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s骨折手法闭合复位并外固定的护理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Colles骨折后的护理与康复关键词Colles骨折固定护理资料与方法1994年4月~2006年4月收治Colles骨折96例,男41例,女55例;右68例,左28例;年龄21~82岁,平均56岁。
按照Frykman分类:Ⅰ22例,Ⅱ39例,Ⅲ9例,Ⅳ10例,Ⅴ10 例,Ⅵ2例,Ⅶ3例,Ⅷ1例;其中7例合并舟月分离。
方法:对无移位骨折,采用功能位石膏固定。
对有移位骨折,采用手法整复。
患者取坐位,前臂旋前,即手掌朝下,沿前臂长轴方向牵引患者手掌及拇指,使腕部尺偏,然后再使腕关节掌屈,同时向掌侧及尺侧推压骨折远端,保持腕关节旋前及轻度掌屈尺偏位。
整复时均未采用麻醉,73例于伤后24小时内整复,23例于伤后3~6天内整复。
整复后采用腕背桡侧石膏托固定。
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
专科护理:所有病人于石膏固定后嘱其抬高患肢,次日来门诊观察血运、手部感觉及皮肤温度。
如手部肿胀严重,松解绷带,抬高患肢,待手部肿胀消退后,缠紧绷带,嘱其继续抬高患肢。
3天后疼痛明显缓解,开始帮助患者活动肩肘关节及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
每日至少活动1~2次,逐渐增加。
一方面防止关节僵硬,另一方面防止肌肉萎缩。
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康复的信心。
拆石膏后拍片复查,位置满意即戴前臂吊带,并在医生指导下开始锻炼腕关节。
起初次数不宜过多,1周后再次拍片复查,位置满意,继续锻炼。
对于严重粉碎骨折,或合并舟月分离者,因为固定时间较长,腕关节功能在拆除固定后严重受限,可配合蜡疗等,进行功能锻炼。
结果96例病人均于功能锻炼1周后通过拍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并对其进行随访,23例于半年后失去随访,73例随访时间6~78个月,平均33个月。
骨折均愈合,功能恢复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
无1例发生再移位,无1例发生手指及腕关节僵硬,7例患肢前臂肌肉有较明显的萎缩,未见Sudeoks 骨萎缩发生及腕关节不稳。
1例于拆除石膏后1周再次摔伤,骨折部位出现疼痛,拍片未见骨折移位。
细节护理在在急诊老年Colles骨折手法整复中的应用体会【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47-01【摘要】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在急诊老年colles骨折患者手法整复中的具体方法及应用价值。
方法由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就诊于我院的老年colles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患者100例。
其中研究组接受细节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老年colles骨折患者实施细致、耐心的细节护理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肢体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细节护理老年人急诊 colles骨折手法整复研究发现,1]colles骨折发生率日渐增高,手法复位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为探究细节护理在急诊老年colles骨折患者手法整复中的应用价值,本组研究由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就诊于我院并接受手法整复治疗的老年急诊colles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并对该部分患者急性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中共含有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因colles骨折于2009年1月中2011年6月间就诊于我院急诊科。
其中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126例;年龄54~74岁,平均年龄65.5岁。
经诊断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采用手法整复治疗即可。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合对照组,两组均100例患者。
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细节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等一般资料方面之间存在差异较小,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整复治疗,治疗时患者取坐位,家属付托患者健侧肢体。
闭合复位加外固定支架治疗Colles骨折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加外固定支架治疗粉碎性不稳定Colles骨折临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外固定器治疗粉碎性不稳定Colles骨折26例。
手法牵引复位+外固定架12例;克氏针撬拨复位+外固定架14例。
结果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
功能恢复较满意,优良率达93.3%。
结论闭合复位加外固定支架治疗粉碎性不稳定Colles骨折临床疗效肯定,而且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
【关键词】Colles骨折外固定闭合复位Colles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6.7%~11.0%,中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患者为最多[1]。
目前我国对Colles骨折的治疗主要方法是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的保守治疗方法,但对于粉碎性不稳定骨折,往往因复位丢失而造成畸形愈合,留下腕关节功能障碍,桡骨短缩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
2007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应用透视下手法闭合复位结合腕关节外固定治疗粉碎性不稳定Colles骨折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6例,男8例,女18例,年龄60~83岁,平均65岁;均为新鲜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其余为闭合性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2例,均在入院后三天内手术。
1.2 治疗方法1.2.1 单纯手法牵引复位+外固定器固定12例。
透视下进行手法牵引复位,肢体短缩得到完全矫正、骨折移位整复、关节面平整、恢复基本力线,在第二掌骨近端桡侧及桡骨中段桡侧置入腕关节外固定支架螺钉各两枚。
再在透视下确认复位情况,安装外固定支架,牢固固定支架,保持腕关节功能位。
1.2.2 经皮克氏针撬拔复位+外固定器固定14例,透视通过牵引下手法矫正骨折片的短缩和侧方移位。
对关节面不平整,有明显碎小骨折块时,无法通过手法完全复位者,用克氏针撬拨分离移位的骨折片,恢复腕关节面的平整。
同时腕关节要尽可能恢复并维持较理想的掌倾角。
Colless骨折护理体会刘培英;魏晶【摘要】腕部骨折以Colles骨折最为常见,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5 cm以内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向背侧倾斜,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呈银叉畸形,中年人及老年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为最多见,跌倒时腕部呈背伸位,手掌着地,骨折部位多在骨松质与骨密质的交界处,此处为力学上的弱点.其他年龄的人也可发生桡骨下端骨折.青少年因骨骺未闭合易发生骨骺分离骨折.现今医学上骨折的病人多采用手法复位、中立位或轻度桡背伸位石膏外固定,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我科自2009年8月~2011年2月采用复位后石膏固定方式治疗Colless骨折共计7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43)007【总页数】2页(P869-870)【关键词】Coless骨折;护理【作者】刘培英;魏晶【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0;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腕部骨折以Colles骨折最为常见,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5 cm以内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向背侧倾斜,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呈银叉畸形,中年人及老年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为最多见,跌倒时腕部呈背伸位,手掌着地,骨折部位多在骨松质与骨密质的交界处,此处为力学上的弱点。
其他年龄的人也可发生桡骨下端骨折。
青少年因骨骺未闭合易发生骨骺分离骨折。
现今医学上骨折的病人多采用手法复位、中立位或轻度桡背伸位石膏外固定,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
我科自2009年8月~2011年2月采用复位后石膏固定方式治疗Colless骨折共计7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急诊就诊的骨折病人70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 23 例,约占 33%;女 47 例,约占 67%,年龄12~72岁,平均46.5岁。
桡骨柯氏骨折手法复位方法柯莱氏骨折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最常见,多为间接暴力致伤。
跌倒时腕背屈掌心触地,前臂旋前肘屈曲。
骨折线多为横形。
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常为粉碎骨折。
骨折远段向背侧,桡侧移位,近段向掌侧移位,可影响掌侧肌腱活动。
暴力轻时可发生嵌入骨折无移位。
粉碎骨折可累及关节,或合并下桡尺关节韧带断裂,下尺桡关节脱位,分离,或造成尺骨茎突撕脱。
一、手法复位方法:整复前先了解受伤原因、肿胀情况,结合X片认清骨折移位方向及程度。
可先抽出血肿,后注入2%普鲁卡因5~10ml作局麻,必要时可采取臂丛阻滞麻醉。
方法一牵抖复位法用于骨折断端向掌成角或远断向背侧移位,但骨折线未进入关节,骨折未粉碎者。
患者坐位即可,老年以平卧位较妥。
肘部屈曲90°,前臂置于中立位。
助手把住上臂。
术者两手紧握手掌,两拇指并列置于远端的背侧,其他四指置于腕掌部,扣紧大小鱼际肌。
沿着原移位方向牵引2~3分钟。
待重叠移位矫正后,在牵引下矫正旋转移位,稍旋后10°~16°而后猛力牵拌.牵抖时仍用力牵引,利用牵引力,顺纵轴方向骤然猛拌,使之加大牵引力而对位,同时迅速尺偏掌屈。
尺偏掌屈时不要旋转,骨折即可复位。
方法二三人复位法适用于老年骨折,骨折线已进入关节,骨折粉碎者。
牵引:患者取坐位或仰位,将肩关节、肘关节屈曲各90°,前臂置于中立位。
一助手持握患者手掌,另一助手紧握患者患肢上臂(肱骨下端),两助手对抗牵引,持续2~3分钟,使骨折断端间的嵌插完全解脱,同时应注意矫正旋转移位,一般骨折远端容易旋前移位。
矫正移位:术者站于患者的外侧方,一手握住前臂下1/3,将骨折近端向桡侧推挤;另手握掌腕部,将骨折远段向尺侧推挤,矫正骨折远端的桡侧移位。
然后术者两手示、中、环三指置于骨折近端的掌侧,向上端提骨折近段;两拇指并列顶住骨折远端的背侧,向掌侧挤按,使之向掌侧复位,矫正骨折的掌背侧移位。
舒筋:待骨折移位完全矫正,腕部外形恢复正常后,术者一手托住手腕,另手拇指沿腕部伸、屈肌腱由近端向远端推挤,舒理肌腱,使之恢复正常位置。
骨科小夹板外固定临床护理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治疗colles骨折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将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其中治疗组80例患者,观察组60例患者。
分别进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和石膏托超腕外固定治疗。
结果:石膏托超腕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明显不如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结论:在临床治疗colles骨折是采用小夹板外固定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在腕部的骨折中最常出现的是colles骨折,其所指的是在桡骨远端,和关节面的距离在2.5cm以下范围内的骨折。
因为这个范围是密质骨和松质骨的结合部位,受力能力弱,是骨折的易发部位。
幼儿、少年和中老年人是colles骨折易发人群,与此同时远侧骨折断面经常会出现反向倾斜,且前倾的角度较少甚至小于0度,常见患者的伤手呈叉形。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下尺桡关节易因此而脱位,以及腕关节疼痛、僵化等后遗症以及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
所有,进行及时、必要的治疗对于促进愈合骨折,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尽大程度地恢复组织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colles骨折中有80例采用了小夹板外固定结合复位手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疗法1.1基础资料随机抽取观察期内骨科colles骨折患者140例,经确诊,所有患者外伤史显著,就诊时间均在3天以内。
经x线检查都是闭合性骨折。
患者中,91例为男性,49例为女性,年龄区间为21-51岁,平均年龄43.1岁。
病因统计如下:88例为交通事故伤造成、40例为高空坠落伤、12例为重物砸伤。
60例为左侧受伤、76例为右侧受伤,双侧受伤者为4例,10例为轻度移位,39例为重度移位。
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其中治疗组80例患者,观察组60例患者。
在性别、年龄、病情、病因等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且经确诊两组没有血管神经损伤。
老年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并发症分析与对策发表时间:2013-02-21T13:52:48.5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冷洪何强[导读] 护理人员要安慰并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多与患者交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其康复。
冷洪何强(四川宜宾川南体育骨科医院四川宜宾 644007)【摘要】目的分析老年Colles骨折手法复位两种外固定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提出预防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153例住院患者老年Colles骨折两种外固定法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 %,60例石膏外固定的发生率占9.80%,93例小夹板外固定的发生率占1.96%,分别为腕关节旋转功能障碍,腕关节僵硬,背伸屈腕受限,尺桡关节分离腕管综合征,肩手综合征,掌侧成角正中神经损伤。
结论两种外固定法治疗老年Colles骨折,小夹板外固定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石膏外固定并发症发生率。
老年Colles骨折治疗方面只要准确复位、可靠固定,并做到定期复查X线片、早期功能锻炼和专科护理,就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老年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并发症对策【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044-02Colles骨折是指纵向受力导致骨折部位桡背侧骨质嵌插而掌侧支撑尚好掌倾角及尺偏角丢失,外观呈餐叉样畸形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
好发于老年人,多系间接暴力引起,治疗上以手法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为首选,方法简单、造价低、安全系数高,因此为大多数临床骨科医生所使用。
但老年Colles骨折畸形愈合导致腕关节功能受限的患者较多。
通过对老年Colles骨折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处理,探讨护理对策。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中医骨科自2005年6月—2010年12月共收治153例老年Colles骨折患者,其中60例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发生并发症15例,93例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发生并发症3例。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 探讨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
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9年 12月,本科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Colles骨折198例。
结果:12个月以上随访 180例,均达到临床愈合。
复位情况:整复后优 145例,良 32例 ,差 3例,总优良率达 98.3%。
6周后掌倾角变小 9例,占 5%。
腕关节功能:优138例,良35例,差5例,总优良率达96.1%。
结论小夹板具有轻便舒适,固定可靠,调整方便。
对于Colles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关键词】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中图分类号】R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32-01Colles骨折即桡骨远端背伸型骨折是急诊科常见伤病,约占平时骨折1/10。
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儿童及青年。
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3cm范围内,多为闭合骨折。
一般为间接暴力致伤。
跌倒时腕背屈掌心触地,前臂旋前肘屈曲。
骨折线多为横形,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常为粉碎骨折。
临床表现为腕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骨折移位明显时,可见餐叉状及枪刺样畸形。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自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本科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治疗Colles骨折19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0例,均为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其中男53例,女127例;平均年龄11~78岁;稳定性骨折23例,不稳定性骨折157例。
致伤原因:摔伤158例,车祸伤17例,坠落伤5例。
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3例,血气胸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5例。
1.2治疗方法。
首先拍X线片,了解骨折的程度和类型,尤其是桡骨远端缩短的情况和关节面塌陷及有否翻转的情况,指导整复时的手法。
绝大多数患者可在门诊治疗室进行整复固定。
Colles骨折手法闭合复位并外固定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析桡骨远端(Colles)骨折利用手法闭合复位并外固定治疗增加护理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治疗的Colles骨折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护理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夹板辅助恢复。
护理组在其常规手术上增加护理人员的护理。
对照组不进行护理人员的系统护理。
出院后1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
对患者肢体恢复情况进行评分。
并对两组调查结果数据做出比较。
结果经过治疗统计,经过护理的患者在复位后骨折处恢复,肢体机能等方面均较常规无护理的患者恢復较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Colles骨折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夹板的患者同时进行相关护理,患者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常规无护理的患者。
标签:Colles骨折;外固定;护理;手法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称为Colles骨折,伸直型骨折患者最多,间接暴力多是此类骨折的原因[1]。
此种骨折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且常因走路不慎跌倒而导致骨折,并以妇女患者居多[2]。
Colles骨折的治疗方法多为手法闭合复位,且结合外固定夹板辅助恢复。
且患者往往由于没有正确的术后指导而进行错误的行为而致使很多并发症的发生,延迟恢复时间。
对此次对参与调研的86例患者均实行手法闭合复位并加外固定夹板辅助恢复,并对其中一组进行护理,比较两者的患者复位后后恢复情况。
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0年5月~2012年2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Colles骨折患者8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4±1.9)岁,其中男性32例,女性54例。
均为X线检查后确诊。
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创伤,其中单纯性、陈旧性骨折分别为62例、24例。
将患者随机均分为护理组43例,包括男16例与女27例,平均年龄为(45±
2.1)岁与对照组43例,其中男16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44±1.7)岁。
对照组和护理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方面差异较小(P>0.0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存在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实行手法闭合复合并外固定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复位后处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Colles骨折好发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多因患者摔倒时手掌着地,在故松质与骨密质交界处发生骨折。
这类患者通常会因为疼痛产生焦虑等情绪,对复位后的功能情况产生恐惧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避免因患者的不良情绪造成对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
护理人员应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谈,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尽可能的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建立自信,使患者能够以正常的心态面对手术。
1.2.2术前护理治疗前患者大多对治疗医师心中存有疑虑,因此医生与相关
护理人员须对患者及其家属做相关知识的普及,及对患者病情的详细讲解,可使患者家属及患者本人对治疗过程有基本了解。
可增加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并减轻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
1.2.3复位中护理①观察患者患肢伤情,皮肤破损情况。
对皮肤存在破损患者先清创包扎,给予充足的氧气供给。
②对于存在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在治疗时选择合适的体位,予以患者吸氧处理,同时,准备好急救设施以方便出现意外时对患者进行抢救。
③治疗中若患者出现心理焦虑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可以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安抚患者使患者情绪稳定便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1.2.4复位后护理①观察患者四肢末梢循环情况,并教导患者自己观察血液循环良好的方法。
夹板松紧度应随时监测,防止因为过松或过紧造成的关节移位与循环回流受阻造成的肢体损伤;②将患肢吊高于心脏水平,使血液及组织液加快回流,促进其消肿;③术后应补充营养,加快身体及伤口的恢复;④伤口部位复位及固定良好后则应加强患者肢体功能训练。
尽快进行功能恢复训练也可减轻组织韧带间纤维黏连,使伤肢加快恢复至骨折前水平[3]。
1.3观察指标[4] 以Colles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缺陷评分系统为评分标准,将患者手、腕关节划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
对患者家属接患者进行匿名的问卷调查,让其对住院时护理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收集数据并录入后采用SPSS 15.0软件统计并处理,用χ2检验来对比参与研究的两组调查结果的对比,若得出P<0.05,则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关节评分比较,复位同时实施护理的护理组在关节评分方面照比无护理的对照组存在显著优势,优良率远高于对照组。
数据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目前Colles骨折为我国中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的骨折之一,患者也有逐日增多的趋势。
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帮助,在手术的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沟通与交流,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有效的护理同样能够增加患者的疗效。
增加患者护理工作可对患者的个人方面更加了解,有助于其术后恢复。
且患者常常由于没有正确的术后指导而进行错误的生活活动措施而导致很多并发症发生,延迟恢复时间,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患者痛苦。
本研究发现经过护理的患者在复位后骨折处恢复,肢体机能等方面均较常规无护理的患者恢复较好,肿胀程度大幅度降低,数据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Colles骨折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夹板的患者同时进
行相关护理,患者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常规无护理的患者,更加体现了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促进护理人员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吹.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7-459.
[2]唐文平,陈小华.心理护理在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中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问医药,2005,18(6):146.
[3]冯完兰.护理干预对Colles骨折手法整复治疗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1,16(9):1129.
[4]石群,郭莹.细节护理在急诊老年Colles骨折手法整复者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1):2715.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