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学习总结与例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9.02 KB
- 文档页数:11
微机原理及应用的心得前言最近我在学习微机原理和应用的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微机原理和应用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我对微机原理和应用的理解和应用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微机原理和应用微机原理和应用是一门研究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的课程。
它涉及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内外部设备的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
通过学习微机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的运行原理,为我们今后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学习心得以下是我在学习微机原理和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心得:•需要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
只有通过理解这些基本部分,才能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掌握汇编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汇编语言直接操作计算机硬件。
理解汇编语言的指令集和寻址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编写更高效、优化的程序。
•在学习微机原理和应用的过程中,要多动手实践。
通过搭建实验环境、编写和调试程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会使用调试工具和逆向工程技术。
调试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定位和解决程序的问题,逆向工程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研究和分析程序的工作原理。
应用实践微机原理和应用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在进行程序开发时,要注意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编写清晰、规范的代码可以提高程序的质量和效率,并减少后期维护的难度。
•在进行调试时,要善于使用调试工具,如断点调试、内存查看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和修复程序中的问题。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领域的重要技术,掌握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程序开发和网络拓扑设计。
总结通过学习微机原理和应用,我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应用经验。
目录学习总结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第二章8086微处理器————————————————————2第三章8086的指令系统————————————————————3第四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4第五章输入输出接口————————————————————5例程分析例一:简述CPU执行一条指令的过程———————————————6例二:已知各寄存器和存储单元的状态如图所示,请阅读下列程序段,并将中间结果填入相应指令右边的空格。
———————————————7例三:编写一程序,使得计算机屏幕上每隔五秒显示一行字符"Good morning",按任意键结束———————————————7学习总结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本章我们主要学到了不同进位计数制计数方法、不同进位制数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数和字符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简单的算术运算以及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下边将本章的知识点作了归类,图为本章的知识要点图与计算机系统组成的示意图。
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从应用角度上理解8086CPU 的内部组成、编程结构、引脚信号功能、最小工作模式的系统配置、8086的存储器组织、基本时序等概执行单元EU (AX 、BX 、CX 、DX 、SP 、BP 、SI 、DI 、标志寄存器)总线接口单元BIU (CS 、DS 、SS 、ES 、IP )第三章 8086的指令系统本章学习的是8086CPU 指令的寻址方式,每条指令的格式、功能及标志的影响;同时还涉及到存储器单元的物理地址计算、标志位填写和堆栈操作。
下图为本章知识结构图。
本章知识要点立即数寻址 寄存器寻址 存储器寻址 串操作寻址I/O 端口寻址 隐含寻址直接寻址 寄存器间接寻址 寄存器相对寻址 基址变址寻址 相对基址变址寻址第四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本章主要内容是汇编语言类别、伪指令语句格式和作用、基本程序结构、调用程序和被调用程序之间数据传递途径以及汇编源程序上机调试过程。
微机原理的应用总结一、微机原理概述微机原理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文将总结微机原理的应用,重点讨论它在计算机系统和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
二、微机原理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1. 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是微机原理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它是计算机系统的运算核心。
微处理器通过运算和控制单元完成各种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计算机系统,包括个人电脑、服务器、嵌入式系统等。
2. 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运行程序和数据的设备。
微机原理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RAM用于存储临时数据和程序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结果,而ROM则用于存储只读数据和系统的固化程序。
3. 总线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同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信号传递的通道。
微机原理教学中强调的总线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总线的设计和应用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并行处理、高速传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4. 输入输出设备微机原理还涉及到计算机系统中的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而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
微机原理教学中学习如何使用合适的接口和协议与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以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互联。
三、微机原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1. 汇编语言编程微机原理教学中普遍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实践。
汇编语言是微机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汇编语言,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计算机底层的工作原理,并能够进行底层系统编程和优化。
2. 异常处理在软件开发中,异常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微机原理教学中介绍了各类异常的处理方法,包括程序中的异常、硬件中的异常等。
学生通过学习微机原理,能够理解异常处理的原理和机制,并能够编写出安全可靠的代码。
3. 性能优化微机原理教学中提供了许多性能优化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熟练掌握微机原理,软件开发人员能够在程序编写阶段就考虑到系统的限制和性能瓶颈,并能够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进行程序的优化。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学习总结与例程分析班级:xxxxx学号:xxxxx姓名:xxxx系部:机械工程学院一、课程学习总结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8086/8088单片机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在理论课上,我由浅入深的了解了微型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微机的系统组成和基本结构、微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以及8086\8088单片机的内部逻辑结构、外部引脚功能、存储器、指令系统中的寻址与逻辑算术运算、微型计算机存储器接口技术、输入输出及中断、模拟量数字量的转换、定时器\计数器、微机接口技术的应用等知识。
而在实验课上,我先学习了汇编软件win-Masm的使用,明白了汇编程序从编写到执行即编程→.ASM→编译→.OBJ→连接→.EXE→加载→内存中的程序→执行的过程。
然后又学习使用了模拟仿真软件Protues和汇编语言开发编写软件Keilc51。
再通过汇编小程序、延时控制、按键控制、流水灯等几个实验,更是让我了解到了汇编语言的强大与神奇之处,也激发起了我深厚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
这门课程很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前后关联性很强,并有大量的程序和硬件设计类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原理、结构和特点,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设计一个实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具体来说,就是掌握Intel8086/8088微型计算机系统地组成原理,熟练运用8086宏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熟悉各种I/O接口芯片的配套使用技术,并通过一定的课程实验与实践,进一步提高系统设计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成实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初步设计。
同时,我也对这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中的“接口”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首先是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系统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IO系统组成,在发展的初期,CPU与各模块之间采用点对点的方式直接连接,集成电路发展之后,才出现以总线为中心的标准结构。
计算机接口技术,实现了各个外部终端与系统内存的信息传递,与指令下达。
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课 程 总 结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方法 3、微处理器中控制器、程序计数器的作用 4、存储器的分类及用途 5、堆栈的作用及操作特点第二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1、了解MCS-51单片机的主要功能 2、MCS-51单片机主要引脚功能 3、PSW各位的意义 4、MCS51各类存储器的编址及访问方法 5、SFR的作用 6、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及编程,初值的计算方法 7、串行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原理及编程,波特率的计 算方法 8、中断系统工作原理, 中断的控制及编程,中断响应 的条件、中断的优先级处理原则第三章 指令系统及编程1、MCS51单片机的寻址方式 2、数据传送类指令及应用 3、算术运算类指令及应用 4、逻辑操作类指令及应用 5、程序转移类指令及应用,各种转移指令的转移范围 6、位操作指令及其应用 7、伪指令及应用 8、指令的综合应用编程第四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扩展1、系统扩展的必要性和常规扩展内容 2、最小系统与存储器的扩展(8031的最小系统、8751等 的最小系统),EPROM、E2PROM与单片机的连接 3、数据存储器的扩展,SRAM与单片机的连接 4、输入/输出口的扩展,各种芯片与单片机的连接 5、各种扩展情况下芯片地址的计算方式(片选方式) 6、各种扩展情况下的操作编程(初始化、读/写数据)第五章 MCS-51系列单片机接口与应用1、扳键开关与单片机的接口 2、键盘与单片机的接口,键盘的消抖方法,键盘的结 构形式(独立式、矩阵式) 3、显示器与单片机的接口,LED数码管的连接及字形 显示,显示的扫描方式 4、行程开关、继电器等与单片机的接口,干扰的隔离 方法。
微机原理学习总结微机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学习计算机硬件基础和微型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微机原理,我对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组装、调试和故障排除。
以下是我的微机原理学习总结。
首先,在学习微机原理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
计算机硬件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组成。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和运算。
存储器是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在计算机中有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如主存储器、硬盘、光驱等。
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互的方式,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
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个硬件组件的信息传输通道。
其次,学习微机原理还使我了解到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
计算机系统是按照指令执行有序的运算过程。
计算机按照顺序从存储器中取指令,然后执行指令并操作数据。
存储器中的指令和数据根据地址进行读写,通过总线进行传输。
中央处理器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在执行指令的过程中进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等操作。
控制器负责控制指令的读取、解码和执行。
再次,在学习微机原理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组装和调试计算机系统。
学习微机原理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中,我亲自动手组装了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安装CPU、内存、硬盘等。
在组装的过程中,我需要注意硬件的插槽类型和插入方向,确保硬件的正确安装。
组装完成后,还需要对计算机进行调试和测试,检查硬件连接是否正常和操作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启动。
通过这一过程,我对计算机硬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学习微机原理也使我掌握了一些常见的计算机故障排除方法。
在实践中,我遇到过一些故障问题,如启动时无法进入操作系统、硬盘存储问题等。
通过仔细检查硬件连接和配置,我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排除故障过程中,我还学会了一些常用的故障排除工具和技巧,如电子五项分析仪、线路图分析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我们学校开设了微机课。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微机课有了更深的认识,以下是我对微机课的总结。
一、课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微机课的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文件管理、软件安装与卸载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办公软件的使用,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这些软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非常实用。
二、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实践操作在微机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实践操作等。
老师不仅讲解理论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课堂氛围轻松,同学们积极参与微机课的课堂氛围相对轻松,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在老师指导下,我们学会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四、收获与感悟1. 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微机课的学习,我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办公软件的使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在微机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查阅资料、解决问题,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课堂上,我们学会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4. 激发了学习兴趣:微机课让我感受到了计算机的魅力,激发了我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总之,微机课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学校能够继续开设此类课程,让更多同学受益。
微机原理课程总结《微机原理课程总结》回想起来这微机原理课程,还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知识之旅呢。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真的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满眼都是新奇但又有点让人不知所措。
先说整体感受吧,这门课就像是一个装满各种零件的大盒子,一开始只看到这些零件散落在那,根本不知道怎么组装起来,甚至都不确定每个零件是干嘛用的。
但是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就像把那些零件一个个开始归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慢慢发现原来这些看似独立的知识其实都是有逻辑关系的。
具体收获可不少呢。
从简单的微机硬件结构的认识开始,像CPU、内存、I/O接口这些基本组件。
我记得最开始记忆CPU的功能和组成的时候,那些寄存器啊,数据通路什么的真是让人头疼。
但是通过不断地画图、理解原理图,就像是把一个混乱的迷宫线路慢慢捋顺了。
还有汇编语言,这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就像一套独特的密码系统。
我以为指令只要机械记忆就好,但实际编写程序时才发现,只有理解了微机底层的运行逻辑,才能正确地组合这些指令。
比如写一个简单的两数相加的程序,不仅要知道ADD指令怎么用,还得考虑数据在寄存器中的存储位置呢。
重要发现挺多的。
我发现微机原理中的很多概念都有一种层层嵌套的感觉。
比如说中断机制,原来它不仅仅是CPU去响应一个外部事件这么简单。
这里面还涉及到中断向量表、中断优先级之类的概念。
而且各个部分之间互相影响。
有一次在理解中断嵌套的时候,一开始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高优先级的中断能打断低优先级中断正在执行的程序,后来仔细分析了整个中断处理的流程才明白,这里面每个环节就像一个精密机械手表里的小齿轮,一个带动一个才能保证整个系统按照规则运行。
这让我深刻明白了学习微机原理不能一知半解,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对全局产生影响。
等我理解了这些,现在想想,很多以前觉得突兀的知识点都能串联起来了。
说到反思,就是当初学习的时候有点太急于求成了。
总想着快速把知识背下来,而忽略了对实际原理的深入理解。
微机期末总结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性能强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等领域。
本学期,我学习了微机原理和微机接口技术两门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实验,我对微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是我对本学期学习的微机课程进行总结。
一、微机原理微机原理是微机课程的基础,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学习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中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主要负责数据的处理和运算。
存储器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比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
其次,我们学习了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微型计算机的工作是按照指令执行的,指令是由二进制代码组成的。
我们学习了指令的格式和编码方式,了解了指令的执行过程。
微型计算机的指令执行包括取指令、译码、执行和存储结果四个步骤,这需要由微型计算机的时钟控制。
最后,我们学习了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和系统总线。
微型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之间通过总线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总线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类,每一类总线都有特定的功能。
系统总线是连接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总线系统,它主要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通过微机原理的学习,我对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知道了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器,它通过控制总线对各个部件进行控制和调度。
同时,我也了解了微型计算机的指令执行过程和总线结构,这对于进一步的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微机接口技术微机接口技术是微机课程的应用性较强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微机与外部设备的接口原理和设计方法。
由于微机与外部设备的电气特性和工作方式不同,为了实现数据的交换和传输,需要通过接口电路进行适配和转换。
微机原理实验总结(共5篇)第一篇:微机原理实验总结微机原理实验总结不知不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课程已经结束了。
回想起来受益匪浅,主要是加深了对计算机的一些硬件情况和运行原理的理解和汇编语言的编写汇编语言,对于学习机电工程的自动控制和计算机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和机器语言最接近的了,如果用它来编程序的话,会比用其它高级语言要快得多。
本学期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微机原理实验六到十这五组实验。
它们分别是:实验六8255 PA口控制PB口实验目的掌握单片机系统中扩展外围芯片的方法,了解8255 芯片的结构及编程方法。
实验内容用 8255 PA 口作开关量输入口,PB 口作输出口。
实验步骤1、用8 芯线将8 255 PA口接至开关Kl~K8,PB口接至发光二极管L1~L8;2、运行程序 HW06.ASM,拨动开关K1~K8,观察L1~L8发光二极管是否对应点亮。
实验七8255控制交通灯实验目的进一步了解8 255 芯片的结构及编程方法,学习模拟交通控制的实现方法。
实验内容用8255 做输出口,控制六个发光二极管燃灭,模拟交通灯管理。
实验步骤1、用双头线将8 255 PA0~PA2 口接至发光二极管L3~L1,PA3~PA5口接至发光二极管L7~L5;2、执行程序HW07.ASM,初始态为四个路口的红灯全亮,之后,东西路口的绿灯亮,南北路口的红灯亮,东西路口方向通车,延时一段时间后东西路口的绿灯熄灭,黄灯开始闪烁,闪烁若干次后,东西路口红灯亮,而同时南北路口的绿灯亮,南北路口方向开始通车,延时一段时间后,南北路口的绿灯熄灭,黄灯开始闪烁,闪烁若干次后,再切换到东西路口方向,之后重复以上过程。
实验八简单I /O口扩展实验目的学习单片机系统中扩展简单I/O 口的方法;学习数据输入输出程序的编制方法。
实验内容利用74LS244 作为输入口,读取开关状态,并将此状态,通过74LS273再驱动发光二极管显示出来。
微机原理及应用的学习心得前言微机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我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下面将分享给大家。
学习心得1. 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学习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我首先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我学会了如何通过编程控制这些硬件来实现各种功能。
此外,我还学习了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和编程语言的基本知识,这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我还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实验,我学会了如何组装一台电脑,并对其中每个硬件组件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调试电路、查找故障和进行维护保养。
实践操作的经验对我以后的工作将会非常有帮助。
3. 创新思维的培养学习微机原理及应用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计算机科学是一个不断创新的领域,只有具备创新思维,才能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课程中,我通过设计和编写程序,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学会了思考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寻找最佳的编程方法,提高代码的效率和可读性。
4.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微机原理及应用涵盖了许多实践项目,例如小组实验和项目设计。
在这些项目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每个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分工和任务,只有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协调,才能最终完成项目。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5. 持续学习的意识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个广阔而深入的领域,我明白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养成了持续学习的意识。
我会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其他相关领域,不断追求更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总结通过学习微机原理及应用,我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这门课程不仅使我对计算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开启了我在计算机领域的学习之路。
微机原理与应用的认识总结1. 介绍微机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对于学习计算机的人来说是必修的课程。
本文将对微机原理与应用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微机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输入输出系统、存储体系和操作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2. 微机的基本概念•微机是指由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的小型计算机系统。
•微处理器是微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执行计算机的指令和处理数据。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包括内存和外存两种形式。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交互,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3. 微机的体系结构微机的体系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 中央处理器是微机的核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负责执行计算机的指令。
-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计算机进行数据输入和输出。
- 总线连接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实现了它们之间的数据传输。
4. 微机的输入输出系统微机的输入输出系统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接口电路等组成部分。
-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输出到外部,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等。
- 接口电路是连接输入输出设备和计算机的桥梁,用于数据的传输和控制。
5. 微机的存储体系微机的存储体系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部分。
- 主存储器是微机内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分,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 辅助存储器用于存储大量的程序和数据,包括硬盘、光盘、U盘等外部存储设备。
6. 微机的操作系统微机的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系统。
- 操作系统提供了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使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自主学习报告一、单片机与D/A转换器组成波形发生器单片机处理的是数字量。
然而,在单片机的实时控制和智能仪表等应用系统中,被控制量或被测对象的有关参量往往是一些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物理量。
这些模拟量必须转化成数字量后才能输入到计算机进行处理。
计算机处理的结果也常常需要转化成模拟信号,驱动相应的执行机构,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如果输入是非电量的模拟信号,还需通过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并加以放大。
这时就需要解决单片机的D/A、A/D的接口技术问题。
本次,就D/A 转换器原理及简单应用进行了学习。
将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的过程称为数/模转换(Digit to Analog,D/A),实现D/A转换的设备称为D/A转换器或DAC。
1.1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1)分辨率分辨率表示对输入的最小数字量信号的分辨能力,即当输入数字量最低位(LSB)发生一次变化时,所对应输出模拟量的变化量。
它与输入数字量的位数有关。
通常定义刻度值与之比。
例如,如果满量程为5V,设8位D/A转换,分辨率为5/=19.5mV,即二进制变化一位可引起模拟电压变化19.5mV。
位数越多分辨率就越高。
分辨率也可用百分比表示,如8位DAC的百分比分辨率为0.4%。
(2)建立时间建立时间是描述转换速度快慢的一个重要参数,是D/A转换器输入数字量为满刻度值(各二进制各位全为1)时,从输入信号到模拟量电压输出达到满刻度值或满刻度值的某一百分比(如99%)所需的时间(也可表述为:从输入数字量到转换结束,输出达到最终值并稳定(终值误差±1/2LSB)所需的时间。
电流型快(几百ns~几µs),电压型慢。
例:DAC0808建立时间约150ns,DAC0832为1us。
),也可称之为D/A转换速度。
(3)转换精度精度参数用于描述D/A转换的精度程度,一般用误差大小表示。
通常以满刻度电压(满量程电压)VFS的百分数形式给出。
微机原理及应用的总结一、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微机原理是指微处理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内部组成结构。
对于学习微机原理的人来说,首先需要了解微处理器的基本概念,下面是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的总结:•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是指由微电子器件制造出来的处理器。
它是整个微机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指令的操作。
•内部组成:微处理器内部包含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等部分,它们相互协作完成各种指令的执行过程。
•数据通路:数据通路是微处理器内部各个组件之间传输数据的路径,包括数据的输入输出、中间数据传递等。
•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负责对微处理器内部各个组件的控制和协调,以确保指令的正确执行顺序和操作结果的正确性。
二、微机原理的应用领域微机原理的应用广泛,几乎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以下是微机原理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的总结:1.通信领域:•无线通信系统:微机原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基站控制、信号处理等方面。
•有线通信系统:微机原理在有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数据采集、信号调制等方面。
2.工业自动化领域:•PLC控制系统:微机原理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在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系统中,用于进行各种工业过程的控制和监控。
•机器人技术:微机原理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控制机器人的各种动作和功能。
3.仪器仪表领域:•数字仪器:微机原理在数字仪器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信号采集、数据处理等方面。
•电子测量仪器:微机原理在电子测量仪器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信号处理和测量结果的计算。
4.医疗设备领域:•医疗影像设备:微机原理在医疗影像设备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影像采集和图像处理。
•生命监护仪器:微机原理在生命监护仪器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信号采集、数据处理等方面。
三、微机原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微机原理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是一些学习微机原理的方法和技巧的总结:•系统学习:按照一定的学习路线,系统地学习微机原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概念、内部组成、数据通路、控制单元等。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总结第一篇: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总结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总结以前从没有学过关于汇编语言的知识,起初学起来感觉很有难度。
当知道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心里面感觉有些害怕和担心,担心自己不会或者做不好。
但是当真的要做的时候也只好进自己作大的努力去做,做到自己最好的。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自己的感受,我想很多同学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那就是感觉汇编语言真的是很神奇,很有意思。
我们从开始的担心和害怕渐渐变成了享受,享受着汇编带给我们的快乐。
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心里面的感觉真的很好。
虽然我们做的东西都还很简单,但是毕竟是我们自己亲手,呵呵,应该是自己亲闹做出来的。
很有成就感。
我想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和其他课程设计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不仅加深和巩固了我们的课本知识,而且增强了我们自己动脑,自己动手的能力。
但是我想他也有它的独特指出,那就是让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那就是编程。
对于很多学过汇编或者其他的类似程序的同学来说,这不算新奇,但是对于我来说真的新奇,很有趣,也是我有更多的兴趣学习微机原理和其他的汇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学习计算机原理是要涉及到整体的每一部分。
讨论某一部分原理时又要涉及到其它部分的工作原理。
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在短时间内较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而且也很难孤立地理解某一部分的工作原理。
所以,在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处于“学会了一些新知识,弄清了一些原来保留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的循环中,直到课程结束时,才把保留的问题基本搞清楚。
学习该门课程知识时,其思维方法也和其它课程不同,该课程偏重于工程思维,具体地说,在了解了微处理器各种芯片的功能和外部特性以后,剩下额是如何将它们用于实际系统中,其创造性劳动在于如何用计算机的有关技术和厂家提供的各种芯片,设计实用的电路和系统,再配上相应的应用程序,完成各种实际应用项目。
这次实验并不是很难,主要的困难来自对程序的理解。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总结心得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处理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2. 学会分析并设计简单的微机硬件系统,了解各类接口芯片的功能与应用;3. 掌握汇编语言编程基础,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进行硬件控制。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微机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学会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硬件仿真和编程调试;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微机原理及应用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2.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了解我国微电子产业的发展现状,树立为祖国科技事业奋斗的信念;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断探索微机领域的新技术。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掌握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微机原理概述:介绍微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微机原理在整个计算机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微处理器结构:详细讲解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CPU 的性能指标,如主频、缓存、指令集等。
3. 存储器与I/O接口:介绍存储器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接口技术,分析各类I/O接口芯片的功能和应用实例。
4. 汇编语言编程:讲解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指令系统,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汇编语言编程技巧。
5. 硬件系统设计与仿真:教授硬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硬件仿真和编程调试。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如下:1. 微机原理概述(第1章)2. 微处理器结构(第2章)3. 存储器与I/O接口(第3章)4. 汇编语言编程(第4章)5. 硬件系统设计与仿真(第5章)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