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00 MB
- 文档页数:79
CHAPTER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是南京历史文化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背景自古以来,泊秦淮便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文学作品中的泊秦淮古代诗词众多古代诗人如杜牧、李白等都曾在泊秦淮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杜牧的《泊秦淮》一诗,描绘了秦淮河畔的夜景和诗人的感慨。
现代文学当代作家也常常以泊秦淮为背景进行文学创作,通过描绘秦淮河畔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当代价值与意义文化遗产泊秦淮作为南京历史文化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南京历史文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胜地泊秦淮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南京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艺术创作源泉泊秦淮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源泉,促进了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CHAPTER03月笼沙月光洒在沙滩上,如同被笼罩一般。
01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02烟笼寒水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江水。
夜泊秦淮夜晚将船停泊在秦淮河畔。
近酒家靠近酒家的地方。
商女指歌女。
亡国恨指国家灭亡的悲愤。
隔江指隔着江水。
后庭花指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誉为亡国之音。
诗歌意象与意境分析意象诗中通过“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出秦淮河夜晚的朦胧景象,同时“夜泊秦淮近酒家”则表现出诗人身处繁华之中的孤独和落寞。
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则以歌女的形象暗示出当时社会的颓废和麻木。
意境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深沉、悲凉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秦淮河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
同时,通过歌女的形象,诗人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麻木和沉沦。
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诗人情感表达及技巧运用情感表达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
《泊秦淮》教学课件一等奖优质课比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泊秦淮》。
具体内容包括:全诗的朗读与解析,诗句的意境分析,作者情感的理解以及诗词背景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并背诵《泊秦淮》,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内涵。
2. 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诗歌手法、形象、情感等方面。
3. 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意境的深入理解和作者情感的分析。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诗词鉴赏方法的学习以及爱国情怀的培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淮河夜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 朗读全诗:学生齐读,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
3. 解析诗句:分析诗句的意境,讲解关键词语,理解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以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
5. 随堂练习:学生分析诗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分享心得。
6. 小组讨论:讨论《泊秦淮》所表达的历史感慨与现实忧虑。
六、板书设计1. 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 作者:杜牧3. 诗词鉴赏方法:意境分析、手法解析、情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表现手法和意境的句子,并写出你的感受。
答案示例:诗句“夜泊秦淮近酒家”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
2. 课后背诵《泊秦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意境的深入理解和作者情感的分析。
2. 诗词鉴赏方法的学习。
3. 实践情景引入的有效性。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句意境的深入理解和作者情感的分析1. 抓住关键词语:如“烟”、“月”、“寒水”、“沙”,分析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2. 联想与想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秦淮河夜景的景象,体会诗句的意境。
《泊秦淮》优秀课件目录CATALOGUE•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诗歌内容详解•艺术手法鉴赏•诗歌意象与审美体验•知识拓展与延伸•课堂互动与思考题01CATALOGUE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杜牧生平及成就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泊秦淮》创作背景《泊秦淮》是杜牧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
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泊秦淮》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于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以及对世道和人心的忧患意识。
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的渴望。
02CATALOGUE诗歌内容详解原文朗读与注释原文朗读播放《泊秦淮》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注释对诗歌中的生字、生词进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解析: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秦淮河边的景色,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月光洒在河面上,一片宁静。
诗人夜泊秦淮,靠近酒家,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氛围。
翻译: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夜晚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统治者的讽刺。
商女不知亡国之恨,仍然在对岸唱着靡靡之音,暗示着统治者的昏庸和国家的衰落。
翻译:歌女不知道国家的灭亡之恨,隔着江水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逐句解析与翻译整体内容梳理主题思想《泊秦淮》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诗,通过描绘秦淮河边的夜景和商女的歌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