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血压、无创血压比较(自己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90例心脏外科术后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结果的对比目的对比分析90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结果。
方法选择90例于2013年1月~6月在我院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同时行无创血压监测和有创血压监测,比较和分析两种血压监测方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结果。
结果无创血压监测和有创血压监测在患者术后12 h内监测结果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2 h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种监测方式所监测到的患者舒张压任何时间段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心脏外科术后的患者早期采用有创血压进行监测效果更佳。
标签:无创血压;有创血压;监测几年来随着医疗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监测和发现高血压,在靶器官损伤前开始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创血压监测作为血压监测的金标准在一些大型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和麻醉科室开展实施[1]。
但是由于其对人体有损伤,对技术与环境要求较高,无创血压因为其易操作性和无创伤性等优点在众多的医院临床中广泛应用[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90例于2013年1月~6月在我院胸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先心病患者56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1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3例,夹层动脉瘤患者10例。
女性患者49例,男性患者41例,患者年龄在3~81岁,平均年龄(49.5±11.9)岁。
所有患者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有创血压监测方式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患者同侧桡动脉、股动脉以及肱动脉等动脉进行套管针置入,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后铺巾做局部麻醉,将套管针置入患者动脉与传感器和监测仪连接后进行监测[3]。
无创血压监测方式采用袖套法行无创血压测定,常规将套袖式血压计缚于有创血压监测所测患者肢体的同侧上臂肱动脉处进行监测。
入院后对所有90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应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行血压监测72 h,监测期间严格按照临床医师的医嘱操作,每隔30~60 min进行检测并记录患者的收缩压压和舒张压值以及患者的心率。
34例休克患者有创血压值与无创血压值的比较苏州市立医院本部(215002)李茜摘要目的:探讨休克患者血压监测的最佳方法。
方法 34例ICU 休克患者,每位患者分别选择左侧或右侧桡动脉穿刺行直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同时同侧肱动脉间断进行无创血压测定,分别记录两种方法的测量值。
结果休克患者在休克尚未得到纠正前其无创血压的结果明显高于有创血压,而休克得到纠正后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结论对于休克患者,有条件时应尽可能采用有创血压。
关键词休克;有创血压监测;无创血压监测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近年来虽有逐步被先进无创伤性监测所代替而使临床应用日趋减少,但它无疑仍是手术室和ICU等大手术和抢救危重病人时不可缺少的手段。
Beverly Campbell等人概述了休克状态进行无创血压监测(NIBP)可能提供不可靠的较高的血压值,而有创动脉测压(IBP)却能提供更准确的患者低血压状态。
国内有人对高血压病人进行了IBP和NIBP的比较,其结果显示NIBP可能提供较低血压状态。
而IBP能提供更准确且连续的动态血压,特别适用于控制性降血压过程。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临床上准确判断休克患者的血压状态,对34例休克患者进行了IBP和NIBP的监测值比较,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2009年1月-2009年10月,34例ICU休克患者,男24例,女10例,年龄24-93岁,病种包括:宫外孕破裂出血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例,产后大出血5例,脾破裂5例,颅脑损伤20例。
全部患者入ICU时无创血压均符合休克诊断标准。
1.2 方法:所有患者Allen’s试验(此试验主要用于估计掌弓侧支循环,判断对有创臵管有无禁忌症,与血压值无相关意义)均为阴性。
对休克病人宜先快速输液或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待血压回升后再进行操作。
每位患者分别行左侧或右侧桡动脉穿刺,接动脉管于换能器上,并臵换能器于左或右腋中线水平,测有创血压(IBP),同时,采用标准袖带,进行震荡法无创血压(NIBP)测定,两者均同时接入同一台监测器(Spacelabs.U.S.A)上,IBP值取NIBP测量开始前的数值进行同步观察,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值。
ICU有创与无创血压的运用及对比摘要】目的:通过对有创与无创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有创血压监测在抢救重症患者的作用。
在ICU危重患者进行无创血压监测可能提供不到可靠值。
采用有创血压能监测24 h动态血压,根据血压调节升压药物,并随时监测血气分析,了解患者的呼吸状况。
较无创血压相比,有创血压更加精准,直接,能及时根据病情及时处理,为患者抢救生命赢得了时间。
结论:在抢救患者时建立有创血压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有创血压护理体会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11年03月至2011年12月对36例危重患者进行有创与无创血压同时进行48h监测。
其中男性20例,女16例,年龄4岁~70岁。
其中休克患者14例,急性胰腺炎的10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12例。
1.2 方法有创血压监测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动脉有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等。
其中以左臂桡动脉为首发部位,其次为股动脉。
一般首选桡动脉,此处易暴露、好固定、便于观察。
常规消毒铺巾,将套管针与皮肤呈30°角,与动脉走行相平行进针,当针头穿过动脉壁时有突破坚韧组织的脱空感,并有血液呈搏动状涌出,证明穿刺成功。
此时即将套管针放低,与皮肤呈10°角,再将其向推进2mm,使外套管的圆锥口全部进入血管腔内,用手固定针芯,连接传感器和监护仪,为了确保取值准确,我们采取以下有效的监测管理:⑴用肝素盐水3ml/h持续冲洗管道,保持通畅;⑵当需要延长管时,所连接的延长管要有一定的硬度,以免在压力袋充气时管道过度扩张,产生误差;⑶根据以为随时调整压力传感器与右心房同水平;⑷各管道连接紧密,无漏液漏气,保持密闭无菌状态,传感器的塑料盖内要充满液体,无气泡;⑸取值前或监护仪断电后应重新校零,并仔细观察监护屏幕上的压力波形,波形满意方可取值。
正常血压的波分为升支、降支、搏支。
有规律的出现。
当监测仪上压力曲线异常时应查找因,如果为管道内有凝血而发生部分堵塞的情况时,应抽出血块加以疏通,千万不可用力推,以免造成血栓栓塞。
有创动脉血压和无创动脉血压的对比有创动脉血压的测量对于严重的危重患者和手术患者,无法连续显示瞬间的血压变化,因此对于血压不稳定及失血性休克的危重患者,尤其是手术患者,无创血压的监测尤为重要,与有创血压监测相比,无创血压可以提供连续、可靠、准确的监测数据。
目前,临床上监测动脉血压的方式分为有创(桡动脉穿刺)和无创(袖带法)两种。
袖带法的原理是通过检测动脉血管壁的运动、博动的血液或血液容积等参数间接得到血压,主要是用充气袖带阻断四肢动脉,通过柯氏音或示波法来测量血压。
这种方法最大的缺陷是不能实时的检测,结果较延迟,也易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和松紧度的影响。
有创动脉血压检测即桡动脉穿刺的原理是将套管留置于周围动脉内直接测压的监测方法,能连续监测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血压。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缺陷是具有创伤性,技术要求高,有使外周动脉管腔部分或全部闭塞、假动脉瘤形成、OLser结节形成、在导管插入的地方形成血栓和脓毒血症的风险。
TL-200无创连续血液监测系统由浙江善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引进美国先进技术而成的TL-200无创连续血液监测系统,能够提供连续、可靠、准确的监测数据。
TL-200是第三代完全无创的仪器,它能动态、实时地处理动脉血压的信号而不用外部校准,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低。
该仪器能够监测每一次脉搏跳动时的桡动脉压的波形和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和脉搏,其准确性,灵敏性几乎等同于桡动脉穿刺,并且不存在桡动脉穿刺所引起的并发症的风险,这对于临床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危重病人。
资料来源:浙江善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唯美句子】走累的时候,我就到升国旗哪里的一角台阶坐下,双手抚膝,再闭眼,让心灵受到阳光的洗涤。
懒洋洋的幸福。
顶 3 收藏 2•【唯美句子】一个人踮着脚尖,在窄窄的跑道白线上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又走回来。
阳光很好,温暖,柔和。
漫天的安静。
顶7 收藏7•【唯美句子】清风飘然,秋水缓淌。
有创⾎压监测,就不受影响了吗?不,有创⾎压监测的准确性受如下因素影响:当然不①测量部位桡动脉逐渐升⾼,舒张压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由于肱动脉⾄桡动脉主动脉、肱动脉研究显⽰动脉收缩压从主动脉动脉内径从主动脉到肱动脉逐渐减少,⾎管僵硬度逐渐增加,这些净效应使得⾎压折返波增⼤,从⽽导致不同部位存在不同的⾎压值。
随着年龄的增加,主动脉僵硬度随之增加,60岁时中⼼与外周僵硬梯度趋于相等,此时,外周与中⼼收缩压的差别很⼩。
②传感器的位置在数值上,表现为传感器的位置每改变5 cm,⾎压值就会改变3 mmHg~4 mmHg。
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测量值!①休克患者休克患者⽆创⾎压监测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有创⾎压⾼。
研究表明,休克患者⽆创⾎压测量的收缩压⽐有创⾎压测量的收缩压⾼18±5 mmHg,舒张压⾼12±3 mmHg,脉压差也⾼于有创⾎压测量的脉压差,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据推测,这种差异可能与休克时⾎流动⼒学变化有关。
②肥胖患者肥胖患者有创⾎压监测得出的收缩压较⽆创⾎压⾼,⽽舒张压较⽆创⾎压低。
③⾼⾎压患者⾎压越⾼的患者,有创⾎压与⽆创⾎压测量值之间的有创⾎压测得的收缩压较⽆创⾎压⾼,且⾎压越⾼的患者差值越⼤。
④外周⾎管病变患者相关研究发现,有明显动脉硬化者的有创收缩压较⽆创收缩压⾼30 mmHg,两法测得的舒张压⾮常接近,差异⽆统计学意义。
到底应该信任谁?这是⼀个问题……通俗来说,⽆创⾎压获得的是“点”⾎压,有创⾎压监测得到的是“线”⾎压。
⾸选的监测⽅法,在危重患者、休克患者、特⼤⼿术循环波动较⼤的患者中,有创⾎压有创⾎压应当是⾸选但这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放弃⽆创⾎压监测。
⼀旦有创⾎压由于受到个别⼲扰因素测量值不准确时,完全依赖有创⾎压也可能做出错误的抉择。
因此,有条件的话,最好采⽤有创⾎压和⽆创⾎压同时监测的策略,综合患者因素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参考⽂献:[1] 王丽霞,沈健,丁正年等.有创⾎压与⽆创⾎压准确性的评价以及对治疗的影响[J].国际⿇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34(11):1016-1019,1027.DOI:10.3760/cma.j.issn.1673-4378.2013.11.014.[2] 王宇娇,⾼岚,孙⼠艳等.⾼⾎压及休克患者有创与⽆创⾎压差异性的Meta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4014-4016.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5.33.012.[3] ⾼万露,汪⼩海.全⿇⼿术患者围术期下肢有创⾎压与⽆创⾎压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醉学杂志,2015,31(2):164-166.[4] 徐鑫,吴廷丽,马正良等.全⾝⿇醉患者⽆创⾎压与有创⾎压的对⽐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5,(7):141-143.DOI:10.11969/j.issn.1673-548X.2015.07.040.[5] 刘爱杰,柳国强,王世端等.胸科患者侧卧位术中双侧上肢⽆创⾎压与有创⾎压的⽐较[J].临床⿇醉学杂志,2011,27(9):905-906.。
1、有创血压监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比较有创血压测量值>无创血压测量值;据对比观察,收缩压在100mmHg-150mmHg,两者结果相仿;超过或低于此范围就有差别;一般认为,对于血压正常者来说,有创法测得的动脉压比无创法略高,收缩压常常会高出5mmHg~20mmHg;胡星兰等对20例进行有创血压测量的成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有创血压值高于无创血压值,而且收缩压差异较大,与年龄相关性小,而舒张压的差异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差异越小;休克、低血压和低体温病人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比较有创血压测量值<无创血压测量值;类似蓄水池的作用在休克、低血压和低体温时,由于血管收缩,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值的差别较5mmHg-20mmHg还会增加;但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监测所得的结果却与理论不符,1997年Campbell在对危重病人特别是休克状态的病人的研究中发现无创血压可能提供不可靠的、较高的血压值,而有创血压监测能准确的反映病人的血压状态;2000年宋林萍等在97例休克病人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相关性研究中也得出了无创血压值高于有创血压值的结论,这是因为在行无创血压监测时,由于袖带充气加压,通过肌肉组织将血管压闭,此时压闭血管近心端,血容量逐渐增多,相当于一个蓄水池的作用;当放气时,外加压强逐渐降低,当降至内外压强相等时,积聚的血液在心脏收缩时冲过压闭的血管,引起血管外部的压强增大,产生较高的无创血压值;2006年任春霞等l171对心内直视术后30例病人的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进行了24h监测,对比研究发现在心脏术后8h内有创收缩压比无创收缩压低,而有创血压可更准确地反映病人的低血压状态;在心脏术后8h后有创血压值与无创血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时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具有同样的临床价值,所以,可以用无创血压监测替代有创血压监测,减少有创血压监测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3、高血压及高血压危象病人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比较有创收缩压测量值>无创收缩压测量值;2003年邹春莉等对20例未进行治疗的Ⅱ级、Ⅲ级高血压病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有创收缩压较无创收缩压高10mmHg,有明显动脉硬化者这种差距更大,可达30nmuqg;两法测得的舒张压非常接近,差异无显着性意义,这是因为在正常人中血压压力波传导有返折现象;在高血压病人多有动脉弹性减退,血压压力波传导的返折现象减小,两种监测方法之间的误差减小,因此无创法可反映真实情况;同年邹春莉等又对28例高血压危象病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在高血压危象病人中无创收缩压约低估了18mmHg,对于血压更高者,这种差别更大;两法测得的舒张压差异无显着性意义,因为对于高血压危象病人动脉弹性显着减退,返折现象大大减小,再加上舒张压比收缩压显着低,血流流速的动能较小,所以无创法测得的血管壁的侧压与有创法测得的端压接近;这一结果提示,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来判断高血压危象病人的收缩压要慎重,因为此时测得的收缩压比实际值要低,可能错误地低估病情,还可能误判治疗效果,延误病情;4、有创血压、无创血压测量值的分析①对于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ABP有创血压均高于NBP无创血压,可能是由于ABP血管弹性势能+动能值不仅包括血液的净水压,还包括血流的动能转化的动压力,而且血压越高,动压力越大;而NBP弹性势能-皮肤皮下组织衰减的值不包括动压力,且动脉搏动的声强通过皮下组织时或多或少会有所衰减,因此其值往往小于ABP;②对于休克组NBP明显大于ABP,这可能是由于血压偏低的时候动脉搏动信号减弱,袖带反复充气校正而造成局部血流积聚的缘故蓄水池作用,这时血流的动压力很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1、有创血压监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比较?
有创血压测量值>无创血压测量值。
据对比观察,收缩压在100 mmHg -150 mmHg,两者结果相仿;超过或低于此范围就有差别。
一般认为,对于血压正常者来说,有创法测得的
动脉压比无创法略高,收缩压常常会高出5 mmHg~20mmHg。
胡星兰等对20例进行有创血压测量的成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有创血压值高于无创血压值,而且收缩压差异较大,与年龄相关性小,而舒张压的差异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差异越小。
休克、低血压和低体温病人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比较?
有创血压测量值<无创血压测量值。
(类似蓄水池的作用)在休克、低血压和低体温时,由于血管收缩,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值的差别较5 mmHg -20 mmHg还会增加。
但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监测所得的结果却与理论不符,1997年Campbell在对危重病人特别是休克状态的病人的研究中发现无创血压可能提供不可靠的、较高的血压值,而有创血压监测能准确的反映病人的血压状态;2000年宋林萍等在97例休克病人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相关性研究中也得出了无创血压值高于有创血压值的结论,这是因为在行无创血压监测时,由于袖带充气加压,通过肌肉组织将血管压闭,此时压闭血管近心端,血容量逐渐增多,相当于一个蓄水池的作用。
当放气时,外加压强逐渐降低,当降至内外压强相等时,积聚的血液在心脏收缩时冲过压闭的血管,引起血管外部的压强增大,产生较高的无创血压值。
2006年任春霞等l171对心内直视术后30例病人的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进行了24 h监测,对比研究发现在心脏术后8 h内有创收缩压比无创收缩压低,而有创血压可更准确地反映病人的低血压状态。
在心脏术后8 h后有创血压值与无创血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时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具有同样的临床价值,所以,可以用无创血压监测替代有创血压监测,减少有创血压监测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
3、高血压及高血压危象病人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比较?
有创收缩压测量值>无创收缩压测量值。
2003年邹春莉等对20例未进行治疗的Ⅱ级、Ⅲ级高血压病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有创收缩压较无创收缩压高10 mmHg,有明显动脉硬化者这种差距更大,可达30 nmuqg;两法测得的舒张压非常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这是因为在正常人中血压压力波传导有返折现象。
在高血压病人多有动脉弹性减退,血压压力波传导的返折现象减小,两种监测方法之间的误差减小,因此无创法可反映真实情况。
同年邹春莉等又对28例高血压危象病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在高血压危象病人中无创收缩压约低估了18 mmHg,对于血压更高者,这种差别更大。
两法测得的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因为对于高血压危象病人动脉弹性显著减退,返折现象大大减小,再加上舒张压比收缩压显著低,血流流速的动能较小,所以无创法测得的血管壁的侧压与有创法测得的端压接近。
这一结果提示,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来判断高血压危象病人的收缩压要慎重,因为此时测得的收缩压比实际值要低,可能错误地低估病情,还可能误判治疗效果,延误病情。
4、有创血压、无创血压测量值的分析?
①对于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 ABP(有创血压)均高于 NBP(无创血压),可能是由于 ABP(血管弹性势能+动能)值不仅包括血液的净水压 ,还包括血流的动能转化的动压力 ,而且血压越高 ,动压力越大。
而 NBP(弹性势能-皮肤皮下组织衰减)的值不包括动压力 ,且动脉搏动的声强通过皮下组织时或多或少会有所衰减 ,因此其值往往小于ABP。
②对于休克组NBP明显大于ABP,这可能是由于血压偏低的时候动脉搏动信号减弱 ,袖带反复
充气校正而造成局部血流积聚的缘故(蓄水池作用),这时血流的动压力很小 ,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Welcome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