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 格式:ppt
- 大小:34.88 MB
- 文档页数:207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本单元共包括三课时,分别是《社会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遵守规则,维护秩序》和《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故事以及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社会规则的内涵和作用,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则的习惯和自觉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社会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规则的认识较为片面,认为遵守规则束缚了自由,对规则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
此外,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接触到的规则种类越来越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运用和遵守规则,成为他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认识规则、理解规则,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的内涵、类型及作用,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树立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社会规则的内涵、类型及作用;遵守社会规则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认识规则、理解规则,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社会规则。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和理解社会规则。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故事、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和课件。
3.准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所需材料。
《维护秩序》教案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正常运转,保证人们安居乐业;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2.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3.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教学难点: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思考:以上图片展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提示:这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混乱不堪。
教师过渡:引出课题《维护秩序》。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社会生活有秩序(一)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社会秩序阅读教材P23第一段。
1.思考:什么是社会秩序?2.常见的社会秩序有哪些?教师总结:①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②种类: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二)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秩序的作用:(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教师过渡:怎样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呢?目标导学二:维护秩序靠规则(三)规则的种类、作用及含义活动三:小组讨论——感受规则的力量(展示材料及问题)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妇弱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有序撤离。
劳动者在找工作时,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企业在商业竞争中,要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1.讨论:材料中有哪些规则?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规则?2.如何理解规则?小组讨论,让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1)种类:人们约定的原则、劳动合同、纪律、法律、道德等。
(2)含义: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四)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活动四:“一米线”的提醒“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
《遵守社会规则》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它是社会秩序良好运行的基础。
社会规则可以在各个方面进行,包括家庭、学校、街道、社区以及整个社会。
在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场合下遵守社会规则。
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一、遵守学校规则1. 提交作业准时:做作业是学习的基本任务,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交上。
这样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2. 穿校服:校服是学校统一要求的,穿上校服可以展示学校形象、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 安静上课:上课时应保持安静,不发出噪音,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这样可以促进课堂效果,增强对知识的吸收。
4. 尊重师长和同学:在学校中要尊重老师和同学,遵守校纪校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
二、遵守家庭规则1. 家务劳动: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规定,孩子应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比如打扫房间、刷碗、擦窗户等。
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还能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
2. 尊重父母和长辈:孩子应尊敬父母和长辈的意见,不违背他们的决策。
父母的规定和要求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安全考虑的。
3. 保持家庭规矩: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规矩,比如餐桌礼仪、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限制等。
孩子应遵守这些规矩,以维护家庭的和谐。
三、遵守社区规则1. 尊重邻里关系:在社区中,我们要尊敬邻居,保持友好的邻里关系。
如遇到邻人需要帮助时,要积极伸出援手。
2. 保持公共秩序:在公共场合中,要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和文明礼仪。
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等,以共同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
3. 遵守交通规则:在出行时,要遵守交通规则,规范行人和车辆的通行。
如遵守红绿灯、不乱穿马路、不乱鸣喇叭等。
四、遵守社会法律1. 不犯罪:作为公民,要遵守国家法律,不从事任何违法犯罪行为。
不偷窃、抢劫、伤害他人等。
2. 社会公德:尊重他人权利和人格,不做侮辱、欺压他人的行为。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1.社会秩序的含义是什么?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有哪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3.我们为什么要遵守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的重要性)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4.社会正常运行为什么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5.如何理解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6.社会规则的含义是什么?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
7.生活中有哪些社会规则?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8.社会规则有什么作用?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9.社会规则是怎样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的?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10.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11.社会规则是怎样划定自由的边界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2.如何理解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核心知识+考点梳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思维导图】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核心观点】1.社会生活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2.尊重他人要做到: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
3.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
4.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5.做诚实守信的人就要做到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6.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7.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8.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9.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0.青少年要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
【考点梳理】3.1 维护秩序1.社会秩序包括哪些?(种类)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2.★社会秩序的作用?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良好的社会秩序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
3.规则包含的内容有哪些?道德、纪律、法律等4.★社会规则的作用?(规则与秩序的关系)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社会规则明确了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3.2 遵守规则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本单元的地位作为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关于社会生活,安定、文明、有序,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等建立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每个人认识社会规则、学习社会规则、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二、学情分析小学阶段,学生对规则的认识主要集中于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如按时完成作业、尊敬父母、排队购物等。
对为什么遵守规则、是不是所有规则都是反映人们的意愿、规则能不能修改等问题,他们尚未形成完整认识。
随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如何帮助学生从规则的产生、规则的运行、规则的改进等角度深刻认识规则,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规则,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八年级学生情绪易变,做事容易冲动,同时,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往往不拘小节,这样极易产生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和解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本单元设计意图教材帮助学生从规则的产生、规则的运行、规则的改进等角度深刻认识规则,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规则。
从社会生活、企业经营活动、国家诚信体系建设等角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诚信,从而增强诚信意识,提高诚信行为能力。
同时,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往往不拘小节,这样极易产生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和解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教材给学生提供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四、本单元教材内容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是逐步社会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需要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各种社会规范,这些不同的社会规则对人们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本单元立足上述情况设计了三课:导语、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组成。
第三课设两框,第四课、第五课各设三框。
五、课程标准依据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政治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其中自律是()①不断自我反省②严于律己③自觉制定规则④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2.犯罪的基本特征是()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触犯了刑法③要承担法律责任④要受到刑罚处罚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依据教材知识点犯罪的特征是严重危害性、触犯了刑法、要受到刑罚处罚其中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故选D3. 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A. 谦让B. 有礼C. 重视D. 尊重【答案】D【解析】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故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无关故选D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说明()很重要A. 态度亲切B. 举止端庄C. 语言文明D. 自然清洁【答案】C【解析】“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说明语言文明很重要会影响人际关系所以C符合题意ABD都与题干中的“良言、恶语”不符故选C5.小桧父母离异小桧随母亲生活但小桧的父亲胡先生一直未支付小桧每月的生活费后来小桧将父亲告上了法庭小桧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属于()A. 非诉讼途径B. 法律援助C. 法律服务D. 诉讼途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诉讼D 小桧将父亲告上了法庭采取了民事诉讼的手段来维权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D符合题意ABC 说法与案例中的维权方式不符故本题选D.6.我国著名词作家阎肃去世严肃的儿子阎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爸爸没教过我什么大道理但一直在示范着一件事与人为善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从阎老的示范中我们懂得了()①人与人之间交往要懂得宽容②平等待人尊重他人③学会竞争与合作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从阎老的示范中我们懂得了交往的原则和艺术要学会宽容待人、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故选B7.为了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某市对“诚实守信好市民”开通“市民诚信卡” 乘坐公交、地铁出行时可享受4-5折优惠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诚信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③诚信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谐④诚信能给个人消费打折优惠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题干中对诚信好市民发放“市民诚信卡” 有了诚信卡的市民可以有很多的优惠这说明诚信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诚信能促进社会和谐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①②③符合题意④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故选A8.下列对下图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A. 自由就意味着随心所欲B. 社会生活需要遵守规则C. 规则令驾驶充满了乐趣D. 社会规则形成需要默契【答案】B【解析】1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9.(1)材料一中冯坤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9.(2)“靠着诚信四通锅炉越做越大” 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9.(3)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践行诚信美德?【答案】(1)【解析】(1)【答案】(2)【解析】(2)【答案】(3)【解析】(3)10.(1)材料一中刘志庚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这一违法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0.(2)从刑罚的分类来看刘志庚所受处罚中无期徒刑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分别属于哪类刑罚?10.(3)材料二中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答案】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罚当罚性【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一中刘志庚的违法行为类别及此违法行为的基本特征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民事违法行为分析可知触犯了刑法因此属于犯罪行为【答案】无期徒刑属于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属于附加刑【解析】本题考查刑罚的类别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拘役、无期徒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由此可判定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属于附加刑【答案】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远离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解答时联系教材知识点、认清犯罪危害、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等方面作答11.(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上述约定中的①②③项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1.(2)从整封信的字里行间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答案】(1)①尊重他人、遵守规则、遵循内心道德的底线②网络生活中要遵守道德与法律网络行为要限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③自觉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动机具有约束自己行为和言语的能力④不盲目从众正确辨别是与非正确运用好奇心【解析】(1)本题要求请你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上述约定中的①②③项内容谈谈你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材料及问题紧密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综合作答【答案】(2)①负责任承担起作为母亲的责任②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教育孩子有方法③能全面地分析问题【解析】(2)本题考查对人物的评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位妈妈是一位负责任的妈妈能正确引导孩子教子有方据此作答12.(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请你谈谈讲诚信的重要性12. (2)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诚信的品质?【答案】【解析】【答案】【解析】三、判断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3.规则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只需要维护好规则正确观点【答案】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对规则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解析】本题为改错题依据教材知识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对规则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题干说法错误故改为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对规则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14.当遇到歹徒行凶时我们应立刻拨打110进行报警 ________(判断对错)【答案】正确【解析】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既是公民的义务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要增强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意识.当遇到歹徒行凶时我们应立刻拨打110进行报警.本题描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15.维护公共秩序必须要将加强法制建设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判断对错)【答案】正确【解析】要想使人们自觉维护公共秩序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维护公共秩序要取得有效的效果还必须要依法治国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故正确16.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只有道德和纪律两种 ________(判断对错)【答案】错误【解析】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并非只有道德和纪律两种还有纪律、制度故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