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泊秦淮》一等奖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4.42 MB
- 文档页数:27
《泊秦淮》教学课件一等奖优质课比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泊秦淮》。
具体内容包括:全诗的朗读、生字词解释、诗句解析、背景介绍、意境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泊秦淮》的字词、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了解唐代社会背景,理解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解析、意境的体会。
教学重点:朗读技巧的训练、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淮河夜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 朗读:全班齐读《泊秦淮》,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强调韵律、节奏。
3. 讲解:分析诗句,解释生字词,讲解诗句的意境。
4.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唐代社会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5. 例题讲解:分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创作一句描述夜景的诗句。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泊秦淮》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作者:杜牧3. 生字词: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近酒家、商女、后庭花4. 诗句解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 主题: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的意境,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意境,言之有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杜牧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2. 意境体会3. 朗读技巧的训练4. 作业设计一、诗句解析《泊秦淮》中的诗句寓意深远,需要细致解析。
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此句运用了烟、月、沙等自然景物,勾勒出一幅朦胧的夜景。
《泊秦淮》优秀课件目录CATALOGUE•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诗歌内容详解•艺术手法鉴赏•诗歌意象与审美体验•知识拓展与延伸•课堂互动与思考题01CATALOGUE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杜牧生平及成就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泊秦淮》创作背景《泊秦淮》是杜牧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
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泊秦淮》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于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以及对世道和人心的忧患意识。
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的渴望。
02CATALOGUE诗歌内容详解原文朗读与注释原文朗读播放《泊秦淮》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注释对诗歌中的生字、生词进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解析: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秦淮河边的景色,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月光洒在河面上,一片宁静。
诗人夜泊秦淮,靠近酒家,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氛围。
翻译: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夜晚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统治者的讽刺。
商女不知亡国之恨,仍然在对岸唱着靡靡之音,暗示着统治者的昏庸和国家的衰落。
翻译:歌女不知道国家的灭亡之恨,隔着江水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逐句解析与翻译整体内容梳理主题思想《泊秦淮》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诗,通过描绘秦淮河边的夜景和商女的歌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