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团业务与发展战略简介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37
中集集团践行国家战略,助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成绩1. 引言1.1 概述中集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国有企业,在推动国家战略和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会探讨中集集团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对国家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支持与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叙述:首先介绍中集集团的背景和历程,包括公司简介、发展历程以及业务范围;接下来将讨论国家战略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包括国家战略的意义和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同时也会解析中集集团对国家战略的理解和支持;然后我们将着重探讨中集集团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包括创新科技应用与绿色生产方式、能源环保与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社会责任履行和员工素质提升等方面;最后对中集集团在未来可持续发展中角色和任务进行了展望,并总结了其成就和贡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展示中集集团在践行国家战略和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
通过深入剖析其创新科技应用、环境保护及社会责任履行等领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认识,凸显中集集团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未来角色和任务的展望,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推动中集集团持续发展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2. 中集集团的背景和历程:2.1 公司简介:中集集团是一家以装备制造为主导的国有企业,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
作为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中集集团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2.2 公司发展历程:自成立以来,中集集团在不同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公司在初始阶段主要从事船舶制造业务,并迅速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知名的船舶建造企业之一。
随着市场需求和公司战略调整,中集集团逐渐向多元化领域扩张。
时至今日,在不断变革与创新的驱动下,中集集团已经形成了包括智能装备、绿色能源、智慧物流等产业板块在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同时,在国内外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
1 中集概况1.1 集团简介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或“中集”),是以集装箱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国际标准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特殊区域集装箱、木业、机电设备、基建及房地产等,集团总部设在深圳市蛇口工业区。
中集集团的前身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0 年1 月,为深圳经济特区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最初由香港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合资兴建,总投资300 万美元。
1987 年,公司实行股权结构改组,吸收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加盟,公司成为三方合资企业。
1992 年开始实行公众股份制企业改组工作,1994 年3 月、4 月,公司B 股、A 股先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5 年8 月,公司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更名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中集集团的经营业绩连年快速增长,截止2019 年底,中集集团总资产169 亿、净资产75 亿元,在国内和海外拥有30 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超过28000 人。
在深圳、上海、南京、南通、大连、新会、青岛、天津、香港、苏里南、柬埔寨等地拥有二十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成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
集团也获得了许多荣誉:中国十大高出口创汇企业,中国500 家最大工业企业,深圳证券交易所十佳上市公司等。
集装箱制造为集团的主营业务,中集集团拥有华南、华东、华北三大区域二十多个生产基地,产品包括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及其它各类特种集装箱,中集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集装箱制造集团,客户包括全球最知名的船公司和租箱公司,产品遍及北美、欧洲、亚洲等全球主要的海陆物流系统。
自1996 年以来,中集集团的集装箱产销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目前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 ,中集集团在集装箱行业确立了世界级地位。
中集集团少帅麦伯良,从1991 年担任总经理,已带领中集走过了14 个年头。
中集集团横向兼并与规模经营摘要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八十年代初在深圳特区设立的一家以生产集装箱为主的中外合资企业。
公司投产后四年连续亏损,濒临破产,1986年进行内部清盘、股权重组后由中方负责管理,1987年开始抓住集装箱行业发展的机遇,恢复生产并快速成长。
九十年代初公司看到全球集装箱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策划通过横向兼并实现企业扩张。
1993—1996年,公司先后兼并了分别设在大连、江苏南通、广东新会的三家集装箱厂,初步形成了华北、华东、华南三大生产布局,实现了全球产销量第一;1998—1999年,抓住行业整合时机,又先后兼并了韩国现代集团设在青岛的两个集装箱厂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分别设在天津、上海的两个集装箱厂,实现了真正的全面第一。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兼并的同时,发挥规模优势,实行一系列集团化规模经营运作:大宗材料的统一采购、低成本规模融资、挑战极限的目标管理、统一安排的精益生产、刚性的成本控制、独特的价格与销售策略、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等,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00年经营业绩在中国股市排第三位。
本案例追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1980年成立到2000年间成长发展的历史轨迹,重点描述其横向兼并过程与规模经营做法,为案例读者探索企业通过横向兼并实现规模经济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提供案例参考。
本案例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朱善利教授的指导下,由该院2002届MBA 毕业生于泓编写。
关键词:中集集团横向兼并规模经营目录摘要 (1)1 引子 (1)2 中集概况 (2)3 中集创业 (6)3.1 初历困境 (6)3.2 清盘重组 (7)3.3 复苏发展 (8)4 中集兼并扩张 (10)4.1 扩张准备 (10)4.1.1 把握行业发展脉搏 (10)4.1.2 选择扩张方式 (11)4.1.3 股份化改造 (12)4.1.4 打造优势 (13)4.2 兼并战略实施 (13)4.2.1 第一阶段兼并 (13)4.2.2 第二阶段兼并 (16)4.2.3 兼并后的整合 (20)5 中集规模经营与科学管理 (22)5.1 材料统一采购 (23)5.2 规模融资 (24)5.3 挑战极限的目标管理 (25)5.4 统一安排的精益生产 (26)5.5 刚性成本控制 (27)5.6 价格与销售策略 (28)5.7 管理信息化 (30)6 结语 (31)7 附录 (34)8 案例使用说明 (39)8.1 教学用途 (39)8.2 讨论参考题 (39)8.3 分析框架与要点 (39)9 访谈实录与参考文献 (45)1 引子1深圳是一块不断创造奇迹、散发着无穷魅力的热土。
正文目录一、公司概述:物流行业国资龙头,2020 年营收增长10% (3)(一)全球领先的国资物流服务与设备提供商 (3)(二)2020 年营收维持增长,2021 年开局势头良好 (3)二、业务分析:物流板块表现良好,能源领域业务有所下滑 (4)(一)物流业务:集装箱量价齐升,车辆销量提升明显 (4)(二)能源领域业务:能源化工设备受周期与疫情叠加影响,海工业务出现向好势头 (6)三、经营情况分析:毛利率维持稳定,盈利能力回升 (7)四、盈利预测 (8)图表目录图1 公司股权结构 (3)图2 公司营业收入分析 (4)图3 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析(亿元) (4)图4 公司2020 年收入构成(亿元) (4)图5 公司物流领域业务营收构成(亿元) (5)图6 公司集装箱销量(万TEU) (5)图7 全国重卡销量(万辆) (6)图8 公司能源化工设备营业收入 (6)图9 公司海洋工程业务营业收入 (6)图10 公司2016-2020 年销售毛利率与净利率 (7)图11 公司2016-2020 年分行业毛利率 (7)图12 公司期间费用率 (7)图13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分析(亿元) (8)图14 公司存货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8)图15 公司ROE 与ROIC (8)图16 DREWRY 全球集装箱运价指数 (9)表1 公司2021-2023 年物流领域业务收入预测与假设 (9)表2 公司2021-2023 年能源领域业务收入预测与假设 (10)表3 公司2021-2023 年整体收入预测与假设 (10)一、公司概述:物流行业国资龙头,2020 年营收增长10% (一)全球领先的国资物流服务与设备提供商中集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大型设备与服务提供商,主营业务涵盖运输设备与能源化工装备、物流服务等多个领域。
在物流领域,公司以集装箱制造作为核心,延伸出运输车辆与物流装备等业务,并辅之以物流服务与单元载具;在能源领域,公司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与海洋工程装备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