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格式:doc
- 大小:410.00 KB
- 文档页数:17
新“五定”管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摘要】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简称兰州石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五定”工作,是指“以事定岗,以岗定人,以职定责,以责定权,评价定薪”.公司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通过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加强基础工作,有针对性地创新“五定”工作,提高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期刊名称】《企业管理》【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3页(P44-46)【作者】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简称兰州石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五定”工作,是指“以事定岗,以岗定人,以职定责,以责定权,评价定薪”。
公司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通过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加强基础工作,有针对性地创新“五定”工作,提高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兰州石化的新“五定”管理的内涵是,通过工作分析实现“人、岗、事”三者之间的最佳匹配,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目标,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某一特定的工作目标、性质做出明确的规定,并且确定完成这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行为。
工作分析主要体现在:一是以战略为导向,加强岗位与组织和流程的有效衔接;二是以现状为基础,加强人与工作的有机融合;三是以分析为核心,加强对岗位的系统把握;四是以稳定为前提,加强《岗位说明书》的动态管理。
在新的条件下,应用工作分析的成果,进一步明确岗位设置、定员编制、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及任职条件等内容。
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评价,确定薪酬等级。
岗位评价是企业内部建立薪酬公平机制的重要手段,对于不同形式的岗位,不论岗位的工作内容是否相同,都可以通过对比岗位背后隐含的付薪要素,将各种要素的作用和重要程度予以综合,确定它们的相对价值,并据此确定岗位薪酬。
岗位评价引入了量化分析的方法,克服了不同岗位之间由于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不同造成的价值对比障碍,使得岗位薪酬的制定可处于同一标准之下,从而为增加岗位薪酬的合理性,克服其制定过程的主观性、随意性奠定了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实施策略石油化工行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石油化工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体系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复杂,涉及多个环节和工序,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信誉和市场地位。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明确质量目标、规范作业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1. 领导层的承诺:公司高层要明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将之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中,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2. 客户导向:将客户需求与产品设计、生产过程相结合,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期望。
3. 过程管理:通过流程控制、不断改进,实现工艺和流程的规范化,以提高产品稳定性和一致性。
4. 绩效评估:建立绩效指标体系,定期对产品和工艺进行评估和监控,采取相应措施,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步骤1. 规划阶段: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目标,编制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和资源分配。
2. 实施阶段:按照计划,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质量管理要素,包括组织结构、工艺流程、文件记录等。
3. 检查阶段:通过内部审核、第三方审核等方式,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4. 维护阶段:将质量管理体系纳入日常经营管理,与相关管理体系相衔接,确保持续有效运行。
四、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 员工意识培养: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知识培训,提高员工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 技术手段支持:引进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变革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流程,需要有足够的变革管理能力。
4. 多方合作: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质量管理的改进和提升。
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
以下是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的一些优秀成果:
1. 信息化管理系统:石油石化企业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销售、仓储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经营效率和生产效益。
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企业能够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2. 工艺优化:石油石化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和排放,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产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资源综合利用:石油石化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对废弃物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如利用工业废气生产化工产品,利用废弃热能发电等,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环境保护措施:石油石化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环保设备和技术,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致力于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加强环境管理,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对环境监测和排放达标进行严格监管。
5. 人才队伍建设:石油石化企业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力。
总之,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提高了
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同时也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兰州石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李湛;柴成博【摘要】兰州石化公司按照中石油信息化建设的部署,于2009年成功实施炼油与化工生产运行系统(MES),其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属于MES的子模块,LIMS的实施全面覆盖了兰州石化所有质检业务,实现全厂质检业务自动化管理,提高了质量数据和相关信息的传递的速度,利用WEB查询对原材料、中控、成品等质量数据进行控制,满足了质量数据的共享,规范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提升了实验室现代化管理水平。
【期刊名称】《中国管理信息化》【年(卷),期】2016(019)015【总页数】3页(P53-54,55)【关键词】LIMS;质检;流程;管理【作者】李湛;柴成博【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自动化研究院,兰州 730060;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自动化研究院,兰州 73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5随着科研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分析测试的要求无论在样品数量、分析周期、分析项目和数据准确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原来的人工管理模式在这种形式下已难适应。
为此,国际上相关实验室均已开始朝网络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在国外,LIMS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应用,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日益成熟,出现了成功的商品化LIMS,代表的有StarLims,Labsystem,Beckmen等公司发布的LIMS;在国内,起步于20世纪的90年代,近年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代表的产品有LABWARE公司、英普思公司推出的LIMS。
2.1 LIMS概述LIMS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的缩写。
LIMS通过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的实验室数据库,来对实验室的信息进行自动储存和处理,以降低管理性工作的强度;在线提供最新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功能,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生产人员可以快速得到准确的信息;分析数据的中间计算和传输都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消除了人为误差,降低了时间延误;所有的分析数据及相关的管理信息将被自动地输送到服务器的数据库进行归档保存,并进行自动备份;化验仪器数据自动采集功能最大幅度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件12015年度(第二十八届)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获奖目录一等奖:27项1. 中国石油油气储量评估管理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王永祥张君峰孙广伯段晓文张亚庆王靖云徐小林鞠秀娟杨桂茹赵丽华2. 大型气田天然气战略储备体系构建与实施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周志斌周国栋胡俊坤熊伟杨涛贺志明李仲刘军魏林邹晓琴李毅卢栎羽3. 以提升主业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全产业链管理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周学仲杨云王涛李友成李磊邹宗楠孙宇4. 深水钻完井工程管理体系建设与应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姜伟周俊昌胡伟杰杨秀夫付英军刘正礼罗俊丰李中方满宗赵景芳来宣朝蒋世全5. 基于管理信息融合的公司全面流程化管理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黄刚姜立增高联益陈兴德翟金生陈凤廷杨光黄焜刘建武唐启彬高振友冯运凯6. 大型石油公司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部袁光宇丘宗杰陈壁杨树波阎洪涛王建丰刘光成乐钻柯吕雄郭少儒李玉斌李祎7. 基于降本增效的致密油水平井工程高效管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崔宝文邵奎政徐会建于珊珊李海燕张平马国良罗建明王发现王淑萍宋微立廖远慧8. 基于岗位评价的“岗位等级体系建设”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贾鸿武孙凤湘丁华马燕酚宋宏林曹娜娜杨丰品范建发郑建海张科伟郭军太赵银科9. 以技术服务石油合同为核心的海外大型油气开发项目独立型法律管理中国海油伊拉克有限公司佴小勇吕儒红王贺猛辛智强10. 采油工程持续融合创新管理与实践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刘合闫建文罗凯杨清海金旭杨胜建赵昌明11. 大型炼化企业危险作业受控管理流程再造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烯烃厂刘振宏侯维张炳辉闫成玉刘辉汪洋郭凯振王维民齐健杜志军王久文12. 基于价值管理的财务经营体系构建与实施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闫宏徐庆红王学庆张晓燕熊伟王海文谢朝辉姜晶陈红梅徐海旭刘虎胜周春江13. 炼化企业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陈俊豪陈继南范芒张寿高胡建华范永勤朱文军陈武刘文君胡伟葛国成叶樟林14. 大型石化企业公用工程技措项目优化管理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王德义康志军孙玉彬宗义山孔庆发刘均赵庆龙游瑞芸王馥刘华于宝何春红15. 海外修井作业项目敏感区域HSE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特种作业公司赵社强杨利平徐合献乜守财单明敬赵莉孙梅侠袁健张志广屈万成徐金江张三旺16. 石油钻探企业以节支降耗为核心的低成本发展管理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秦文贵范先祥桂王来李连锁刘荣军曹辉马洪钟陈世春石丰甫刘德如马强秦超17. 绿色生态文明管道工程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白玉曾德军单新煜王衡岳余曦金作良李剑光徐成虎蕾宋友乐高广松杨斯18. 以管理提升为核心的石油科技园区建设管理体系创新中国石油(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田玉军谷伟李风山宋泓明唐建军朱映勋李子强付胜军张立鑫牟国君陈宝19. 湿地油田绿色管理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于俊吉程玮东李惠杰陈晓能徐建军檀为建孙志超王鹤田董玉胜石媛丽杨震麻素美20. 基于IT技术的成品油微信营销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中国石油四川广安销售分公司汤雪梅张超男谭宏王琦蒲祖军张鸿21. 信息化手段助力管道工程建设实现全过程造价管理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张英良朱建新刘广春陈洪润宋保军张建东张宏义黄晓宇谭淑艳刘伟岳岩王兵22. 大型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姚少军李庆顺杨继立张向宇李玮陈亮23. 以“提质降本增效”为核心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集成管理创新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三公司付春玉赵耀先张连怀周宗军王和胡庆彬张丽郭凯杨红莲24. 以效益优化模型建设为核心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构建与应用李天书李耕南张百祥刘志强司崇田毕向前常晓红张启阳王伟巩强军巩强25. 大型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集团管控模式与界面管理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朱春荣王虎全熊伟丁进闫涛张远莉26.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应对复杂环境的管理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东南亚管道公司姜昌亮李自林何恒远张建坤王红飞张立岩赵苒张鑫刘四洋27. 基于4P模式的中国石油企业海外人员轮换交流管理体系构建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吕功训王仲才戴瑞祥刘玉娟张兆敏王滨成刘坡阳朱泽徐迟艳波韩晓霞彭正新靳春青二等奖:52项28. 国际化工程公司法律管理体系创建与实施刘军库刘华印慕常选雷兴栋赵旭升杨攀刘彧李清伟张涛孙璇王文斌29. 大型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以“EPCC”为核心的塔中区块总承包运作管理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刘建勋伍贤柱陆灯云王安平骆发前宋周成熊方明付强韩剑发欧阳诚吕宏光彭景云30. 坚持“特色”炼化的全方位降本增效管理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万志强魏君袁金财贾素红王振海赵雪山杨金鑫刘辉张朝晖王剑峰岳荣海郭庆峰31. 基于集团新增长点的“产贸融结合”管理机制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蒋鹏俊金淑萍武洪昆孔令海魏守林仝玲王欣王颖张圆刘青段彦婷32. 深井超深井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公司喻著成张骏蒋俊平徐新旗田海王向鹏石怀祥田斌张东林闫涛南鑫彭利33. 大中型企业采购体系优化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崔奋刘彦军李振权陈云樊军侠王玉强侯毅闵孟翔张雄朱欣华34. 中国海油炼化与销售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实践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王家祥周德春王琼栾湘东朱磊孟军沈洪源邵丽华王文委刘伟侯凯锋杨保辉35. 金融与能源一体化模式下的合资公司管理探索和实践中国石油拉美公司吕斌昌于开敏陈金涛李永兴秦洪运刘继红宋殿超安阳葛晓明阳辉杨进王冰36. 石油企业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沈复孝谢银伍王淑琴齐连庶史凤琴时蕾霍国栋郭大江刘尧刚牟瑾韩静陈斌37. 以打造世界级炼化示范企业为目标的“三对应、五个五”管理体系构建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张力杨秋新刘庆礼宋生斌宋阳赵伟林肖平马继强38. 中国石油海外业务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陆如泉赵林李晓锋罗永灿赵星刘文涛段一夫宋磊苏敏鲁燕赵晓飞王曦39. 中国天然气工业基地拔尖人才开发与应用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赵厚川姜子昂谭艳任姝艳杜波杨鹏程钟琳陈玉龙宋维东刘建青40. 油田井下作业管理系统应用实践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吴志宇姚百胜吴海阔赵小龙贺琦张少楠慕小龙马培德王自民张可心戚祥婵李安堂41. 石油矿区模拟市场经营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石德岭张玉华段英波籍英刘瑞强马文斌李艳芝田萃李林胡华平刘玉红张素珍42. 混合所有制开发模式助推零售网络实现低成本优质高效发展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陈娅玲薛亮蒋旭东周柯吕莉肖建军李鸿霞宋洋冯苹苹周萌马婧43. 油田企业深化改革助推转型发展探索与实践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唐立永王万平张赞武刘爱国邓强王燕丽程杨利何秀芳毛海燕邓勇华承金孟红44. 打造全生命周期公司监管体系为目标的公司设立后评价机制建设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孟军姚旭秦小楠武小楠尹海洋黄少琳王波曾俊霞何志刚贾劲松张逸静刘宝45. 吉林油田基层标准化自主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袁广延王伶威周砚臣张石磊王文清梁君张新词王凯孙文全于晓光杨晓强宋燕46. 化学驱项目全生命周期效益评价与优化管理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刘斌刘贵满许艳沈英凯雒长江王美娜魏秀艳刘晶洁王禹心王洪权程一琳李治霖47. 以增产创效为目标的辽河大洼油田整体优化管理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兴隆台采油厂林健周华吴超于万琦胡鹏程金玉娥顾永和杨永志郝文英朱金勇朱明徐宏权48. 油气田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建设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曹志民王虓邓德美李志权秦彦白建刘锦屏杜爽樊军任丽梅顾超珲彭婉玲49. 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培训机制建立与实施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孟姝秀李忠元陈曦滕祖坡李凤梅杜平尚全民任为仓白谦尹向东50. 提升中石油海外复杂油气资产SEC储量价值的“六步法”管理与实践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窦立荣卢耀忠史卜庆张红斌胡勇常毓文原瑞娥贾瀛曹敏王忠生王恺马洪51. 深水油气自营勘探管理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谢玉洪王振峰李中方满宗孟文波杨计海黄熠王尔钧杨红君刘和兴吴木旺王金艳52. 低油价下全球化钻井技术支持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于德良蒋茂盛陈广斌于锡洋王建侯新军杨音李强平善海赵永刚杨福辉徐连阁53. 财务管理与生产业务一体化管控实践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财务处梁玉斌瞿静川张蓉许亚东徐超让胡青鸿曾光陈江萍韩招田海波54. 基于混合所有制炼化企业的公司治理中海石油宁波大榭/舟山石化有限公司何仲文王志良郑力刘大平韩冬梅袁臻颖55. 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的建设投资立体管控模式构建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第六采油厂孟凡君王孜陈颖梁振辉杨津朱锦峰周世德甄珍张丽杰张世博李晶王海燕56. 伊拉克钻井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第二钻井公司仲建国况益民赵云飞刘景环李颖梁建军杨世宽何珊杨培高孟飞57. 基于突出绩效导向为目标的采油厂经营考核管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苗丰裕胡春明朱金超崔锡三孔祥会赵金红王强王金峰孙红莉李斯娜刘雁惠洪星58. 长庆油田能源管控系统的建立与实施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对外合作部郭占春毛龙军王焕成孙春晓惠宁王林平常青青郑刚晏耿成梁海峰王曼程颢59. 川渝地区钻井作业标准成本体系建设及应用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张静波何强蒋光斌范勇曹晓丽刘明明向超徐辉张万川60. 基于提升注水质量的全过程节点控制管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第七采油厂万贵春韩国勇孙洋李杏红孙房勇王甜甜赵恩芳李迎宇王峰姜伟李涛林雪辉61. 异常井FCFI管理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徐学成魏勇杨志国杜发平李红伟徐晶肖翔62. 炼化企业反恐防恐体系的构建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王建华王佐雄王永华李佳赵宏欣马坚雄田志东李俊淳卢山郑清徐凯郝伟63. 油气田企业以缩短转化周期为目标的快速建产管理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王大星郭立伟别必文杨冠华胡俊刚娄姗刘丙海门荣康王磊康香村马莹韩艳64. 以节能减排增产提效为目标的零散小断块油田生产管理模式建立与实践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王树义裴宗贤宋丽梅代召卫罗斯力陶宝胜杨建丽刘志虎刘双进刘春旭李建国尹雷65. 战略转型期油田企业外闯市场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唐立永王万平张赞武方坤黎仕强常智军陈世超邓勇华承金李贵年邢玉磊徐翔66. 六位一体井下作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刘伟孙尚敏王春浦周道泉李秀竹韩木森杨保坤佟志新毛海燕邓勇杨崇宣许小山67. 高寒地区采油企业节能管理体系建设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二连分公司杜洪蒋海洲范志良卢宇光朱胜军胡宗军王腾宇卢海洲李志强陈志伟闫海龙蔡元奎68. 基于区块目标管理的采油区管理体系构建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莫晓东何亚婉牟汉兵高梧淞王素梅陆广玉李军项戚娟刘智民张海洋69. 市场收缩环境下石油钻探企业的精细化营销管理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塔里木钻井公司尤军梁景海陈晓明周清平李义强何选蓬张顺陈军李育新李春肖飞于海涛70. 长庆油田5000万吨稳产阶段转型升级体系构建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办公室张宏鹏李俊杰赵杰孙战军李新来朱晓静魏吉鸿杨冠宇71. 炼化企业主动安全高效型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化分公司王少飞曹孙辉佘浩滨谢海峰花飞刘保民孔令健陈铮陆鹏飞72. 中哈天然气管道项目银团贷款资金创新管理实践中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张少峰钟凡罗强李平姜保军薛磊张平章闪赵玉虎73. 基于提质增效为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扶余采油厂王贺焦宏宇吴佑华郭绍群张歆吴秀海周永刚陈永祥路殿斌王忠朔高明杰张月74. 收缩式发展在破解国有石油钻井企业发展困境中的实践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刘绪全马喜军黄以文路继平阎卫军栾伟钱勤军李健赵庆楠孟庆华刘秀军林均贺75. 大型炼油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炼油厂付明朗顾盼王维忠郭树锋于玲李欣付青李杰冯立强李波侯杰王冰76.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类标准操作流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苏庆新王勋杰史英俊程晓年翁燕萍兰樟林曾璐朱彦霖杨平唐金祥梁婷婷77. 以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的油田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的优化管理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梁兵王国富汝志良郑开富侯成涛何小兵78. 物资管理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王明圣王鹏陈亮支艳段德利王鑫李常庆吕宁郭慧丽邹佳新郑文勇侯立功79. 化工装置生产管理优化创新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二厂陈树相刘宏军孟祥山薛瑞艳徐海欣吴丽军沈琦韩薇贾巍贾春雨齐万增张金骥三等奖:76项80. 以股东利益最大化和股权公司健康发展为目标的股东依法行权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刘铭生夏春颖谢晓庆许勇喻勇曹军袁野朱尧程一琳李治霖王晓南张延军81. 基层示范队“优秀基准”管理实践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气厂杨毅张建军张小宁王军军宋世荣焦小莉吴晓利张莉包晓燕82. 石油企业实施“员工创造工程”促进世界水平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冯艳成张希勤于占军苟响川袁铁民曾唯一刘焱王占伟王树文李艺王红梅相春燕83. 以流程为核心的制度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公司刘至祥张豫锋颉天合俄克斌魏治中何瑛张小军李嘉斌周小顺高立建陈采灵马占祥84. 岗位资质培训体系的建设与应用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孙鸿孙兴祥吴志宏张文杨雪梅朱成林佟竹青张宏涛孟令新井丽磊李楠吴凯旋85. 基于兰州石化企业愿景及战略目标落地的推进与实施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李家民李政华高志文张友才陈朝晖郭健王世宏贾鸿武杨清亮陈爱忠韩建邦86. 以安全环保与效益增储为目标的勘探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周建生祝文亮倪金忠刘次源祝必兴谢洪新蔡茂佳苏沛强薛宝印王娟王亚利曹宏涛87. 资金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陈朝晖田宪忠王雨竹张春林张瑛李瑛袁蔚娜孙琦杨雅娟李晓梅闫蓬马晶晶88. 浅层超稠油SAGD开发现场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霍进桑林翔单朝晖苏长强肖见杨果杨军李阳王辰张洋洋89. 采油企业基于质量效益驱动的系统化管理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李海涛李大洲李健马郭强刘健军张炼支洪欣胡明程林李冬梅华兵潘忠肃90. 基层油气田企业刚性安全管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赵军徐光田杜强李健李清英赵俊康正坤何理张政91. 单井项目“五统一”模式化管理的构建与实施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第一录井公司许凯泉韩永祥赵斌高瑞贤何天清张凤平桂传松杨钰田素合92. 长庆采油七厂安全环保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七采油厂赵惊蛰张兴华高金刚张长年董晓利徐俊奇梁楷赵志强93.“链条闭合,节点控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第四采油厂许旭华郭晓东王克涛肖虎史鹏飞吴春华周秀梅王国维麻素美崔卫华卢海孙砚凯94. 加油站卸油不停枪研究与实践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蒋胡民张成斌丁永和杜庆华蒋旭东何建华王怀炳肖启福胡朝晖吴进来唐福宇任政聪95. 以高效运营为目标的钻井“三化”管理中国石油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孟翔周波杨元东于世涵孟昭忠纪宝华张天和杨峰孙晓红孙鸿涛赵颖单丽丽96. 科学、适用、高效的安全受控系统开发与应用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解文健王铁彭贵林厍士虎徐兆顺董贺明张春雷杜志军王久文杨有伟刘铭杨97. 采油厂从严管理“3447”工作法的建立与实践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吴朝彬韩丽霞宋增良何建宏韩孟强李桂学毛海燕孟红郑现峰殷现勇赵栋任春梅98. 长输管道管护模式构建与实施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三输油处雷建安杨文陈学智张建明张建昌张三索薛银虎冉小俊李小虎郭宏菊99. 物探物资供应精细化管理中国石化地球物理公司河南分公司梁运基张锐菅存山桂红艳际小籍陈辉巩颖勤王菊先王海军时代红张成庆100. 创新商务创效模式促进质量效益发展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蔡长宇李忠喜刘宝逯向阳李福斌庞泽男刘英姿曲显亮宋洪志刘颖张霁张秀敏101. 大型炼化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万志强张清林刘凤娟康超王海霞刘辉廖庆茹贾云革刘崇飞许扬李立宋立恒102. 建立“三基”工作长效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油气集输公司刘仕鳌宋宇红吴松杨振东杨冀海岳海鹏王书良郄岩董爱华寻灵杰103. 以强化岗位责任制落实为核心的基层队站“两册”管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第九采油厂赵举周翔宇黄鹤朱杰晶姜伟赵瑾张挺高伟李勇闫锋王利峰郭姮104. 动力系统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创建与实施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汪治淳刘凤鸣付立峰李延军杨满员王勇曲静袁建平王浩崔煜魏世英尹向东105. 石油钻探企业海外项目物资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国际工程分公司徐福军许绍营赵继发李立武李勇赵卫晓李成军罗红伟杨宏松叶玉君106. 油气生产企业法律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三采气厂王敏魏林陆国雄曹彩云刘志鹏107. 以控制消耗为目标的天然气过程管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厂董广平尹立平吴琦王春骞吉福太武云龙刘娅娟丘玉琢曹蕴高鑫王萧付馨108. 钻井总承包项目升级管理研究与实践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公司克拉玛依钻井公司王虎尹照强刘占魁王中华莫跃龙李树新王林苟军冉海军杨军109. 油库安全管理“41352”稽查模式的应用与实践中国石油四川销售仓储分公司林辉马中德向芳于光明张兆克赵蓉斌罗元军刘兴惠刘湘瑜彭玉婷110. 油气田企业职业健康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的建立及运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安全环保处朱国君唐斌张亮冯伟柴锐胡景红姚彩芬时蕾111. 大型炼化企业联合车间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林振宇白云仙李新国庞松涛杨晨范卫东张洪建曹志阳朱向庭顾立明靳首相贺诚112. 多重瓶颈制约因素下的油田生产管理模式探索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聂志泉丁海涛余国义王杰王喻雄唐云风林雪峰张军于新刘启吉吴定强董宾113.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管理与创新中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钻井工艺研究所石林周英操方世良刘伟王瑛郭庆丰王凯翟小强周泊奇朱卫新罗良波赵庆114.“五位一体”价值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固井公司张旭戴芳万剑华余海孙雪芹卫冬娅王莉群何春康艳红王红胡倩倩宋岱娟115. 合作项目前期优化与后评价管理机制的创建与实施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冷家油田开发公司张庆昌林佩璋林莉隗祥俊林云涛崔高旭张晖刘英林子栋许大为刘东张巨库116. 以战略为导向的辽河油田矿区服务系统绩效考核体系的创建与应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孟平王玉生王凌云杨永红阮芳苑晓娇。
化工行业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一、引言在化工行业中,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质量管理是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客户需求和要求,同时符合法律法规的一系列活动。
而持续改进则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改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本文将探讨化工行业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持续改进的方法。
二、质量管理在化工行业中的重要性1.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质量管理可以帮助化工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和要求。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程序,化工企业可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降低产品的不良率和缺陷率。
同时,质量管理还可以提高服务水平,提供高效、准确的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
2. 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质量管理可以通过降低产品不良率和缺陷率来减少成本。
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控,化工企业可以及早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生产过程的重复。
同时,质量管理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物料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
3. 保障员工安全和环境保护质量管理不仅关注产品的质量,也关注员工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化工行业涉及到许多危险和有害物质的处理和使用,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可能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同时,化工行业的生产活动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质量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三、化工行业持续改进的方法1. 设立质量管理体系化工企业可以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提供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方法和程序,帮助企业建立起规范、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2. 进行持续培训和教育化工企业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质量管理和技术能力。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员工可以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对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质量管理和改进的工作中。
3. 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化工行业正不断发展和创新,企业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持续改进能力。
石油化工中的质量管理体系石油化工行业作为现代工业中重要的支柱之一,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极高。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石油化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本文将从质量管理的背景、重要性、建立的过程以及实施中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石油化工中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背景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然而,石油化工产品的特殊性使其生产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工序。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石油化工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重要性石油化工产品的特点决定了质量必须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可以确保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市场竞争力,树立企业形象。
同时,质量管理体系还能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1. 确定质量目标和需求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质量目标和需求。
这需要综合考虑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市场需求以及自身的技术和资源条件,确立可实施的质量目标。
同时,也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竞争对手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指导。
2. 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需要编写一系列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等。
这些文件应当明确规定各个环节和工序的质量要求、责任和流程,并提供相应的操作指导和记录要求,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3. 培训和培养人员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
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相关的质量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工作。
此外,还需培养一批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负责体系的实施和监督。
4. 进行内审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企业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兰州石化公司HSE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实践
冯文萍;朱晓萍;张凤祥
【期刊名称】《化工安全与环境》
【年(卷),期】2009(022)039
【摘要】@@ 一、公司现状及存在问题rn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是集炼油、化工、机械仪表制造、工程技术、工程建设、检维修及矿区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炼化企业,下属单位多,涉及行业领域广泛,产品千差万别.同时,又是易燃、易爆、易中毒的高风险行业,也是资源能源消耗大、排污排废多的高污染行业.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冯文萍;朱晓萍;张凤祥
【作者单位】兰州石化公司体系办公室;兰州石化公司安全处;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安全环保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
【相关文献】
1.施工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的实践 [J], 李晓英
2.合规性评价在HSE管理领域的应用 [J], 韩冷冰
3.“中国农药行业HSE管理体系合规企业”名单发布 [J], 李慧
4.“中国农药行业HSE管理体系合规企业”名单发布 [J],
5."中国农药行业HSE管理体系合规企业"名单发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州兰石集团实习笔记2011年6月27日,我们来到了兰州兰石集团进行为期10天的生产实习。
整个实习过程有:一、安全知识教育;二、熟悉流程、生产工艺,参观现场(6.28~6.29 ABS车间;6.30~7.2 C4车间;7.3~7.4 日丁苯车间);三、学习与讨论(下班时间);四、公司的集体答疑(7.6下午)。
实习目的生产实习是学生工程实践教育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在进入工作单位之前接触现场设备、工艺等的一次全面性、系统性的学习机会。
主要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增加对石化生产企业的了解, 掌握工艺流程、工艺设备、控制系统、生产管理,检修等方面的知识。
增加对工艺流程、机器与设备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使用情况、制造工艺及过程等方面的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向工人及技术人员学习,使学生对生产劳动和祖国的建设事业有深刻的了解,并通过实习了解社会和石化企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工厂简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合成橡胶厂座落在古丝绸之路重镇兰州的西部,是我国五十年代创建的第一个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也是全国最早的合成橡胶和苯乙烯系合成树脂的生产基地。
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现已经建设成为一个集橡塑产品、有机化工产品于一身的综合型石化企业。
产品总量达25万吨/年,用途非常广泛。
工厂先后被授予“国家质量管理奖”、“国家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国家二级企业”、“国家一级计量单位”、“国家二级档案管理单位”、“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该厂生产的产品有:丁苯橡胶、丁腈橡胶、ABS树脂、SAN树脂、聚苯乙烯树脂、抗冲击聚苯乙烯(SB)、丁二烯、MTBE、1-丁烯、乙苯及苯乙烯等十一种40余个牌号的主导产品。
通过了GB/T19002 idtISO9002标准的认证,建立了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非污染型丁苯橡胶SBR1502e是该厂利用现有技术自主开发,于2000年一次开车成功,取得良好的市场效应;年产1.5万吨软丁腈橡胶装置为该厂成套引进日本瑞翁公司技术,经消化技术后,完全达到设计能力,产出的N32、N41、N21等高中低腈含量系列产品一经投入市场就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肯定;二000年改造完成的年产5万吨ABS装置产出301W等系列品牌产品。
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优质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摘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产品质量质量管理体系目录一、质量管理定义与目二、质量管理的意义(一)意识决定行为,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与提高人的质量意识(二)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促进全面质量管理三、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重点(一)认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二)以顾客为中心(三)持续改进四、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的概念及实践(一)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二)人的因素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紧迫任务(三)利益共赢上升为企业整体质量形成“生态关系”(四)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运行机制(五)企业文化上升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精神支柱五、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及重要性六、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七、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措施(一)坚持按标准组织生产(二)强化质量检验机制(三)实行质量否决权(四)抓住影响产品质量关键因素,设置质量管理点或质量控制点八、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弊端(一)误把ISO标准当全面质量管理的尚方宝剑(二)质量管理中缺乏全员参与(三)企业在基础数据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管理及维护(四)质量管理方面经验论九、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弊端的对策(一)民营企业正确认识TQM重要性(二)成立QCC小组实行全员长期的质量改善(三)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做好基础数据统计(四)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充分运用统计手法十、案例十一、总结十二、参考文献十三、致谢词我们的企业面临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质量水平,创造“一流的质量”就是把质量贯穿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真正的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
一、质量管理的定义与目的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
管理体系持续发展论坛兰州石化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兰州石化公司质量管理部崔文峰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是集炼油、化工、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检维修及矿区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炼化企业,全民在职员工2.74万人,总资产34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620亿元。
兰州石化公司的前身——兰炼、兰化均是国家“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项目,是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炼化生产企业。
从1999年开始,“两兰”按照中国石油的总体部署,八年时间先后经历了“四三二一”重组整合的历程,2007 年6 月成立了新的兰州石化公司,通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公司已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拥有1050万吨/年炼油,70万吨/年乙烯的特大型炼油化工生产企业,现有炼化生产装置90套,能生产汽煤柴油、润滑油基础油、化肥、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炼油催化剂、精细化工、有机助剂等多品种、多牌号、多系列石化产品。
兰州石化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围绕“做好做强,做大做精,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科学管理、和谐管理、精细管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不断夯实,企业的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公司开展的赶超先进的对标管理、缩减差距的十大攻关、查补短板的三大排查、业务流程的优化梳理、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全面修订以及岗位责任制大检查等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提供了平台。
公司体系管理部门紧紧抓住改革发展和夯实各项管理基础的有利时机,以简化体系文件、强化过程控制、规范专业管理、完善监控机制为手段,较好地解决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两层皮、疲于应付、执行力不强等问题,实现了体系管理与日常管理的紧密融合,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成熟度明显提升。
兰州石化公司自2004年全面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以来,不断探索如何利用体系管理思想和标准,创新质量管理模式,打破陈旧、松散、经验式的传统管理方式,建立一套先进、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
通过多年来的创新和实践,公司各项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实物质量大幅度提升、顾客满意度也逐年提高,摸索出了体系运行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提升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成熟度,积累了丰富的体系管理经验,走在了集团公司炼化生产企业的前列,并在2011年集团公司炼化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和分享。
兰州石化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能够取得良好的业绩,归纳起来,主要得益于七个方面的大胆创新与实践。
一、质量管理文化理念的创新与实践质量文化和理念的培育是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打造优秀组织和团队的重要手段,也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
公司基于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坚持不懈地倡导“零缺陷”管理理念、树立“大质量”的管理思想,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以成本求效益”的管理原则。
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积极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一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质量文化理念、树立员工、企业、供方、顾客互利双赢的思想,以为社会提供安全、绿色、优质的产品为己任,坚持以顾客为中心,服务至上,以最快的速度、优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服务,满足顾客需求,帮助顾客实现愿望。
积极探索尝试质量管理新方法、新技术,扎实推行过程管理方法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开展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使全体员工牢固树立了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理念,培育了全员质量意识、创优意识、品牌意识和卓越意识。
兰州石化公司还以集团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发布为契机,将质量方针、目标作为公司质量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质量教育、质量培训、质量宣传、印发卡片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和阐述了集团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重要意义、内容和内涵,集团公司“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质量方针和“零事故、零缺陷、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质量目标已深入人心,“一次做好、一次做对”也已成为广大员工潜意识的工作目标,公司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人人追求质量”的良好局面,为有效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营造了良好氛围。
公司多年来积极倡导的大质量、零缺陷、精细化、卓越绩效等一系列质量管理理念、方法,与集团公司提出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不谋而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公司领导层的高瞻远瞩和主管部门较强的质量创新意识和敢于实践的勇气和魄力,这些无疑成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如果说理念和方法的创新营造了体系运行的氛围,那么管理机制的创新则是体系有效运行的本源。
“十一五”期间,是兰州石化公司全面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五年,为不断改进体系运行机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按照优化资源、集中控制、监管独立的原则,公司针对质量管理现状,吸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汲取企业自身的管理精华,进行了质量管理机制的创新和流程再造。
2005年和2006年,先后对质量和质检业务进行了重组整合,将原来分散在生产单位的15个化验室整合为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的质检机构,使人才资源、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得到全面优化和充分利用,实现了质量和质检专业集中统一控制,明确了专业管理责任、突出了专业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通过质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简化了管理流程、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起了“管理专业化、机构扁平化、资源最优化、绩效最佳化”的质量管理新型运行方式(图1)。
质量管理效能全面提升,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检验为主的事后质量管理模式向全过程和预防质量管理模式转变;从数量型为主的生产管理模式向质量型为主的生产管理模式转变;从生产为主导的质量管理思想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管理理念转变;从专业人员质量管理模式向全员质量管理模式转变。
实践证明,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全面实施和应用,强化了体系建设的专业化程度,发挥了最大的体系管理效能。
图1 兰州石化公司质量管理机构和流程再造三、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充分应用的创新与实践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主导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一种哲学思想,它包含了质量管理理论的精华,构成了质量管理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就是看它能否将质量管理的原则、理念、意识和价值渗透到组织中的各个层次和领域,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兰州石化公司在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同时,注重引导各级人员深刻领悟这些理论内涵,使之成为体系建设和运行中努力实践的一种追求。
3.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满足和超越顾客需求顾客对于组织至关重要,是决定组织能否生存下去的决定性因素。
理解并满足顾客的需求是留住和发展更多顾客的重要途径,而超越顾客期望,则是确保顾客满意的最有效方式。
如果一个企业流失了顾客、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更无从谈起。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超越顾客需求,做一个值得顾客信赖的组织”是兰州石化公司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始终不渝的追求,企业重大决策的输入从“管理层”转为“顾客”,增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公司不断提升科研、生产和服务能力,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和顾客期望,及时提供现场技术指导,为顾客量身定制产品,并通过高端走访、新产品推介、用户座谈、投诉处理、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充分理解和实现了顾客的需求和愿望,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特定客户的特定要求。
3.2 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把握体系建设的命脉质量管理体系能否有效运行“领导作用”是关键,领导作用发挥的程度决定了体系运行的成败。
领导层在确定方针目标、提供资源、创造环境、理顺沟通等方面的态度和作用直接影响体系运行的效果。
只有领导重视,才能起到示范作用,才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力支持体系建设工作,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的环境。
兰州石化公司重视领导作用,实施体系建设一把手工程,强调直线责任,各级领导在体系建设中发挥了榜样力量。
如最高管理者亲自宣传体系方针目标、亲自授课讲解体系知识、亲自听取专业部门有关审核和岗检问题的整改方案汇报,公司各二级单位最高管理者也亲自策划和参与内部审核、跟踪审核和检查结果、分析审核问题、组织制定整改方案等。
3.3 引导全员广泛参与,夯实体系运行的根基员工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
无论什么样的管理,都必须由人来实施和参与,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只有全员参与才会夯实体系运行的根基,提高执行力和运行效果。
因此质量管理体系能否有效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位员工的意识、能力素质和主动参与精神。
兰州石化公司通过在员工中开展体系标准培训、合理化建议征集,体系运行效果研讨、体系论文有奖征集以及组织观摩学习先进单位、参与体系审核和问题整改等途径,引导各级人员逐步认识到:体系管理绝不只是某一级领导的事、某一个部门的事、更不是某一专职人员的事,它是体系覆盖范围内全过程、全部门、全场所、全员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全员的积极参与方能保持体系运行的活力。
3.4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传统的观念习惯于认为,持续改进是由于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是被动的、迫不得已的。
现代质量管理对此做出了回应:改进是持续的、无止境的,主动改进会得到更大收益。
组织的活动和环境并非静态的、一成不变的。
在充满竞争和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中生存的组织,如果希望得到发展和增值,一定会设法寻找更好的途径实现预期目标,这个人如果不是你,就会是竞争对手。
兰州石化公司认识到持续改进对体系运行有效性提升的重大作用,并没有将体系改进停留在审核、评价、整改、再审核、再评价、再整改这种增效并不明显、治标不治本的应付式循环改进模式中,而是主动地改变陈旧、过时和不适宜的观念,提出了树立零缺陷管理思想、践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思路,并在全公司开展组织优化、流程梳理、制度修订、对标管理、技术攻关、短板排查以及精细化管理等各项改进活动,促进了体系的有效运行,也带动了公司整体业绩的持续改进。
总之,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兰州石化公司深刻领会和有效应用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将八项原则的科学论述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实现了高度的融合和统一,使得各级管理人员不再认为体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高深枯燥、难以驾驭或与己无关,而是主动的应用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来指导和推动本单位的体系运行工作。
四、体系管理与日常管理有机融合的创新与实践兰州石化公司通过多年的体系运行实践,深刻认识到体系管理只有与日常管理有机融合才能体现其价值,确保持续长久。
公司在体系管理中,抓住体系要求与日常管理有机融合这条主线不放松,围绕“简化流程、规范管理,职责清晰、接口严密,沟通有效、配合有力,执行到位、持续改进”的体系建设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实践体系与日常管理融合的方式和方法,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较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