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华大学电路原理第三次仿真实验报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82.00 KB
- 文档页数:6
无穷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三相短路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matlab对无穷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三相短路的仿真2.学习运用simpowersystems的模块库3.了解无穷大功率电源系统二、实验原理电源功率为无限大时,外电路发生短路(一种扰动)引起的功率改变对于电源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因而电源的电压和频率(对应于同步电机的转速)保持恒定;无限大功率电源可以看作是由无限多个有限功率电源并联而成,因而其内阻抗为零,电源电压保持恒定。
无穷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就是容量相对于用户内部供配电系统容量大得多的电力系统,以致用户的负荷不论如何变动甚至发生短路时,电力系统变电所馈电母线的电压幅值和频率能基本维持不变。
无穷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三相短路:无穷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图:三、仿真模型搭建四、仿真过程及说明无穷大功率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其内阻零,端口电压及频率恒定不变,不受外电路系统振荡或故障的影响,因此使用"Three-phase source"电源模块仿真,电压为110kv ,其参数设置为:短路前输电线路等值阻抗为:(R+ L) +(R' +L' ) , 短路故障发生后,输电线路系统等值阻抗变为: R +L ;由于阻抗变小,因此短路电流很大,且在短路瞬间有一个暂态过程;短路电流最大可能出现的瞬时值称为冲击电流值,-般出现在短路后约半个周期( T/2)时,它可以用来检验电气设备和载流导体在短路电流下的受力是否超过允许值,即所谓校验动态稳定性输电线路模型使用"Three- Phase Series RLC Branch”, 其参数设置如图:输电线路末端还装设了-个变压器,故障点设置在变压器二次侧出口处,压器的变比为110/11kv ,高低压绕组均为Y形联接,其余参数如图(此处采用有名值参数) : .测量模块使用"Three-Phase V-I Measurement" , 相当于母线的作用,同时有电压电流测量输出端口,连接于示波器中观察波形,故障点设置为三相短路(非接地),参数如图:电压出口处还设有一个负荷,参数如图:通过模型窗口菜单中的“ Simulation”-→“Configuration Parameters”命令打开设置仿真参数的对话框,选择可变步长的ode23t算法,仿真起始时间设置为0,终止时间设置为0. 2s,其他参数采用默认设置。
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多功能数字时钟的设计、仿真院系:信息技术学院班级:二班设计者:张三学号:79523指导教师:张延设计时间:2011年12月19日至12月23日信息技术学院昆明学院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一、设计目的为了熟悉数字电路课程,学习proteus软件的使用,能够熟练用它进行数字电路的仿真设计,以及锻炼我们平时独立思考、善于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应对问题的实战能力,提高实验技能,熟悉复杂数字电路的安装、测试方法,掌握关于多功能数字时钟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逻辑们电路、译码器、数据分配器、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触发器、计数器、锁存器、555定时器等方面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我认真的动手学习了数字时钟的基本原理,从实际中再次熟悉了关于本学期数字电路课程中学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熟练掌握了关于proteus软件的使用,收获颇多,增强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另外,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因此,我们此次设计数字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
而且通过数字钟的制作进一步的了解各种在制作中用到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作用及实用方法。
且由于数字钟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叙电路。
通过它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设计一个数字时钟,具有“秒”、“分”、“时”计时和显示功能。
小时以24小时计时制计时;具有校时功能,能够对“分”、“时”进行调整;能够进行整点报时,报时规则为:在59Min51s后隔秒发出500Hz的低音报时信号,在59min59s时发出1kHz的高音报时信号,声响持续1s。
三极管与光电耦合器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主要通过仿真方法研究了三极管与光电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通过搭建电路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三极管与光电耦合器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三极管与光电耦合器具有较好的线性特性和高速响应能力,适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中的信号放大和隔离。
1. 引言三极管与光电耦合器是现代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中。
三极管是一种具有放大作用的半导体器件,能够将小信号放大到较大的幅度,起到放大和开关的作用。
光电耦合器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具有隔离和放大的功能。
本实验通过搭建电路模型,仿真分析了三极管与光电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这些器件提供了参考。
2. 实验原理三极管是由三个掺杂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层组成的,具有三个电极: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当在基极-发射极之间施加正向偏置电压时,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可以放大输入信号,实现信号放大的功能。
光电耦合器由光电二极管和放大电路组成,当光照射到光电二极管上时,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流经过放大电路放大后输出。
光电耦合器可以将输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具有电隔离的功能。
3. 实验步骤(1)搭建三极管电路模型,包括三极管、电阻和电源等元件。
(2)在仿真软件中设置电源电压和电阻大小,进行电路仿真。
(3)记录三极管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并分析其特点。
(4)搭建光电耦合器电路模型,包括光电二极管、放大电路和电源等元件。
(5)在仿真软件中设置光源功率和电阻大小,进行光电耦合器的仿真。
(6)记录光电耦合器的光-电转换特性曲线,并分析其性能。
4. 实验结果与分析(1)三极管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根据仿真结果,得到了三极管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图。
在正向偏置电压下,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电流与电压呈线性关系。
随着电压的增加,电流也逐渐增大,但在一定电压范围内,电流增大的速率逐渐减小,即饱和现象。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并掌握戴维南定理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3. 学习并掌握测量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等效电路参数的方法。
4. 提高使用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和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对于外电路而言,都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形式来等效代替。
理想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原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其电阻(又称等效内阻)等于网络中所有独立源置零时的入端等效电阻Req。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Multisim软件2. 电路仿真实验板3. 直流稳压电源4. 电压表5. 电流表6. 可调电阻7.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根据实验原理,搭建如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
电路包括一个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电压表、电流表和可调电阻。
图1 实验电路图2. 测量开路电压Uoc断开可调电阻,用电压表测量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oc。
3. 测量等效内阻Req将可调电阻接入电路,调节其阻值,记录不同阻值下的电压和电流值。
根据公式Req = Uoc / I,计算等效内阻Req。
4. 搭建等效电路根据戴维南定理,搭建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其中,理想电压源的电压等于Uoc,等效内阻为Req。
图2 等效电路图5. 测量等效电路的外特性在等效电路中,接入电压表和电流表,调节可调电阻的阻值,记录不同阻值下的电压和电流值。
6. 比较实验结果比较原电路和等效电路的实验结果,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量数据表1 实验数据| 阻值RΩ | 电压V | 电流A | ReqΩ || ------ | ----- | ----- | ---- || 10 | 2.5 | 0.25 | 10 || 20 | 1.25 | 0.125 | 10 || 30 | 0.833 | 0.083 | 10 |2. 分析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负载电阻的增大,原电路和等效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值逐渐接近。
实验1 叠加定理的验证一、电路图二、实验步骤1、原理图编辑: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注意电流表与电压表的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2、设置电路参数: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 I1为 10A。
3、实验步骤: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与I1;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与I2;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与I3;根据电路分析原理,解释三者就是什么关系?并在实验报告中验证原理。
三、实验数据:四、实验数据处理:U2 + U3 = 2、000V + 4、800V = 6、800V = U3I2 + I3 = (-4、000A) + 2、400A= -1、600A = I1五、实验结论:由电路分析叠加原理知:由线性电路、线性受控源及独立源组成的电路中,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瞧成就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与。
本次实验中,第一组各数据等于第二组与第三组各对应实验数据之与,与叠加原理吻合,验证了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即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瞧成就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与。
实验2 并联谐振电路仿真一、电路图:二、实验步骤:1、原理图编辑: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电容C1,电感L1,信号源V1,并按上图连接;2、设置电路参数:将交流分析量值设置为5V,电压源V1设置为5V,频率设为500Hz, 设置电阻R1=10Ω,电阻R2=2KΩ,电感L1=2、5mH,电容C1=40uF。
并如图所示对电容上方的线名称改为“out”。
3、分析参数设置:(1)AC分析①类型设置仿真→分析→交流分析。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学会使用数字电路设计工具,如Proteus等。
3. 培养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设计并实现一个数字灯控制电路。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数字电路设计,利用计数器、译码器、驱动器等芯片实现数字灯的控制。
具体原理如下:1. 计数器:用于产生一个序列的数字信号,作为控制信号输入到译码器。
2. 译码器:将计数器的输出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LED灯的亮灭。
3. 驱动器:将控制信号驱动到LED灯上,实现LED灯的亮灭。
三、实验器材1. 74LS163(4位同步二进制计数器)2. 74LS221(4-16译码器)3. 74LS04(6V6非门)4. LED灯5. 跳线6. 电阻7. 555定时器8. 电源9. 实验板四、实验步骤1. 设计电路图: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数字灯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电路图应包括计数器、译码器、驱动器和LED灯等部分。
2. 仿真测试:使用Proteus软件对设计的电路图进行仿真测试,验证电路的功能是否正常。
3. 搭建实验板:根据电路图,在实验板上搭建电路。
4. 调试电路:通过调整电路参数,使电路工作正常。
5. 实验验证:观察LED灯的亮灭情况,验证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路仿真结果:仿真结果显示,电路能够按照预期的工作,实现LED灯的亮灭控制。
2. 实验板搭建结果:实验板搭建成功,电路工作正常。
3. 实验验证结果:观察LED灯的亮灭情况,发现LED灯的亮灭顺序与电路设计一致。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学会了使用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仿真,提高了电路设计效率。
3. 培养了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的电路设计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拓展1. 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多种模式的数字灯控制电路,如闪烁、渐变等。
2. 将数字灯控制电路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如家居照明、交通信号灯等。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压控振荡器(VCO)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2. 掌握VCO的电路设计方法,包括选频网络、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的设计。
3. 通过实验验证VCO的频率控制特性,分析其性能指标。
4. 熟悉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压控振荡器是一种能够通过改变控制电压来调节振荡频率的电子电路。
它主要由放大电路、选频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
其中,放大电路负责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幅度,选频网络负责选择所需的振荡频率,反馈网络则将放大后的信号部分反馈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以维持振荡。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Multisim仿真软件2. 实验电路板3. 万用表4. 信号发生器5. 示波器四、实验内容1. 电路设计:- 使用Multisim软件设计一个VCO电路,包括放大电路、选频网络和反馈网络。
- 放大电路选用运算放大器,选频网络采用LC振荡电路,反馈网络采用电容分压器。
2. 仿真实验:- 在Multisim中搭建VCO电路,并进行仿真实验。
-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VCO的频率控制特性,分析其性能指标。
3. 实际实验:- 将VCO电路搭建在实验板上,进行实际实验。
-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控制电压,观察VCO的频率变化。
- 使用示波器观察VCO的输出波形,分析其稳定性和失真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仿真结果:-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VCO电路的频率控制特性。
- 当控制电压变化时,VCO的振荡频率也随之变化,满足设计要求。
- 分析仿真结果,发现VCO的频率稳定性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失真。
2. 实际实验结果:- 实际实验中,VCO的频率变化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 VCO的输出波形稳定,但存在一定的失真。
- 分析失真原因,可能是由于电路元件的非理想特性或实验过程中存在干扰。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压控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设计方法。
2. 了解了VCO的频率控制特性,并分析了其性能指标。
考研专业课之清华大学电路原理简介第一讲专业信息介绍一、清华大学电机系简介:1.概况: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即原电机工程系,创建于1932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本系早已突破了传统的学科范围,在电气工程的基础上,扩展到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工程、信息科学等新科技领域,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
电机系拥有一级学科"电气工程"下属的全部五个二级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五个二级学科均各自首批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前四个在1989年和2002年均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1996年,电机系成为国家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的试点单位。
在2003年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评估中,电机系电气工程学科不仅整体水平获得全国第一,并在学术队伍、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学术声誉所有四个单项中均名列全国第一。
2006年电机系电气工程学科又以满分100分的成绩获得一级学科评估全国第一。
电机系拥有"电力系统与发电设备控制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2.研究机构:目前电机系共有五个研究所和两个教学组,如下:研究所/教学组名称所长/组长副所长/副组长电力系统研究所闵勇康重庆、梅生伟、鲁宗相柔性输配电系统研究所刘文华沈斐、陆超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研究所何金良张贵新、高文胜电力电子与电机系统研究所肖曦孙宇光、王善铭电工新技术研究所袁建生朱桂萍、黄松岭电工学教学组唐庆玉计算机硬件及应用教学组刘建政3.师资力量:电机系拥有中科院院士1 位(卢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 位(韩英铎),IEEE Fellow 3 位(蔡宣三、卢强、何金良),IEE Fellow 1 位(关志成),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 位(孙元章),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 人(孙元章、梁曦东、何金良、梅生伟),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袁建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周远翔、孙宏斌、曾嵘、刘文华、康重庆、姜齐荣),清华大学"百名人才引进计划"教授1名(江伟华)。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掌握利用串联校正装置改善系统性能的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串联校正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串联校正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在系统的输入端或输出端添加校正装置,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本实验主要研究串联校正对系统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1. 控制系统实验平台2. 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信号调理器5. 校正装置(如PID控制器、滤波器等)6. 计算机及仿真软件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系统:根据实验要求搭建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包括被控对象、校正装置和测量装置。
2. 设置实验参数:设置被控对象和校正装置的参数,如PID参数、滤波器参数等。
3. 进行开环实验:通过信号发生器向系统输入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利用示波器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记录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
4. 进行闭环实验:将系统切换到闭环状态,再次输入正弦信号,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记录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
5.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开环和闭环实验结果,分析串联校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开环实验结果:通过开环实验,可以得到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以及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
2. 闭环实验结果:通过闭环实验,可以得到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以及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
3. 分析结果:- 当校正装置的参数设置合理时,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会得到改善,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 串联校正可以有效地抑制系统的振荡和超调,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 串联校正对系统的稳态误差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六、实验结论1. 串联校正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2. 通过合理设置校正装置的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
3.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被控对象和系统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校正装置和参数。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字系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加深对数字电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数字系统电路是由数字逻辑电路构成的,它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产生相应的输出信号。
数字系统电路主要包括逻辑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基本单元电路。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数字电路实验箱2. 数字万用表3. 示波器4. 逻辑分析仪5. 编程器四、实验内容1. 逻辑门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熟悉TTL、CMOS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和测试方法。
(2)实验步骤:1)搭建TTL与非门电路,测试其逻辑功能;2)搭建CMOS与非门电路,测试其逻辑功能;3)测试TTL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2. 触发器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工作原理和应用。
(2)实验步骤:1)搭建D触发器电路,测试其逻辑功能;2)搭建JK触发器电路,测试其逻辑功能;3)搭建计数器电路,实现计数功能。
3. 计数器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计数器的逻辑功能、工作原理和应用。
(2)实验步骤:1)搭建同步计数器电路,实现加法计数功能;2)搭建异步计数器电路,实现加法计数功能;3)搭建计数器电路,实现定时功能。
4. 寄存器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寄存器的逻辑功能、工作原理和应用。
(2)实验步骤:1)搭建4位并行加法器电路,实现加法运算功能;2)搭建4位并行乘法器电路,实现乘法运算功能;3)搭建移位寄存器电路,实现数据移位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逻辑门电路实验通过搭建TTL与非门电路和CMOS与非门电路,测试了它们的逻辑功能,验证了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2. 触发器实验通过搭建D触发器和JK触发器电路,测试了它们的逻辑功能,实现了计数器电路,验证了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3. 计数器实验通过搭建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电路,实现了加法计数和定时功能,验证了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熟悉数字电路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基本操作。
3. 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对数字电路设计和调试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器材1. 数字电路实验箱一台2. 74LS00若干3. 74LS74若干4. 74LS138若干5. 74LS20若干6. 74LS32若干7. 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元器件若干8. 万用表、示波器等实验仪器三、实验内容1. 基本门电路实验(1)验证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等基本逻辑门的功能。
(2)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如全加器、译码器等。
2. 触发器实验(1)验证D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等基本触发器的功能。
(2)设计简单的时序逻辑电路,如计数器、分频器等。
3.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1)设计一个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如4位二进制加法器。
(2)分析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验证电路的正确性。
4.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1)设计一个简单的时序逻辑电路,如3位二进制计数器。
(2)分析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验证电路的正确性。
5. 数字电路仿真实验(1)利用Multisim等仿真软件,设计并仿真上述实验电路。
(2)对比实际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分析误差原因。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熟悉实验内容和要求。
(2)了解实验器材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3)准备好实验报告所需的表格和图纸。
2. 基本门电路实验(1)搭建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等基本逻辑电路。
(2)使用万用表测试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验证电路的功能。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 触发器实验(1)搭建D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等基本触发电路。
(2)使用示波器观察触发器的输出波形,验证电路的功能。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1)设计4位二进制加法器电路。
(2)搭建电路,使用万用表测试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验证电路的正确性。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第一次仿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熟悉Multisim的使用方法;2)用Multisim输入并仿真电路。
实验设备:Interactive Multiim V2001 仿真软件。
实验内容:1. 如图10.55所示电路,用仿真方法求电流I,用直流工作点分析法求A、B、C三节点的电位。
图10.55 习题10.1的图12VΩ仿真结果为I=2.6A V A=7.8V V B=2.8V V C=10V.2. 如图10.58所示电路,虚线框内是40W 日光灯的等效电路,电源电压u 为220V 、50Hz 的正弦交流电压,求在不接入电容、接入2μF 电容、接入4.5μF 电容三种情况下,日光灯电路(包括外接电容)的有功功率P 、功率因数cos ϕ和电流I 。
(注意:Multisim7中给出的交流电源(AC Power Source)电压值是有效值而不是最大值)【表盘放大图】图10.58 习题10.4的图 u+-C【表盘放大图】【表盘放大图】仿真结果:1、不接电容时P=40.315W, COS φ=0.500, I=366.504mA;2、接入电容C=2µF时P=40.310W, COS φ=0.715, I=256.261mA;3、接入电容C=4.5µF时P=40.284W, COS φ=0.999, I=183.293mA;10.8 如图10.62所示电路,电路在开关闭合前已处于稳态,开关在t=0时闭合,用仿真方法求t>0时的恒流源两端的电压Su的表达式。
图10.62 习题10.8的图12V2Ω仿真结果:u s=2-8e-10t(V)10.11 如图10.65(a)所示RC 脉冲分压器电路,i u 是频率为10 Hz 、幅度为10 V 的方波(图11.65(b))。
就以下三组参数进行仿真,求电容2C 两端的电压C2u 的波形。
(1)F 3 ,k 2 F,2 ,k 32211μμ=Ω==Ω=C R C R ; (2)F 2 ,k 2 F,3 ,k 32211μμ=Ω==Ω=C R C R ; (3)F 3 ,3k F,2 ,k 22211μμ=Ω==Ω=C R C R 。
加减交替阵列除法器的设计与仿真实现实验报告一、引言加减交替阵列除法器是一种常用的数字逻辑电路,用于计算两个数的除法运算。
它能够将一个除数和被除数作为输入,输出商和余数。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加减交替阵列除法器的设计原理、电路结构以及仿真实现结果。
二、设计原理1. 加减交替阵列除法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连续的减法和加法运算来实现。
具体步骤如下:- 将除数和被除数输入除法器。
- 如果被除数大于等于除数,则进行减法运算,将结果存储为商,并将被除数减去除数。
- 如果被除数小于除数,则进行加法运算,将结果存储为商,并将被除数加上除数。
-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被除数小于除数为止。
2. 加减交替阵列除法器的电路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除法单元:负责执行减法和加法运算。
- 商和余数寄存器:用于存储每一步的商和余数。
-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除法运算的步骤和判断条件。
三、电路结构加减交替阵列除法器的电路结构如下所示:1. 除法单元:由一个减法器和一个加法器组成,用于执行减法和加法运算。
2. 商和余数寄存器:包括商寄存器和余数寄存器。
商寄存器用于存储每一步的商,余数寄存器用于存储每一步的余数。
3. 控制模块: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确定执行减法还是加法运算,并控制除法运算的步骤和判断条件。
四、仿真实现我们使用Verilog语言进行仿真实现。
首先,我们定义了除法单元、商和余数寄存器以及控制模块的输入输出端口,并根据设计原理实现了相应的功能。
然后,通过编写测试程序,对设计的加减交替阵列除法器进行了仿真测试。
仿真结果显示,加减交替阵列除法器能够正确执行除法运算,并输出正确的商和余数。
在不同的测试案例中,除法器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都得到了验证。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加减交替阵列除法器的设计与仿真实现,深入理解了其工作原理和电路结构。
加减交替阵列除法器在计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高效地完成除法运算。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和仿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仿真实验报告(三)
班级:电13
姓名:苗键强
学号:2011010645
日期:2013年1月11日
实验名称:
一、利用运算放大器的正反馈设计占空比可调的脉冲序列发生器;
二、利用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脉冲序列发生器和积分器构成三角波发生器。
实验任务:
一、设计占空比可调的脉冲序列发生器
要求:
(1)给出电路原理图,分析占空比可调的原因。
(2)给出仿真电路图。
(3)给出示波器 Expand 方式下整个示波器界面,分别给出占空比为 20%和70%时的脉冲序列波形和对应的电容电压波形。
二、利用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脉冲序列发生器和积分器构成三角波发生器
要求:
(1)给出电路原理图,分析三角波产生的原因。
(2)给出仿真电路图。
(3)给出示波器 Expand 方式下整个示波器界面,要求同时显示脉冲序列和三角波的波形。
理论分析及仿真电路:
一、设计占空比可调的脉冲序列发生器
通过Multisim仿真,设计电路图如下:
在此电路图中,通过计算可知,脉冲序列周期为:
因而,占空比为:
得到示波器示数如下:
其占空比为
其占空比为
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相符。
二、利用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脉冲序列发生器和积分器构成三角波发生器 显然,当脉冲序列发生器的占空比为50%时,设计可以符合要求。
因而设计电路图如下所示:
对于正反馈电路而言,只要电路中存在微笑扰动,则输出端饱和,电容充电。
得到示波器示数如下:
则三角波发生器的设计符合要求。
实验结论:
一、设计了占空比可调的脉冲序列发生器;
二、设计了三角波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