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铁路小半径曲线养护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铁路曲线养护摘要:曲线的病害整治是线路养护维修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分析半径曲线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治方法和日常养护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曲线;病害;整治一.前言在我国铁路上,曲线轨道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我段管辖内的内六线山区铁路比重更大,山区铁路限制坡度大,曲线多且多为小半径曲线。
近来年,由于工务成本严重不足,线路欠修,钢轨磨耗、擦伤、等日益增多。
因此,对线路养护工作提出减少曲线故障,加强曲线维护,以提高整体线路的养护质量,对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铁路曲线存在的问题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由于轨道迫使车体转向,使机车车辆对轨道的冲击力、挤压力和轮轨间的摩擦力比直线上的大得多。
在列车动力作用下,曲线轨道的方向变形速度也远大于直线。
而不良的曲线方向又会加剧列车的摇摆,增大列车对轨道的破坏力,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曲线轨道的养护维修,是工务维修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在目前工务段的工作中,曲线线路上存在的病害不仅非常突出而且还难于彻底消除,因此对于曲线线路病害的预防以及养护工作是工务段日常养护及维修的重点和难点,不断的更新整治方式和养护手段,提高曲线养护维修质量更是我们现今工作中应该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三.铁路曲线病害及其防治结合我段的实际情况及在现场实习过程中学习和实践到的有关曲线病害和整治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病害(一):曲线正矢超限严重,局部实测正矢大于计划正矢,局部小于计划正矢,前后100米方向不良。
整治措施:根据曲线单元管理理念,曲线及前后各不少于50--100米线路为一作业单元,采用全站仪进行精确定位测量,大机精确定位拨道。
作业完毕及时回填道碴,安装地锚拉杆锁定。
病害(二):曲线正矢不良,小方向。
整治措施:1.更换和补充失效零部件。
2.加强轨距整改,强调轨距变化率。
3.改道同曲线正矢整治相结合,以曲线上股为基准股,曲线正矢与计划正矢的误差控制在2 mm范围内,采取改正曲线上股轨距的办法调整曲线正矢,在保证曲线正矢及上股曲线圆顺的基础上改曲线下股轨距。
原平分公司小半径曲线整治整修措施根据原平分公司管内曲线多、半径小、坡度大,且万吨列车规模化开行,分公司针对对小半径曲线检查、日常养护维修制定了精细化养护措施,对分公司管内小半径曲线进行综合整治整修,望遵照执行。
一、小半径曲线加强措施1、增设曲线轨距拉杆:为了提高轨道框架结构强度,对600m <R≤800m曲线上、下行全部增设轨距拉杆(R≤600m曲线已经按隔6根安装1根),按25m米钢轨每8根轨枕配置1根。
2、曲线地锚桩加固:为了加强轨道刚度,提高轨道稳定性,消除曲线方向不易保持特点,在R≤600m的75条曲线按10米一点设置1处,进行地锚加固。
地锚安装方法:地锚桩安装在曲线下股侧,如下股在两线间,地锚桩安装位置距上、下行枕木头外侧距离不得少于680mm,固定地锚桩的基础深度不得少于轨枕底400mm;如下股在两线间但满足不了上、下行安装地锚桩间距,则可安装在上行线左侧,距左侧轨头外侧不少于1700mm。
3、曲线地段设置轨撑:为了抑制小半径曲线地段钢轨连续受力后造成钢轨外倾、轨距扩大、轨向不良、尼龙座破损等,在600m <R≤800m曲线按每5根轨枕钢轨外侧设置一对轨撑,R≤600m曲线按每3根轨枕钢轨外侧设置一对轨撑。
4、小半径曲线轨枕加密:2011年大修更换Ⅲ枕时选择两条长大坡道R ≤600m小半径曲线进行加密,在原有1667根的基础上每km增加93根,按照每km1760根设置,2012年大修换枕时R≤600m全部按照每km1760根布置。
桥梁头尾在原有桥枕布置的基础上,延长铺设桥枕20根。
5、R≤800m曲线上行无缝线路曲线外侧道床宽度不得少于650mm,碴肩堆高不少于200mm,边坡坡度不得陡于1:;下行线保持石碴饱满,边坡坡度不得陡于1:。
二、小半径曲线检查整修1、R≤800m的曲线采用5米加副点进行检查。
标记时10m正点用“︱”标记,5m副点用小“△”标记,副点正矢不做标记。
2、R≤800m的曲线曲线正矢检查缩短检查周期由每季度检查一次缩短为每月检查一次,其他几何尺寸检查每月检查一遍,曲线磨耗、压宽检查应做好标记每月定点检查。
小半径曲线整治标准的指导意见为提升曲线的养护水平,统一曲线养护维修的标准,特规范曲线作业标准如下:1.正线曲线现存的69型轨枕退役,更换为Ⅲ型轨枕。
2.钢轨侧磨达到轻伤标准时,进行更换新钢轨或再用钢轨。
3.更换新钢轨或再用钢轨时要同步更换新扣件、胶垫、挡座或再用扣件、胶垫、挡座。
4.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6.1条规定:调整 R ≤400轨距杆每25m安设10根,轨撑每25m安设14对;400<R≤600轨距杆每25m安设10根,轨撑每25m安设10对。
5.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6.2.1条规定:V≤120km/h的小半径曲线轨距容许偏差管理值作业验收按照+6、-2mm,日常管理按经常保养值+7、-4mm进行分析和处理。
6.小半径曲线钢轨侧面磨耗达到以下标准及时进行修理。
①新上线使用的钢轨,力争2个月后进行安排钢轨打磨。
②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4.12条规定:曲线地段钢轨侧面磨耗在未达到轻伤标准前,应有计划地调边或直线地段钢轨倒换使用。
R≥400m,50kg轨侧磨达到5mm时、60kg轨侧磨达到8mm时,进行调边,并力争安排进行打磨。
调边后50kg轨侧磨达到12mm、60kg轨侧磨达到14mm前进行更换。
③R﹤400m,不允许调边,50kg轨侧磨达到12mm、60kg 轨侧磨达到14mm前进行更换。
7.小半径曲线对ZH、HY、YH、HZ、QZ点进行安设定位地锚拉杆进行桩点控制。
8.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7.10条规定:曲线正矢经常保养容许偏差中,增加圆曲线正矢差内容,同时将容许偏差分为三个等级,即:Ⅰ级为作业验收标准、Ⅱ级为经常保养标准、Ⅲ级为临时补修标准。
日常管理按经常保养标准进行分析和处理。
Ⅰ级:Ⅱ级:Ⅲ级:9.根据《铁路工务技术手册轨道》第三章第四节的要求:曲线无侧面磨耗时,60kg轨内侧扣板型号为6#,尼龙挡座为4#;外侧扣板型号为10#,尼龙挡座为2#,弹条为B型;50kg轨内侧扣板型号为14#,尼龙挡座为4#;外侧扣板型号为20#,尼龙挡座为2#,弹条为A型。
关于小半径曲线轨道铺设与养护的建议1 引言xxx铁路受地理环境影响,经过地区大部分为原始森林,地形复杂、山高谷深、人迹罕至,xxx铁路大修段巴亚-东渡段全长150公里,其中R≤300的曲线有36条,其中最小曲线半径为180m。
小半径曲线和长、大坡度是本条铁路的最大特点。
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半径曲线的铺设与养护技术谈一些看法,与大家探讨。
2 小半径曲线铺设方法曲线轨道是轨道线路上的薄弱环节,铺设难度大,技术含量高,要求严格,且养护困难,因此,铺设的质量和养护好坏将直接影响运输生产能力和运输安全。
小半径曲线的铺设技术难度较大,在配轨设计和铺设过程中都应该严格控制,认真验算和现场复核缩短量和相错量是铺设重点。
2.1 配轨设计为减少车辆对接头的冲击次数,改善行车和维修条件,线路接头一般采用相对式。
为保证接头相对,曲线外股使用标准长度钢轨,内股采用厂制标准缩短轨。
因此,不管是人工铺设还是机械成排铺设都应配轨设计。
为保证接头方正、轨缝正确,同一节轨节除为调整曲线接头相错量需要配备不同长度钢轨外,应选用相对差不大于3mm的钢轨配对使用,并前后左右随时调整抵消。
需插入缩短轨时,要先确定缩短轨选用的类型、需要数量,并根据计算相错量确定缩短轨位置。
确定了缩短轨长度和需要数量后,首先要将线路长度换算成为铺轨长度。
曲线段配轨铺轨长度除按直线段铺轨长度增长量增加外还应加外股比线路中线的增长量。
其增长量公式如下:在曲线内插入一定数量的缩短轨后,到曲线末仍会存在内轨钢轨接头超前或错后的现象。
最大剩余相错量可达采用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
如剩余相错量较小,一般利用钢轨长度偏差,在曲线内调整两股钢轨,消除接头相错。
若相错量较大,可在曲线尾插入一根相应于剩余相错量的缩短轨,以减小和消除剩余相错量。
消除曲线尾剩余相错量,切不可用增减轨缝尺寸的方法。
小半径曲线的铺设难度较大,所以在配轨设计时必须逐根计算内、外轨接头的错开量,按规定的容许错开量,安排缩短轨。
小半径曲线的养护前言曲线、道岔、接头是普速铁路线路的三大薄弱环节,而小半径曲线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列车晃车和轨检车的高扣分地段,是我们工务部门防控的重点,随着列车的速度和载重不断提高,过去陈旧的设备已经不适应当前铁路发展的需要,各种问题越来越突出。
小半径曲线在横向、竖向及纵向等错综复杂的外界力的相互作用下极易造成变形、累计病害加剧和材料的损耗,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因此,要提高线路设备质量,确保行车安全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就必须要对小半径曲线进行整治和精细养护。
目录summerSummer a lot of things began to trivial forexample, I hide in behind the morning in a hurry toeat text, breathed life back to the story, thenthrough these years of ladder to update a day inand day out of 一小半径曲线的病害及原因分析二小半径曲线病害整治对策三遗留问题四巩固措施•病害1 曲线的反弯、“鹅头”所谓曲线“鹅头”,就是直缓点或缓直点向切线方向外突出,远看像“鹅头颈”形状,现场称为曲线“鹅头”,在缓圆点或圆缓点处方向超限向上突出,也会形成“鹅头”。
•原因分析(1)列车由直线进入曲线时,机车车辆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列车的轮对沿着曲线的切线方向前进,而曲线自身的弧度导向使列车车体转向,由此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作用力。
(2)由于简易拨道法是从曲线的一端向另一端拨道,易将曲线的拨道误差累积到曲线的另一端,或目测粗拨缓和曲线,或将缓和曲线长期上挑或者下压造成曲线首尾不良。
•病害2 钢轨接头“支嘴”•所谓钢轨接头“支嘴”,是指曲线上的钢轨接头离开应有的圆弧位置,向曲线外侧突出。
原因分析(1)接头夹板变形、钢轨接头由圆弧状变为“支嘴”或钢轨小腰有硬弯。
小半径曲线养护维修经验摘要:在我国既有铁路线路中,曲线线路占比较大,尤其是铺设较早的山区铁路,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小半径曲线占比较多,在小半径曲线上由于机车车辆轮对与轨道相互作用力复杂且强烈,线路病害频发,小半径曲线维修作业在铁路工务部门日常维修工作中占用工时较大。
因此,合理的对小半径曲线地段进行维修作业,在保障线路设备安全和行车安全,以及提高作业效率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区铁路;小半径曲线;养护维修;线路病害京承线铁路属于山区铁路,受地理位置影响管内小半径曲线较多,其中R=250m曲线10条,合计4.333km,R=300m曲线63条,合计20.396km,小半径曲线总长24.729km,占管内正线总长的19.5%,由于小半径曲线所占比例较大,给养护维修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保证小半径曲线地段的设备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1.小半径曲线存在的主要问题1.1钢轨受力不良小半径曲线钢轨受力不良,主要表现为曲线上股钢轨光带偏移较多,尤其在曲线轮轨接触点甚至在作用边的轨距角上。
这样使钢轨斜向受力且受力集中(接触面窄,一般5~10mm),由于受力不良,钢轨疲劳伤损易发生且发展快,容易引起断轨事故。
钢轨受力不良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钢轨轨廓不良,由于对轨廓认识不足,一些钢轨设计轮廓不良,且钢轨打磨、铣磨能力有限,致使轨廓不良,受力不好;二是轨底坡不合适,轨底坡一般1:40, 应该1:20,尤其是小半径曲线。
此外胶垫外侧磨薄,造成钢轨外倾,引起轮轨接触面点相对内移。
1.2钢轨波磨管内小半径曲线地段突出的病害之一就是钢轨波磨问题。
在钢轨顶面出现波状不均匀磨耗,主要为短波波磨,波长约为70-80mm,波幅0.1-0.4mm。
钢轨波磨严重程度与运量、曲线半径及线路坡度关系较大,运量越大、曲线半径越小、坡度越大钢轨波磨越严重,在日常检查中发现R=250m半径曲线且坡度大于15‰地段波磨尤为严重,最大波幅能达到0.4mm。
铁路线路小半径曲线病害及其整治措施摘要:加强铁路轨道设备的维护,对保证铁路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小半径曲线病害是一种常见的轨道病害,对铁路运行安全有很大影响,亟需引起铁路维护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铁路线路;小半径曲线;病害;整治措施铁路的正常运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保证没有故障,铁路线路才能正常工作,以免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
由于铁路曲线轨道的受力状况,小半径曲线病害严重,从而影响了铁路的正常运行。
基于此,本文论述了铁路线路小半径曲线病害及其整治措施。
一、曲线轨道的受力1、作用在钢轨上竖直方向分力的构成。
列车运行中会产生一定的静压力,该静压力主要指作用在钢轨上车轮的车辆质量,将其称之为“轴重”。
随着我国铁路的发展,轴重将逐渐增大,因此必须提高钢轨质量,以此加强轨道结构,进而满足轨道运行要求。
在不平顺路段,列车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附加力,轨道不平顺分为长不平顺及短不平顺两种。
其中,导致轨道长不平顺的因素较多,包括枕木腐朽、轨道弹性不均匀等;短不平顺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即钢轨波浪形磨耗与车轮空转。
2、作用在钢轨上横向水平力的构成。
横向水平力主要指车轮对钢轨侧压力及曲线上的附加横向力。
这些力由轮缘对轨头的压力及车轮在钢轨上横向滑动产生的摩擦力组成,因此,车轮在钢轨上的侧压力可取两力之和或两力之差。
曲线地段产生的横向水平力较大。
曲线半径越小,横向水平力越大。
曲线上的离心力与外轨超高引起的车辆倾斜和机车车辆重力分力有关。
这些横向力的大小取决于离心力、行车速度、曲线半径、外轮超高。
当钢轨在压应力及横向力的联合作用下超过屈服强度时,在钢轨作用侧产生碾堆,在踏面上形成局部压陷特征,压陷处不易与车轮踏面接触而形成暗斑,最终形成疲劳裂纹。
当钢轨的磨耗速率小于疲劳裂纹的扩展速度时,最终会发展成剥离掉块。
曲线半径越小,掉块问题越严重。
3、纵向水平力。
轨道蠕变及温度作用是产生纵向水平力的主要原因,在曲线地段,钢轨也作用于滑动产生的摩擦力。
铁路线路小半径曲线病害成因及预防措施摘要:在铁路线路维修中,由于曲线地段相比直线地段更易产生各种病害,所以提高曲线的维修质量,增强曲线这一铁路线路上的薄弱环节,对提高线路整体质量、保证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章重点就铁路线路小半径曲线病害成因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铁路线路;小半径曲线;病害成因;预防措施引言我国铁路承担着客运和货运的重担,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但是由于铁路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自然条件和机车车辆动力的双重影响,其轨道尺寸、路基和道床会产生一定的变化,给铁路线路埋下了病害隐患。
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曲线病害是铁路线路设备的薄弱环节,也是铁路维护中的重点。
如果铁路线路设备状态的不良,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就会受到横向水平力的作用,引起列车车体的摇晃,给列车的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
因此,分析铁路线路病害,找出其病害的成因并及时对其进行整治,是确保铁路线路安全运营和延长铁路线路使用寿命的重要必要手段。
1铁路线路小半径曲线常见病害小半径曲线病害的产生与钢轨受力有着直接关系,当列车在曲线地段运行时,所产生的力是非常复杂的。
通过对列车作用于钢轨上的力的分析,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方向,即竖直方向、水平横向以及水平纵向。
因此,小半径曲线在以上三个方向力的相互作用下,导致钢轨、线路几何尺寸、轨枕和道床等产生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各种变形进一步扩大,线路的各种病害就会逐步显现出来,从而对铁路安全运输造成隐患,铁路线路小半径曲线常见病害如下:1.1曲线钢轨磨耗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往往是在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形成的,造成曲线钢轨磨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钢轨本身质量不过关;第二,曲线不圆顺、方向不良,使列车通过时产生左右摇晃;缓和曲线超高的递减距离不够,引起列车在缓和曲线运行时发生震动、摇晃和冲击;第三,超高偏大,车轮在重力作用下撞击摩擦曲线下股钢轨,从而逐渐形成下股钢轨磨耗;第四,超高偏小,车轮在离心力作用下撞击摩擦曲线上股钢轨,逐渐形成上股钢轨磨耗;第五,轨距超限,使车轮与钢轨的接触不好,增加行车阻力与摇晃;第六,缓和曲线超高的顺坡距离不够,引起列车在通过缓和曲线时产生剧烈振动,加速摇晃和冲击,造成钢轨非正常磨耗;第七,轨底坡不正确,使钢轨顶面与车轮踏面不相吻合,钢轨顶面受偏压,这些都会使钢轨加速磨耗。
对铁路小半径曲线养护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作为轨道的薄弱环节之一的小半径曲线轨道,对铁路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本文就铁路小半径曲线养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曲线钢轨;小半径曲线;养护
中图分类号: u216.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曲线钢轨是轨道平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轨道的薄弱环节之一。
较直线地段钢轨而言,小半径曲线地段的上股钢轨侧面磨耗发展速度较快,如何有效减缓曲线钢轨和车轮的磨耗,对保证列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运行,延长钢轨使用寿命,大大减少换轨费用,减少换轨施工对运营的干扰,减缓车轮的异常磨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半径曲线常见病害
1、钢轨侧磨及波磨
尤其是侧磨在曲线轨道上,曲线的外轨线比内轨线长,半径愈小其差距愈大。
轮对在曲线上滚动时,由于内外轮滚动的距离与内外轨线长度不相适应的长度差,要用轮对在钢轨上滑行加以调整,这就产生了曲线上钢轨的垂直磨耗;当车轮滚动前进时,导向轮轮缘紧压外轨侧面,轮轨间产生很大摩擦力,行成了钢轨的侧面磨耗。
在曲线上,特别在小半径曲线上,线路换轨大修的主要原因就是钢
轨磨耗。
如何减少或消除曲线钢轨的磨耗,延长钢轨的使用年限,是研究解决小半径曲线病害的主要方向。
2、几何尺寸易变化、保持周期短,尤其是轨距
小半径曲线上轨距、水平、高低、方向相对其他线路容易发生变化,保持的周期短,特别是轨距扩大相当普遍,并且随着钢轨侧磨的增加而逐渐加剧。
小半径曲线上联结零件承受的冲击力比较大,在相同扭力距的情况下,小半径曲线联结零件更易松动,而且当冲击力达到一定值时,易造成混凝土枕立螺栓失效、木枕道钉浮离、轨距杆折断、轨撑压裂、尼龙座挤碎、轨枕挡肩破损等问题。
钢轨接头“支嘴”
钢轨小腰有硬弯,接头夹板有变形现象,小半径曲线在列车横向水平力的作用下,由圆弧状变为“支嘴”或小腰有硬弯。
钢轨在外界力的长期作用下,极易造成接头夹板的变形,加之钢轨变形及设备欠修造成的夹板压弯,致使接头支嘴现象不断恶化。
然而曲线维修过程中,只注重于起、拨、改、捣,而忽视了钢轨硬弯的整治、接头变形压弯夹板的更换。
短轨地段接头轨缝不均匀,历史最高、最低轨温不精确,导致预留的轨缝不符合要求,在高温天气下膨胀受力后致使接头处的两根钢轨有外挤现象。
道床宽度不足、联结零件松动、失效轨枕、空吊板、道床翻浆等病害日常养护不及时,设备超期服役现象造成接头“支嘴”持续恶化。
联结零件损坏率高小半径曲线在长期强大的横向水平力作用下,夹板折段,混凝土轨枕挡肩破损,尼龙挡板座压溃、胶垫压坏、混凝土轨枕承轨槽压陷造成内股钢轨小反,螺栓扣压力不足等现象层出不穷。
二、整治小半径曲线病害的主要对策
1、全面校正小半径曲线几何尺寸是基础
(1)根据线路设计的平、纵断面,定期全面校正曲线位置按照列车运行速度,结合曲线的磨耗情况,合理设置超高,做好缓和曲线的超高顺坡;通过超高检算,合理设置轨底坡,使轮轨接触更趋合理;小半径曲线地段在大维修后,应及时组织力量,对胶垫采用掉边或使用1/40或1/30坡型胶垫,使钢轨受力更趋合理。
(2)定期改正曲线轨距
轨距可以用加宽尼龙座0~6#、0~8#、0~10#,p60钢轨混凝土枕楔型胶垫,可调轨距挡板,可调轨撑等进行调整。
p60钢轨楔形胶垫规格为185mm×151mm×14/10mm,其安装后改变了轨底坡,使钢轨向内倾斜,使轨距改变。
可调轨距挡板座对改正轨距作用也比较好,但需根据侧磨不断的变化和轨距的增大,经常调整轨距挡板,更换轨距挡板工作量大,且成本比较高,可调轨撑不但可调整轨距,而且可以增加钢轨抵抗横向力的能力,效果颇佳。
控制曲线圆顺度,及时拨正曲线
具体办法是在现有的10m间距中间增加一点副矢,其正矢在缓和曲线上为两相邻正矢点之和的一半,圆曲线上为圆曲线计划正矢,
检测工具仍为20m弦线。
2、无缝线路小半径曲线的加强
在小半径曲线上无缝线路的受力和普通线路稍有区别,它承受着温度力和其它纵向力及其横向力,此横向分力指向曲线外侧,即可能发生跑道的方向。
若轨道方向不良,到了高温季节,在一定的条件下,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会引起胀轨跑道,严重威胁行车安全。
对无缝线路大量调查后得出:
埋设地锚拉杆
安装钢轨地锚拉杆增强了曲线的稳定性,使曲线正矢易保持,线路圆顺,减少了养护维修量。
在安装前,应先全面校正曲线几何尺寸,确保曲线状态良好方可安装。
(2)曲线侧磨钢轨调边使用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和车流密度的逐步提高,小半径曲线成段侧磨速度较快,部分地段行车形成条状脱落,在不能及时更换钢轨的情况下,给曲线日常养护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曲线整治已成为近年来各工务段的重点工作。
对于不到大修周期但侧磨接近重伤的钢轨,直接下道有些浪费,但如果不整治,不仅影响设备质量,也为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在小半径曲线上股钢轨侧磨未达到轻伤标准时,将曲线上股与下股钢轨调边使用,或将曲线上股钢轨与附近直线钢轨进行调边使用是整治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的有效措施,延长了钢轨使用寿命,节约了维修成本。
3、检查并调整曲线地段轨道轨底坡设置
轨底坡偏大或偏小,都会使车轮踏面与钢轨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增大接触应力,加剧钢轨磨耗。
在养护实践中也可以通过曲线钢轨顶面和侧面的光带判断轨底坡设置是否合理。
如下股光带靠近轨顶面线路外侧则表明轨底坡设置过大;反之,则说明轨底坡设置过小。
4、合理设置曲线上股超高
曲线超高的设置和实际行车速度不相符,列车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转向架在过曲线时发生移位,对钢轨造成偏磨。
在工务养护实践中,可以根据曲线地段曲线上股和下股的磨耗情况判断曲线超高设置是否合理,如曲线上股侧面磨耗发展迅速而曲线下股轨顶面垂磨不明显,则说明曲线实设超高不足,可根据现场实测的列车通过速度适当提高外轨超高,减小列车经过时对曲线上股的导向力,延长曲线上股钢轨使用寿命。
5、加强对山区铁路小半径曲线轨道的检查与日常维护
由于小半径曲线是铁路线路的薄弱环节,产生病害的频率较高,是整体行车线路质量优劣的主要控制因素。
所以对曲线进行周期性的检查是掌握线路技术状态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不断检查,并依照线路设备各种变化的不同程度安排临时补修和经常性保养工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铁路行车安全。
与此同时,铁路小半径曲线养护的重点是确保曲线的几何尺寸不超限。
目前来看,对于曲线轨道维修质量的监控主要是通过静态检查手段来实现的,而动态检查主要通过轨道车、添乘等手段来实现。
由于静态检查仅能够了解曲线轨道静止时的状态,而动态检查则能了解到曲线轨道在机车运行时的受力变形状态。
故曲线轨道的日常养护要将静态质量和动态质量相结合。
三、整治钢轨病害是关键
1、加强对钢轨的养护工作。
有条件时要对波磨和飞边进行打磨,对减缓机车、列车对小半径曲线冲击力有一定的作用;在小半径曲线上,采取外轨侧面涂油,用以减小轮轨侧面的摩擦系数以减缓曲线侧磨。
2、钢轨接头是轨道结构薄弱环节,预防钢轨接头病害出现非常重要,对已经压伤的接头,要坚持“焊早、焊小”的原则。
结束语
作为铁路三大薄弱环节之一的小半径曲线,历来是铁路工务部门重点防控的对象。
因此,加强对小半径曲线的维修和养护,是确保运输安全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根本条件。
参考文献:
【1】黄明雄.山区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伤损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2(7)
【2】魏贤坤.地铁小半径曲线养护与维修[j].山西建
筑.2008(15)
【3】许玉德.城市轨道交通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