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化验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51
刑事化验概念:依法运用物理化学方法对违法犯罪物证进行发现提取识别和检验鉴定,从而证实案件真实情况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1、尸体中或导致中毒物品的毒物;2、鉴定毒物;3、火药种类数量;4、可燃性物质;5、交通事故;6、土壤金属纸。
任务:1定性定量分析物证,2对比检验物证样本,3开展科学研究。
在公安中作用:1发现线索,缩小侦查范围,确定侦查方向;2甄别案件真伪,证实案情阐明某些案件性质;3认定作案工具;4判断作案地点;5寻找证据,认定证据;6分析作案过程;7定罪量刑证据。
分析方法:形态学识别,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毒物:一定条件,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发生化学物理反应,导致机体功能障碍甚至引起死亡的物质。
中毒,中毒量大,小,小小白鼠。
近交系毒性表示,半数致死,全数致死。
毒物分类:腐蚀,毁坏,障碍功能,农药,杀毒剂,有毒植物动物,细菌真菌性毒素。
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影响毒物作用:毒物,机体。
中毒处理:呕吐,胃洗,泻药吸毒:非医疗用途长期反复并以不断增加用药剂量为特征的强迫性自行药物滥用行为。
依赖性药物滥用。
治疗:毒品替代递减。
(美沙酮丁斌诺菲)、戒断症状毒品种类:鸦片,CNS兴奋剂,大麻,致幻,麻醉药的添加剂法医学意义:1揭露犯罪真相提供科学依据2正确处理民事纠纷3卫生机关医疗纠纷4卫生防疫部门处理传染病职业中毒提供依据5保险部门赔偿6对立法提供建设性意见工作内容:1现场勘查2尸体剖验3活体检查4物证检验5书证检验分支: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临床法医学,毒理学,毒物分析。
文件检验概念:运用文件检验学的理论技术方法,研究与违法犯罪案件有关的各种文件物证,确定文件与案件事实与当事人关系的一种技术。
研究对象内容:笔迹,印刷文件,污损文件,言语识别,文件制成时间。
基本方法:观察分析,特殊对比,理化检验,统计推算。
痕迹检验:检验对象:形象痕迹,整体分离痕迹,习惯痕迹,痕迹检验任务:寻找显现痕迹,固定提取现场痕迹,对现场痕迹进行提取分析,收集嫌疑人的痕迹样本,对现场痕迹进行鉴定,痕迹档案管理,积累和存储犯罪资料信息。
实验题目水溶性毒物亚硝酸盐的检验小组合作是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掌握水溶性毒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要求学生掌握水浸法、透析法分离提取水溶性毒物的方法。
3、掌握亚硝酸盐中毒物证的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水溶性毒物的特点是溶于水,故可用水浸法溶解毒物。
由于水溶性毒物含有较小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含有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进入水溶液,而一些大分子如生物体的蛋白质、脂肪等则不能通过半透膜而留在膜内,因而使得毒物得以分离。
亚硝酸盐再酸性溶液中和对氨基苯磺酸作用生成重氮盐,再与α-萘胺作用生成紫红色偶氮燃料。
三、实验器材与设备天平、铁架台、玻璃漏斗、研钵、烧杯、白色点滴板、试管、剪刀四、试验样品与试剂酸菜、腌菜、腐烂蔬菜等五、实验步骤与方法(一)检材的预处理取酸菜、腌腐烂蔬菜等15克,用剪刀绞碎,置研钵中研成糊状。
(二)配置试剂1、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称取对氨基苯磺酸0.5g溶于150毫升30%醋酸溶液中,贮于棕色瓶中,放置于暗处备用。
2、α-萘胺溶液称取α-萘胺粉末0.5克溶于20毫升水中,煮沸5分钟,用干净脱脂棉过滤于150毫升30%醋酸溶液中,摇匀。
临用前将上述两液按等体积混合后使用。
(三)检材的提取1、水浸法提取检材中的亚硝酸盐取10g检材置于小烧杯中,加15毫升蒸馏水,震摇浸提20分钟,过滤,滤液置小烧杯中备检。
2、透析法提取检材中的亚硝酸盐(1)取洁净干燥的50毫升小烧杯一个,将10毫升左右火棉胶倾入烧杯中,迅速防盗,不停的转动,火棉胶液均匀的分布在烧杯内壁,形成一层薄膜。
多余的火棉胶液弃去。
等20分钟以后,轻轻沿边缘用小刀剥离,向薄膜与烧杯之间轻轻吹气,将胶囊完整取下。
(2)将透析囊放在小烧杯中,装入检材,在透析囊外面的烧杯中加10—20毫升蒸馏水(为防止囊内检材外溢,可将透析囊开口端用橡皮筋扎紧吊起)。
放置40分钟左右,取下透析液供检。
(四)显色检验取检液数滴,置于白色点滴板中,加显色液数滴,如有亚硝酸盐存在,溶液即显紫红色。
公安刑事技术机构检材分类公安刑事技术机构检材分类公安刑事技术机构是我国司法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主要任务是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获取证据,对案件进行精确的鉴定和分析,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和公开。
而在技术鉴定过程中,检材的分类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公安刑事技术机构检材分类的相关知识。
一、为什么需要检材分类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公安刑事技术机构主要从现场和嫌疑人身上搜集各种可能的物证和生物证据,例如血迹、指纹、头发、皮肤组织、骨骼、体液等等,这些东西都被称为“检材”。
然而,由于每种检材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鉴定方法,所以对于不同类型的检材需要进行分类,并在后续的鉴定等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和测试。
这样才能保证检材鉴定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案件的破案提供有力的科学证据。
二、检材分类的主要方式公安刑事技术机构进行检材分类时,一般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鉴定方法,将检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物证类:主要包括物品、工具、车辆等线索;2.生物类:主要包括血迹、精斑、毛发、指甲、口水等检材;3.尸体类:主要包括已死亡的人类尸体、骨骼等;4.印章文书类:主要包括印章、文件、书籍等;5.影像声音类:主要包括视频、声音等。
三、检材分类的重要性检材分类在公安刑事技术机构的鉴定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缩小鉴定范围:对于不同类型的检材,公安刑事技术机构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检测方法,而分类后能够明确各种检材的特征,缩小鉴定范围,从而降低鉴定难度。
2.提高鉴定准确性:将各种检材进行分类后,能够根据其特征和鉴定方法,采用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鉴定,从而提高鉴定准确性和可靠性。
3.方便检材保存:不同类型的检材需要具备不同的保管物品、保管温度等条件,因此分类有助于方便公安机关对各种检材进行保存、保管和运输。
4.节省鉴定时间:分类后能够快速判断各种检材所需的鉴定方案和项目,从而节省鉴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以将学生培养成为“懂理论、会操作、会分析、能鉴定、能办案、能发展”的适应公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建立了“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模式,该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了公安教育特色。
[关键词] 刑事化验教学改革实践刑事化验是刑事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
它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发现、记录、提取、识别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类物证,以揭露、证实犯罪及其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
为了使本课程教学贴近实际、贴近实践、贴近实战,课程教学组以培养学生成为“懂理论、会操作、会分析、能鉴定、能办案、能发展”的适应公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现代刑事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就刑事化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建立了“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模式,该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了公安教育特色。
一、优化教学内容为了使本课程教学贴近实际、贴近实践、贴近实战,本课程教学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一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抢劫、爆炸、交通肇事等案件中油漆、橡胶、纤维、塑料等微量物证的检验,设计了常见案件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检验方法;二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投毒案件中毒物的检验,设计了常见中毒案件现场毒物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检验方法;三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日益严竣的吸、贩毒案件中毒品的检验,设计了吸、贩毒案现场毒品及相关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毒品物证的检验方法。
二、改革教学方法(一)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为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现有的刑事化验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项目表进行了修订,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指导书,使实验项目的设置符合新形势下公安实际的要求,取消了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型实验项目[1]。
法医物检验的常见技术手段法医物检验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物证进行分析和鉴定的工作。
它在刑事案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犯罪现场的重要证据,并为法院做出公正的判决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法医物检验技术手段。
一、DNA鉴定DNA鉴定是法医学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它通过分析DNA序列来确定个体的遗传特征和亲缘关系。
DNA样本可以从血液、唾液、指甲、头发等物证中提取。
通过核糖体DNA或线粒体DNA进行比对,可以确定身份、辨别父子关系、姐妹关系等。
DNA鉴定的准确性非常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刑事侦查、亲子鉴定等领域。
二、毒物分析毒物分析是对尸体、血液等生物样本中存在的毒物进行鉴定和分析。
通过毒物分析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毒物中毒、毒物种类、剂量以及中毒时间等信息。
常见的毒物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和电化学法等。
毒物分析在司法鉴定、毒品鉴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指纹鉴定指纹鉴定是通过比对指纹图案来确定身份的一种技术手段。
每个人的指纹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可以用来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
指纹鉴定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也可以通过光电传感器进行自动比对和识别。
指纹鉴定广泛应用于刑侦工作中,被称为“活化石证据”。
四、骨骼鉴定骨骼鉴定是通过对尸骨进行解剖和鉴定,确定死者的身份、死亡原因和死亡时间等。
骨骼鉴定需要借助法医解剖学和骨骼学方面的知识,对尸骨的骨骼形态、骨骼连结和骨缝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鉴定,可以还原死者的面貌、风貌和身体特征,为司法机关提供重要参考。
五、痕迹鉴定痕迹鉴定是指对犯罪现场和物证上留下的微小痕迹进行鉴定和分析。
常见的痕迹包括血迹、指纹、纤维、颗粒物、土壤、汽车痕迹等。
通过显微镜、红外光谱、显色试剂等技术手段,可以对痕迹样本进行检测和鉴定。
痕迹鉴定在破案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刑事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法医物检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科学规范和操作流程,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法医学中的法医生物化学研究与刑事鉴定法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对法医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解决刑事案件中的诸多问题,其中法医生物化学研究在刑事鉴定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法医生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以及其在刑事鉴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法医生物化学的定义法医生物化学是法医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运用生物学和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并分析与刑事案件相关的生物化学问题。
在刑事鉴定中,法医生物化学主要涉及到痕迹鉴定、毒物鉴定以及DNA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二、法医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1. 痕迹鉴定痕迹鉴定是法医生物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它通过分析、鉴定犯罪现场遗留的物质痕迹,如血迹、唾液、精液、指纹等,从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行为。
痕迹鉴定通常借助化学分析技术,如光谱分析、毛细管电泳等,来对痕迹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2. 毒物鉴定毒物鉴定是法医生物化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它主要通过对尸体、生物样本以及相关物证的检验和分析,确定死者是否中毒以及中毒原因。
毒物鉴定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毒物检测以及毒物代谢产物的分析等。
3. DNA技术在刑事鉴定中的应用DNA技术是法医生物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现代刑事鉴定不可或缺的手段。
通过对DNA样本进行提取、扩增、分离和检测,可以确定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疾病的遗传性以及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DNA技术一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电泳分离等方法来进行分析。
三、法医生物化学在刑事鉴定中的应用1. 确定身份和行为法医生物化学可以通过分析犯罪现场遗留的生物痕迹,如血迹、唾液等,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行为。
这对于破案和刑事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2. 评估伤害程度和时间通过分析受害人体内的化学物质和相关生物标志物,法医生物化学可以评估伤害的程度和发生的时间,为案件的侦破和审判提供重要依据。
3. 检测毒物和药物法医生物化学可以通过对尸体、生物样本和相关物证的检验和分析,确定死者是否中毒以及中毒的原因。
刑事理化检验职位
刑事理化检验是法医学领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对犯罪现场或者涉及刑事案件的物证进行检验和分析,以确定相关的法医学信息,为司法机关提供科学依据。
在此职位下,工作内容可能包括:
犯罪现场勘查:对犯罪现场进行勘查,收集、保护物证,现场勘验和记录。
物证采集:根据案件需要,采集各种可能的物证,如血液、毛发、指纹、纤维等。
物证分析:对采集到的物证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理化检验、生物检验等,以获取相关的信息。
技术鉴定:根据分析结果,对物证进行鉴定,确定物证的性质、来源等信息,并提供鉴定报告。
证据报告:根据实验室分析结果和鉴定报告,向司法机关提供相关的证据报告,协助案件侦办和审理。
该职位通常需要相关的法医学或者化学专业背景,具备一定的科学实验和分析能力,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检验标准,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细致认真的态度。
刑事科学技术理化检验程序
刑事科学技术理化检验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 确认检材并登记:检验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程序对接受的检材进行确认和登记,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可靠性。
2. 提取样本:根据案件需要,从检材中提取样本进行分析。
3. 分析检验: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仪器设备对样本进行物理、化学、光谱、生化等分析和检验,以确定其物理、化学、生物学特征,有助于确定案件的事实和证据。
4. 解读分析结果: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以确定其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并撰写检验报告。
5. 登记报告:对检验报告进行登记并保管,确保整个检验过程的严谨性和可靠性。
6. 参与案件调查:检验人员根据需要出庭作证,并配合司法机关进行案件调查和审判。
总之,刑事科学技术理化检验程序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所有操作都必须严格遵守程序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检验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案件的破案和司法审判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法医成品化验工作内容主要任务①勘察各种凶杀命案现场,适应司法实践需要或有谋杀嫌疑的尸体,判明死亡法医鉴定照片原因、时间和性质,推断和认定致死致伤的凶器,分析犯罪手段和过程。
②对民事、刑事案件中涉及法律事件的活体(人身)进行损伤、劳动能力、性别、性机能、精神状态等鉴定。
③检验和鉴定同犯罪有关的法医物证。
④对医疗纠纷案件进行鉴定,分清责任性质,同时便于医疗部门提高医疗质量。
⑤协同有关部门查清重大中毒事故和意外灾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临床鉴定法医处理枪毙后死刑犯尸体(2张)法医处理枪毙后死刑犯尸体法医临床鉴定:“法医临床鉴定”,俗称活体损伤鉴定。
法医临床鉴定,是指运用法医临床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进行鉴定和评定。
其主要内容包括:人身损伤程度鉴定、损伤与疾病关系评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评定、劳动能力评定、活体年龄鉴定、性功能鉴定、诈病(伤)及造作病(伤)鉴定、致伤物和致伤方式推断等。
活体损伤的鉴定是以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临床医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涉及法律问题的人体伤、残及其他生理、病理等问题。
法医临床鉴定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是损伤程度的鉴定。
这法医是活体检查中最常见的内容,确定损伤的性质与程度、推定致伤物体与作用方式、估价损伤的预后及可能发生的后遗症。
其中的损伤程度鉴定直接关系到定罪与量刑,民事赔偿和治安行政处罚。
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重伤、轻伤和轻微伤。
二是伤残程度与劳动能力鉴定。
鉴定时须参考与残疾程度鉴定有关的法规,主要有道路交通事故伤残十级分类法,职业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人身保险伤残程度分类表等。
三是性问题鉴定,检验是否被强奸,有无性病传染,有无妊娠分娩,是否堕胎,确定性功能状态。
四是疾病的诊察确定现有疾病与损伤的因果关系。
疾病是否由损伤所引起,或原有疾病因损伤而加重、恶化。
五是诈病(伤)及造作病(伤)鉴定,诈病是身体健康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伪装有病,如伪装肢体瘫痪或伪装精神病,造作病是故意毁损自己或授意别人毁损自己造成的损伤或疾病。
刑事科学技术复习一、刑事科学技术的概念及其内涵刑事科学技术亦称刑事技术,是公、检、法及安全机关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依据刑事诉讼法,查明案件性质,发现犯罪、揭露犯罪、证实犯罪、预防犯罪的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
实施主体:公、检、法、安全机关与犯罪相关刑事技术的主干:是自然科学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行为规范:刑事诉讼法二、相关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与刑事技术相近的概念有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技术和物证技术等。
它们侧重点是不同的,与刑事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互之间不能替代。
法庭科学侧重于诉讼物证技术侧重于物证,包含于刑事技术司法鉴定技术侧重于鉴定三、刑事技术的研究内容1.理论:主要是研究刑事技术的基本原理、刑事技术的基本方法、刑事技术鉴定的基础理论和刑事技术的管理理论。
2.方法:主要是研究对各种物证的发现、记录、提取、检验和鉴定的技术手段,也称为发现技术、记录技术、提取技术和检验鉴定技术。
四、刑事技术的研究对象刑事技术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证物证:是指能够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所处位置以及状态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客观存在的物品、物质或痕迹。
五、学科分类生物学物证(血液、唾液、精液、骨骼、毛发等)物理学物证(指纹、足迹、枪弹痕迹、工具痕迹、文件笔迹等)化学物证(化学纤维、油脂、涂料、土壤、木屑、金属、爆炸残留、化学毒物、毒品等)其它特殊物证(声纹、测谎资料、视听资料如照片等)六、刑事技术的任务刑事技术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依法发现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查明事件的性质,为侦查破案服务。
同时也要为依法治国和国家安全服务。
任务:1.协助侦查人员进行现场勘验2.对与犯罪有关的物证进行检验鉴定3. 结合检验鉴定,开展科学研究刑事技术最主要的作用: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查明事实真想刑事技术的作用1.为确定案件性质提供科学依据2.为分析案情提供线索3.为认定犯罪事实提供重要证据4.为串并案件提供证据5. 为发展和完善刑事技术这门学科服务七、刑事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1、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①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刑事技术活动的认识源泉;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刑事技术活动的思想基础;③辩证思维是刑事技术的思维导向2、自然科学基础①刑事技术的产生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前提;②刑事技术的发展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条件3、法学基础八、刑事科学技术的理论(一)物质交换原理(罗卡德原理)1、定义无论何时,只要两个客体接触,在接触面就会产生物质的交换转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