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46.00 KB
- 文档页数:13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讲义在生命的奥秘中,遗传物质的探索一直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重要课题。
从最初的模糊猜测到如今的精准理解,人类在这条道路上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生物特征的传承现象。
例如,农民们通过选育优良的种子来获得更好的作物收成,这实际上就是在利用遗传规律,尽管他们当时并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但真正对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索,始于 19 世纪。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精心选择了具有明显相对性状的豌豆,如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等。
经过多年的杂交实验和仔细观察记录,他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
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些遗传因子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会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当雌雄配子结合时,遗传因子又重新组合,从而决定了子代的性状。
孟德尔的发现具有开创性意义,然而在当时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几十年后才被重新发现和认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20 世纪初,科学家们对遗传物质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当时,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另一种则认为是核酸。
1928 年,格里菲斯进行了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他将无毒性的 R 型肺炎双球菌和有毒性的 S 型肺炎双球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发现 R 型菌不会使小鼠患病,而 S 型菌会导致小鼠死亡。
但当他将加热杀死的S 型菌和活的R 型菌混合后注射给小鼠时,小鼠却患病死亡,并且在其体内检测到了 S 型菌。
格里菲斯认为,在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能够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但他并不清楚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
后来,艾弗里等人对格里菲斯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和深入研究。
他们将 S 型菌的各种成分,如蛋白质、多糖、DNA 等分别提取出来,与 R型菌混合,观察哪一种成分能够使 R 型菌发生转化。
结果发现,只有DNA 能够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从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