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置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3
炎黄技工学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理论课时36实践课时36总课时72考核形式考查编写时间2022-03编写人审核人机电信息工程系计算机技术教研室编《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学分:4学分计划学时:72学时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前续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微机控制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与毕业设计密切相关,为它提供了硬件和软件的基础。
本课程介绍了微型计算机原理及组成结构、微机接口的有关基本知识和实用技术、常用微机接口芯片的使用方法。
2、课程基本理念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平时的教与学中主要遵循以下的理念:(1)将专业课的学习与基础理论衔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2)帮助学生形成强烈兴趣;(3)指导学生了解课程教学目的,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自己对课程的把握情况,阐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课程特点;(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设计原则与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设计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电机与变压器的原理与性能指标、运行调试及维护维修等能力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铙工作任务完成的需求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课程设计依据与评价方法: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以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向导,根据行业专家对自动化专业所涵盖的的岗位群体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识规律,紧密集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内容,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模块和课程内容。
【关键字】心得体会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篇一:微机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XX—XX 年度第一学期)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题目:动画显示显示三角形并倒置院系: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班级:自动化1004 姓名学号:XX09030110 XX09040134 指导教师:程海燕设计周数:一周成绩:XX年1 月11 日XX02020407日期:《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与要求1.通过对微机系统分析和具体设计,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2.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典型接口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设计能力。
5.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主要内容1.动画显示及显示三角形并倒置。
2.针对所选择的设计题目进行硬件设计,合理选用所需元器件,绘制系统结构框图、硬件接线图,并在实验系统上完成电路的连接和调试。
3.根据所选题目的要求对微机系统进行程序设计,绘制程序总体流程图并编写源程序上机调试。
4.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归纳和综合,对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解决的方法、措施、建议和对这次设计实践的认识和收获。
三、进度计划四、设计成果要求1.系统硬件设计合理,软件编程达到设计要求。
2.系统硬件结构图和软件流程图绘制清楚规范。
3.设计报告完整规范。
五、考核方式根据设计任务的完成情况、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情况及演示答辩情况采用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1.通过对微机系统分析和具体设计,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2.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典型接口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设计能力。
5.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2、课程设计正文 1. 设计要求(1)动画显示:用字符组成汽车图形,在屏幕显示从左向右开动的汽车;(2)显示三角形并倒置:用* 绘制一个七层等腰三角形,点击空格键则三角形倒置一次,再次点击则再次倒置。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学时:56一、课程详述(一)课程性质和作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就是自动化类各专业学生掌控微型计算机展开工业掌控技能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自学,使学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共同组成与工作原理,并使学生逐步掌控微型机从硬件共同组成至软件编程的基本知识,掌控微机共同组成原理和微机USB控制技术,为自学时程有关课程和专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并使学生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1、注重素质教育,著重能力培育2、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3、著重提供更多切合现场实际,能够充分反映新技术的课程资源。
4、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及依据教学以“少而精”为原则,优选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展开适度的实验,以增进对有关内容的掌控,同时引导学生自学、精心安排对自学内容的回答及探讨,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和学院自身条件,以本校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实验居多,通过教学的合作和互动,保证学生达至既定的技能目标。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本课程著重自学和动手能力的培育,着重于培育学生对计算机USB的基本应用领域能力和基本技能。
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和实验检验居多,并配上一定的课堂教学项目,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育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一)知识性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自学,掌控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共同组成及各个部件功能;掌控微处理器的内部编程结构、工作模式、插槽信号和cpu在总线上的操作方式时序;掌控cpu与外设传输的三种信息的内容和传输方法、cpu与外设传输数据的四种方式;掌控以太网、循序通信的基本详述、基本原理及应用领域;掌控中断控制器、计数器/定时器和dma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编程与应用领域;掌控a/d和d/a切换原理,a/d和d/a在系统中的相连接,编程和应用领域。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第一章:微机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 理解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1.2 教学内容1. 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微机系统的组成: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3. 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指令执行过程、数据传输等。
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1.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微机系统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微机系统组成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微机系统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微处理器2.1 教学目标1. 了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
2. 掌握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3. 理解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2.2 教学内容1. 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CPU、寄存器、运算器等。
2. 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主频、缓存、指令集等。
3. 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指令执行过程、数据运算等。
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3.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2.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微处理器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微处理器性能指标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微处理器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存储器3.1 教学目标1. 了解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3. 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3.2 教学内容1. 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等。
2.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容量、速度、功耗等。
3. 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数据读写过程、存储器组织结构等。
3.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任务及指导书(适用于0944121班)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通过课程设计,主要达到以下目的:1、使学生增进对单片机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单片机理论方面的理解;2、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内部功能模块的应用,如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片内外存贮器、I/O口、A/D、D/A等;3、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方法及实现,为以后设计和实现单片机应用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题目:【1】数字音乐盒设计要求:1、利用I/O口产生一定频率的方波,驱动蜂鸣器,发出不同的音响,从而演奏乐曲(最少储存三首乐曲,每首不少于三十秒);2、采用LCD显示;3、开机时有英文欢迎字符,播放时显示歌曲序号(或名称);4、可通过功能键选择乐曲,暂停,播放;扩展功能:显示乐曲播放时间或剩余时间;【2】数字温度计设计要求:1、基本范围为-50℃—110℃;2、精度误差小于0.5℃;3、LED数码管直读显示;扩展功能1、可以任意设定温度的上下限报警功能;2、实现语音报数。
【3】交通灯设计设计要求:1、设计一个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器。
用单片机控制LED灯模拟指示。
2、系统包括人行道、左转、右转以及基本的十字路口交通灯功能;3、系统除具有基本交通灯功能外,还具有显示倒计时、时间设置、紧急情况处理功能。
扩展功能:1、分时段调整信号灯的点亮时间2、根据具体情况实现灵活手动控制功能。
【4】电子密码锁设计要求:1、系统能完成开锁、超时报警、超次锁定、管理员解密、修改用户密码基本的密码锁的功能;2、还具有调电存储、声光提示等功能。
扩展功能:通过遥控器实现锁的基本操作。
【5】电子钟的设计设计要求:1、可以实现23h59m59s的显示,用六位LED显示出来,显示格式为“时时:分分:秒秒”。
2、可以利用按键设置任意的时分秒各位,并具有按键复位功能;扩展功能:1、实现整点语音报时功能。
2、实现年月日的显示。
【6】基于单片机的彩灯控制设计要求:1、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一个彩灯控制器,控制8个彩灯依次点亮和依次熄灭。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微型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衔接及综合应用的课程。
尤其微处理器大量开展和计算机渗透嵌入各种仪表和控制系统后,“微机原理与应用〃成为组构系统的根本技术。
《微型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其课程着重介绍微型计算机根本构成及应用方法。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路与电子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并为《单片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打下根底。
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在微型计算机根本构成与外界联系(广义输入/输出)的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专业开展和计算机的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学习微处理器芯片根本功能、指令系统、构成微型计算机的外围芯片,以及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接口芯片。
掌握微型计算机结构特点,以及实现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连接的软、硬件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掌握和了解各种典型环境下接口设计原那么;熟悉和正确选择常用的儿种大规模集成接口电路。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道《计算机接口技术》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价值;知道该课程的研究领域和技术前景;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 .理解这门课程的主要概念、根本原理利技术要点,拓宽计算机应用的领域和范围的思路和概念。
3 .掌握计算机结构特点,以及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连接的软、硬件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
4 .掌握和了解各种典型环境下接口设计原那么;熟悉和正确运用常用的儿种大规模集成接口电路。
5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到达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 ---- 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 ---- 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守则1.学生应按照课程教学计划,准时上实验课,不得迟到早退。
2.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原理,预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并接受实验教师的提问和检查。
3.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抽烟、随地吐痰和乱丢杂物。
4.做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爱护仪器设备,节约使用材料,服从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指导。
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
5.实验中要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各种实验数据。
不准敷衍,不准抄袭别组数据,不得擅自离开操作岗位。
6.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若出现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并保护现场,不得自行处理。
7.实验完毕,应主动清理实验现场。
经指导教师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和实验记录后方可离开。
8.实验后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分析结果、处理数据、绘制曲线及图表。
在规定时间内交指导教师批改。
9.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不慎造成仪器设备、器皿、工具损坏者,应写出损坏情况报告,并接受检查,由领导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10.凡违反操作规程,擅自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私自拆卸而事故和损失的,肇事者必须写出书面检查,视情节轻重和认识程度,按章程予以赔偿。
11.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做实验时,应遵守学校开放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和程序。
2012年3月DICE-8086K系统安装与使用(一)键盘监控程序的功能和操作方法系统一经接通电源,数码管上显示监控提示符“P.”。
1. 键盘显示系统配备6位LED显示器,左边4位显示地址,右边2位显示该地址内容。
系统具有24个注塑键盘,左边l6个是数字键,右边8个是功能键。
在键盘监控状态下用户可以通过一组键命令完成下列操作·读写寄存器内容·读写存储器内容·EPROM传送·断点设置/清除·通过单步、断点、连续等功能来调试运行实验程序。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项目教程课程设计项目背景在现代化社会中,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掌握微机系统原理、开发板设计和接口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本项目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项目的实践,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对某种基于微机系统的应用开发的实践,深入了解和掌握微机系统原理,设计和实现相关接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项目内容本项目课程设在课程的最后一个月完成,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阶段一:项目选题每个小组自行选择一个基于微机的应用项目,并设计出初步的方案,并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
在选择项目时,需要考虑项目实践性与实用性,要能够体现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同时还要考虑开发时间和成本等因素。
阶段二:项目开发在完成项目评审后,小组开始正式的开发实践。
此时,小组成员需要进行任务分工,确定实施计划。
并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围绕项目需求进行分析,设计方案,并编写程序代码实现。
在项目开发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制定开发计划和进度表,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2.及时汇报项目进展情况,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3.对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形成经验文档,为项目后续的维护提供依据。
阶段三: 项目验收在完成项目开发后,小组需要对项目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报告。
验收报告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描述、团队成员等。
2.项目需求分析,包括用户需求、功能需求等。
3.项目设计方案,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等。
4.项目开发实施,包括编程实现、测试和调试等。
5.项目总结与反思,包括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
结束语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重要课程。
浅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浅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逐渐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文旨在讨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重点关注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估。
一、课程目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并能设计、调试和接口技术应用相关的硬件电路。
通过该课程,学生应能够理解计算机组成结构、常用总线结构、微处理器存储器系统以及各种常见接口电路等内容。
二、课程内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和实践操作三个方面。
微机原理部分主要涵盖微处理器、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系统等内容,学生将学习到不同类型计算机的结构和功能,并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接口技术部分则侧重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包括并口、串口、USB接口等外部接口的电路设计和调试。
实践操作部分是课程的重点,通过实际操控微机硬件设备,学生将进一步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施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课程,教学方法需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常规的讲授与演示,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操作部分,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项目设计与实现,并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课程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实践,以提高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四、评估方法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课程的评估,可综合运用考试、实验报告、项目评审等多种方式。
首先,可以通过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其次,对于实验操作部分,学生需要提交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的设计、步骤、结果和分析,以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评审,通过对项目设计和实现的评估,全面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应用适用班级:2016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9;车辆工程10(专升本函授);2014级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高起本函授)辅导教材:《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马义德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微机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的一门综合基础课。
本课程通过对8086CPU内部结构、8086指令介绍,使学生掌握微型机的基本组成及简单的汇编程序的编写方法及技巧,并使学生了解存储器的组成及组织方式、输入输出技术、中断技术、接口编程及现代PC机的系统性能的改善和Pentium 微处理器,为学生掌握好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及进一步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工学等。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本课程阐述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介绍了8086指令系统及其编程、存储器的管理、输入/输出技术等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如下:(1)计算机运算基础,掌握各种进制、码制、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及符号数的表示(2) 8086CPU的内部结构、主要掌握内部寄存器的使用方法,及对存储器分段管理的方法,其中时序和外部引脚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3)介绍了8086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掌握其寻址方式及基本指令的用法和汇编语言编程方法,应掌握汇编语言编程调试过程及技巧。
(4)介绍了存储器的内部结构,应掌握存储器的扩展及其同CPU的连接(5)介绍了输入输出技术及简单的I/O芯片的使用。
(6)介绍了中断控制技术,掌握基本原理及应用。
(7)介绍了微型计算机并行接口、串行接口的基本概念及编程和应用。
(8)介绍了D/A 和A/D接口的概念及编程和应用。
四、习题数量及要求以思考题为主,针对课程内容适时进行讨论。
五、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教学方式:面授辅导、平时作业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和考试六、学时分配七、几点说明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推荐教材:《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马义德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戴梅萼清华大学出版社2.《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孙家启安徽大学出版社《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复习作业一1.在I/O接口电路中,按主机与外设间传送的信息类型,端口可分为哪几类?CPU对这些端口实行读操作还是写操作?答:I/O端口分为:数据口,状态口,控制口。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及实训课程设计1. 前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主要介绍了微机的硬件组成、指令系统、中断与异常处理、接口技术等相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训课程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及实训课程设计中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以供有需要的读者参考。
2. 微机原理2.1 微机硬件组成微机硬件由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总线等组成,其中CPU是微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CPU内部包含了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等基本模块。
内存是指微机中的存储器,在CPU执行程序时需要不断地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和数据。
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它们通过总线与CPU和内存相连通。
2.2 微机指令系统微机的指令系统包括一系列机器指令,它们是CPU执行程序的基本指令。
机器指令包括数据传输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条件转移指令、无条件转移指令等。
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微机性能密切相关,一般采用CISC(复杂指令集)或RISC(精简指令集)两种设计方式。
2.3 微机中断与异常处理微机中断是指CPU在执行程序时遇到外部事件(如键盘输入、硬件故障等)时暂停当前程序的执行,去执行相应的中断程序,处理完成后再回到原来的程序继续执行。
异常处理是指CPU在执行指令时发现指令有误、数据异常、访问越界等情况时,会根据异常类别跳转到相应的异常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2.4 微机接口技术微机接口技术是指将微机与外部设备(如传感器、机器人、仪器等)通过接口进行联通。
接口技术主要包括并口、串口、USB接口等。
其中并口是指能够并行传输数据的接口,串口是指能够串行传输数据的接口,USB接口是一种通用的高速串行总线,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间的连接。
3. 实训课程设计3.1 实训目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微机的硬件组成、指令系统、中断与异常处理、接口技术等相关知识,并掌握实现具体接口应用的能力。
关于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
《微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
课程设置建议
(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
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微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课程设置建议方案1.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DSP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智能仪器、单片机应用、DSP原理与应用、SOPC技术等。
2.课程配置建议
《微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工科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既综合应用许多学科的原理和技术,又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中。
它的任务是使建立微机工作的整体概念,使学生在了解基本的微机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具有进行软件、硬件开发的基本能力。
此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工程技术课程,要求独立设置实验课即《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
建议理论课模块和实验课模块捆绑方式选择。
3. 分类
全校的微机课程分为二大类:
1)一类电类专业开设《微机原理及应用》 3.5学分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1学分2)二类非电类类专业开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学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1学分
3.全校理工科专业的《微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
设置:
1)《微机原理及应用》3.5学分+《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1学分
适用于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71、72、73、74等专业、光电学院各专业
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学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1学分适用于材料学院91、93、94等专业、汽车学院42、43、45、46、47等专业、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等各专业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1学分课时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