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八讲:分布参数系统的动力响应(II)
- 格式:pdf
- 大小:945.98 KB
- 文档页数:7
10分布参数体系分布参数体系是电磁场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用于描述电磁场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
在电磁场理论中,通常将介质中的电磁场描述为一系列分布参数,这些参数可以包括介电常数、导磁率、电导率等。
这些参数描述了介质中的电磁性质,对电磁场的传播和传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布参数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参数:1.介电常数:介电常数是描述介质中电场与外加电场的关系的参数。
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极化现象,产生极化电荷,这样会改变介质的电场分布。
介电常数可以表示介质的极化程度,通常用ε表示。
2.导磁率:导磁率是描述介质对磁场的响应的参数。
在磁场的作用下,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会发生磁化现象,产生磁性。
导磁率可以表示介质的磁化程度,通常用μ表示。
3.电导率:电导率是描述介质对电流导电的能力的参数。
在介质中施加电场时,介质会产生电流,电导率描述了这种电流的程度。
电导率通常用σ表示。
4.磁导率:磁导率是描述介质对磁感应强度的响应的参数。
在磁场的作用下,介质中会发生磁化现象,产生磁场。
磁导率可以表示介质对磁场的敏感程度,通常用μ表示。
5.电极化强度:电极化强度是描述介质中极化电荷密度与外加电场之间关系的参数。
电极化强度可以表示介质对电场的响应程度,通常用P表示。
6.磁化强度:磁化强度是描述介质中磁性体积密度与外加磁场之间关系的参数。
磁化强度可以表示介质对磁场的响应程度,通常用M表示。
7.极化率:极化率是描述介质中极化程度的参数。
极化率可以表示介质对电场的响应程度,通常用χ表示。
8.磁化率:磁化率是描述介质中磁化程度的参数。
磁化率可以表示介质对磁场的响应程度,通常用χm表示。
9.折射率:折射率是描述介质中电磁波传播速度变化的参数。
在不同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折射率可以表示介质对电磁波速度的影响程度。
10.导纳:导纳是描述介质中传导电流的能力的参数。
在交流电场作用下,介质中会发生电流传导,导纳可以表示介质对电流传导的程度。
1.机电一体化: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上引进了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以以及软件等有机结合而成的系统的总称。
2.工业三大要素:物质、能量和信息3.机电一体化系统由机械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执行元件系统等五个子系统构成。
4.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流程:(1)根据目的功能确定产品规格、性能指标(2)系统功能部件、功能要素的划分(3)接口的设计(4)综合评价(5)可靠性复查(6)试制与调试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考虑方法:(1)机电互补法:利用通用或专用电子部件取代传统机械产品中的复杂机械功能部件或功能子系统。
(2)结合法:将各组成要素有机结合为一体构成专用或通用的功能部件。
(3)组合法:将用结合法制成的功能部件、功能模块,像积木那样组合成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6.机电一体化设计类型:(1)开发性设计:是没有产品的设计,仅仅是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系统。
(2)适应性设计:是在总的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机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增加某些附加价值。
(3)变异性设计:是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现有产品的规格尺寸使之适应于量的方面有所变更的要求。
7.机电一体化设计程序:(1)明确设计思想(2)分析综合要求(3)划分功能模块(4)决定性能参数(5)调研类似产品(6)拟定总体方案(7)方案对比定型(8)编写总体设计论证书8.设计准则:在保证目的功能要求与适当寿命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
9.设计规律:根据设计要求首先确定离散元素间的逻辑关系,然后研究其相互间的物理关系,这样就可根据设计要求和手册确定其结构关系,最终完成全部设计工作。
10.绿色设计:在新产品的开发阶段,就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使用安全和人类健康等所产生的副作用。
第2章 动力响应理论2.1引言机柜结构动力响应的计算机仿真分析是以设备动力响应理论为基础的,是进行设备结构动力响应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
论文中主要研究设备动力响应两个方面的内容:设备结构固有特性分析和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响应分析。
固有特性分析可以得到结构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是进行响应分析的基础;地震波响应分析将得到设备响应的时间历程变化。
在使用有限元工具对结构进行建模、分析之前必须掌握结构动力响应的理论和相关的有限元基本原理。
因此,本章重点叙述了与设备结构动力响应相关的机械振动学理论及其有限元仿真技术。
2.2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相关理论2.2.1结构固有特性分析理论机柜设备结构的固有特性包括固有频率和振型,是响应分析的基础。
通过进行结构的固有特性分析可以使设计有效地避开结构的共振频率。
机柜设备是一个复杂振动系统,在理论分析过程中,常常可以把机柜设备简化为多自由度集中参数系统。
一般,多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方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0}M x t C x t K x t ++=(21)a -式中:[]M , []C 和[]K 分别为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x t 、.()x t 、..()x t 分别为系统的位移列向量、速度列向量和加速度列向量。
而多自由系统的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0}M x t K x t += (21)b -通常系统的自由振动是简谐振动,所以可以假设式 (21)b -的解为: {()}{}sin x t X pt = (22)- 式中:{}X 为系统的振幅列向量;p 为系统的自由振动频率。
将(22)-代入(21)b -,就可以得到系统的振型方程,其具体形式如下:2[][]{}{0}K M X p -= (23)- 可以看到,式(23)-是一个齐次线性方程组,根据线性代数知识,它具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为系数矩阵的行列式为零,亦即有下式成立。
专业学术讲座报告班级:信计12-2学号:************ 姓名:**二零一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目录1.混沌系统概念2.典型混沌系统介绍3.混沌金融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反馈同步4.混沌研究的发展方向及意义一、混沌系统概念混沌(chaos )是指确定性动力学系统因对初值敏感而表现出的不可预测的、类似随机性的运动。
又称浑沌。
英语词Chaos 源于希腊语,原始 含义是宇宙初开之前的景象,基本含义主要指混乱、无序的状态。
作为科学术语,混沌一词特指一种运动形态。
动力学系统的确定性是一个数学概念,指系统在任一时刻的状态被初始状态所决定。
虽然根据运动的初始状态数据和运动规律能推算出任一未来时刻的运动状态,但由于初始数据的测定不可能完全精确,预测的结果必然出现误差,甚至不可预测。
运动的可预测性是一个物理概念。
一个运动即使是确定性的,也仍可为不可预测的,二者并不矛盾。
牛顿力学的成功,特别是它在预言海王星上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误解,把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等同起来,以为确定性运动一定是可预测的。
20世纪70年代后的研究表明,大量非线性系统中尽管系统是确定性的,却普遍存在着对运动状态初始值极为敏感、貌似随机的不可预测的运动状态——混沌运动。
混沌是指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一种貌似无规律的复杂运动形态。
共同特征是原来遵循简单物理规律的有序运动形态,在某种条件下突然偏离预期的规律性而变成了无序的形态。
混沌可在相当广泛的一些确定性动力学系统中发生。
混沌在统计特性上类似于随机过程,被认为是确定性系统中的一种内禀随机性。
二、典型混沌系统介绍Lorenz 系统混沌的最早实例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气象学家洛伦兹在1963年研究大气运动时描述的。
他提出了著名的Lorenz 方程组:。
这是一个三阶常微分方程组。
它以无限平板间流体热对流运动的简化模型为基础,由于它的变量不显含时间t ,一般称作自治方程。
式中x 表示对流强度,y 表示向上流和向下流在单位元之间的温度差,z 表示垂直方向温度分布的非线性强度,-xz 和xy 为非线性项,b 是瑞利数,它表示引起对流和湍流的驱动因素 (如贝纳对流上下板的温度差△T)和抑制对流因素 (如(Prandtl)数粘性)之比,是系统(2-1)的主要控制参数。
第2章1. 传递函数是指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2. 传递函数既描述了系统的动态性能,也说明了系统的物理结构。
(×)3. 幅频特性 和 相频特性 共同表达了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4. 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一般可以从 时(间)域 和 频(率)域 两方面进行分析。
5. 用试验测定动态参数的方法有频率响应法、阶跃响应法、随机信号法。
6. 测量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可采用传递函数表示,试说明串联环节、并联环节及反馈联接的传递函数的表示方法。
答:串联环节:并联环节:正反馈环节:负反馈环节:7. 试述测量系统的动态响应的含意、研究方法及评价指标。
答:含义:在瞬态参数动态测量中,要求通过系统所获得的输出信号能准确地重现输入信号的全部信息,而测量系统的动态响应正是用来评价系统正确传递和显示输入信号的重要指标。
研究方法:对测量系统施加某些已知的典型输入信号,包括阶跃信号、正弦信号、脉冲信号、斜升信号,通常是采用阶跃信号和正弦信号作为输入量来研究系统对典型信号的响应,以了解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以此评价测量系统。
评价指标:稳定时间t s 、最大过冲量A d 。
8. 某一力传感器拟定为二阶系统,其固有频率为800Hz ,阻尼比为0.14。
问使用该传感器)()()()()()()()()(21s H s H s Z s X s Y s Z s X s T s H ===)()()()()()()()(2121s H s H s X s Y s Y s X s Y s H +=+==)()(1)()()()(s H s H s H s X s Y s H B A A -==)()(1)()()()(s H s H s H s X s Y s H B A A +==作频率为400Hz 正弦变化的外力测试时,其振幅和相位角各为多少?解:()2222411⎪⎪⎭⎫ ⎝⎛+⎥⎥⎦⎤⎢⎢⎣⎡⎪⎪⎭⎫ ⎝⎛-=n n A ωωξωωω()222280040014.0480040011⎪⎭⎫ ⎝⎛⨯+⎥⎥⎦⎤⎢⎢⎣⎡⎪⎭⎫ ⎝⎛-=31.1≈()212⎪⎪⎭⎫ ⎝⎛-⎪⎪⎭⎫ ⎝⎛-=n n arctg ωωωωξωϕ2800400180040014.02⎪⎭⎫ ⎝⎛-⎪⎭⎫ ⎝⎛⨯⨯-=arctg 6.10-≈9. 用一阶系统对100Hz 的正弦信号进行测量时,如果要求振幅误差为10%以内,时间常数应为多少?如果用该系统对50Hz 的正弦信号进行测试,其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为多少? 解:(1)%10)2100(111)(111)(1)(22≤⨯+-=+-=-=∆πτωτωωA A 则 s 41071.7-⨯≤τ (2)%81.2)1071.7250(111)(111)(1)(242≤⨯⨯⨯+-=+-=-=∆-πωτωωA Aτ取7.71×10-4时, ︒-=⨯⨯⨯-=-=-62.13)1071.7250()(24πωτωϕarctg arctg相位误差小于等于13.62°10. 用传递函数为1/(0.0025s +1)的一阶系统进行周期信号测量。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结构动力学是研究工程结构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与弹性动力学和机械振动具有相同的理论体系,只因他们的研究对象和/或研究内容不同而分为三门独立的课程。
弹性动力的研究对象为三维弹性体,与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相同,而结构动力学的研究对象为特殊的三维弹性体,即弹性体的某一维尺寸远远大于(杆、梁)或小于(板)其它两维尺寸,因此,与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相同。
弹性动力学的研究内容是弹性波在弹性体中的传播,并不涉及弹性体的变形(位移),而结构动力学则研究结构在动力作用下的变形,包括位移及相应的速度和加速度,而不涉及波的传播问题。
机械振动的研究对象是机械装置和机构,研究内容与结构动力学相同。
因此,从理论方法上来说,结构动力学与机械振动两门课程是相同的。
2.设计思路:结构动力学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选修课,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结构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及分析计算方法,为后续的海洋工程结构动力分析和结构振动测试技术等课程以及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基本要求为:掌握线性系统的单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的动力特性和动力相应的分析计算方法,了解分布参数系统的分析计算- 1 -方法,了解非线性系统振动和随机振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结构的动力分析计算。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结构动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与结构力学是不同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关于自由度的概念,也就是说静力自由度和动力自由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众所周知,一个结构的静力自由度必须是小于或等于零的,即所谓的静定和超静定结构,否则就不是结构而是机构。
也就是说,结构力学中的自由度(静力自由度)是刚体自由度。
而结构动力学中所说的自由度(动力自由度)是不包括结构刚体自由度在内的弹性体变形自由度,它是描述弹性体振动的参数。
刚体自由度是由结构的约束条件唯一确定的,而动力自由度则是由结构的质量分布唯一确定的。
概念题1.1结构动力计算和静力计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主要区别表现在:(1)在动力分析中要汁入惯性力,静力分析中无惯性力:(2)在动力分析中,结构的内力、位移等是时间的函数,静力分析中则是不随时间变化的量;(3)动力分析方法常和荷载类型有关,而静力分析方法一般和荷载类型无关。
1.2什么是动力自由度,确建体系动力自由度的目的是什么?答:确左体系在振动过程中任一时刻体系全部质量位苣或变形形态所需要的独立参数的个数,称为体系的动力自由度(质点处的基本位移未知量)。
确泄动力自由度的目的是:(1)根据自由度的数目确立所需建立的方程个数(运动方程数=自由度数),自由度不同所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2)因为结构的动力响应(动力内力和动位移)和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密切关系,而动力特性又和质量的可能位世有关。
1.3结构动力自由度和体系几何分析中的自由度有何区别?答:二者的区别是:几何组成分析中的自由度是确泄刚体系位置所需独立参数的数目,分析的目的是要确眾体系能否发生刚体运动。
结构动力分析自由度是确定结构上各质量位置所需的独立参数数目,分析的目的是要确能结构振动形状。
1.4结构的动力特性一般指什么?答:结构的动力特性是指:频率(周期)、振型和阻尼。
动力特性是结构固有的,这是因为它们是由体系的基本参数(质量、刚度)所确左的、表征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的量。
动力特性不同,在振动中的响应特点亦不同。
1.5什么是阻尼、阻尼力,产生阻尼的原因一般有哪些?什么是等效粘滞阻尼?答:振动过程的能量耗散称为阻尼。
产生阻尼的原因主要有:材料的内摩擦、构件间接触而的摩擦、介质的阻力等等。
当然,也包括结构中安装的各种阻尼器、耗能器。
阻尼力是根据所假设的阻尼理论作用于质量上用于代替能量耗散的一种假想力。
粘滞阻尼理论假定阻尼力和质量的速度成比例。
粘滞阻尼理论的优点是便于求解,但其缺点是和往往实际不符,为扬长避短,按能量等效原则将实际的阻尼耗能换算成粘滞阻尼理论的相关参数,这种阻尼假设称为等效粘滞阻尼。
海上风力机在极端工况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分析海上风力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其在人类环保和能源开发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时,海上风力机的动力响应特性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海上风力机的动力响应特性出发,深入分析其在极端工况下可能出现的应力和变形等问题,并尝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动力响应特性一般来说,动力响应特性是指海上风力机在受到外力和内力作用时所产生的运动和变形情况。
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海上风力机的动力响应特性十分复杂。
为了更好的研究其动力响应特性,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 初始响应特性初始响应特性主要是指海上风力机在风速变化、浪高变化等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响应情况。
一般来说,海上风力机在风速变化时,其叶片将产生颤振现象,从而引发机体产生摆动等响应。
而在浪高变化时,海上风力机则会在水面下方产生较大的侧向力和振动力,从而导致机体产生较大的侧向和随波荡漾的振动等响应。
2. 动态响应特性动态响应特性主要是指海上风力机在遭受冲击、瞬变等外力或内力时所产生的响应情况。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海上风力机经常会遭受到风暴、浪涌等极端天气条件的困扰,这时海上风力机的动态响应特性将变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海上风力机在遭受外力作用时,其叶片、主轴等部件都将产生明显的变形和变形,进而导致机体的整体振动等响应。
同时,在内力的作用下,海上风力机也可能会在额定负载和极限负载下产生较大的变形和变形。
3. 稳态响应特性稳态响应特性主要是指海上风力机在稳态工况下所产生的响应情况。
在长时间的运行中,海上风力机随着环境的变化,其叶片、主轴等部件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和变形。
同时,由于海水侵蚀等原因,海上风力机的结构也可能会逐渐腐蚀和老化,从而使其机体的稳态响应特性发生改变。
4. 其他响应特性除了以上所述的响应特性之外,海上风力机还可能产生一些其他的响应特性。
例如,由于自身重量的影响,海上风力机在水下时将产生一定的沉降,同时在海浪作用下也会产生撞击力、激波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