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常见疾病超声诊断技能
- 格式:ppt
- 大小:12.30 MB
- 文档页数:27
腹部常见疾病超声诊断超声诊断在对腹部脏器疾病的诊断中,由于其快速、便宜,是腹部疾病的首选。
此外,心脏超声、妇产科超声、腔内超声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同时,介入性超声、超声波治疗、震波碎石等方面的检查与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
超声检查主要是为了了解人体的各项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等问题,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要做好超声检查,了解一下有没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从而降低对人体的伤害。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超声检查是什么超声检查又称超声,是一门独立的影像学,超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超声波在人体内的传播,在接触到不同组织间的接触面时,产生一些物理性质,并通过超声设备对反射的强度进行处理,再以各种形式在荧光屏上呈现二.腹部超声检查的方法腹部超声检查是离不开超声探头,将其接触于患者体表后即可通过非腔道介入的手段进行检查,是目前各大医院普遍应用的一类检查方法,它的检查范围涵盖了肝脏、胰脏、脾、胆囊、肾、膀胱等诸多腹腔脏器及组织,可通过探查确定组织器官的形态、大小,并针对其内部结构、回声状态进行详细检查,可对大部分脏器疾病进行明确诊断。
那么腹部超声通常可以对哪些疾病进行诊断呢?我们经过整理多项临床研究资料发现,此方法可诊断的疾病种类丰富,通常包括肝硬化、脂肪肝、肝血管瘤以及肝癌等肝脏疾病,亦可对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等胆病进行明确诊断,亦可对主动胰腺、脾脏、肾脏、子宫、阑尾疾病进行诊断,并可用于评估胎儿发育状况。
本文将针对集中超声诊断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进行介绍。
二.通过腹部超声检查诊断脏腑健康状态那么腹部超声是通过检查哪些内容来获取疾病信息并进行准确诊断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实质性脏器:超声检查主要针对腹部诸多脏器的形态、大小、部位及内部结构进行判断,常用到的办法就是通过回声特点来评估脏器健康状态,可有效评估受检脏器是否存在肿大、萎缩等异常状态,亦可对肿瘤生长状态、生长部位进行确定。
腹部超声检查大全(B超)腹部超声检查大全(B超)1、超声波的基本知识(1)超声波的物理性质超声波是频率高于KHZ(千赫兹)的声波。
由于超声波的频率超过了人耳的听觉范围,因而人耳感觉不到声音。
超声波具有声波所有的物理性质,但其频率高,波长短。
产生超声波的方法有多种,现代超声波的产生主要是利用某些晶体(如石英,酒石酸钾钠、锆钛酸铅等)的特殊物理性质----压电效应产生超声波。
超声波的声束由于超声波的波长较短,接近红外线的波长,因此和光线一样,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形成超声束。
在超声技术中,超声波由探头发出并进入人体后,在距离探头较近的一段区域内,形成一条宽度近似探头直径的超声束,此区称为近场。
在近场的远侧超声束逐渐增宽,此区称为远场。
超声波的反射、折射和散射当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时,在介质分界面将产生反射。
超声波在介面反射后,剩余能量的超声波将进入第二介质,称为透射。
如果两种介质中的声速相同,透射声束的方向将等于入射声束的方向。
但如果两种介质中的声速不同,透射声束将发生方向的转折,称为折射。
剩余能量将以某一中心向空间各个方向传播,称散射。
散射进返回探头的回声信号强度明显减弱。
超声波的吸收和衰减超声波在体内传播的过程中,强度将随着所传深度的增加而进行性减弱,称衰减。
超声波在体内衰减是由于超声波的反射、散射和超声波吸收而引起的。
(2)超声波的声像图超声诊断仪的探头又称换能器。
它先将电能转换成声能而发生超声波。
超声束进入人体后遇到两种不同介质时,在介面的分界面产生反射,称为回声,剩余的能量继续深入,当再遇到不同介质的介面时又发生反射,依此类推。
超声波诊断仪又将人体某部位各层组织的回声通过探头回收到仪器内,并将声能再转换成电能而显示在荧光屏上就成为声像图。
所以声像图也就能间接反应人体某部位各层组织的结构。
(3)B型超声波诊断仪反应回声大小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波形来反应,波形的振幅(即高度)大者回声强,反之弱。
205科技创新腹部疾病的超声检查,你了解多少?超声检查是利用人体对超声波的反射进行观察,是用弱超声波照射到身体上,将组织的反射波进行图像化处理,声像图能间接反映人体某部位各层组织的结构。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腹部疾病超声检查的相关知识。
腹部的解剖结构人的身体内部包括很多器官,而且每一个器官都起着应有的作用,那么下面来看一下人体腹部解剖图及其图片吧。
腹膜 peritmneum 为全身面积最大、配布最复杂的浆膜,分为腹膜壁层和腹膜脏层。
脏腹膜与壁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腹膜腔peritoneal cavity。
男性腹膜腔为一封闭的腔隙;女性腹膜腔则藉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腹膜具有分泌、吸收、保护、支持、修复等多种功能。
腹膜腔内有胃、十二指肠、肝、胆囊、胰、脾、肠、阑尾、卵巢、输卵管、子宫、膀胱、肾、肾上腺、输尿管等器官。
腹腔内器官病变腹腔内任何一个器官都可能发生病变,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肠梗阻、肝肿瘤、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肾、输尿管结石、膀胱炎、卵巢囊肿等等。
病变会引发一系列相应的症状,有些病情严重可能会导致危及病人生命。
所以,一旦怀疑存在腹部病变,一定要及时做相关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常见的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适用于肝、胆囊、胆管、脾、胰、肾、肾上腺、膀胱、前列腺等多种脏器疼痛的诊断。
超声检查方法简便,诊断准确率高,对受检者无损伤性。
超声波在空气中衰减很快,不适合作空腔脏器检查,比如胃的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注意事项首先做腹部超声检查要进行空腹,禁食禁水8到12个小时。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在腹部超声检查空腹的时候前一顿的饮食,需要注意进食的性质以及进食的量,不能吃太多的东西,要尽量少吃太油腻、脂肪含量、蛋白含量高的东西如豆制品、奶制品,以清淡的饮食和蔬菜类为主,这样有利于肠道排空,防止肠管胀气,减少肠道内气体,更有有利于第二天的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腹部超声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一、超声诊断的特点优点:1、无辐射;2、实时扫查(心脏检查);3、多切面扫查;4、连续扫查;5、操作简便缺点:遇到气体或骨骼组织超声不易透入而不能检查,故颅内,肺内组织,肠腔等不易检查。
二、超声的物理学概念1、频率>20000Hz,纵波称超声波;2、超声波与光类似,在介质中以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散射、绕射、吸收等特性。
两种介质声阻抗有差异时,超声波在传播中就产生反射界面,超声回声图像主要依据反射原理,折射见于侧方声影,散射见于脂肪肝、巨块型肿瘤后方。
3、多普勒效应:声源和接收体间发生相对运动而发生声源的频率发生改变(频移)称多普勒效应,运动对向接收体频率增高,背向接收体频率降低。
4、正压电效应--接收超声、负压电效应--发射超声。
5、超声波频率越高,其分辨率越好,但穿透力差,相反,频率越低,分辨力降低,穿透性好,所以目前临床上检查体表部位一般用7~10MHz,腹部器官一般3~5MHz,心脏一般2~4MHz。
三、超声波类型1、A型超声波--目前临床上基本上不用。
2、B型超声波--二维图像、切面图像,是M型、多普勒超声的基础。
3、M型超声--属一维超声,某一取样线上点运动随时间变化而描绘的曲线,主要用于心脏方面的测量。
4、多普勒超声:利用多普勒原理反映流动液体(主要是血流)的流动和流速、流量。
血液中的多普勒信号主要由红细胞产生。
1)彩色多普勒:一般流向探头为红色,背向探头为蓝色,高速血流为五彩血流。
2)脉冲多普勒(Pulsed wave Doppler,PW):可测定血管中某点的血流情况,具有距离选通功能,反映高速血流不适合。
3)连续多普勒(Continue wave Doppler,CW):适应于高速血流,对血流定量如二尖瓣狭窄、PDA、主瓣关闭不全等的最大返流速度或分流速度需CW测量。
4)能量多普勒(DPI):能显示某一器官或组织中血液分布,可有或无方向性,无大小值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