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从海带中提取碘 人教课标版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15
《海带中碘的提取》说课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任军安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实验4—2 二、教材分析1.课题来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实验4—22.教材地位和作用:3.学情分析(1)知识层面:优点:初三化学学生已经学习了溶解过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高一化学必修1中学习了萃取、基本原理及操作规范,接触过灼烧实验,并具有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
不足:没有对灼烧进行系统的学习。
(2)能力层面优点:学生具备溶解、过滤、萃取等基本操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不足:缺乏灼烧实验操作能力,对于不同基本实验操作个体掌握程度存在差异。
(3)心理层面优点:学生喜欢做化学实验,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实验操作;不足:容易放弃。
三、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海带中碘的提取的实验,了解化学实验中原材料的处理基本方法。
掌握灼烧、过滤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碘单质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同学们的亲自操作和实际观测掌握实验的方法与技巧;(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实验、设计实验、分析试验的能力;(3)通过海带中碘的存在形态信息的搜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培养实验思维的严谨性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灼烧、过滤、萃取基本操作;碘单质的检验方法(2)教学难点:灼烧、萃取的基本操作。
五、教法和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依据上述学情分析和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结合教材特点和新课程的理念,决定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以生活实例,图片引出碘的提取】(2)小组合作问题讨论【通过前期讨论的4个问题,加深学生对本实验的认识程度】(3)实验探究法教学。
【通过具体实验操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验过程,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实验探究能力】2.学法分析:查阅资料、思考、讨论、实验验证、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六、实验教学内容1.原材料海带的预处理并灼烧灰化2.海带灰溶解过滤3.氧化I-并检验产物碘单质。
《从海带中提取碘》人教版选修6 第二单元物质的获取课题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实验2-3授课教师:李岚学校:武汉市第二十中学一、教学指导思想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或实验方法为目标的新理念。
同时重视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习方法,体验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实验探究更是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本课时设计时遵循新课程理念,突出“知识问题系统化、递进化,实验探究自主化、合作化”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以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建构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6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物质的获取,本单元是学生正式进入系统实验技能学习的开始。
在此之前,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必修课的学习中接触了一些化学实验知识,其中包括过滤、萃取、分液、蒸馏等基本分离操作和物质制备的大体思路,但是这些知识都是零散的。
《从海带中提取碘》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在必修课学习的基本实验操作、氧化还原及碘的相关性质等知识进一步以实验的形式细化,分析了实验原理并给出了完整的实验步骤,帮助学生了解从天然原料中提取人类需要的物质的基本流程,从而在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建立较为完整、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
2、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①实验基础方面:了解加热、过滤、萃取、蒸馏等基本的分离操作;了解物质的检验常用方法。
②元素化合物方面:了解碘单质的相关性质;了解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③基本概念方面:了解氧化还原的概念及分析方法。
(2)能力起点: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实验能力,但对实验原理的分析和实验方案的优化设计还缺乏经验。
(3)心理特点:00后的学生思维活跃,勇于表现,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学习。
人教版选修6实验2-3 《从海带中提取碘》教学设计教材及学情分析:碘不仅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而且是动物和人体必需的元素。
人教版化学必修2、选修6中均设计了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通过该实验学生将掌握灼烧、过滤、萃取等分离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验从天然物质出发,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并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氧化剂,让学生体验工艺流程中各种条件的选择、控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选修 6 中专门以实验的形式将该过程细化,分析了实验原理并给出了完整的实验步骤,要求掌握萃取、过滤的操作及有关原理,了解从海带中提取碘的过程,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并提出了思考问题,适合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科学探究。
对于学生,他们经过高一的学习,已经学习过加热、过滤、萃取的实验基本操作,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实验能力,但对实验原理的分析,实验方案的优化设计还缺乏经验。
设计理念:化学发展的历程,展示了化学家们在研究中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将化学史料整合融入教学,有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求时的科学态度,更深刻的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把课堂交给学生,提前要求学生依据书本实验步骤分组完成实验。
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选择一个深入点,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汇报,最终总结由天然原料获取目标产物的一般流程。
课堂教学中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方式参与展示,如实验流程的书写、课前实验操作的视频录制、实验方案的设计、ppt制作等,让更多孩子融入到课堂中去。
实验教学设计有趣、有情、有理,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
有趣:选择现象明显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浓硫酸与海带灰混合,迅速产生紫色蒸气;海带灰浸取液酸化后加入碘盐可使淀粉液变蓝。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化学原理站在宏观和微观的高度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课题: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提取海带中的碘(实验)武隆中学胡思镜一、课标分析新课标对化学实验部分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能对常见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物质的检验和分离”这一主题。
通过“从海带中提取碘”这一具体课题,不仅让学生掌握灼烧、过滤、萃取等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能,还要促使学生形成解决分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从海带中提取碘中的实验原理和碘元素的检验原理。
学习萃取的有关原理,并掌握其操作,复习掌握过滤的原理及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了解一般的分离提纯方法在“海带中提取碘”实验中的应用体验。
通过将I-氧化为I2再萃取分离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在物质分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从植物中提取某些成分的重要价值,增强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提高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通过具体物质从自然界中分离提纯的实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和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碘元素的检验方法,分离提纯物质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三、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的认识与思维特点处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发展过渡的关键时期。
2、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必修1中已完成对过滤、蒸馏、萃取等基本实验操作的学习,在本书中也已完成了卤素相关知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本实验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实验设计思路。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引入新课【导入】哪种元素被称为“智慧元素”?可以通过哪些食物补充碘元素?在本课题中我们将尝试“从海带中提取碘”,来了解从植物中提取物质的一般方法。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和检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分离、提纯的基本原则,并能在实验方案的实际中考虑这些基本原则的实际应用2.理解从海带中分离和检验碘元素的原理3.熟悉从海带中分离和检验碘元素的操作流程4.理解萃取的原理和萃取方法的使用范围过程与方法通过从海带中分离并检验碘元素的操作,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溶解、过来、萃取、分液等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海带中碘元素分离及检验的原理;溶解、过滤、萃取、分液等操作教学难点:溶解、过滤、萃取、分液等操作三、教学方法:试验探究、学生讨论、教师演示四、教学过程引课:常吃海带、紫菜等海藻类植物能够预防哪种疾病的产生(学生:甲状腺肿大)因为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
海带中的碘元素主要以有机碘化物的形式存在,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实验把海带中的碘元素分离并检验出来呢板书: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和提取有机碘变成无机碘(I¯)师:我们已经学过物质分离和提纯的一些常见方法,请同学们回忆和总结一下。
生:(分馏)合物②互溶液体沸点有明显差异注意:不同的分离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要根据不同混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且有时需要多种方法配合使用。
同时在分离和提纯时也要满足基本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师:那么针对海带这种固体样品,第一步操作是什么生:灼烧师:灼烧用到哪些仪器呢生:坩埚,坩埚钳,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等等(请学生上台搭灼烧装置,强调从下到上的顺序以及用坩埚钳拿坩埚的操作)师:灼烧的原理是什么阅读书本第2页知识预备1这样我们通过灼烧就把有机碘变成无机碘,今天我们不进行灼烧操作,灼烧好的灰分样品防在小烧杯中,接下来的操作是加水溶解,为使灰分中的碘离子充分的溶解,我们对混合溶液进行加热煮沸2~3min,冷却后进行过滤,得到无机碘离子的溶液板书:灼烧 15ml水煮沸冷却过滤海带→灰分(I-)→→溶解→→碘离子溶液师:过滤用到哪些仪器(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过滤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搭装置并演示过滤操作生:演示操作(教师及同学帮忙指出操作错误的地方)师;过滤操作注意点,我们归纳起来用6个字概括-----“一贴、二低、三靠”学生活动:全体学生练习搭过滤装置和练习过滤操作,并往烧杯中加水煮沸2~3 min师:在同学们掌握过滤操作后,接下来同学们把冷却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分离出碘离子溶液生;活动与探究;提取碘离子溶液过渡:展示同学提取出来的碘离子溶液如何检验出溶液中含有碘离子呢首先往溶液中加2ml 的硫酸酸化,再加4ml的双氧水(目的: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然后对溶液进行2步操作:第一步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入淀粉溶液,观察想像;第二步把其余溶液倒入分液漏斗,加入适量的四氯化碳进行萃取分液,观察现象板书:2 碘的检验取少量于试管淀粉硫酸酸化双氧水→→现象碘离子溶液→→碘单质溶液---→→现象其余倒入分液漏斗四氯化碳师:介绍萃取分液操作萃取的原理是什么(书第2页知识预备2)萃取分液的仪器(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萃取分液的操作:检漏、装液、振荡、静置分层、分液检漏;玻璃塞和玻璃活塞部位,教师演示检漏操作,学生练习操作装液:把溶液和萃取剂装入分液漏斗,体积不超过分液漏斗的3/4振荡:用右手掌抵住玻璃塞,握住瓶口部位;左手握住活塞部位,拇指按住活塞;用力振荡,振荡几次后,用拇指和食指旋转活塞进行放气。
化学校本课程从海带中提取碘活动目的:1.掌握萃取、过滤的操作及有关原理。
2.了解从海带中提取碘的过程。
3.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活动准备:药品:5%的过氧化氢, 酒精, 淀粉溶液, 四氯化碳溶液, 稀硫酸, 蒸馏水, 海带.实验仪器: 四支试管, 两只烧杯, 试管架, 坩埚, 坩埚盖, 坩埚钳, 泥三角, 酒精灯, 三角架, 玻璃棒, 石棉网, 胶头滴管, 过滤装置.活动过程:一、预习指导:引导学生预习教材中本实验的原理部分。
将海带烧成灰是为了将其中各种成分转移到水溶液中,加一些酒精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加充分。
碘在海带灰中主要以碘化物的形式存在,如以碘化钾,碘化钠的形式存在。
过滤中要注意两“低”三“靠”。
滤纸比漏斗上沿低,溶液比滤纸低;滤纸紧靠漏斗内壁,引流的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处,漏斗下面的导管紧靠烧杯内壁。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在其中主要的存在形式为化合态,例如,KI及NaI。
灼烧海带,是为了使碘离子能较完全地转移到水溶液中。
由于碘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被一些氧化剂氧化生成碘单质。
例如:,生成的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约是在水中溶解度的85倍,且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因此可用四氯化碳把生成的碘单质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萃取的原理:利用某种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性,进行分离的过程。
溶质一般是从溶解度小的溶剂中向溶解度大的溶剂中运动。
二、实验探究:1.称取3g干海带,用刷子把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刷净(不要用水洗)。
将海带剪碎,酒精润湿(便于灼烧)后,放在坩埚中。
2. 用酒精灯灼烧盛有海带的坩埚,至海带完成成灰,停止加热,冷却。
3. 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煮沸2min-3min,使可溶物溶解,过滤。
4. 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硫酸,再加入约1ml H2O2溶液。
观察现象。
5. 取少量上述滤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观察现象。
6. 将滤液放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1 mL CCl4,振荡,静置问题与讨论(1)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萃取碘不可使用酒精,因为酒精和水可任意混溶,达不到萃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