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化验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51
刑事化验概念:依法运用物理化学方法对违法犯罪物证进行发现提取识别和检验鉴定,从而证实案件真实情况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1、尸体中或导致中毒物品的毒物;2、鉴定毒物;3、火药种类数量;4、可燃性物质;5、交通事故;6、土壤金属纸。
任务:1定性定量分析物证,2对比检验物证样本,3开展科学研究。
在公安中作用:1发现线索,缩小侦查范围,确定侦查方向;2甄别案件真伪,证实案情阐明某些案件性质;3认定作案工具;4判断作案地点;5寻找证据,认定证据;6分析作案过程;7定罪量刑证据。
分析方法:形态学识别,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毒物:一定条件,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发生化学物理反应,导致机体功能障碍甚至引起死亡的物质。
中毒,中毒量大,小,小小白鼠。
近交系毒性表示,半数致死,全数致死。
毒物分类:腐蚀,毁坏,障碍功能,农药,杀毒剂,有毒植物动物,细菌真菌性毒素。
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影响毒物作用:毒物,机体。
中毒处理:呕吐,胃洗,泻药吸毒:非医疗用途长期反复并以不断增加用药剂量为特征的强迫性自行药物滥用行为。
依赖性药物滥用。
治疗:毒品替代递减。
(美沙酮丁斌诺菲)、戒断症状毒品种类:鸦片,CNS兴奋剂,大麻,致幻,麻醉药的添加剂法医学意义:1揭露犯罪真相提供科学依据2正确处理民事纠纷3卫生机关医疗纠纷4卫生防疫部门处理传染病职业中毒提供依据5保险部门赔偿6对立法提供建设性意见工作内容:1现场勘查2尸体剖验3活体检查4物证检验5书证检验分支: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临床法医学,毒理学,毒物分析。
文件检验概念:运用文件检验学的理论技术方法,研究与违法犯罪案件有关的各种文件物证,确定文件与案件事实与当事人关系的一种技术。
研究对象内容:笔迹,印刷文件,污损文件,言语识别,文件制成时间。
基本方法:观察分析,特殊对比,理化检验,统计推算。
痕迹检验:检验对象:形象痕迹,整体分离痕迹,习惯痕迹,痕迹检验任务:寻找显现痕迹,固定提取现场痕迹,对现场痕迹进行提取分析,收集嫌疑人的痕迹样本,对现场痕迹进行鉴定,痕迹档案管理,积累和存储犯罪资料信息。
实验题目水溶性毒物亚硝酸盐的检验小组合作是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掌握水溶性毒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要求学生掌握水浸法、透析法分离提取水溶性毒物的方法。
3、掌握亚硝酸盐中毒物证的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水溶性毒物的特点是溶于水,故可用水浸法溶解毒物。
由于水溶性毒物含有较小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含有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进入水溶液,而一些大分子如生物体的蛋白质、脂肪等则不能通过半透膜而留在膜内,因而使得毒物得以分离。
亚硝酸盐再酸性溶液中和对氨基苯磺酸作用生成重氮盐,再与α-萘胺作用生成紫红色偶氮燃料。
三、实验器材与设备天平、铁架台、玻璃漏斗、研钵、烧杯、白色点滴板、试管、剪刀四、试验样品与试剂酸菜、腌菜、腐烂蔬菜等五、实验步骤与方法(一)检材的预处理取酸菜、腌腐烂蔬菜等15克,用剪刀绞碎,置研钵中研成糊状。
(二)配置试剂1、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称取对氨基苯磺酸0.5g溶于150毫升30%醋酸溶液中,贮于棕色瓶中,放置于暗处备用。
2、α-萘胺溶液称取α-萘胺粉末0.5克溶于20毫升水中,煮沸5分钟,用干净脱脂棉过滤于150毫升30%醋酸溶液中,摇匀。
临用前将上述两液按等体积混合后使用。
(三)检材的提取1、水浸法提取检材中的亚硝酸盐取10g检材置于小烧杯中,加15毫升蒸馏水,震摇浸提20分钟,过滤,滤液置小烧杯中备检。
2、透析法提取检材中的亚硝酸盐(1)取洁净干燥的50毫升小烧杯一个,将10毫升左右火棉胶倾入烧杯中,迅速防盗,不停的转动,火棉胶液均匀的分布在烧杯内壁,形成一层薄膜。
多余的火棉胶液弃去。
等20分钟以后,轻轻沿边缘用小刀剥离,向薄膜与烧杯之间轻轻吹气,将胶囊完整取下。
(2)将透析囊放在小烧杯中,装入检材,在透析囊外面的烧杯中加10—20毫升蒸馏水(为防止囊内检材外溢,可将透析囊开口端用橡皮筋扎紧吊起)。
放置40分钟左右,取下透析液供检。
(四)显色检验取检液数滴,置于白色点滴板中,加显色液数滴,如有亚硝酸盐存在,溶液即显紫红色。
公安刑事技术机构检材分类公安刑事技术机构检材分类公安刑事技术机构是我国司法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主要任务是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获取证据,对案件进行精确的鉴定和分析,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和公开。
而在技术鉴定过程中,检材的分类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公安刑事技术机构检材分类的相关知识。
一、为什么需要检材分类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公安刑事技术机构主要从现场和嫌疑人身上搜集各种可能的物证和生物证据,例如血迹、指纹、头发、皮肤组织、骨骼、体液等等,这些东西都被称为“检材”。
然而,由于每种检材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鉴定方法,所以对于不同类型的检材需要进行分类,并在后续的鉴定等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和测试。
这样才能保证检材鉴定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案件的破案提供有力的科学证据。
二、检材分类的主要方式公安刑事技术机构进行检材分类时,一般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鉴定方法,将检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物证类:主要包括物品、工具、车辆等线索;2.生物类:主要包括血迹、精斑、毛发、指甲、口水等检材;3.尸体类:主要包括已死亡的人类尸体、骨骼等;4.印章文书类:主要包括印章、文件、书籍等;5.影像声音类:主要包括视频、声音等。
三、检材分类的重要性检材分类在公安刑事技术机构的鉴定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缩小鉴定范围:对于不同类型的检材,公安刑事技术机构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检测方法,而分类后能够明确各种检材的特征,缩小鉴定范围,从而降低鉴定难度。
2.提高鉴定准确性:将各种检材进行分类后,能够根据其特征和鉴定方法,采用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鉴定,从而提高鉴定准确性和可靠性。
3.方便检材保存:不同类型的检材需要具备不同的保管物品、保管温度等条件,因此分类有助于方便公安机关对各种检材进行保存、保管和运输。
4.节省鉴定时间:分类后能够快速判断各种检材所需的鉴定方案和项目,从而节省鉴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以将学生培养成为“懂理论、会操作、会分析、能鉴定、能办案、能发展”的适应公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建立了“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模式,该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了公安教育特色。
[关键词] 刑事化验教学改革实践刑事化验是刑事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
它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发现、记录、提取、识别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类物证,以揭露、证实犯罪及其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
为了使本课程教学贴近实际、贴近实践、贴近实战,课程教学组以培养学生成为“懂理论、会操作、会分析、能鉴定、能办案、能发展”的适应公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现代刑事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就刑事化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建立了“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模式,该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了公安教育特色。
一、优化教学内容为了使本课程教学贴近实际、贴近实践、贴近实战,本课程教学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一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抢劫、爆炸、交通肇事等案件中油漆、橡胶、纤维、塑料等微量物证的检验,设计了常见案件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检验方法;二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投毒案件中毒物的检验,设计了常见中毒案件现场毒物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检验方法;三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日益严竣的吸、贩毒案件中毒品的检验,设计了吸、贩毒案现场毒品及相关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毒品物证的检验方法。
二、改革教学方法(一)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为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现有的刑事化验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项目表进行了修订,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指导书,使实验项目的设置符合新形势下公安实际的要求,取消了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型实验项目[1]。
法医物检验的常见技术手段法医物检验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物证进行分析和鉴定的工作。
它在刑事案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犯罪现场的重要证据,并为法院做出公正的判决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法医物检验技术手段。
一、DNA鉴定DNA鉴定是法医学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它通过分析DNA序列来确定个体的遗传特征和亲缘关系。
DNA样本可以从血液、唾液、指甲、头发等物证中提取。
通过核糖体DNA或线粒体DNA进行比对,可以确定身份、辨别父子关系、姐妹关系等。
DNA鉴定的准确性非常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刑事侦查、亲子鉴定等领域。
二、毒物分析毒物分析是对尸体、血液等生物样本中存在的毒物进行鉴定和分析。
通过毒物分析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毒物中毒、毒物种类、剂量以及中毒时间等信息。
常见的毒物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和电化学法等。
毒物分析在司法鉴定、毒品鉴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指纹鉴定指纹鉴定是通过比对指纹图案来确定身份的一种技术手段。
每个人的指纹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可以用来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
指纹鉴定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也可以通过光电传感器进行自动比对和识别。
指纹鉴定广泛应用于刑侦工作中,被称为“活化石证据”。
四、骨骼鉴定骨骼鉴定是通过对尸骨进行解剖和鉴定,确定死者的身份、死亡原因和死亡时间等。
骨骼鉴定需要借助法医解剖学和骨骼学方面的知识,对尸骨的骨骼形态、骨骼连结和骨缝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鉴定,可以还原死者的面貌、风貌和身体特征,为司法机关提供重要参考。
五、痕迹鉴定痕迹鉴定是指对犯罪现场和物证上留下的微小痕迹进行鉴定和分析。
常见的痕迹包括血迹、指纹、纤维、颗粒物、土壤、汽车痕迹等。
通过显微镜、红外光谱、显色试剂等技术手段,可以对痕迹样本进行检测和鉴定。
痕迹鉴定在破案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刑事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法医物检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科学规范和操作流程,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