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物证检验-刑事化验 刑事化验课程考核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微量物证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3. 了解微量物证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微量物证检验是指利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对犯罪现场或嫌疑人身上提取的微量物质进行鉴定和分析,以确定其来源、成分、性质等,为案件侦破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以常见微量物证为例,通过提取、分离、鉴定等步骤,实现对物证的检验。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案发现场采集的疑似物证样本(如血迹、毛发、纤维等)- 标准试剂(如碘液、硝酸银溶液、盐酸等)- 纯净水、无水乙醇、乙醚等溶剂2. 实验仪器:- 显微镜- 离心机- 水浴锅- 滴定管- 分光光度计- 移液器- 烧杯、试管、玻璃棒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1. 样本预处理- 将疑似物证样本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烧杯中。
- 加入适量纯净水,用玻璃棒搅拌,使物证充分溶解。
- 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2. 物证提取- 取适量滤液,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初步判断物证成分。
- 根据物证成分,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如溶剂萃取、酸碱沉淀等)。
- 将提取后的溶液离心,收集沉淀物。
3. 物证鉴定- 对沉淀物进行显微镜观察,记录其形态特征。
- 根据沉淀物的颜色、形态等特征,结合标准试剂进行鉴定。
-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证浓度,进一步确认物证成分。
4.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本预处理- 滤液呈浅黄色,初步判断可能含有有机物。
2. 物证提取- 加入碘液后,溶液呈深蓝色,说明物证中可能含有淀粉。
3. 物证鉴定- 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沉淀物为淀粉颗粒。
- 加入硝酸银溶液,沉淀物呈黑色,进一步证实物证为淀粉。
4. 数据分析- 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显示,物证中淀粉浓度为0.5%。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对疑似物证进行提取、分离、鉴定等步骤,成功鉴定出物证为淀粉。
生物微量物证检验课程实验方案及考核方案第一部编制说明生物微量物证检验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现场生物微量物证提取的方法,了解如何利用生物微量物证进行生物体的种属认定,以及人体、某些动物的个体识别、亲权鉴定等问题。
目前,该课程在我校刑事技术专业开设为专业必修课,共48学时,其中有16学时为实验课,包括5个实验项目,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这部分环节内容、实施方式上的设计直接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所以本教学团队精心设计了该方案,并期待经受课程教学的检验后进一步改进。
本课程的实验成绩主要是根据实验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打分。
第二部分实验方案实验一模拟案件现场生物微量物证检材的提取与保存一、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案件现场各类生物微量物证检材的提取和保存方法。
二、实验场地及器材1.实验场地:侦查系模拟现场2.器材:镊子、棉签、棉线、纯净水、纸质物证袋、小试管、剪刀、滤纸三、实验内容1.现场生物物证的布置选第一组、第二组同学依次根据预先设计的案情,在模拟现场布置生物物证,物证种类要涉及生物斑迹、液体类物证、组织块类物证、擦拭物类物证、毛发物证、脱落细胞物证。
2. 现场生物物证的发现和提取第一组同学布置完现场后,第三组、第四组同学入场提取生物物证。
当提取完毕后清理现场。
待恢复现场原貌后,第二组同学布置现场,第五组、第六组同学入场提取生物物证,提取完毕后再恢复现场原貌。
四、考核方案1. 布置现场物证的第一组、第二组同学描述案情,绘制各类生物物证在现场的分布图。
2. 提取物证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同学推测可能案情,提交所提物证及物证清单。
实验二毛发检验一、实验目的掌握人毛、动物毛与纤维的鉴别;掌握毛发直径的测量及去除毛发色素的方法;学会观察毛发的形态和损伤。
二、实验原理毛发有特殊的形态学特点,分毛囊、毛根、毛干、毛尖,显微镜下可见毛小皮、皮质、髓质,藉此可与纤维鉴别。
人毛与动物毛的毛小皮、皮质与髓质各有不同的特点。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2406课程名称:刑事化验总学时数:48学时实验或上机学时:15学时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刑事化验》是刑事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课,为必修课。
2、教学目标及意义开设本门课程,旨在通过传授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检验方法。
本学科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吸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常见毒品的检验的一般方法;并可为将来学生在物证检验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1)了解:硫化氢、煤酚、苯胺等其他常见气体毒物和挥发性毒物的来源、中毒特点等2)了解:汞、铅、钡等金属毒物和检验方法。
3)了解炸药和爆炸现场及爆炸残留物组成。
4)熟悉氰化物醇的检测方法。
5)熟悉:安眠镇静药和麻醉药中常用的药物品种、来源、常用制剂、性状、体内过程等;常用分析手段及实用意义。
6)熟悉:含砷化合物及其性状、毒性;常用有机破坏方法和金属离子常用分析手段及实用意义。
7)掌握挥发性毒物分离方法原理,氰化物检测方法和原理。
8)掌握:金属毒物中毒检验的特点;常用检材;雷因许试验的原理、优点及适用性;有机质破坏的目的。
9)掌握:有农药和鼠药中毒、检测特点;检材的采取与保存以及分离检测;10)掌握:毒品的概念和分类;鸦片类、大麻、苯丙胺类等毒品的性状、主要成分、理化性质以及检验方法。
4、教学重点、难点金属毒物中毒检验;毒品的理化性质和检验。
5、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本课程的教材为:《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分析》,刘冬娴,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公安部统编教材参考书目包括:《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分析》,王彦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刑事物证技术学》,吴维蓉主编,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仪器分析》 (第二版),赵藻藩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理化检验鉴定》(钟岩华主编,群众出版社出版,2005年9月第1次印刷出版).正文部分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1、掌握:微量物证、毒品和毒物的检验。
第六章分析方法及评价教学重点与难点: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分析中常用的定性与定量方法、特点与应用;分析方法的认证体系与评价指标。
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分析是以分析化学基础理论为依据,以与违法犯罪有关的微量物证和毒物毒品为研究对象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服务于国家法制建设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分析的结果可以为违法犯罪行为提供科学的证据;可以提供侦查线索、缩小侦查范围;可以提供物证中有价值的情报和信息。
而获得准确分析结果的基础是建立可靠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分析方法概述根据分析方法所依据的原理,可将分析方法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化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一、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利用人的感官或借助简单的工具对微量物证及毒物毒品物证的颜色、气味、物理状态及外观等外在特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对其物理性能如溶解度、熔点、沸点、密度、比重、荧光、折光性、旋光性等进行测试,一般不需要对检材进行处理或只需要简单的清洁处理,不损坏检材。
能够提供检材的某些物理信息,属于定性分析方法,但专属性差。
二、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通过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现象(如颜色、气味、沉淀、结晶等)快速判断检材中物质的属性和特点。
化学方法可提供检材中是否存在某种成分的信息,但专属性差、灵敏度不高,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
化学方法破坏检材,但一般不需要对检材进行处理,检测速度快,现象特征,常作为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和仪器分析前筛选方法。
三、生化方法生化方法主要是利用免疫方法(Immunoassay IA),即利用竞争结合的原理进行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是将药物或毒物作为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如牛血清蛋白)结合成完全抗原,然后将这种抗原注射到动物体内产生免疫反应,生成对该药物或毒物具有特异性的抗体(Ab),用该抗体与标记的药物或毒物(标记抗原Ag*,已知的待测物)及未标记药物或毒物(未标记抗原Ag,即待测物)反应,形成抗原抗体结合物(Ag-Ab,Ag*-Ab)。
微量物证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微量物证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微量物证的基本概念、性质、提取、分析和鉴定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微量物证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微量物证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
2.了解微量物证的提取、分析和鉴定方法。
3.熟悉微量物证在司法鉴定、刑事侦查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微量物证提取、分析和鉴定仪器设备。
5.能够独立进行微量物证的提取、分析和鉴定操作。
6.能够运用微量物证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撰写相关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量物证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微量物证的基本概念、性质、分类、提取、分析和鉴定方法,以及微量物证在司法鉴定、刑事侦查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微量物证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
2.微量物证的提取方法,如物理提取法、化学提取法等。
3.微量物证的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等。
4.微量物证的鉴定方法,如形态学鉴定、化学鉴定、生物技术鉴定等。
5.微量物证在司法鉴定、刑事侦查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微量物证的基本概念、性质、分类、提取、分析和鉴定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微量物证在司法鉴定、刑事侦查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微量物证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微量物证的提取、分析和鉴定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微量物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课外练习方案和教师指导方案各章出具思考题,要求学生根据上课内容,结合书本上知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完成思考题,教师结合上课情况,采用上课提问或不定期抽查方式来检查学生对思考题目的完成情况。
第一章:绪论1.刑事化验的概念、作用和研究对象2.微量物证的概念和特点3.毒物与中毒的概念4.毒物按中毒剂量的分类5.哪些人具有物证鉴定资质6.鉴定人有哪些权力和义务7.受理鉴定的手续8.送检应注意的问题9.鉴定文书的形式有几种第二章:常用仪器分析方法1.了解常用于刑事化验的仪器有哪些.2.扫描电镜-能谱仪原理,掌握其特点及能进行什么样的检验。
3.色谱法的原理.薄层色谱原理及计算.4.掌握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及检验范围。
第三章:爆炸物和射击物分析1.爆炸的种类2.如何区分炸药爆炸和气体粉尘爆炸3.炸药的三个基本特征4.了解常见爆炸装置5.射击残留物如何形成,通常存在部位?6.射击残留物检验可以解决枪案现场的哪些问题。
第四章:纤维塑料橡胶分析1.常见纤维的光学特性和燃烧特性。
2.区分动植物纤维与合成纤维。
3.纱线的捻向及织物经纬表示方法。
4.常见塑料性状及燃烧特点。
5.塑料检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6.纤维、塑料、橡胶的常用检验方法有哪些?第五章:油类和涂料分析1.油的分类与组成成分2.油类检材特点及采取、提取3.掌握薄层色谱分析油类检材方法4.涂料的组成及检材采取5.了解涂料的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检验6.了解交通肇事现场物证提取及检验第六章:泥土和金属分析1.泥土组成,南北性质区别2.泥土物证采取时的注意点3.泥土物证常用检验方法4.金属物证特点、发现与采取5.金属物证常用检验方法第七章:文书材料分析1.文书材料包括哪些2.纸张检验的目的、任务与作用3.哪些案件需要纸张检验4.造纸用的植物纤维通常采用哪几种5.用抗水度法测定纸张的施胶度的原理及方法6.粘合剂检验要解决的问题7.粘合剂检材的特点及采取时的注意点。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量物证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
2. 掌握微量物证的提取方法。
3. 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对微量物证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微量物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微细物质材料,如指纹、DNA、纤维、沙尘、水滴等。
这些物质在案件发生过程中可能被罪犯遗留或携带,通过提取和分析这些物质,可以为案件侦破提供重要线索。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指纹粉、DNA检测试剂、纤维检测试剂、沙尘、水滴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DNA提取试剂盒、纤维提取试剂盒、酒精、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等。
四、实验步骤1. 指纹提取(1)将指纹粉均匀撒在待检物体表面。
(2)用棉签轻轻擦拭物体表面,将指纹粉粘附在棉签上。
(3)将棉签放入装有酒精的试管中,浸泡一段时间,使指纹粉溶解。
(4)用离心机分离指纹粉和酒精,取上层指纹粉。
(5)将指纹粉放入DNA提取试剂盒中,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DNA提取。
2. DNA提取(1)将提取的指纹粉放入DNA提取试剂盒中,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DNA提取。
(2)将提取的DNA溶液进行PCR扩增,得到DNA条带。
(3)将DNA条带进行电泳分析,观察DNA条带的迁移情况。
3. 纤维提取(1)将纤维检测试剂均匀涂在待检物体表面。
(2)用刷子轻轻刷取纤维,将纤维粘附在刷子上。
(3)将纤维放入纤维提取试剂盒中,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纤维提取。
(4)将提取的纤维进行显微镜观察,观察纤维的形态和颜色。
4. 沙尘提取(1)将沙尘撒在待检物体表面。
(2)用刷子轻轻刷取沙尘,将沙尘粘附在刷子上。
(3)将沙尘放入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酒精,进行离心分离。
(4)取离心管中的沉淀物,进行显微镜观察,观察沙尘的形态和颜色。
5. 水滴提取(1)将水滴滴在待检物体表面。
(2)用吸管吸取水滴,将水滴滴入离心管中。
(3)加入适量的酒精,进行离心分离。
(4)取离心管中的沉淀物,进行显微镜观察,观察水滴的形态和颜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指纹提取:通过DNA提取和PCR扩增,成功提取到指纹DNA,并与标准DNA进行比对,确定指纹来源。
四川警察学院《刑事化验教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刑事科学技术本科理论教学学时数: 36实验教学学时数: 18四川警察学院刑事技术系刑事化验教研室二00八年六月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常用仪器分析方法………………………………………6学时第三章爆炸物和射击物分析……………………………………6学时第四章纤维塑料和橡胶分析……………………………………6学时第五章油类和涂料分析…………………………………………4学时第六章泥土和金属分析…………………………………………4学时第七章工业毒物分析……………………………………………4学时第八章农药分析…………………………………………………4学时课时合计:36学时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及要求:1、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充分认识和理解微量物证。
2、掌握常见微量物证的提取方法及包装物证的意义。
3、了解微量物证的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微量物证的发现和提取。
难点:微量物证的前处理和检验。
教学课时: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微量物证与毒物分析概述一、微量物证概述二、毒物概述三、毒品概述第二节微量物证与毒物的发现与采取一、微量物证的发现与采取二、毒物物证的采取第三节微量物证和毒物的包装与送检验一、微量物证和毒物的包装与保存二、微量物证和毒物的送检三、微量物证、毒物和毒品检验的受理第四节微量物证、毒品和毒物的检验一、微量物证、毒物和毒品检材的处理二、微量物证、毒物和毒品检材的检验程序三、微量物证、毒物和毒品检材检验的种类、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实验一、模拟现场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和送检(3学时)第二章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常用于微量物证检测的化学分析方法。
2、通常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扫描电子显微镜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以及气质联用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及操作。
四川警察学院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毕业论文犯罪现场勘验中微量物证的发现和提取2012年5月1日摘要近年来,带有智能型犯罪的刑事案件明显增多,犯罪现场没有提取到有价值的指纹、足迹等痕迹物证时,使得微量物证的提取对案件侦破的作用愈来愈大,现场勘查工作应加强微量物证意识。
鉴于此,本文系统的阐述了刑事案件中微量物证的对微量物证的定义,存在的理论依据和特点如体积小、质量轻、不易察觉、易污染,分布复杂等;并对微量物证存在与分布的重点部位、不同案件中勘查的重点场所,以及微量物证发现的常用方法进行介绍;并介绍微量物证的提取、包装原则,提取和包装方法,以及重点介绍对爆炸残留物、射击残留物、微量法医物证、纤维、油漆、塑料、橡胶、油斑、玻璃、金属、纸张和粘合剂等常见微量物证的提取、保存和注意事项。
为在现场勘验中发现和提前更多、更有价值的微量物证。
关键词:微量物证犯罪现场勘查重点部位发现提取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evidence in detection andextraction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telligent type of criminal cas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scene of a crime not to extract valuable fingerprints, footprints of trace evidence, the trace material evidence extraction on case detection effect is bigger and bigger, the scene surveying work should strengthen the evidence consciousness.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ystem of micro-material evidence in criminal cases to the trace evidence of the definiti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xist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mall volume, light weight, is not easy to detect, easy pollution, complex distribution。
刑事化验课程考核方案
一、考核设计
刑事化验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讲授微量物证、毒物、毒品的基础知识与现场发现、采取、包装、送检及检验鉴定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刑事案件现场常见的微量物证、毒物、毒品的基本性质,掌握现场上的发现与提取方法,学会对微量物证、毒物、毒品的包装与送检,了解现今常用的检验方法,并对一些常规的检验手段有所掌握。
因此,基于上述思想,设计考核方案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微量物证、毒物、毒品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进行考核,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微量物证、毒物、毒品有个正确的认识。
2.对什么样的案件现场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微量物证进行考核,以期树立微量物证的意识。
3.对如何正确寻找、发现、提取、包装、送检微量物证、毒物、毒品进行考核,提高学生对案件现场物证的处理能力。
这也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
4.对常规的刑事化验检验方法进行考核,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此项通过平时实验完成。
二、重点内容
本门课程考核的重点内容应放在对刑事化验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如何在刑事案件现场正确寻找、发现、提取、包装、送检微量物证、毒物、毒品方面。
三、考核方法
1.平时上课提问,检查学生对思考题的理解与掌握。
2.平时实验考核,通过实验时观察和对实验报告的批改来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
3.学期末闭卷理论考试。
四、考核标准
通过上述三项的综合考核,学生综合成绩达60分以上为合格,80~90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
五、考核成绩构成
平时上课提问占15%,平时实验考核占15%,期末理论考试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