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省优质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42
《泊秦淮》——诗歌赏析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杜牧(唐) 泊:停泊,停靠。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位处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是中唐著名宰相、史学家杜佑之孙,人称“小杜”,以别于盛唐的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他的诗风格豪放疏朗、气势纵横、清新俊逸,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写景烟笼寒水月笼沙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
一个“寒”字,既写出了时令——深秋时节,又表达了凄冷的心情。
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联系在一起,描绘出秦淮河岸朦胧冷寂而又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的气氛,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叙事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了时间、地点。
在酒家里的客人是什么状态呢?这句诗里并没有写出来,因为靠近酒家,自然而然就能听到歌女的歌声,这句诗承上启下,由景入情,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
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卖唱的歌女不知道国家灭亡的悲愁。
抒情指歌女。
仇恨、怨恨,这里引申为遗憾、悲愁。
背景资料:唐晚期,内有军阀割据,外有敌人侵扰,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政治上已经出现严重危机。
但统治者却不以国事为重,视国政为儿戏,整日过着醉生梦死,寻欢作乐的生活。
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卖唱的歌女不知道国家灭亡的悲愁。
抒情指歌女。
仇恨、怨恨,这里引申为遗憾、悲愁。
“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
国家面临倾覆,百姓却浑然不觉,依旧纸醉金迷,抒发了作者的忧虑和愤慨之情。
隔江犹唱后庭花“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国之将亡,竟不自知,还在唱着亡国之音,是作者对醉生梦死的歌女的批判。
《泊秦淮》精品课件•导入新课•作家作品•文本解读•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目•教学建议与反思录导入新课CATALOGUE 01总结词:温故知新详细描述: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与本节课内容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回顾与思考导入新课作家作品CATALOGUE 02杜牧的生平与创作杜牧的生平经历杜牧的创作特点杜牧的文学风格杜牧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其他代表作介绍《秋夕》《山行》《江南春》文本解读CATALOGUE 03题目背景题目与背景介绍诗句内容语言特点内容解读主题与意境分析主题诗歌通过描绘秦淮河上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世风日下、国家衰微的忧虑和感慨。
意境整首诗以夜泊秦淮为背景,通过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同时,通过描写商女不知亡国恨,仍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情节,诗人对当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进行了批判和讽刺。
艺术特色CATALOGUE 04诗人运用柔美、细腻的语言,描绘出秦淮河畔的夜景和情感氛围,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形象生动诗人通过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比喻,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深刻表达了对世风日下、人们醉生梦死的忧虑。
婉约雅致语言特色VS结构安排精巧构思对称布局表现手法030201文化内涵CATALOGUE 05秦淮河的历史文化内涵历史渊源01文学与艺术02地方习俗与民间传说03文学意象诗中的“秦淮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当时的繁华与衰败,寄托着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酒文化杜牧的《泊秦淮》中描述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秦淮河畔的酒文化是当时社会风气的缩影,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享乐和奢靡。
古都南京的象征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秦淮河在《泊秦淮》中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南京城市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
《泊秦淮》中的文化符号解读文学价值教育意义旅游价值作品在现代文化中的价值教学建议与反思CATALOGUE 06教学建议提前预习创设情境注重解读拓展延伸教学反思课堂互动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CHAPTER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是南京历史文化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背景自古以来,泊秦淮便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文学作品中的泊秦淮古代诗词众多古代诗人如杜牧、李白等都曾在泊秦淮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杜牧的《泊秦淮》一诗,描绘了秦淮河畔的夜景和诗人的感慨。
现代文学当代作家也常常以泊秦淮为背景进行文学创作,通过描绘秦淮河畔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当代价值与意义文化遗产泊秦淮作为南京历史文化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南京历史文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胜地泊秦淮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南京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艺术创作源泉泊秦淮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源泉,促进了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CHAPTER03月笼沙月光洒在沙滩上,如同被笼罩一般。
01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02烟笼寒水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江水。
夜泊秦淮夜晚将船停泊在秦淮河畔。
近酒家靠近酒家的地方。
商女指歌女。
亡国恨指国家灭亡的悲愤。
隔江指隔着江水。
后庭花指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誉为亡国之音。
诗歌意象与意境分析意象诗中通过“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出秦淮河夜晚的朦胧景象,同时“夜泊秦淮近酒家”则表现出诗人身处繁华之中的孤独和落寞。
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则以歌女的形象暗示出当时社会的颓废和麻木。
意境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深沉、悲凉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秦淮河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
同时,通过歌女的形象,诗人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麻木和沉沦。
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诗人情感表达及技巧运用情感表达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
《泊秦淮》优秀公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单元,详细内容为《泊秦淮》。
该诗为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描绘了夜晚泊船于秦淮河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泊秦淮》全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背诵全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风音乐,让学生想象夜晚的秦淮河景象,引入本课。
2. 朗读:学生齐读《泊秦淮》,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等。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景象,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6.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7. 作业布置:见第七部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泊秦淮》2. 结构:起、承、转、合3. 意象:烟、水、月、沙、商女、后庭花4. 表达手法:比喻、拟人、对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作业答案示例:《泊秦淮》一诗,以烟、水、月、沙等自然意象描绘了一幅夜晚秦淮河的美丽画面。
其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2. 拓展延伸:查找其他关于秦淮河的古诗,比较其与《泊秦淮》的异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并背诵了《泊秦淮》全诗,分析了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泊秦淮》优秀课件目录CATALOGUE•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诗歌内容详解•艺术手法鉴赏•诗歌意象与审美体验•知识拓展与延伸•课堂互动与思考题01CATALOGUE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杜牧生平及成就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泊秦淮》创作背景《泊秦淮》是杜牧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
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泊秦淮》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于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以及对世道和人心的忧患意识。
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的渴望。
02CATALOGUE诗歌内容详解原文朗读与注释原文朗读播放《泊秦淮》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注释对诗歌中的生字、生词进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解析: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秦淮河边的景色,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月光洒在河面上,一片宁静。
诗人夜泊秦淮,靠近酒家,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氛围。
翻译: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夜晚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统治者的讽刺。
商女不知亡国之恨,仍然在对岸唱着靡靡之音,暗示着统治者的昏庸和国家的衰落。
翻译:歌女不知道国家的灭亡之恨,隔着江水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逐句解析与翻译整体内容梳理主题思想《泊秦淮》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诗,通过描绘秦淮河边的夜景和商女的歌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