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分析_丁萍
- 格式:pdf
- 大小:560.44 KB
- 文档页数:5
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分析礼仪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现阶段大学生礼仪素养水平不高。
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现状,分析了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
标签: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表现;成因礼仪是通过一定的既定程序在人际交往中自律和尊重他人的手段和过程。
它涉及外貌、外貌、衣着、言语、交流、情商等等。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品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门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交际方式,是人际交往中表达尊重和友谊的习惯方式。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相互交流的技能。
1高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 1 )缺乏课堂礼仪。
大学生缺乏课堂礼仪表现在不按时上课、迟到早退、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尊重老师的备课成绩等方面。
一些学生也会在课堂上反驳老师。
( 2 )对教师缺乏尊重。
在大学里,一些大学生经常看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
进出教师办公室时不要敲门;与老师交谈时,你不使用礼貌的语言。
( 3 )食堂缺乏礼仪。
在大学里,许多学生没有在饭后任何时候拿起餐盘的习惯。
他们到处乱扔垃圾,缺乏基本的用餐礼仪。
( 4 )缺乏宿舍礼仪。
一些大学生起床后没有堆积起来的好习惯。
许多大学生在军训后不再严格要求自己。
晚上睡觉熄灯后,一些大学生会在宿舍走廊里大声喧哗,严重影响其他人的日程安排。
2造成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2.1学校教育不足。
中小学缺乏礼仪教育。
中小学普遍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课程。
我国的中小学一直非常重视智力教育和知识教育,盲目追求毕业率。
相比之下,学生的礼仪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此学生没有机会系统深入地学习礼儀文化,导致一些学生忽视礼仪规范,缺乏礼仪素养。
高校礼仪教育不足。
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
然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存在误解,导致素质教育未能付诸实践或取得实际效果。
第二节大学生礼仪行为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一、职业礼仪与职业发展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环境背景下,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人才选择异常残酷,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
学历文凭固然重要,但能力、职业礼仪修养也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外,掌握一些职业礼仪惯例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有时这些礼仪形式甚至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以看到,在很多招聘会,服饰得体、彬彬有礼的大学生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不仅能使他们掌握社会交技巧,积累与人交往的经验,增进与社会的人际沟通,还能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人际交往的频繁,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呼唤,提出大学生职业礼仪与素质教育的联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
大学生需要知道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的节奏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如何与领导和同事打交道,如何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等等。
人们在现实中越来越意识到不注重礼仪的危机性,因此要符合社会的要求,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大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大学生礼仪行为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如不会问候、不会谦让、不会尊重师长,人际交往中不讲诚信,公众场合下言行粗鲁。
在我们的校园里也确实存在礼仪失范的现象。
例如:上课时间吃东西;领导在台上开大会,台下各角落里的小型会议却此起彼伏;老师想尽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学生依旧酣然入睡;尽管老师在课前一再强调,请大家关掉手机,但上课过程中,铃声依然不断;夏季的课堂上我们常常能发现,一些同学穿着背心、短裤和拖鞋心安理得地坐在讲台下等等。
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礼仪问题更是显得突出,进入面试室不敲门、没等考官示意就坐到座位、递送相关证明资料时没有用双手、离开时脚步不轻等小问题,是这些大学生求职的“硬伤”。
大学生礼仪失范现象分析发表时间:2010-06-11T14:35:05.437Z 来源:《科学教育家》2009年第4期供稿作者:丁萍[导读] 正确认识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及大学生礼仪失范现象的表现形式,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问题,提高大学生礼仪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大学生礼仪失范现象分析丁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大学生礼仪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
正确认识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及大学生礼仪失范现象的表现形式,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问题,提高大学生礼仪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失范【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03-02大学阶段是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因此,提高自身修养、开展礼仪教育,对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顺利步入社会以及社会和谐风气的形成、整体国民素养的提高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确认识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及大学生礼仪失范现象的表现形式,对建立新的大学礼仪教育体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我国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而素有“礼仪之邦”美称的我国,礼仪底蕴浓厚,对青年学生实施礼仪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良条件。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2001年10月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
”[1]这使礼仪教育有了明确的指针、目标和内容。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邸敏学的《重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到21世纪初刘惠洲的《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等,都显示出大学生礼仪教育已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效载体,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论当代在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象大学生作为中国青少年社会的主流,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了祖国的未来。
较高的礼仪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大学生礼仪行为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民族的发展。
在国际的大形势下,大学生自身的礼仪修养必不可少,倘若呈现匮乏和缺失的现象,那么这个国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标签:大学生;礼仪;素养;加强途径我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灿烂的传统文化,也造就了中华民族一套基本和完善的礼仪制度。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代)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
整个原始社会是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较为简单和虔诚,还不具有阶级性。
内容包括:制定了明确血缘关系的婚嫁礼仪;区别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的礼制;为祭天敬神而确定的一些祭典仪式;制定一些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表示礼节和表示恭敬的动作。
在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由此可见礼仪的重要性。
同时,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礼仪的教化方面,青少年的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
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段话: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与地球,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换而言之,就是少年如果有高的素质和修养,那么对于这个国家也是异常有希望的。
大学生作为中国青少年社会的主流,可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学生代表了祖国的未来。
我想,在国际的大形势下,大学生自身的礼仪修养必不可少,倘若呈现匮乏和缺失的现象,那么这个国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1 当前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现状“尊师重教”是我国传统礼仪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如今,在大学校园里,“尊师重教”的意识正在一天天的减弱。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想通过以下我们熟悉的场景描述大家应该可以看到:上课前老师在讲台上擦黑板,很多学生无动于衷;经常迟到,却从来不打报告;在课堂上公然说话、睡觉、看报纸、看小说、接打手机、发短信、听音乐;在路上见到老师视若无睹,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程度已令人吃惊。
大学生行为素养缺失的原因近年来, 大学生礼仪失范的现象日益突出,认真剖析其产生的根源。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行为素养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行为素养缺失的原因1. 家庭教育的偏失当代大学生其父辈母辈, 不少人都有过一段蹉跎岁月,由此他们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在教育方式上, 缺乏理性和正确的导向, 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 百般呵护, 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 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 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 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 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当孩子被当作“小皇帝”供养的时候, 上述状况更为严重。
在教育内容上, 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盲目性, 急功近利。
家长们主要想的是如何使孩子进重点小学、升重点中学、考入重点大学, 放松乃至放弃了孩子家庭教育中礼仪这个重要内容。
2. 学校教育的欠缺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尚未得到彻底改造的大背景下中小学领导与教师们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不断提高升学率。
由于学生课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 与他人、社会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与接触, 所以礼仪修养的不足难以暴露于世, 自然也就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他们步入开放的大学生活阶段, 其缺乏礼仪教养而留下的隐患, 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 就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失礼行为, 甚至一失足而留下千古恨。
3. 社会的负面影响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 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大学生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 表现出反社会规范行为, 如违纪行为的泛化, 酗酒打架屡见不鲜, 对顺手牵羊的偷盗行为不以为然, 等等, 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 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已经不再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和存在方式,而是一种具有必要和必需性的社会行为规范。
然而,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礼仪素养的不良现象却较为普遍,形成了明显的现象,例如不尊重他人、不遵守规则、不懂得感恩等。
这些不良的习惯和行为对大学校园的正常秩序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改善和矫正这一现状,本文将分析当代大学生缺失礼仪素养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成因1. 社会环境的变化与过去相比,今天的社会环境更为开放和多元化。
许多传统习俗和礼仪在文化多样性的冲击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而随之而来的是彼此间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差异经常引起冲突,这也许是一种导致当代大学生礼仪不良的因素。
2. 教育缺陷尽管教育技术越来越发达,但它并没有完全覆盖教育领域的所有方面。
很多时候,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缺乏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和指导。
这种教育缺陷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社会礼仪知识、认识和素养。
3. 人的个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个性化已成为时代趋势。
很多年轻人对社会行为规范的看法和态度与传统习俗不一致。
他们认为传统的行为方式束缚了他们的自由,长时间的约束让他们感到压抑,同时,他们在个性化的过程中,去年轻化了工作并且渴望表达自己的独特性,所以他们常常忽略了公共道德规范,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对策1. 举办礼仪知识培训大学应该增强对学生的礼仪培养,每逢校园重大宣传、活动等,可以通过举办礼仪培训来教会学生必要的礼仪意识、礼仪规范和礼仪技巧等。
举办这类培训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社会礼仪,进而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2.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大学校园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促进良好的校园礼仪。
例如,学生公寓、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应该加强管理,加强对学生行为的指导,遏制不良行为的发生,引导学生规范文明行为和习惯。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话题:休闲阅读西方文化社交礼仪和文化礼仪大学生【摘要】作为大学生应注重礼仪的修养。
然而,礼仪修养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它是与人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密切相关的,是其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反映和折射。
人的精神面貌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这些内在品质,这才是人生命美的长青树。
大学生在学习社交礼仪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在勤奋求知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礼仪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缺失;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52(2011)09-00-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讲究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身为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
知书达理,以礼待人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然而事实上由于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某些大学生礼仪行为不文明的现象,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事不宜迟。
一、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在道德水准和礼仪修养等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
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一些大学生误把丑陋当成了个性。
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屡见不鲜。
例如,“尊师重教”是我国传统的礼仪,可如今大学生见老师在讲台上擦黑板,台下学生却无动于衷;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公然睡觉、说话、看杂志、玩手机,更有的学生受到老师的批评时公然顶撞。
这些现象表现出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
在会见客人或参加面试等正式场合时,得体的着装和简单大方的淡妆是对对方起码的尊重,然而大多数学生在正式场合依旧张扬个性,有的女生涂着鲜红的口红,穿着吊带衫,光脚踩着凉鞋,就进了面试场;更有大学生认为不说脏话就“落伍”了,不穿着奇装异服就不够“范儿”等等。
这些现象与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礼仪修养与我们建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步调极不协调。
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研究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研究【摘要】礼仪在大学校园中日益被无视,大学生礼仪缺失的现象普遍而广泛。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要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方共同努力下,加强学生对礼仪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努力塑造并培养出有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缺失一、目前大学生礼仪缺失的现象展示在大学校园中,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上课铃响了,教室中座位空缺一半以上,教师站在讲台等候多时,迟到的学生慢悠悠的赶到教室,随便找个靠后位置坐下,上课时间已经过半,迟到的学生才全部安定下来;距离下课还有十分钟,学生们陆续开始收拾书包,桌面上空无一物;铃声响起,全体同学瞬间拥到门口,以最快速度走出教室,只有教师站在原地,等待着学生们都走出教室之后,关窗、关灯。
大学生礼仪缺失在校内表现最多的就是上课迟到、旷课,不遵守课堂秩序,聊天,看无关杂志书刊,发短信玩微博,玩游戏,吃东西,甚至呼呼大睡;在食堂买饭插队,随地扔垃圾;在图书馆无视馆内安静秩序,大声喧哗;在宿舍起床后不叠被,晚上熄灯后大声喧哗,任意浪费水电,随处乱扔垃圾等,这些都是最普遍的礼仪缺陷。
以上现象可见,当今学生礼仪标准和公德常识的缺失现象不容无视。
二、导致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家庭教育的轻视和礼仪教育的欠缺6+1的家庭模式使得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和溺爱,从而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礼貌。
同时,有的家长因文化水平、自身经历等原因,本身不注重礼仪,更不能用礼仪标准去给孩子作示范。
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里,分数是检验成绩的唯一标准。
为了取得高分,学校都把全部精力投注于成长教育和理论教育,无视了成人教育和社会实践。
礼仪素养应该从小抓起,并且伴随整个教育阶段。
然而,学校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学生的个人素养,在中小学里几乎没有学校开设礼仪课。
重视专业教育,无视素质教育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明确:努力学习,注重高效,重视成果。
因此他们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专业知识,他们更重视专业知识的涉猎和掌握,无视了道德品质修养。
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的不足及对策作者:沈竹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15期摘要:从大学生的社会属性出发,大学生所在家庭的文化氛围、所处集体环境的文化生态、所在社会大环境的文化特征等,都会对其礼仪修养的程度产生显著影响。
在将职场礼仪修养作为大学生能力养成的重点后,破解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不足问题的对策,可围绕着:在职业教育伊始强调礼仪修养的重要性、围绕着大学生兴趣点完善礼仪修养教案、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创设职场模拟情景、以教材为载体实现大学生习惯养成自觉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修养;不足;对策;职业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所存在的不足,不仅反映在他们的日常人际交往之中,也反映在他们的日常学习之中。
若是无视他们在礼仪修养中的不足,则将严重影响其步入职场后的生存能力。
解决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中的不足问题,需要从导致这些不足形成的原因入手。
我国作为礼仪大国,其儒家礼仪文化深刻影响着东亚各国。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当代大学生在礼仪修养上出现缺失问题呢。
从大学生的社会属性出发,大学生所在家庭的文化氛围、所处集体环境的文化生态、所在社会大环境的文化特征等,都会对其礼仪修养的程度产生显著影响。
随着大学生个体意识的加强,解决他们礼仪修养不足问题的难度也日益增大。
但在人的趋利避害本能下,当他们明白一定的礼仪修养将有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时,这便能引起多数大学生的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具体而言,原因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应成为大学生在礼仪修养养成中的引导者,但从调研中可知,许多家庭并不重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礼仪修养养成训练,而是从大学生的基础教育开始便追求其成绩和考试排名,在这样的家庭文化熏陶下也直接弱化了大学生对礼仪修养问题的重视,而且也使他们无法获得全面的礼仪文化知识。
(二)学校教育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而且当前许多学校要求学生父母直接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来。
大学生礼仪素养现状和成因一、现状分析大学生礼仪素养在当今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各种问题。
在校园中,不少大学生在言行举止上缺乏基本的礼节和素养,表现出一些不文明行为。
比如随意丢弃垃圾、不尊重师长、不注重穿着打扮等。
这种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也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担忧。
二、成因探究1.家庭教育不足:部分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欠缺,往往与家庭教育不到位有关。
在家庭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被忽视,导致孩子在校园中缺乏基本的礼仪意识。
2.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也有一定影响。
当下社会风气不良,一些不良行为和言论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3.教育体制不完善:教育体制对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课程设置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相关的培训和引导。
三、改进方法1.家庭教育加强: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注重礼仪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2.学校加强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培训,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举办礼仪培训班,提升学生的礼仪修养和素养。
3.社会共同努力:社会应该共同关注大学生礼仪素养问题,多举办相关宣传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四、结语大学生礼仪素养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对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才能让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展现出更好的形象和表现。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这一问题,共同努力改善大学生礼仪素养现状,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析当代大学生课堂礼仪“缺失”的现状及原因摘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作为社会主义新一代也当把这种礼仪文化传承下去。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从课堂礼仪这一小事做起,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存在很多课堂礼仪缺失的现象,对造成课堂礼仪缺失的原因我们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意志力的磨练、教师要以身作则、创新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三种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礼仪缺失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礼仪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两千多年前,许多思想家就对礼仪的作用有过重要的论述。
如: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大思想家荀子更是把礼与法相提并论,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新一代,我们不仅在“大礼”上要博学洽闻,在一些小的方面也要做到一心一意。
列如我们在课堂上要养成一些好习惯,也就是所谓的课堂礼仪。
课堂礼仪,顾名思义就是课堂上应该遵循的礼仪。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课堂礼仪问题,一直是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问题。
我们且不论小学、初中、高中的课堂礼仪怎么样,我们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我们的课堂礼仪做的怎么样,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与重视。
近期,我们最近做了一项关于大学生课堂礼仪的调查研究。
我们采用网络调查法对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的5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对于此次调查的结论,我们将从现状、原因及解决方法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大学生课堂礼仪现状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同样,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较之中学生、小学生的差别也应并非仅仅体现在年龄、学问上,而更多的应该体现在个人修养、文明礼貌等方面。
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大学生的课堂礼仪修养现状却令人堪忧: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在课上玩手机、吃零食、听音乐看电影、做其他课作业等课堂礼仪不规范、不文明现象十分严重。
基于当代大学生缺失传统礼仪文化的调查与研究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传承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多元化,大学生在传统礼仪文化方面的认知和实践出现了一些偏差,甚至出现了缺失的现象。
本文将通过调查与研究,探讨当代大学生缺失传统礼仪文化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缺失传统礼仪文化的表现1.缺乏尊重和谦卑之心在传统礼仪文化中,尊重和谦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部分大学生在与长辈交往时表现出缺乏尊重和谦卑之心的现象。
在言语和行为上,他们可能过于张扬和粗鲁,缺乏对长辈的尊重和尊重。
2.忽视传统节日和习俗传统的节日和习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对传统的节日和习俗漠不关心,甚至对此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部分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失去了传承和延续的基础。
3.言行不端和缺乏修养言行不端和缺乏修养是当代大学生中另一个明显的特点。
在公共场合和与他人的交往中,很多大学生表现出粗鲁、不懂礼貌和不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问题。
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
1.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导致当代大学生缺失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不断涌入,使得部分大学生在传统礼仪文化方面的认知和实践出现了偏差。
社会上也存在各种不良风气和行为,这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他们缺失传统礼仪文化。
2.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个体成长中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是传统礼仪文化的第一课堂。
现实生活中,一些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家庭教育的力量对大学生的影响在减弱。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忽视对子女进行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导致子女在这方面的认知和实践出现了偏差,甚至出现了缺失的现象。
3.教育体系的不足教育体系是社会传承和发展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现实生活中,教育体系对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存在不足。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摘要】由于客观、主观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当今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普遍缺失。
矫正对策:一是强化礼仪意识;二是营造礼仪氛围;三是开设礼仪课程。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成因;矫正对策“不学礼,无以立。
”礼仪素养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思想素质、处事能力。
“知书懂礼”是衡量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化素质与礼仪素质越高的学生,越容易取得成功,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
社会年轻人才群体中,大学生占据半壁江山。
大学生数量之多,他们身上不仅带有明确的个人形象,而且还映射着家庭甚至社会的精神面貌。
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与社会期待不符的行为表现,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合表现出不识礼、不守礼、不行礼、不尚礼的一面,严重违背了社会礼仪素养要求,这与大学生高素质身份不相称的,应找到其形成原因并积极改善和解决。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分析1、客观方面的原因(1)深受家庭礼仪教育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为“90后”青年,家里多数只有一两个孩子,父母过多的呵护与宠爱让其“恃宠而骄”,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凡是有利的事情都要归功于自己,需要负责任的事情都是他人的错,只知道向他人索取,不懂得为他人付出,更不会为他人着想。
“孔融让梨”的佳话也只能是一句佳话了。
其次,父母并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较好的榜样,也许父母本身在生活中就存在较多的不文明现象,使得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
(2)高校礼仪教育重视度不足,未设立专门的文明礼仪课程。
就当前而言,我国处于素质教育实践的“深水区”,在由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艰难转型过程中,我们面临来自于教育体制本身的严峻挑战,譬如重视成绩、升学率等,而在学生良好素养的培植、文明礼仪行为的规范等方面关注欠缺,以至于很多学生表现出“高分低能”现象。
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这一教育缺失的问题,逐步将礼仪教育课程提上人才培养日程。
但由于此项工作仍处于初步萌芽期,而且许多教师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礼仪教学还未成为重点。
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力军,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代表着中国社会文明程度。
因此礼仪修养是大学生构建健全人格的关键,各高校已经开始把高校素质教育作为必修课,可见中国已经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引起了高度重视。
可是,从客观角度来看,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礼仪素养缺失情况,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礼仪修养教育迫在眉睫。
应该经过强化各高校对礼仪课程教育持续性,发挥各级教师礼仪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强化礼仪修养在学生心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问题入手以及提出对策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礼仪修养;确实原因;当代大学生;矫正对策中国数百年来一直自称礼仪之邦。
礼仪作为一种敬人律己的行为准则,是人民素质和社会观念外在表现形式。
礼仪素养是个人经过长期接受礼仪教育,从而逐步形成符合礼仪规范的优良品质。
礼仪修养不但仅能够体现大学生气度与素质,还能够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升华道德情操,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健康稳定发展下去。
可是,由于大学生在礼仪修养方面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实际礼仪修养与社会所期待的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矛盾,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包括:在课堂上随意接打手机,迟到早退时有发生,不尊重师长;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放荡不羁;在个人形象方面着装不得体等。
这些都对大学生形象产生严重影响,而且离社会对大学生礼仪修养高要求大相径庭。
一、大学生礼仪素质缺失原因(一)客观原因(1)受家庭礼仪观念影响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作为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对其有过多宠爱与呵护,使其“恃宠而骄”。
这就会导致当代大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所有事情都要以自己为主。
当出现问题时,则会把问题归咎于她人。
父母过于宠爱也会使其不懂得付出,只会向她人不断索取,更不会替她人着想。
古时“孔融让梨”精神很难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得以体现。
而且,她们的父母也没有起到好的带头作用,本身在生活中常做出不文明举动,使孩子受到负面影响。
论文: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本人)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现象浅析摘要: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然而,目前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礼仪缺失的现象,已经严重损坏了大学生的形象,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
因此,全面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探索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有效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列举了当前大学生礼仪行为缺失现象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导致大学生礼仪行为缺失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缺失;对策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亦即:“不学礼就没有社会立足之地。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代表着一个人、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
礼仪之美成为一种礼仪文化、一种价值观、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这些将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和艰难的求索。
一、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中国历来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大学生也秉承了这种文化传统,表现出谦和、勤勉、尊敬长辈等民族特质。
然而,现今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却不容乐观,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着与其所受文化教育不对等的情况,大学生中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存在着礼仪修养的缺失,这种缺失具体表现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生活细节等方面。
例如,乱穿马路,闯红灯,争相挤乘电梯;在公共场合有随地吐痰,乱扔杂物,高声谈笑等缺少自我约束的失礼行为;在人际交往中莽撞、冷漠、自私,缺乏基本的交往礼仪;追求个人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绝对“自我”,缺乏与周围环境的融洽相处能力;不会问候,不懂谦让,不尊重师长;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同学把无视校纪校规、行为放浪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个性;他们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重别人,难以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此类行为,与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2006 年11 月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Nov ,2006第6 期(总第124 期) 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No. 6 Nov. No. 124收稿日期:2006 - 04 - 20作者简介:巨红梅(1972 - ) ,女,山东郓城人,菏泽学院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及产生根源巨红梅(菏泽学院,山东菏泽274015)摘要: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觃范,是构成整个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乊一。
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素质缺乏,令人忧虑,既有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又有高教管理上及家庭教育上的不足。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素质;礼仪教育;根源中图分类号:B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7605(2006) 06 - 0044 - 02Abstract :The proprieties is the behavior standard and norms of people common observing in social activities. In this paper ,the thepropri2 eties diathesis problem and its creation source of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are discussed.We hope that the certain help can be pro2 vided for resolving these problems.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proprieties diathesis ;proprieties education ;source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以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为目的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觃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