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与控制 第9章 生产绩效控制.ppt
- 格式:ppt
- 大小:464.50 KB
- 文档页数:42
第 2 章生产管理基础1 .生产过程由哪些部分组成?答:所谓生产过程指的是,使指从原材料、原器件的投入生产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直至成品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包括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
(1)基本生产过程:指对构成产品实体的劳动对象直接进行工艺加工的过程。
如机械制造企业的铸造、机械加工和装配等,基本生产过程是企业的主要生产活动。
(2)辅助生产过程: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而从事的各种辅助生产活动的过程。
如为基本生产提供动力、工具和维修工作等。
(3)生产服务过程:指为保证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而提供的各种服务性工作。
如供应工作、运输工作和技术检验工作等。
其实还包括第四个过程,书中没有指出:那就是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4)生产技术准备过程:企业正式生产前所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技术上的准备工作过程,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
3 .工厂总平面布置的方法有哪些?答:(1)物料流向图法:按照原材料、在制品以及其他物资在生产过程中的总流动方向来布置工厂的各车间、仓库和其他设施(2)物料运量比较法:是按照生产过程中物料流向及生产单位之间运输量布置设施的相对位置(3)相对关系布置法:根据工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密切程度加以布置,得出较优方案5 .单件、小批生产时,车间平面布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单件小批量生产时,由于产量较少,不可能配备较多的设备,不然的话设备的负荷太低,浪费严重。
它只能以工艺专业化的型式来布置车间,不能以对象专业化型式来布置车间。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设备,生产单位适应性强,充分利用设备和工人的工时;工艺管理方便;也有利于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
但是存在着制品运输路线长;在制品停放时间多,产品生产周期长,流动资金占用多,资金周转速度慢等缺点。
第 3 章流水生产线规划15.某企业组织一可变流水生产线生产 A 、 B 、 C 三种零件,三种零件的年产量及单件加工工时如下表所示:设定流水线每年工作 251 天,每天工作 2 班,每班工作 8 小时,工作时间有效系数为 0 . 95 。
现代管理学(00107)-知识归纳第九章控制1、管理控制的目的:管理控制的目的在于指出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和纠正,以保证实际工作和计划相一致,使各项活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达到既定目标。
控制对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和目标的达成,对管理工作方向的准确性,对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益和效率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2、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员、财务、作业、信息、组织绩效。
3、控制的划分类型:(1)根据业务范围的不同,控制可分为生产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资金控制等。
(2)根据控制对象范围的不同,控制可分为局部控制和全面控制。
(3)根据管理者与控制对象的关系,控制可分为间接控制、直接控制。
(4)根据管理者控制方式的不同,控制可分为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分层控制。
(5)根据控制的客观形式的不同,控制可分为复合控制、动态控制。
(6)根据控制的内容和效果的不同,控制可分为程序控制、稳定控制和最优控制。
(7)根据控制发生在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中的阶段性,控制可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4、控制过程是由三个步骤或三个交叉重叠的要素构成的,即确立标准、检查实际绩效,以及纠正偏差。
5、现场观察法是一种最古老、最直接的控制方法。
6、统计数据资料分析法是管理者对组织或部门活动中的各种统计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的方法。
7、现代控制方法:(1)程序控制方法(2)预算控制方法(3)全面控制方法8、程序的特征:(1)程序是一种优化了的计划。
(2)程序具有系统性。
(3)程序是一种控制标准。
9、管理者要实现有效的程序控制,避免程序失效,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将程序视为一个系统。
(2)将程序减至最少。
(3)保证程序的计划性。
(4)关注程序运行所需的费用。
(5)控制程序的运行。
(6)使程序具有权威性。
10、零基预算的编制的步骤:(1)管理者在审核预算之前,应明确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可以量化考核的目标体系。
生产计划绩效生产计划绩效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客户满意度等方面。
一个合理、科学的生产计划绩效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首先,要合理制定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人力资源、设备情况等因素,确保生产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
同时,要充分考虑原材料的供应情况,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避免因原材料短缺而导致生产计划无法执行的情况发生。
另外,要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设备的利用,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其次,要严格执行生产计划。
制定了合理的生产计划之后,企业需要严格执行,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在执行生产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对生产进度、原材料消耗、人力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及时的监控和调整,确保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符合预期目标。
同时,要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安全、稳定。
最后,要及时评估和调整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对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估,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估,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计划,提高生产计划的执行效果和绩效。
总之,生产计划绩效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客户满意度等方面。
一个合理、科学的生产计划绩效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企业在制定和执行生产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人力资源、设备情况等因素,确保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生产计划,并及时评估和调整生产计划,以提高生产计划绩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