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20.75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数学第七章7.2.2用坐标表示平移姓名 班级备课人:韩姣姣 审核人:李春霞、陈军营 备课时间:3、25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图形进行平移;2会根据图形上点的横、纵坐标的变化规律,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学习重点】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学习难点】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前提测评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 , 平移不改变物体的 和 。
二、探索思考 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P75-76页,完成探究并归纳“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其中a 、b 为正数)(1)左、右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 ( )原图形上的点(x,y) ( ) (2)上、下平移:原图形上的点(x,y) ( )原图形上的点(x,y) ( ) 自学检测一: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P (-4,2),若将点P :(1)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3)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4)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2.已知A(1,4),B(-4,0),C(2,0).⑴将△ABC 向左平移三个单位后,点A 、B 、C 的坐标 分别变为 , , .⑵将△ABC 向下平移三个单位后,点A 、B 、C 的坐标 分别变为 , , .自学指导二:阅读课本P77页,思考并归纳“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之间的关系(其中a 、b 为正数)(1)横坐标变化,纵坐标不变:原图形上的点(x,y) 向 平移 个单位 原图形上的点(x,y) 向 平移 个单位(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化:原图形上的点(x,y) 向 平移 个单位原图形上的点(x,y) 向 平移 个单位自学检测二:1.已知A(1,4),B(-4,0),C(2,0).⑴将△ABC 三顶点A 、B 、C 的横坐标都增加2,相应的 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 平移了 个单位长度。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案及答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表示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以及理解坐标轴的平移变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表示,坐标轴的平移变换。
2.教学难点:理解坐标轴的平移变换。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平面直角坐标系。
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1)引导学生观察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了解横轴和纵轴的含义。
(2)讲解点的坐标表示方法,如点A(2,3)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为2,纵坐标为3。
2.讲解坐标轴的平移变换(1)引导学生观察坐标轴的平移变换,让学生了解平移变换的概念。
(2)讲解坐标轴平移变换的规律,如将横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纵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
3.举例讲解(1)教师出示一个具体的例子,如点B(-3,2),让学生找出该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进行坐标轴的平移变换,如将横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纵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让学生找出变换后点B的位置。
4.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深入思考:如何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答案模板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由横轴和纵轴组成的直角坐标系。
2.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表示:如点A(2,3)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为2,纵坐标为3。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性质,掌握平移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坐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移的定义及性质2. 坐标系中平移的表示方法3. 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的性质,坐标系中平移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平移的定义及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坐标系中平移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坐标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探索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拉抽屉等,引导学生感受平移现象。
2. 新课讲解:讲解平移的定义及性质,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坐标系中平移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坐标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探索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平移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熟练运用坐标表示平移。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坐标表示方法。
2. 坐标纸:用于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平移。
3. 课后作业:提供具有不同难度的题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平移的定义及性质。
2. 第二课时:分析坐标系中平移的表示方法。
3. 第三课时:探索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第四课时:总结本单元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用坐标表示平移(优质课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目标:1. 掌握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2. 经历探索点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图形各个点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索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直角坐标系,对直角坐标系及坐标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混乱,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教法:根据所学知识直观性的特点,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的点播为辅。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什么叫做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
二、观察发现(1)在方格纸上画出点A的坐标,然后按照下面的提示进行平移,观察平移后点的坐标变化:点A(-3,-2)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2,-2)点A(-3,-2)向右平移7个单位长度;(4.-2)总结:若将点A(-3,-2)向右平移a(a>0)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3+a,-2)横纵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向右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加。
教案: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2. 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并能用平移的知识进行解释;3. 能够根据要求进行图形的平移,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2. 学会用平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平移的概念及其性质;2. 图形平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平移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 图形平移的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平移的图片、实例、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和实例导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上升、滑滑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如何发生的?(二)探究平移的概念和性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总结平移的性质:(1)平移前后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平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特点。
(三)平移的运用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实现图形的平移?2. 演示图形的平移方法,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进行图形的平移。
3. 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根据要求进行图形的平移,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四)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巩固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 课后作业: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用平移的知识进行解释。
(五)总结和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结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并能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任务分析
(1) 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 轴、y 轴的正方向;
(2)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 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个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y
x
小强家(-150,350)
小刚家(150,200)
50
O(学校门)
图1
活动2
如图2是某中学的平面示意图的一部分,请你想一个办法描述各个场所的位置,在用坐标的方法来表示位置时,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图2
说明:教师可以使用课件演示以上述任意一个地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 轴,竖直方向为y 轴的建立坐标系的情形.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可以用坐标的方法来表示各个场所的位置,因此首先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何建立呢?这里有很多方法:可以以实验楼为坐标原点,也可以以宿舍为坐标原点,也可以以学校大门为坐标原点等等.若以学校大门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此时宿舍的坐标(2,7),实验楼(-2,6),教学楼(0,4),操场(2,4),办公楼(0,2).
图6
活动7
小结与作业
小结
1.利用坐标方法表示位置.
2.图形的平移实质就是点的平移.
3.点在平移时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作业:
习题6.2 学生总结
记录作业
巩固加深。
用坐标表示平移说课稿(通用10篇)用坐标表示平移说课稿 1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用坐标表示平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点或图形平移及其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数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了平移变换,这就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在数学中的作用,在这部分知识中着重突出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所以本节课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图形变换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究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坐标变化的规律。
难点:在坐标系中结合图形的平移变换理解和归纳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并进行应用。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学法分析: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索——主动总结——主动提高,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五、教学过程1、回顾旧知,引出新知通过课件展示飞机的平移过程,通过这样一个动态过程来复习平移概念及性质,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回顾平移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新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也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中去。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
学习目标:
在同一平面坐标系中,能用坐标表示平移变换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做平移?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2.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
二、学习活动
具体怎样用坐标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
(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探究活动1:
我们先从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间的关系开始探讨。
(幻灯)将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A
1。
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A
2
观察A、A
1、A
2坐标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反过来,由A向左平移五个单位呢?
探究活动2:
将A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A
1
将A向上平移7个单位,得A
2
反之,将A向下平移4个单位呢?
总结规律1:
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间的关系
(1)左、右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x+a,y)
原图形上的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x-a,y)
(2)上、下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向上平移b个单位(x,y+b)
原图形上的点(x,y),向下平移b个单位(x,y-b)
我们探究完了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3:
1、△ABC三个顶点的坐标A(4,3),B(3,1),C(1,2)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
(2)依次连接A1,B1,C1,各点,得到三角形A1B1C1
猜想:△A1B1C1与△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将△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
猜想:△A2B2C2与△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3、将△ABC 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6,纵坐标减5,又能得到什么结论?总结:图形的斜向平移,可通过左右平移和上下平移来完成。
总结规律2:
(1)、横坐标变化,纵坐标不变:
原图形上的点(x,y),(x+a,y)向右平移a个单位
原图形上的点(x,y),(x-a,y)向左平移a个单位
(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化:
原图形上的点(x,y),(x,y+b)向上平移b个单位
原图形上的点(x,y),(x,y-b)向下平移b个单位
四、当堂训练:(幻灯片)
五、小结:
你今天的收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