剂量可用10-30克。
入煎剂宜切片或打碎用。
神曲性味:甘、辛,温。
归经:脾、胃。
功效:消食和胃——本品为多种解表药和面粉混合经发酵而成,故消食之中,并能解表,常用于感冒食滞之证,可与藿香、苏叶等同用。
亦可用于一般伤食积滞、脘腹胀满,或泄泻等症,多与麦芽、山楂、莱菔子等同用,如保和丸。
此外,丸剂配方中有金石药品者,每加入神曲,以助消化。
用量:10-15克。
麦芽性味:甘,平。
归经:脾、胃。
功效:1消食健胃——本品能帮助淀粉性食物的消化,适用于米面薯芋等食物积滞不消所致消化不良证,多与神曲、陈皮等同用;对于小儿乳食不化吐乳,单用麦芽煎服有效;亦有用于脾虚运化力弱,食欲不振者,我与茯苓、山药等同用,是取本品消食之中又能开胃健脾。
2回乳——本品有抑制乳汁分泌的作用,因而可用于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致乳房胀痛者,多以生麦芽120克水煎服。
《丹溪心法》载治产后发热、乳汁不通、乳房胀痛者,用麦芽60克,炒研为末,分4次开水送服。
此外,本品有舒肝作用,亦可用于肝气不舒之胸胁胀闷及肝脾不和之嗳气不食者,常配川楝子、柴胡等同用。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巩固知识:消导药一、含义:凡健脾开胃、促进饮食机制消化的药物。
二、功能与主治入脾胃,健运脾胃,消食除胀,和中,增强消化机能,兼化痰、活血、下气、排石。
食积不消、脾胃不健、消化不良。
三、注意选择配伍第二节麦芽、稻芽、神曲麦芽、稻芽、神曲:相同:⑴归脾胃经,开胃消时而健脾,治食积不化(炒焦)、脾胃虚消化不良-党参、白、茯苓。
异:麦芽(二类):禾本科⑴性平,养胃,益脾而消食,长于消面积。
⑵生用兼疏肝,治肝郁不舒兼食积,只做辅助品用。
⑶大量用回乳,断奶时常用-焦麦芽50g+蒲公英15g。
⑷生麦芽孕妇、哺乳期不宜用。
稻芽(三类):禾本科⑴性平,力较麦芽缓,补脾胃,长于消谷积。
⑵不燥烈伤阴,最宜病候脾气胃阴伤之食积。
⑶生用和中补虚,炒用消食,炒焦化积。
神曲、陈曲、六神曲(二、三类):⑴性温,药力较强,长于消谷积。
⑵兼行气,食积兼气滞胀满者最宜。
⑶丸剂中有矿物药者常用本品作糊丸剂,一则赋形,二则助消化。
⑷性偏温燥,阴虚火旺者不宜单用。
第三节山楂山楂(一类):蔷薇科,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善消油腻肉积兼活血化瘀、行气。
功能:消食化积:油腻肉积、小儿乳积-山楂丸、肥儿散活血化瘀: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尽降血脂:减肥、瘕-茵陈蒿、泽泻※山楂炭:痢疾便血使用注意:消积导滞宜炒焦用,降脂减肥宜生用,胃酸过多者不宜用,胃溃疡者不宜用。
第四节莱菔子莱菔子(一类):十字花科,白萝卜子,辛甘平,归脾、肺经,生、炒用功异,生用消导兼催吐,炒用专消导。
入脾,消食下气除胀。
入肺,化痰降气止咳喘。
炒用:消食除胀:食积气滞证下气化痰:喘咳、痰多-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三子养亲汤)另治急腹证生用:催吐风痰-皂角、细辛急救用用量:3~10g,不宜和人参一起服。
第五节鸡内金鸡内金(一类):雉科,甘微寒,归脾胃、膀胱经。
消积力强,兼清利化痰固涩。
功能:运脾消食:治食积不消、脾虚食少、小儿疳积清利湿热排石:泌尿系、肝胆结石-金钱草、海金沙、郁金、积内金(四金汤)化瘀消:瘕积聚、食积-丹参、土鳖虫固精止遗:遗精、尿兼食积用量:1~50g,研末服效佳。
一、消食导滞【保和丸方论】明·吴昆:伤于饮食,故令恶食,诸方以厉药攻之,是伤而复伤也。
是方药味平良,补剂之例也,故曰保和,山楂甘而酸,酸胜甘,故能去肥甘之积;神曲甘而腐,腐胜焦,故能化炮炙之腻;卜子辛而苦,苦下气,故能化面物之滞;陈皮辛而香,香胜腐,故能消陈腐之气;连翘辛而苦,苦泻火,故能去积滞之热;半夏辛而燥,燥胜湿,故能消水谷之气;茯苓甘而淡,淡能渗,故能利湿伤之滞。
(《医方考》)清·汪昂:此足太阴、阳明药也。
山楂酸温收缩之性,能消油腻腥之食;神曲辛温蒸窨之物,能消酒食陈腐之积;卜子辛甘下气而制面,表芽咸温消谷而软坚;伤食必兼乎湿,茯苓补脾而渗湿;积久必郁为热,连翘散结而清热;半夏能温能燥,和胃而健脾;陈皮能降能升,调中而理气。
此内伤而气未病者,但当消导,不须补益。
大安丸加白术,则消补兼施也。
(《医方集解》)清·张璐:本方加炒白术二两,名大安丸。
按保和丸、大安丸中表蘖伤肾,菔子伤脾胃之气,恐非丸剂所宜久服之品,当易枳实、香附子,功用不殊,而不致伤犯先后天之真气也。
(《张氏医通》)清·费伯雄:此亦和中消导之平剂,惟连翘一味,可以减去。
(《医方论》)清·张秉成:此为食积痰滞,内瘀脾胃,正气未虚者而设也。
山楂酸温性紧,善消腥油腻之积,行瘀破滞,为克化之药,故以为君。
神曲系蒸窨而成,其辛温之性,能消酒食陈腐之积。
莱菔子辛甘下气,而化面积;麦芽咸温,消谷用行瘀积,二味以之为辅。
然痞坚之处,必有伏阳,故以连翘之苦寒散结而清热。
积郁之凝,必多痰滞,故以二陈化痰而行气。
此方虽纯用消导,毕竟是平和之剂,故特为之保和耳。
(《成方便读》)【枳实导滞丸方论】清·汪昂:此足太阴、阳明药也。
饮食伤滞,作痛成积,非有以推荡之则不行,积滞不尽,病终不除。
故以大黄、枳实攻而下之,而痛泻反止,经所谓通因通用也。
伤由湿热,黄芩、黄连佐之以清热,茯苓、泽泻佐之以利湿。
积由酒食,神曲蒸窨之物,化食解酒,因其同类,温而消之。
中药处方的应用第九讲消导药与处方目录第九讲消导药与处方神曲: 保和丸积实导滞丸谷芽实消痞丸鸡内金麦芽五谷虫健脾丸菜菔子山楂第九讲消导药与处方〔定义〕:凡能宣中导滞、消化宿食之药物,均谓之“消导药”。
凡有消食化滞及消痞作用的处方,称之“消导剂”。
“消导法”:是运用消导方药,以消除食积腹胀,消化不良及痞块积聚等病的一种治法。
实际是八法中的“消法”。
〔消法的种类〕:其种类,泛而言之,消食导滞,消痞化积,消瘀破积、消水退肿、消痰化饮、消散壅毒等,均属“消法”的范围。
但,驱虫杀虫以消积者,实际应属驱虫法。
消积散痴又多属外科,故本章重点讨论“消食导滞”和“消痞化积”两个方面。
一、消食导滞:由一般消导药组成的消导方剂,属于此类。
用于伤食、食滞诸症,如: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大便不畅或泄泻下痢等。
常用药物:神曲、麦芽、山楂等。
常用方剂: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
二、消痞化积本法是由导滞化痰、行气活血、消痞化积等药物组成的方剂用于痰食气血诸积而成的痞块症瘕等症。
常用药物:如内金、枳实、三棱、莪朮、桃仁等。
常用方剂:如枳实消痞丸等。
〔消法的使用注意〕:1、脾虚:运化失司的食积停滞者,配以健脾和胃药同用;久病体虚而兼有积滞者,则应消补兼施。
2、食积停滞诸症,多属实邪、或邪实正虚之证,故纯虚而无邪实之症,不宜使用。
消导药与处方神曲〔名称〕:神曲、六曲、六神曲、建曲、药曲、焦神曲、炒神曲等。
由面粉、赤小豆、杏仁、青蒿、辣夢、苍耳等六种,混合后经发酵加工而成。
陈者为佳。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温。
入脾胃二经。
〔功用、主治〕:本品主要“消食解表”,因其为多种解表药与面粉混合发酵而成故能消食解表。
用以治疗、食积、泻利发热的“食积挟表”证,或一般食积亦可用之。
每日用3.0~6.0克。
〔鉴别〕:六曲可以加味炮制,因所加药味不同.其名称及功用均有所差异沉香曲:六曲加沉香,以舒肝理气助消化。
半夏曲:加半夏以化痰。
寒食曲:加杏仁以治咳。
〔近况〕:本品含乳酸菌及淀粉酶等,对小儿单纯消化不良效高。
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组成〕:(1)(2)(3)(4)枳实90 大黄9.0 黄芩9.0黄连9.0 泽泻6.0茯苓9.0 自朮9.0神曲90〔用法〕: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0-12.0克,早晚各服一次,或水煎服。
〔适应范围〕:本方为“消食导滞、清热利湿”之剂。
用于肠胃积滑、都生温热;其症胸院痞闷、腹痛泻利,或大便秘结、或先坚后溏、尿黄舌红,舌苔黄腻等症。
〔方义〕:食积湿热互结,阻塞胃肠气机。
其治法宜“消积导滞、清利湿热”,对此邪实症则方中以积实降气消为君;大黄荡涤积滞,助枳实通下湿热为臣;佐以黄芩黄连以清上中之热,三黄合用,且有苦寒化燥之功。
茯苓白朮健脾渗湿,神曲以消食积,故以为佐;使以泽泻入肾,使湿热又可自尿排出,即可“渗湿于热下”。
可见上药合用,以行“消导积滞,清利湿热”之职。
〔化裁〕:1、本方实际上是以“泻心汤”与“枳朮丸”合用化裁而来。
是从“通因通用”之旨而备,故不论急性胃肠炎或痢疾初起,而见上述诸症者,均可使用。
但体虚久利,脾阳不运,寒湿积滞者,又非本方所宜。
2、木香槟榔丸与积实导滞丸、均能消积导滞,但前者重在行气导滞、功效较为猛峻,以治食积气滞。
而枳实导滞丸、偏于清热利湿,多用于湿热积滞。
枳实消痞丸《李东垣方》(原名:失笑丸)(附):积朮丸、香砂枳朮丸、桔半积朮丸〔组成〕:(1)(2)(3)(4)积实10 原补12.0 党参9.0茯苓6.0 甘草6.0半夏6.0干姜6.0黄连15.0白成8.0麦芽8.0〔用法〕: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早晚各服9.0,白开水送下。
〔适应范围〕:本方为食积体虚之方:其症食积脾胃虚弱,心下痞满,脉多无力。
〔方义〕:此方治疗食积夹体虚,即邪实正虚之症,临证时要权衡其何者为主,如体虚为主者,则治虚为主,治实佐之;相反者,则治实为主,治虚佐之。
看来本方以祛邪为主则佐以补虚,故方中以枳实破气消痞为君,臣以厚朴行气平胃以消痞;佐以四君以扶正气:加麦芽以消食积,半夏化痰以消积;黄连干姜,辛开苦降以消心下痞满。
使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消积除满、清热补虚”之功。
治疗食积体虚诸症。
〔化裁〕:1、本方为“半夏泻心汤”加味而成;即本方去积实白朮厚朴茯苓麦芽,加黄芩大枣,即“半夏泻心汤”,二方均治心下痞,故用黄连干姜苦降辛开可以散痞。
然痞之成因有所区别,本方偏于治痰湿互阻之症;而半夏泻心汤偏于治痰壅上逆呕吐为其差别。
2.附:(1)“积朮丸”:枳实6.0白12.0水煎服,或作丸剂,开水送服。
有健牌消胀功用。
用于脾虚消化不良,饮食停滞,而见院腹胀满之症。
对慢性胃炎、早期肝硬化,有上述诸症者均可使用。
(2),“香砂枳朮丸”:即枳朮丸加木香砂仁,功能疏气消食而强脾胃。
(3),“桔半枳朮丸”:即枳朮丸加桔皮半夏,有兼治痰湿之功,用于饮食停滞而呕逆者。
总之,加减变法很多,总不离积朮健脾消食之功。
麦芽〔名称]:麦芽、生麦芽、炒麦芽、焦麦芽。
即大麦发芽的“带芽麦粒”各地均产。
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胃二经。
〔功用、主治〕:本品主要功用“消食、回乳”。
本品所消之食,主要是由面食引起之“食积”。
尚有回奶之功,妇女断乳、乳胀病,因其兼能舒肝理气,可单用生麦芽二两水煎服。
〔鉴别〕:1、麦芽与浮小麦均为麦类,其功用各异。
麦芽:为大麦发芽,主要用于消面积。
浮小麦:小麦之浮于水面者,专用敛汗。
2、麦芽的制法不同,其功有别。
生麦芽:偏于清胃热,兼可舒肝回乳。
炒麦芽:消食,用于胃有寒湿者焦麦芽:消食积停滞之力更大。
〔用量〕:一般6.0~15.0克,最多用60.0克,因有舒肝回乳之功,对乳妇及孕妇慎用。
〔近况]〕:本品含有淀粉酶,转化醣酶,维生素B及脂肪,卵磷脂等。
药理研究,本品所含淀粉酶,有助消化作用。
麦芽不宜炒焦,否则会影响淀粉酶的含量,因而作用降低。
微炒则酶无影响,其芽越嫩越短者,含酶量越高。
故制麦芽时,发芽不必太长。
健脾丸《证治准绳》(附):葛花醒酒汤〔组成〕(1) (2)(3)(4)党参4.0 白术75.0 茯苓60.0黄连2.5 炙草225山药30.0 干姜30.0肉叩30.0三仙30.0木香2.5陈皮30.0砂仁30.0〔用法〕: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或炼蜜为丸,每丸重9.0克,早晚各服9.0克(1丸)。
〔适应范围〕:主要用于体虚患食积,即体患实证。
〔方义〕:此证为“本虚标实”则以补正为主,佐以祛邪之法。
君以人参以补正气;臣以白朮健脾气,山药补脾阴,以补中气。
佐以茯苓健脾利湿;使以甘草,则实为四君加味;佐以三仙以消积滞,陈皮木香砂仁以健胃行气以助消化,再佐肉叩以芳香化浊醒脾开胃。
黄连干姜有开有降,以消其痞;致使本方偏于温补,故治脾胃虚弱的食而不化,以胸脘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弱无力为主证者。
〔化裁〕:1、脾胃有寒而无湿热者,可去黄连加炮姜。
2、本方即“香砂六君子汤”加黄连,陈皮,三仙,山药,肉豆叩等组成。
有补脾益胃,理气行滞,兼可清化湿热。
凡因牌胃虚弱不能运化,以致湿热积滞内壅,有上述诸证者,均可使用。
与香砂六君子汤之健脾益气,芳香化浊以开胃之不兼湿热积滞者,有明显区别。
3、《医方集解》之“健脾丸”比本方少木香、黄连、甘草、茯苓、山药、砂仁、肉豆叩、而多枳实;为药味较少之“消补兼施”,药味平和之方,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胸膈痞闷、体倦少气等症。
〔附方〕:葛花酲酒汤《兰室秘藏方》葛花、砂仁、叩仁各15.0克,青皮9.0克,炒神曲、白朮、干姜、泽泻各6.0克,陈皮、人参、茯苓、猪苓各4.5克,木香1.5克,共13味药组成。
研细末,每次用白开水调服9.0克。
功可“温脾胃、消酒积、利湿清热”,用于饮酒过度,或酒伤之后而致眩晕呕吐、胸膈满闷、饮食减少、体倦尿不利等症。
山楂〔名称〕:山楂、生山楂、焦山楂、山楂炭。
为蔷薇科落叶灌木山楂的果实。
生用或炒炭用,产于山东、浙江等地。
〔性味、归经〕:味酸甘、性温,入脾胃肝三经。
〔功用〕:消积导滞、化瘀散结。
〔主治〕:本品善消肉食之食积,可单用,亦可与麦芽、六曲、木香、积壳等同用,以行气导滑。
兼有化瘀散结之功,故又可用于产后瘀滞腹痛,可单用本品煎后与红糖、砂糖同服。
山楂炭有止痢作用,用于泻痢久不止者。
〔鉴别〕:1、本品有山楂肉与山楂粒之分:前者成熟果实,多用于消食;后者为未成熟果实,多用于消化不良的泄泻。
2、野山楂,又称山里红,为同科植物野山楂的果实,性味与功用与山植相似,其味较酸,并有生津止渴作用。
3,焦山楂、麦芽、神曲的区别:焦山植:消肉食之积,偏于兼腹泄者。
焦麦芽:偏消面积,不泻不烧者。
焦神曲:偏消谷积,或兼有发热者。
每日用3.0~12.0克。
〔近况〕:据化学分析,本品含有枸橼酸,苹果酸,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等。
2、依抗菌实验:本品在体外对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药理研究山楂有降压强心、扩张血管及降胆固醇的作用。
故对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有一定效果。
本品又能收缩子宫,故有助于产后瘀血的排出,因而起到“散瘀止痛”的作用。
保和丸《丹溪心法》(附):大安丸〔组成〕:(1)(2) (3) (4)山楂90.0 神曲30.0 半夏30.0获苓30.0 菜菔子15.陈皮15.0连翘15.0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0克,早晚各服一丸,或适当减其量,水煎服。
〔适应范團〕:主要用于伤食,食积,以致消化不良,脘腹胀满,腹中时痛,气酸臭,或大便溏泻不畅,苔厚腻,脉滑等症。
〔方义〕: 本方主要为“消食导滞”兼有解表之功。
方中以山楂为君,消其肉食所积;神曲消一切食积,兼有解表之功为臣;佐以陈皮半夏茯苓,化湿化痰以渗湿健脾;连翘散结消积,且可除表清热均以为佐;使以莱菔子化食降气。
诸药合用,“和胃消食,消积导滞”为功。
〔化裁〕:1、“大安丸”:即本方加白朮而成,增强了健胃作用。
2、又方,加麦芽,亦名“保和丸”,功效与本方相同,尤对小儿之食乳停滞,更不可缺少麦芽。
谷芽〔名称〕:谷芽、生谷芽、炒谷芽、焦谷芽、稻芽、香稻芽。
为禾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实,经发芽而成,生用、炒用,或炒焦用。
各地均产。
北方有用谷子发芽者。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
入脾胃二经。
〔功用〕:和胃消食。
〔主治〕:因其宽中消谷,启脾开胃,则可消食健胃,善消谷滯与麦芽相同,但消食之力较麦芽缓和,而补脾健胃作用较强,常加四君子汤中,治疗脾胃虚弱症。
每日用9.0~15.0克。
〔鉴别〕本品有生用与炒用之分,生用消食为主,炒用增加健脾开胃之功。
且与北方谷芽功用相近。
〔近况〕:本品含维生素B,淀粉酶、脂肪、蛋白质等。
鸡内金〔名称〕:鸡内金、鸡肫皮。
为雉科动物鸡的干燥沙囊内壁,研末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昧甘涩平,入脾胃及小肠膀胱经。
〔功用〕:消石化积、化石止遗。
〔主治〕:因其能消食积、健脾胃、用于饮食停滞的各种症状,如小儿疳疾,与补脾益气之茯苓自朮山药等共用,用于脾胃虚寒,纳差不化者,可与益气祛寒之白朮、干姜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