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 烃的含氧衍生物—酯生命中的有机物、有机高分子知识复习及对应习题讲解、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10 MB
- 文档页数:12
人教高中化学选修5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课标要求
1.认识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构成和构造特色以及它们的互相联系。
2.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互相影响。
3.联合实质认识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重点精讲
一、烃的衍生物性质对照
1.脂肪醇、芬芳醇、酚的比较
2.苯、甲苯、苯酚的分子构造及典型性质比较
3.醛、羰酸、酯(油脂)的综合比较
4.烃的羟基衍生物性质比较
5.烃的羰基衍生物性质比较
6.酯化反响与中和反响的比较
7.烃的衍生物的比较
二、有机反响的主要种类
三、烃及其重要衍生物之间的互相转变关系
1 / 1。
烃的含氧衍生物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一、高中化学烃的含氧衍生物1.2-甲基-1,3-丁二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可以发生以下反应。
已知:请回答下列问题:(1)2-甲基-1,3-丁二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① 完全加成所得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发生1,2-加成所得有机产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发生1,4-加成反应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B为含有六元环的有机物,写出2-甲基-1,3-丁二烯与2-丁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Y()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_填标号)。
A.加成反应 B.氧化反应 C.消去反应 D.酯化反应(4)X的分子式为C3H4O3,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X与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苹果酸常用于汽水、糖果的添加剂。
(1)写出苹果酸中官能团的名称__。
(2)写出苹果酸分别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Na:__。
②Na2CO3:__。
(3)写出其一分子内酯化成四元环酯的结构简式:___。
3.按以下步骤可从合成(部分试剂和反应条件已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名称为__________。
(2)分别写出 B、F 的结构简式:B_____、F_____。
(3)反应①~⑦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_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填代号)。
(4)根据反应+Br2,写出在同样条件下CH2=CH—CH=CH2 与等物质的量Br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第④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6)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峰(信号)且强度之比为 1∶1∶2 的是_______________。
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醇、酚的典型代表物(乙醇、苯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了解醇、酚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3.了解醇的一般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
初步掌握根据物质结构分析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1.感受醇在有机化合物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醇类物质和苯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学习重点1.醇和酚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通过物质结构预测其性质的能力。
课时ⅠⅠ探究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质量为a g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变黑,趁热放入下列物质中,铜丝变为红色,而且质量仍为a g的是( )A.盐酸B.乙醇C.一氧化碳D.硝酸2.下列关于乙醇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易挥发的液体B.无色透明且难溶于水的液体C.密度比水小,沸点比水高D.可用来萃取碘水中的碘3.乙醇分子结构中,各种化学键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乙酸、浓H 2SO4共热时断裂②键B.和金属钠反应时断裂①键C.和浓H2SO4共热至170℃时断裂②⑤键D.在Ag催化下和O2反应时断裂①③键4.下面4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3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B.CH3CH2OH CH2=CH2↑+H2OC.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D.CH3CH2OH+HBr CH3CH2Br+H2O5.下列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CH3Cl B.C.D.6.32g某饱和一元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得到11.2L(标准状况下)H2,该醇是( ) A.CH3OH B.C2H5OH C.C3H7OH D.C4H9OH二、填空题7.______和______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是______。
乙二醇、丙三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______可作汽车的防冻液,______用于配制化妆品。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醇酚一、认识醇和酚羟基与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醇;羟基与直接相连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酚。
二、醇的性质和应用1.醇的分类(1)根据醇分子中羟基的多少,可以将醇分为饱和一元醇的分子通式:(2)根据醇分子中羟基所连碳原子上氢原子数目的不同,可以分为2.醇的命名(系统命名法)一元醇的命名: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把支链看作取代基,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按照主链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醇” ,羟基在 1 位的醇,可省去羟基的位次。
多元醇的命名:要选取含有尽可能多的带羟基的碳链作为主链,羟基的数目写在醇字的前面。
用二、三、四等数字表明3.醇的物理性质(1)状态: C1-C4是低级一元醇,是无色流动液体,比水轻。
C5-C11为油状液体,C12以上高级一元醇是无色的蜡状固体。
甲醇、乙醇、丙醇都带有酒味,丁醇开始到十一醇有不愉快的气味,二元醇和多元醇都具有甜味,故乙二醇有时称为甘醇(Glycol )。
甲醇有毒,饮用10 毫升就能使眼睛失明,再多用就有使人死亡的危险,故需注意。
(2)沸点:醇的沸点比含同数碳原子的烷烃、卤代烷。
且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
(3)溶解度:低级的醇能溶于水,分子量增加溶解度就降低。
含有三个以下碳原子的一元醇,可以和水混溶。
4.乙醇的结构分子式: C2H6O结构式:结构简式: CH3CH2OH5.乙醇的性质(1)取代反应A .与金属钠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键断裂位置:对比实验:乙醇和 Na 反应现象:水和钠反应现象:乙醚和钠反应:无明显现象结论:①②B.与 HX 反应化学方程式:断键位置:实验(教材P68 页)现象:实验注意:烧杯中加入自来水的作用:C.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化学方程式:化学键断裂位置:〖思考〗甲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与浓硫酸共热生成醚的种类分别为D .酯化反应温度计必须伸入化学方程式:断键位置:(2)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断键位置:实验装置: ( 如图 )注:乙醇的消去反应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类似,都属于β-消去,即羟基的β碳原子上必须有 H 原子才能发生该反应(3)氧化反应A .燃烧点燃CH 3CH 2OH + 3O2C x H y O z+O2[ 思考 ]某饱和一元醇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经点燃后恰好完全燃烧,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密度比反应前减小了1/5,求此醇的化学式(气体体积在105℃时测定)B.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断键位置:说明:醇的催化氧化是羟基上的H 与α- H 脱去[ 思考 ] 下列饱和一元醇能否发生催化氧化,若能发生,写出产物的结构简式CH3OH CH 3CH3 C CH2CH CH3CH3 C OH CH 3CH3(CH2)5CH2OH CH 3A B C结论:伯醇催化氧化变成仲醇催化氧化变成叔醇C.与强氧化剂反应乙醇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三、其它常见的醇(1)甲醇结构简式:物理性质:甲醇俗称木精,能与水任意比互溶,有毒,饮用10 毫升就能使眼睛失明,再多用就有使人死亡的危险,故需注意。
学员编号:年级:高二课时数: 2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化学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 C T 酯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引导回顾知识点解题方法1.醛 1 熟悉掌握概念、分类2.羧酸 2. 熟悉掌握概念、性质3.酯 3. 熟悉掌握概念、性质同步讲解1.酯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________被________取代后的产物。
酯的一般通式为________,官能团是________。
2.饱和一元羧酸与饱和一元醇所形成的酯的组成通式为________(n≥2,整数)。
3.低级酯是具有________气味的________体,密度一般________水,并________溶于水,________溶于有机溶剂。
4.乙酸乙酯在稀H2SO4中水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在NaOH溶液中水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C n H2n O23.芳香液小于难易1.如何理解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提示:(1)酯化反应一般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即羧酸分子中的羟基跟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
如:【例1】下列有关羧酸和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羧酸与饱和酯的通式均可以用Cn H2nO2表示B.酯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羧酸的酸性都比碳酸弱D.羧酸易溶于水,酯均难溶于水【解析】只有饱和一元羧酸以及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才符合C n H2n O2的通式;在有机酸中甲酸、乙酸、丙酸、苯甲酸等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低碳原子数的羧酸(C原子4个以下)可以与水混溶,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C原子为11个以上的羧酸基本上不溶于水,酯类均难溶于水。
【答案】 B下列有关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 BA.羧酸与醇在强酸的存在下加热,可得到酯B.乙酸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甲酸乙酯C.酯化反应的逆反应是水解反应D.果类和花草中存在着有芳香气味的低级酯下列各组有机物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答案】 BA.甲酸和甲酸甲酯B.乙酸和甲酸甲酯C.乙酸和乙酸乙酯D.甲酸和蚁酸酯水解对比实验注意:①该反应中的加热一般用水浴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因为酯的沸点一般较低,易挥发。
全章复习与巩固审稿:张灿丽责编: 宋杰【学习目标】1、认识醇、酚、醛、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并根据典型代表物,认识上述各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和性质;2、了解逆合成分析法,通过简单化合物的逆合成分析,巩固烃、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并认识到有机合成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的重大意义;3、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知识络】1.烃的衍生物的分子通式和主要性质。
2.重要的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1)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2)掌握2个碳原子的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3)掌握含苯环的烃及其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
【要点梳理】 要点一、官能团1、决定有机物化学特征的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2、常见的官能团有:卤素原子(—X )、羟基(—OH )、醛基(—CHO )、羧基(—COOH )、酯基()、烯键()、炔键(—C ≡C —)等。
3、有机物的官能团决定了有机物的性质。
研究有机物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有机物所具有的官能团的性质。
要点二、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CH 3COOH+CH 3CH 2OH∆浓硫酸CH 3COOCH 2CH 3+H 2O C −−−−→浓硫酸C 2H 5—O —C−−→CH3—CH3有机物加氢:CH2=CH2+H2NiΔCH3COOH+CH高级脂肪酸钠+甘油(皂化反应)要点三、有机合成的常规方法及解题思路有机合成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题型,也是高考的难点题型。
有机合成题的实质是根据有机物的性质,进行必要的官能团反应,要熟练解答合成题,必须首先掌握下列知识。
1、有机合成的常规方法。
①官能团的引入。
a.引入羟基(—OH):烯烃与水加成;醛(酮)与H2加成;卤代烃碱性水解;酯的水解等。
b.引入卤原子(—X):烃与X2取代;不饱和烃与HX或X2加成;醇与HX取代等。
促敦市安顿阳光实验学校6 如何掌握有机反的规律掌握有机反的规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弄清各类有机反的反机理,明确各类有机反发生在哪一个化学键或哪一种官能团上。
1.醇分子内脱水,即消去反消去醇分子中的羟基和与羟基相连碳原子的邻碳上的氢,即消去小分子H2O而生成不饱和烃:卤代烃的消去反也有类似的情况,即消去卤化氢小分子。
如2.加成反一般发生在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苯环或碳氧双键不饱和键上,而取代反则一般发生在碳氢键或碳卤键、碳氧单键、氧氢键、氮氢键上,如3.醛的还原反是在醛基的碳氧键上进行,即醛基被还原成羟基;而醛的氧化反是在醛基的碳氢键上进行,即醛基被氧化成羧基。
如4.酯化反一般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即羧酸分子中的羧羟基跟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结合成水,其余互相结合成酯。
如5.酯的水解反是酯分子中来自酸的与水中的—OH结合成羧酸。
有机反之间容易混淆,因此,必须仔细地将它们进行比较和分析,切实弄清它们的反的实质。
典例10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迷迭香酸与溴单质只能发生取代反B.1 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9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C.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取代反和酯化反D.1 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5 mol 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解析该有机物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和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和加成反,故A项错;1分子迷迭香酸中含有2个苯环、1个碳碳双键,则1 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7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B项错;1分子迷迭香酸中含有4个酚羟基、1个羧基、1个酯基,则1 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6 mol NaOH发生反,D项错。
答案C典例11乙酸苯甲酯可作茉莉、白兰、月下香香精的调和香料。
它可以用甲苯和乙醇为原料进行人工合成。
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②③的反类型为氧化反、取代反B.甲苯的一氯代物有4种C.有机物C能发生氧化反、取代反、消去反D.加入过量的有机物B可以提高有机物C的转化率解析有机物C为苯甲醇,能发生氧化反、取代反,但不能发生消去反。
学员编号:年级:高二课时数: 2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化学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生命中的有机物C有机高分子T 分析推理能力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引导回顾知识点解题方法1.生命中的有机物 1. 熟悉并掌握生命中的基础有机物2.有机高分子时代 2. 简单有机合成同步讲解一、油脂1.如何区分植物油和矿物油?提示:滴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红色变浅的是植物油;无变化的是矿物油。
2.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吗?混甘油酯是混合物吗?提示: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虽然较大,但距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远,且它的分子组成是确定的,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混甘油酯分子中R、R′、R″是不同的,但作为整个分子,其分子结构、组成是确定的,仅由该分子组成的物质应为纯净物。
3.用Na2CO3为什么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提示:Na 2CO 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油脂可以水解生成可溶性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
4、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即油脂属于酯类。
油脂分子烃基里所含有的不饱和键越多,其熔点越低,所以油在常温下为液态(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
5、【例1】 下列关于牛油的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牛油属于酯类化合物B .牛油没有固定的熔沸点C .牛油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D .牛油是纯净物1.油脂的物理性质油脂的密度比水小,纯净的油脂无色、无嗅、无味,但一般油脂因溶有维生素和色素等而有颜色和气味。
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所以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例2】 将下列物质分别注入水中,振荡后静置,能分层且浮于水面的是( )①溴苯 ②乙酸乙酯 ③乙醇 ④甘油 ⑤油酸甘油酯 ⑥硝基苯A .全部B .①②⑤⑥C .②⑤D .①⑥2.油脂的化学性质(1)油脂的氢化。
液态油在催化剂(如Ni)存在并加热、加压下,可以跟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提高油脂的饱和程度生成固态的油脂。
例1、【解析】 牛油属于酯类,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所以A 、C 正确;牛油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B 正确。
故选D 。
【答案】 D例2、【解析】 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物质才能浮于水面,这样的物质有②⑤;溴苯、硝基苯不溶于水,但比水重;乙醇、甘油易溶于水。
故选C 。
【答案】 C注意:油脂的氢化,也叫油脂的硬化,这样制得的油脂叫人造脂肪,通常又叫硬化油,硬化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用作制造肥皂、脂肪酸、甘油、人造奶油等的原料。
(2)油脂的水解。
【例3】 下列有关植物油和矿物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答案】 ADA .植物油和矿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B .植物油和矿物油都不溶于水,且密度都比水小C .植物油和矿物油都没有固定的沸点D .植物油可使溴水褪色,矿物油不能使溴水褪色E .用热的碱溶液可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二、糖类1、糖类的分子组成都可以用C m (H 2O)n 来表示吗?组成符合C m (H 2O)n 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糖类吗? 提示:糖类的分子组成并不是都符合C m (H 2O)n ,如鼠李糖分子式为C 6H 12O 5,脱氧核糖的分子式为C 5H 10O 4。
不一定,如乙酸C 2H 4O 2、乳酸C 3H 6O 3、甲醛CH 2O 等,分子组成符合C m (H 2O)n ,但它们并不属于糖类。
2、糖的分类葡萄糖属于己醛糖,果糖属于己酮糖。
【例1】 下列对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酸性条件下水解:如硬脂酸甘油酯在有酸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可表示如下:②碱性条件下水解: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叫皂化反应,或叫油脂的皂化。
工业上根据这一反应原理,可用油脂为原料来制取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A .含有C 、H 、O 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叫糖类B .糖类物质均能与银氨溶液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银镜C .糖类物质都有甜味D .糖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的产物【解析】 本题要求了解糖类物质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本题可采用淘汰分析法。
含有C 、H 、O 三种元素的有机物类型很多,如羧酸、酯、酚、醇,故A 选项不正确;在糖类物质中只有多羟基醛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生成银镜,故B 选项不正确;糖类并不一定都有甜味(如纤维素),有甜味的不一定就是糖(如糖精),故C 选项不正确。
A 、B 、C 都不正确。
则D 必正确。
3、(1)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
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银镜。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 2OH(CHOH)4CHO +2Ag(NH 3)2OH ――→△CH 2OH(CHOH)4COONH 4+2Ag↓+3NH 3+H 2O 。
(2)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在加热的条件下,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氧化亚铜。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 2OH(CHOH)4CHO +2Cu(OH)2――→△CH 2OH(CHOH)4COOH +Cu 2O↓+2H 2O 。
4、果糖分子中含有酮基,为多羟基酮,属于酮糖,其结构简式为:CH2OH —CHOH —CHOH —CHOH —CO —CH2OH 。
4、蔗糖和麦芽糖(1).蔗糖蔗糖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白糖、冰糖、红糖的主要成分。
分子结构:分子式C 12H 22O 11,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脱水形成的二糖。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易溶于水,较难溶于乙醇,甜味仅次于果糖。
化学性质:①水解反应:C 12H 211蔗糖2O +H 2O ――→稀H 2SO 4C 6H12O 6葡萄糖+C 6H12O 6果糖。
②脱水反应:C 12H 22O 11――→浓H 2SO 412C +11H 2O 。
③不发生银镜反应,可判断不含醛基,为非还原性二糖。
(2).麦芽糖分子结构:分子式C 12H 22O 11,与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物理性质:白色晶体(常见的麦芽糖是糖膏),有甜味,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①水解反应:C12H22O11麦芽糖+H2O――→稀H2SO42C6H12O6葡萄糖②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醛基,为还原性二糖。
【例3】有关麦芽糖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纯净的麦芽糖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B.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是一种还原性糖C.1mol 麦芽糖水解得到1mol 葡萄糖和1mol 果糖D.麦芽糖和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解析】1mol 麦芽糖水解生成2mol 葡萄糖;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是一种还原性糖;麦芽糖与蔗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C5、淀粉和纤维素淀粉、纤维素都属于多糖,都可用分子式(C6H10O5)n表示,都不具有还原性。
(1).淀粉和纤维素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二者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提示: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中n值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例1】对于淀粉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淀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淀粉遇I-能变蓝色C.淀粉不溶于冷水,但部分溶于热水D.淀粉在人体内能够水解生成葡萄糖,经肠壁吸收入血液【解析】淀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淀粉遇I2变蓝,可用于淀粉的检验,而遇I-不会变蓝,故B错;淀粉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膨胀为糊状,部分溶解,故C正确;淀粉在人体内被吸收就是通过此过程,D正确。
【答案】 B通过实验来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其实验包括下列一些操作过程,这些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取少量淀粉和水制成溶液;②加热煮沸;③加入碱液中和酸性;④加入银氨溶液;⑤加入少量稀硫酸;⑥再加热【答案】 CA.①②⑤⑥④③B.①⑤②④⑥③C.①⑤②③④⑥D.①⑥④⑤③②【例2】下列关于纤维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纤维素是白色、无嗅无味的物质B.纤维素是不显还原性的物质C.纤维素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有机溶剂D.纤维素可发生水解反应,水解最终产物是麦芽糖【解析】A、C为纤维素基本的物理性质,根据所学内容可判断A、C正确,纤维素分子结构中无醛基,属非还原性多糖,故B正确。
纤维素最终水解产物不是麦芽糖而是葡萄糖,故D错误。
D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取加热至亮棕色的纤维素水解液少许,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证明水解产物为葡萄糖B.利用FeCl3溶液鉴别苯酚溶液和甲醇溶液C.利用能否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鉴别乙酸和硝酸D.向经唾液充分作用后的苹果汁中滴入碘水鉴定淀粉是否水解完全【解析】纤维素水解时用的是较浓的H2SO4作催化剂,在与Cu(OH)2反应前,应先加强碱中和硫酸,才能在碱性条件下检验葡萄糖是否存在;而乙醇与酸发生酯化反应,酸可以是无机含氧酸也可以是有机酸,因此无法区别乙酸和硝酸;用FeCl3溶液可以鉴别苯酚(形成紫色溶液)和甲醇溶液;碘水可鉴别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故选BD。
6、蛋白质和核酸Ⅰ、重要的氨基酸【例1】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脱掉1个水分子可以生成二肽。
丙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合,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二肽分子的种类有()A.2种B.3种C.4种D.5种【解析】氨基酸的缩合实质是氨基失氢和羧基失羟基,故两种氨基酸缩合有以下四种情况:【答案】 C某含氮有机物C4H9NO2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氨基酸的异构体数目有()A.3种B.4种C.5种D.6种【解析】氨基酸分子中一定含有氨基(—NH2)和羧基(—COOH),根据化学式C4H9NO2可知,除—NH2和—COOH外,剩余基团为“C3H6”。
【答案】 CⅡ、蛋白质的性质(1)两性:因为有—NH2和—COOH。
(2)水解: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天然蛋白质水解产物为多种α-氨基酸,分子中的CONH也叫酰胺键(肽键)。
当蛋白质水解时,多肽链的肽键中的碳氮单键断裂,这是识别蛋白质水解产物的关键。
(3)盐析:适量的Na2SO4、(NH4)2SO4可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浓的无机盐溶液可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盐析是可逆的过程,可用于提纯蛋白质。
(4)受热、酸、碱、重金属盐、甲醛、紫外线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的。
(5)颜色反应:具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遇浓HNO3变性,产生黄色不溶物。
(6)灼烧分解:灼烧蛋白质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蛋白质的检验方法(1)颜色反应。
(2)灼烧分解。
【例3】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水,也不溶解B.人工合成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家于1965年首次合成的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凝结,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D.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E.蛋白质溶液里的蛋白质能透过半透膜【解析】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会发生盐析,从溶液中析出。
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析出的蛋白质加水会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