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 依赖于人脑中储存的一系列感觉信息组织而形成, 没有感觉,就不会有知觉。
第三节 社会知觉
• 社会知觉是指知觉主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个体、群 体和组织等社会对象特征的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过程
• 社会知觉包括知觉环节和整个认知过程, 因此也成为社会认知。知觉环节包括知觉 活动与思维活动
动性也较差,表现出比较被动和消极的状态。
第四节 印象管理
• 印象是指存留在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 的认知客体的形象。
•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 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一、印象管理的过程
• 形成印象管理的动机 • 进行印象建构
二、印象管理的策略
1、降级防御策略:解释、道歉、置身事外等多种形式。 2、促进提升策略:
• 感觉阈限指引起某种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 激量,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2、感觉后象
• 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后象,又称后效。 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感觉适应
• 感官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受性随着时 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适 应。
• 感觉适应现象在视觉、肤觉和嗅觉中最为 明显。
第二章 知觉、归因与印象管理
第一节 知觉 第二节 社会知觉 第三章 归因理论 第四章 印象管理
第一节 知觉 一、感觉
•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 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
内部感觉 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 感受性指感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每 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是不同的,感受 性因个体不同而存在差异
• 按照知觉印象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知觉又可 分为正常知觉与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