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

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

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
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

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

年度综述

一、所属学科及研究领域发展概述

本实验室所属学科和研究领域为导航与位置服务,主要涉及到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室内外无缝定位和位置服务系统及相关应用等方面。

在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方面,基于GPS和GLONASS的传统的网络RTK和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目前研究的热点是PPP-RTK和基于区域地基增强的PPP-RTK技术。另外就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将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对于基于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理论、方法和软件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于北斗的应用推广也是具有迫切性。

除了卫星定位技术以外,室内外一体无缝定位技术成为目前研究的另外一个热点。在位置服务领域,主要从事公共位置云计算服务平台技术和基于位置的社会感知理论方法研究。基于位置的社会感知与大数据科学和社会计算理论紧密联系,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方向。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高精度导航定位理论、方法和软件

PPP-RTK的思想最初由德国的Geo++公司提出(2005),旨在针对不同类型误差各自的特性在参数域分别构建改正模型,为PPP用户提供与采用RTK数据处理模式相一致的定位结果,不过该技术在当时并未给出具体的实现方法(Wübbena,2005)。GFZ的Ge等学者于2008年提出利用全球范围IGS参考站数据对卫星的相位未校准硬件延迟(UHD)进行估计,并且在参数估计过程中考虑了宽、窄巷观测值对应UHD的不同时变特性。

用户利用IGS产品和卫星UHD,可实现PPP星间单差模糊度固定。Laurichesse(2007)与Collins(2008)的方法较为类似,其基本思想均是利用钟差参数吸收硬件延迟小数部分,由于需要向用户提供一套独立于IGS精密钟差的卫星钟差产品,该方法的适用范围较为有限。以上通过模型化卫星硬件延迟实现非差模糊度固定的几类方法被统称为PPP-RTK,不过对PPP-RTK方法的研究目前尚不完善。测试结果表明,用户需经过10分钟以上的连续观测才可能有效固定星间单差宽巷和窄巷模糊度(Geng,2010),对于实时快速精密定位应用而言,其模糊度固定的可靠性和收敛时间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了进一步加快PPP的收敛速度,缩短用户等待时间,并充分借鉴网络RTK技术可快速固定用户模糊度的特点,基于区域地基增强网实现PPP整周模糊度快速有效确定的思想应运而生,并成为目前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最新的研究热点。Ge等学者(2010)提出的“基于非差观测的网络RTK方法”以及Teunissen等学者(2010)提出的“基于CORS 网的PPP-RTK方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这两类方法的核心思想其实较为类似,均是通过适当添加某些基准信息,将按照现有相对定位方法计算得到的双差观测值残差映射为各参考站与可视卫星间非差观测值残差的形式,从而实现对每颗可视卫星方向的一小块区域分别进行拟合建模。在此基础上,李星星等学者(2011)基于常规PPP-RTK技术,提出了地基增强信息的单参考站生成方法。按照“基于区域地基增强的PPP-RTK”方法,用户可以采用同一套数据处理软件,相同的数据处理模式(非差处理模式),以及同样的卫星轨道和钟差产品,为区域地基增强网内和网外用户提供不同精度需求的定位服务,从而实现对广域PPP与区域网络RTK在算法上的统一和服务上的无缝衔接。此时用户的定位精度仅与所处由不同

参考站组成子网的站间距离,该地区大气状况,以及是否能有效接收到该地区的地基增强信息相关:网内接收到区域地基增强信息的用户可获得与现有相对定位网络RTK方法等价的快速、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服务,而网外或未接收到该区域地基增强信息的用户则得到传统PPP的定位精度(Ge et al,2010)。

(二)室内外协同实时精密定位系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精确位置信息,以及兴趣点的定位和导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提供了有效的室外定位手段,成为很多人出行导航的必备工具。继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之后,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进展顺利,在2012年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但是卫星导航也有它的不足和脆弱性,如卫星信号在受到干扰或遮挡时,将失去定位导航能力。在人们经常活动的室内、地下停车场、高楼林立的城市等区域,卫星定位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此外,卫星导航系统在没有增强的情况下,普通导航仪的定位精度大约为4-20米,还不能满足行人出行及车道级导航的需求。

室内外协同实时精密定位系统(Cooperative Real-time Precise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CRP)旨在解决卫星导航星座信号到达个人移动终端”最后一公里”问题。它融合卫星导航、广域增强及室内定位技术,形成多技术的协同定位的技术解决方案,构建城市级示范系统,具备室内定位精度优于3米、室外定位精度亚米级的城市区域室内外无缝定位导航与位置服务能力,为未来发展覆盖我国的国家室内外协同实时精密定位系统奠定技术基础。

3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邮电大学牵头的《室内外高精度无缝定位关键技术研究与原型系统研制》项目技术鉴定会在北邮科技大厦成功举行。该项目由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首科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卫星空移动多媒体网络有限公司、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传媒大学等八个单位共同完成。研制了天地一体化的TC-OFDM定位与通信融合的新型信号体制,该体制构建了天地一体的室内外无缝定位体系。该体系突破了多项室内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如首次基于L波段移动高速数据通信网,实现了室内外定位信号的低成本广域无缝覆盖和高精度的无缝定位。其水平定位精度达到3米,高度方向精度达到1米,有效解决了城市室内外定位与移动数据通信等多网融合与共享难题,为大幅提升国家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能力探索了一条新途径。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卫星导航系统、地面移动网络和气压测高的联合定位技术,形成了北斗地基室内外增强系统,解决了城市高楼遮挡下卫星定位难

(三)位置服务系统和理论方法

在国内位置服务云计算平台刚刚起步。一部分以传统GIS平台向云存储、云并行计算扩展,比如武汉大学和湖北省测绘局共同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GIS系统模型,它以云计算的数据存储和透明化用户服务为基础,构建以GIS基础服务设施为服务支撑平台。中国地质大学提出一种云GIS 的服务层次模型和关键技术,针对云计算分布式异构环境下空间数据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云GIS空间数据资源的两种集成方法。另一部分从定位信号服务的角度开展位置云技术研究。合众思壮提出依托城市定位数据解算中心,在解决持续高并发的终端定位管理技术和终端定位信息与服务开发商准实时匹配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电信级服务平台,从而实现面向特大城

市的B2B商业化服务。清华大学联合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也在从事该方面的研究。

在各种位置服务云计算系统的发展来看,除了计算科学中面临的一些共性难题外,还有两个深层次的理论难题亟待解决。一是泛在地图(ubiquitous map)模型及其信息叠加协议设计,二是基于位置的社会感知方法及位置大数据挖掘。

泛在地图又称为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是指将以人或物的位置为中心的泛在信息进行动态关联和模型化后形成的导航地图。目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和武汉大学正在研究和制定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标准规范体系,包括全息位置地图叠加协议、表达规范、交互协议、产品规范等。重点在互联网位置地图信息快速获取与处理、互联网实时动态位置信息融合、基于情境认知的全息位置地图快速制图等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

社会感知计算(Socially Aware computing)指通过人类社会生活空间部署的大规模多种类传感设备,实时感知识别社会个体的行为,分析挖掘群体社会交互特征和规律,引导个体社会行为,支持社群的互动、沟通和协作的一种技术。随着位置传感器在移动互联网等应用中的大量使用,基于位置的社会感知计算成为了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2012年度我们ACM SIGKDD、WSDM、LBSN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都有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布。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可分为以下几部分(1)感知位置的社会语义。位置社会语义主要包括位置的实时动态信息、位置的常现情景、用于在位置上的社会情感等,是形成基于位置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的基础。(2)感知和预测用户的移动行为。即通过用户及其相关朋友的历史轨迹,分析预测用户的行动规律、可能出现的地方以及用户下一时刻将到达的地方等;

(3)感知人类移动与其社会交流活动的关系。主要揭示人类移动与其社交网络的内在规律,通过位置提高社交网络链路预测的准确性,促进人们社会交往。(4)感知用户的社会属性。通过用户的历史轨迹,分析其性别、年龄、婚否、职业、家庭人口等社会属性以及用户个人的生活偏好和生活习惯。(5)感知大规模人类社群活动规律。探讨人类大规模时空移动关联性和规律性,并应用于疾病传播控制、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大规模社群活动分析上。2012年这方面比较突出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亚利桑那大学,英国伯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和西班牙Jaume大学。国内主要有香港科技大学,台湾交通大学、成功大学,微软研究研究院以及中科院、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

三、国内外发展状况比较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卫星导航定位技术GNSS取得了巨大进步。目前,GNSS技术正朝着快速、实时、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国内对GNSS技术研究的起步虽然较晚,但目前的研究却总体上与国际当前水平相当,部分领域在国际上则处于研究前沿。不过,在将技术研究成果进行软件包装、产业化时,国内的软件在商业化水平、功能上和可靠性上都与国外商业软件有一定差距。以目前在我国精密测量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RTK软件为例,Trimble公司的GpsNetwork软件系统和Leica公司的Spider软件系统占据了我国相关领域??%的市场份额,而与这些软件相配套的GNSS接收机等辅助设备每年更是直接或间接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打破国外GNSS软件在我国测绘行业的垄断,如何将

我国相关软件更好的推向国内外市场,并由此带动我国GNSS软硬件、通讯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是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位置服务平台技术方面,国内目前最大的差距是在通用计算科学的相关难题上,包括海量数据的存储、并行计算等方面。在定位信号服务尤其是精密定位信号服务方面则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泛在地图领域,国内的地图厂商和研究机构已经与国外相关机构紧密合作,在地图采集、处理和全息互联网信息叠加方面走在国际前列。在位置社会感知方法方面,目前数据挖掘、GIS、计算机、复杂网络科学等各领域的团队都在介入,国际交流互动频繁,产生了一大批国际影响力的成果。但位置大数据研究的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

四、展望与建议

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欧盟和中国也都在积极建设各自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随着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我国北斗系统已形成区域服务能力。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明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这标志着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建成,我国也将正式迎来北斗导航时代。目前,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GLONASS/北斗/Galileo)并存与发展的局面已初步形成。随着GNSS技术和GNSS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对各类数据处理方法研究的逐步深入,如何针对GNSS多频、多模观测数据的特点,使用户快速获得cm级的实时精密定位结果,形成一套广域和区域统一的精密定位服务模式,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迫切需要抓住GNSS这一系列新的发展契机,针对相关技术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并对所开发的现有各类软件系统进行升级、完善,使其满足GNSS用户在未来可能存在的各类需求。

位置服务系统及应用将会非常广泛,在交通、国土、农业、林业等行业的位置服务应用,公众出行、社交网络、旅游娱乐等公众位置服务等将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建议在建设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平台的同时,鼓励各行各业、个人、企业等开展相关位置服务应用。

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摘要】利用移动设备的购物过程已经成为了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口碑推荐和朋友喜好成为了影响消费者购物决策的很大的因素,网络上的社交与实体空间、实时时间的结合引发了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ocation-Based Social Service)的迅猛发展,使得用户可以在虚拟网络与现实消费中进行切换,并完成非移动网络无法完成的各类信息查询行为和消费行为,这都为商家联系那些处于购物行为中的定向消费者提供了极佳的商业机会。 【关键词】位置;关系链;信息认知;消费行为 自诞生之初,互联网就显示出强大的沟通与传播的魅力,麦克卢汉笔下的地球村早已实现,早期的聊天室、BBS论坛和即时通讯工具等都是依托用户对交流互动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互联网不断完善进化的过程,正是用户互动交流平台不断人性化丰富化的过程,而在这种交流事件中,往往包含着四大要素——人物、时间、内容、地点。互联网媒体运营者在用户、内容、时间这三点上都做出了突破,而不断人性化、丰富化的互联网平台也注意到了跨越空间的地球村对真实地理位置的忽略。2011年,约翰·杜尔提出的混搭概念“SoLoMo”,正是一种将LBS、SNS与电子商务结合在一起的模式,它推动了在移动终端的基础上凭借位置信息建立新的社交王国,即“确定地理位置”+“提供服务信息”的模式。 在互联网媒体的实践中,全球最大的LBS网站Foursquare的用户已于2010年12月超500万,LBS的火热带动一大批用户开始在餐厅、影院、公司等各种地点积极签到并四处寻找有趣的虚拟徽章,用户乐于将自己的签到行踪同步传播到各大SNS,发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有缘人,并凭借徽章在实体店获得优惠、参与抽奖或获得其他奖励,品牌商家也借助消费者的社交网络扩大自身的知名度于影响力,用户和品牌一同增加了消费过程中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国内绝大多数的LBS类网站都是在2010年下半年兴起,发展到现在有将近20多家主

区域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

专题一:国家地理位置特点的描述 【学习目标】 1.以尼加拉瓜为案例,学习探究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特征)的描述方法,并能迁移运用。 2.根据国家地理位置特点,评价其优越性。 方法模板一、 二、评价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特点的优越性: 1.经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如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充足;农业→农作物种类、生长期、作物熟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如降水;临海,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和渔业。 3.相对位置的重要性,如邻国众多,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市场广阔等。 4.交通位置的重要性等。 【案例学习】尼加拉瓜的地理位置 尼加拉瓜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Nicaragua),国名释义源于印第安酋长尼 加鲁的姓氏,别称为“湖泊和火山之国”。 材料一:图1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 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 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探究1](2013.四川卷)结合图文材料,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6分)[探究2]根据甲国的地理位置特点,说明其优越性。(6分) 【迁移应用】 1.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泰国(Thailand),有“微笑国度”、“千佛之国”、“白象之国”等美称,是世界最闻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材料二:东南亚地区图 (1)结合材料,描述泰国的地理位置。(6分) 3.下图为科特迪瓦的地理位置图及布瓦 凯地区水系图和布瓦凯市的气候资料。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科特迪瓦的地理位置特征。 (6分) 4.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 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 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 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如何定位和通信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如何定位和通信 对于北斗导航,目前来说只有行业相关的人对此导航系统有所了解,普通人们在生活中了解的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普遍使用gps导航系统,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普及性比较低,所以人们知道了解的并不多。但是,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目前正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不管是专业领域的发展,也在不停的向民用领域延伸发展。 1、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组成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是自主研发的全球四大导航之一,此系统主要是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主要有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主要包括主控站和注入站以及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 简单的来说,卫星导航技术主要是利用一组导航卫星,来对地面、海洋和空间用户进行精准的定位。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时空、全天候、高精度、连续实时地提供导航、定位和授时的特点,已成为应用广泛的导航定位技术。 2、一代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工作过程 北斗卫星一代导航系统的工作过程是:首先由中心控制系统向卫星I和卫星II同时发送询问信号,经卫星转发器向服务区内的用户广播。用户响应其中一颗卫星的询问信号,并同时向两颗卫星发送响应信号,经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接收并解调用户发来的信号,然后根据用户的申请服务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3、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四大功能 1)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目前在远洋航行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

3)定位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 4)工作频率:2491.75MHz。 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每小时540000户。 4、二代北斗导航定位系统 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需要发射35颗卫星,相比GPS,多出11颗卫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权服务则主要的是军事用途,将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与更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 5、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未来 目前我国的导航市场主要是gps的天下,随着北斗的发展,更多的北斗+gps 产品出现,这对于用户来说是具有重大的好处,可以获得更加精准的定位导航服务。作为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专业的服务者,我们莱特不仅提供北斗导航定位设备,短报文通信设备,主要也在提供更多的导航教学设备,为北斗教学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位置服务的现状与发展

易观国际分析师闫小佳:位置服务的现状与发展 首先给大家表示一下歉意,这两天感冒了嗓子不太好。首先我代表易观智库欢迎大家来到L BS+SNS+GAME的专题论坛。LBS这个概念可大可小,广义我们可以理解为地理信息产业,狭义上的LBS一般都认为是签到类的应用软件。我今天演讲内容围绕整个LBS产业现状和发展与大家一起分享,今天主题就是位置服务现状与发展。 首先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整个LBS产业的现状,大家可以看这张图,中国现代意义上位置服务产业伴随着中国的互联网化和移动互联网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两个标志性时间点,1995年5月当时的图行天下和城市通在中国南北两地先后开通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第二个具有几点意义就是2003年5月,当时中国联通基于CDMA网络与日本和韩国几乎同步开通了定位之星系统。所以我们易观国际将这两个发展方向解读为中国互联网化的LBS进程和中国移动互联网化的LBS进程。按照国家中国地理信息局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当年全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为260亿元,截止到十一五期末,也就是去年产值已经突破1000亿,规划到2015年,整个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突破2000亿元,2002-2015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70%以上,增长幅度相对互联网发展速度还是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而言都是相当可观的进程。 用户需求推动着市场需求,大家可以看这张图的左上角,易观国际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主要手机功能统计调研结果以地图导航为代表位置服务业务使用频次在所有手机应用中高居第七位,这个统计主要是以地图导航刚性需求为主,LBS业务和周边大环境融合,位置服务业务将不断融入更多娱乐化、生活化和社交化的用户需求。目前三个比较活跃的细分市场包括手机地图、手机导航和手机签到服务,三个细分市场累计用户数突破一亿,相对于中国整个9亿手机用户市场来讲位置服务的业务渗透率仅仅有10%多,所以说潜力非常大。 这张图是目前整个位置服务产业链布局,我们将位置服务简单分为六个层面,地层是定位系统和定位芯片,第二层是地图层面,第三是终端层面,包括手机、车载、PND和互联网。第四是网络层面,说有基于LBS网络接入系统的网络都在这里包含,3G、2G、WIFI、CMMB 等等,第五层面也就是我们目前来讲竞争最激烈层面,应用层面,左上角包括具体应用市场领域,包括地图、导航、签到、定位、行业等等。延伸层面包括SNS、游戏、营销、团购等等。整个LBS产业有两个大的发展趋势,一是产品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应用模式逐步创新。

2021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2021年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目录 1.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前景趋势 (4) 1.1深度融合发展为大势所趋 (4) 1.2产业迈向深度融合 (4) 1.3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提升 (5) 1.4专业化、品牌化 (5) 1.5智能交通仍是民用应用重要市场 (6) 1.6产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6) 1.7融合创新,产业发展瞄向新时空服务 (6) 1.8延伸产业链 (7) 1.9呈现集群化分布 (7) 1.10需求开拓 (8) 2.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现状 (9) 2.1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9) 2.2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规模分析 (11) 2.3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12) 3.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 (15) 3.1行业服务无序化 (15) 3.2供应链整合度低 (15) 3.3基础工作薄弱 (16) 3.4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6)

3.5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6) 4.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8) 4.1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8) 4.2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8) 4.3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8) 4.4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9) 5.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竞争分析 (20) 5.1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竞争分析 (20)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0)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0)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1)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1) 5.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2) 5.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2) 6.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投资分析 (23) 6.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3) 6.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投资风险 (23) 6.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投资收益 (24)

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实现

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Beidou Location Based Service Platform
Kaiyuan ZHANG, Rendong YING, Peilin LIU, Wenxian YU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Email:happyeverydayzky@https://www.doczj.com/doc/4a8360545.html,
Abstract: 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rapidly developing scientific industry, and will definitely be extended to Beidou, one of four GNSS systems, as an application. Supported by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we have developed a multi-functional LBS platform based on network technologies, GPRS, thread pool and some other techniques. This platform provides the users with a easy to use and friendly user interface. With this platform, many applications can be implemented such as tracking of users and setting digital fence. By system testing and evaluation, the platform is shown to be stable, accurate and reliable. To some extent, it will be helpful to develop the Beidou system in application areas. Keywords: Beidou; LBS; service platform; thread pool; GPRS;
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实现
张凯渊,应忍冬,刘佩林,郁文贤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国,200240
Email:happyeverydayzky@https://www.doczj.com/doc/4a8360545.html,
【摘要】位置服务相关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增长最快的科技产业之一,而北斗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 统,也必将重点拓展这一领域的应用。本文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撑,基于WEB网络技术、GPRS 技术、线程池技术等,开发了多功能的位置服务平台,制定了一套内部服务协议,为用户提供了简单、 方便并且美观的界面,实现了北斗终端的实时位置监控、历史轨迹回放、电子围栏报警等基于位置的 应用服务,并预留了扩展接口以待后续增加新的功能。平台经过实际测试,运行稳定,数据准确可靠, 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拓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北斗;位置服务;平台;线程池;GPRS;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 善,位置服务相关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科技产 业之一。基于GNSS卫星定位的位置服务,已在车辆 导航、车辆监控、特殊人群监护、贵重物品追踪等方 面有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应用范围仍在不断扩 大,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近些年来,我国第二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不断地成熟与完善,卫星系统日 趋完整,支持北斗信号的终端产品也在渐渐实现从军 用领域到民用领域的覆盖。如何充分利用北斗卫星导 航系统的优势,将北斗系统与位置服务紧密融合并使 北斗起到支撑作用,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推广、以及完善等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位置服务除了需要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撑,
资助信息:本论文由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及 北斗重大专项——北斗导航SoC设计与验证平台项目资助。
还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服务平台才能使其具体地实 现。目前,基于GPS卫星系统的位置服务平台已有比 较广泛的应用, 而基于北斗的相应服务仍未形成规模。 在国内外已有的位置服务平台中,也多是功能较单一 且比较依赖终端性能, 如文献[1]~[5]中的服务平台系统。 本文在这些基础上,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支撑,设 计并实现一个位置服务平台,满足多用户的连接,并 向用户提供位置监控、轨迹回放、电子围栏以及健康 监测、运动监测等多功能的位置服务,并由一套自定 义的内部服务协议支持后续多功能的扩展;在一些特 殊情况下,还可以充分利用北斗系统特有的短报文功 能,实现高可靠、强实时、并且不受国际环境变化影 响的救援、指挥等功能,丰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位 置服务领域的应用实例,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拓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中国电子仪器行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产业总体产值再创新高 来源:新华网 5月15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京发布《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016亿元,较2017年增长18.3%。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包括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达1069亿元,北斗对产业的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1947亿元。 北斗系统应用广泛深入不同行业取得新进展 白皮书显示,2018年,北斗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交通、海事、电力、民政、气象、渔业、测绘、矿产、公安、农业、林业、国土、水利、金融等十几个行业领域。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基于北斗、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设备的无人驾驶电动港口牵引车(L4级)于2018年在天津港投入试运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可完成道路行驶、精确停车、集装箱装卸、障碍物响应等指定动作,实现了集装箱从岸边到堆场的全程自动驾驶水平运输。 在民用航空领域,以北斗定位数据为基础的低空监视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对通用航空器低空飞行的实时监视。 在海洋观测领域,中国实现深海潜标大容量数据的北斗卫星实时传输,改变了以往依赖国外通信卫星的历史,提高了深海数据实时传输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 在农业市场领域,北斗系统在深松整地作业监测、自动导航驾驶作业、远程监控和作业调度安排、无人机植保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拓展。 在能源检测领域,利用北斗高精准燃气泄漏检测系统,能迅速灵敏地检测出周围150 米范围内的燃气泄漏点,并对其精准定位,使检测效率和准确度均有了大幅度提高。目前,北斗高精准燃气泄漏检测车已在北京市建成区开展周期性检测作业。 北斗系统创新融合新技术全面构建“北斗+”生态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和低碳经济等新技术和新经济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工农机械、无人系统等应用领域的细分市场已经显现出新一轮快速增长态势。

区域地理位置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

区域地理位置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 摘要:据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房地产业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性、支柱性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在促进房地产业的有效发展。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地位及交通便捷程度都对房地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房地产业区域 区域因素是指房地产所处地区的环境特点。主要有:商业服务业的繁华程度,道路交通的通畅程度,交通便捷程度和城市基础设施的状况等等。 区域因素包括交通状况、公共设施、配套设施、学校、医院、商业网点、环境状况等。例如,地处交通便利城区的房地产价格较高,交通不方便的郊区则价格偏低。对于商业房地产,区域因素尤其重要。繁荣的商圈区域内的房地产价格高昂,因持有这些区域的房地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不菲。 一、经济方面。 经济因素是宏观影响因素,它制约着整个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价格水平。在经济因素当中主要包括:(1)社会经济繁荣程度;(2)房地产市场的完善度和活跃度;(3)供求关系;(4)金融市场;(5)货币价值;(6)物价、工资及就业率;(7)科学技术。 二、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政局因素与政策因素两个方面。 政局情况对房地产业的总体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是否稳定,会直接影响人们置业的信心。因为房地产是不动产,人们一旦把资金投入进去,就需一定的时间才能收回投资。所以一般来说,政局稳定时,房地产价格就上升;反之,其价格则下降。稳定的政局与上涨的房地产价格是成正比关系的。 房地产价格除深受政局稳定情况影响外,还受政策因素影响。在某种情况下,政策因素甚至成为决定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我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房地产属非商品范畴,人为的使其价格远远偏离价值,房地产价格既不能反映价值,也不能反映供求变化,严重影响了房屋的再生产和土地的合理利用,还扩大了消费膨胀和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说政策因素对房地产价格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房地产价格影响是很显著的,这也是与其他商品的一个不同之处。环境因素是指房地产所在地段的自然条件和各种配套设施条件等因素。 自然环境条件是指房地产周围的空气和水源质量、清洁度、噪音污染程度、交通便利程度及自然景观等。市政基础设施是人们对土地投资的物化体现,该项投资对其周围房地产价格有着直接影响。市政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给排水、供电和邮电通讯设施,对企业经营效果和人们居住的生活条件影响极大。城市中心房地产价格之所以高,就是因为市中心的交通、通讯、水电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的缘故。 公用建筑配套设施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这些设施的完善与否,影响到居民消费和受教育的方便性及文化娱乐生活丰富与否。因此,它对其周围住宅房屋价格影响也较大。四、人口因素。

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

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 年度综述 一、所属学科及研究领域发展概述 本实验室所属学科和研究领域为导航与位置服务,主要涉及到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室内外无缝定位和位置服务系统及相关应用等方面。 在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方面,基于GPS和GLONASS的传统的网络RTK和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目前研究的热点是PPP-RTK和基于区域地基增强的PPP-RTK技术。另外就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将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对于基于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理论、方法和软件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于北斗的应用推广也是具有迫切性。 除了卫星定位技术以外,室内外一体无缝定位技术成为目前研究的另外一个热点。在位置服务领域,主要从事公共位置云计算服务平台技术和基于位置的社会感知理论方法研究。基于位置的社会感知与大数据科学和社会计算理论紧密联系,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方向。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高精度导航定位理论、方法和软件 PPP-RTK的思想最初由德国的Geo++公司提出(2005),旨在针对不同类型误差各自的特性在参数域分别构建改正模型,为PPP用户提供与采用RTK数据处理模式相一致的定位结果,不过该技术在当时并未给出具体的实现方法(Wübbena,2005)。GFZ的Ge等学者于2008年提出利用全球范围IGS参考站数据对卫星的相位未校准硬件延迟(UHD)进行估计,并且在参数估计过程中考虑了宽、窄巷观测值对应UHD的不同时变特性。

用户利用IGS产品和卫星UHD,可实现PPP星间单差模糊度固定。Laurichesse(2007)与Collins(2008)的方法较为类似,其基本思想均是利用钟差参数吸收硬件延迟小数部分,由于需要向用户提供一套独立于IGS精密钟差的卫星钟差产品,该方法的适用范围较为有限。以上通过模型化卫星硬件延迟实现非差模糊度固定的几类方法被统称为PPP-RTK,不过对PPP-RTK方法的研究目前尚不完善。测试结果表明,用户需经过10分钟以上的连续观测才可能有效固定星间单差宽巷和窄巷模糊度(Geng,2010),对于实时快速精密定位应用而言,其模糊度固定的可靠性和收敛时间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了进一步加快PPP的收敛速度,缩短用户等待时间,并充分借鉴网络RTK技术可快速固定用户模糊度的特点,基于区域地基增强网实现PPP整周模糊度快速有效确定的思想应运而生,并成为目前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最新的研究热点。Ge等学者(2010)提出的“基于非差观测的网络RTK方法”以及Teunissen等学者(2010)提出的“基于CORS 网的PPP-RTK方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这两类方法的核心思想其实较为类似,均是通过适当添加某些基准信息,将按照现有相对定位方法计算得到的双差观测值残差映射为各参考站与可视卫星间非差观测值残差的形式,从而实现对每颗可视卫星方向的一小块区域分别进行拟合建模。在此基础上,李星星等学者(2011)基于常规PPP-RTK技术,提出了地基增强信息的单参考站生成方法。按照“基于区域地基增强的PPP-RTK”方法,用户可以采用同一套数据处理软件,相同的数据处理模式(非差处理模式),以及同样的卫星轨道和钟差产品,为区域地基增强网内和网外用户提供不同精度需求的定位服务,从而实现对广域PPP与区域网络RTK在算法上的统一和服务上的无缝衔接。此时用户的定位精度仅与所处由不同

中国位置签到服务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位置签到服务发展现状与趋势 文/陈永东 随着Foursquare在美国的盛行,中国的地理位置服务也在新一轮互联网应用浪潮中兴起。其中,以嘀咕网、街旁及切客等为代表的位置签到服务商,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然而,让不少企业难以把握的是,究竟国内位置签到服务的现状如何,接下去位置签到服务发展趋势会是怎样? 一、中国位置签到服务主要类型 这个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在传统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的基础上,Foursquare为代表的以用户主动签到(check-in)为核心的位置签到服务(Location Check-in Service)掀起了新一轮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热潮。 随之而来的是国内位置签到服务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跟进。艾瑞咨询研究认为,2010年全年中国下载位置签到手机客户端并至少签到一次的用户规模为330万。签到服务用户规模将以290.6%的年度复合增长率飞速成长。艾瑞预计到2013年,位置签到服务行业的用户规模将达到8100万人。 然而,艾瑞咨询推出的《2010-2011年中国位置签到服务行业研究报告》表明,目前位置签到服务行业仍处于市场培育期,用户规模变化、产业链整合、技术演进发展、应用服务创新、新竞争者进入和成本压力、市场风险等诸多因素增加了位置签到服务市场格局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艾瑞咨询根据运营企业及服务特性、服务方式综合考虑,将其分为两种类型:狭义上的位置签到服务、广义上的位置信息服务。 狭义上的位置签到服务又分为位置社交、位置游戏、位置场景化三种发展方向。其中第一种是类SNS的,目前参与企业较多,代表企业有嘀咕、玩转四方、街旁、切客及开开等;而后两种的代表分别是16Fun和冒泡。 广义上的位置信息服务又分为位置信息及本地生活信息两大方向。其中前者的代表是邻讯,后者的代表是大众点评网。相对而言,在广义上的位置信息服务中,本地生活信息的发展势头较猛。 二、中国位置签到服务发展现状 从艾瑞报告中公布的国内位置签到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估数据来看,目前几家主流独立LBS服务商在运营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和资本竞争力等三个大项、近10个小项的对比中差别并不是特别大,换句话说,LBS目前还远远没有充分竞争,整个市场大有潜力可挖。 切客网作为盛大布局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战略产品,以分享位置、生活信息和互动游戏分享乐趣,吸引用户。 开开则通过同一公司的位置信息开放平台驴博士和位置交友服务贝多来争取更高的老用户转化率。

北京市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实施计划方案_新

北京市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2—2015年) 2012-11-23 13:41:02 根据《北京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智慧北京行动纲要》和《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本市北斗应用产业化进程,建成国际领先的导航与位置服务综合应用示范城市,结合北京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谋划布局,紧抓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契机,面向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统筹协调、突出要素聚集、积极先行先试、加快成果惠民,充分发挥北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尖兵作用,打造自主创新的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集群,促进和引领本市产业转型升级,为北京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做出贡献。 (二)发展原则 创新引领,兼容并举。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采用以北斗为核心的兼容技术路线,带动软件、硬件和位置信息服务融合发展,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聚焦两头,协同推进。围绕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关键环节,“抓两头带中间”,即优先发展核心芯片和应用服务,带动元器件、终端、基础软件、导航地图、运营平台等环节的发展。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加强上下游企业协同,整体推进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发展。 培育龙头,集群发展。优先支持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以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为核心业务的龙头企业,强化对产业链重点企业的“一企一策、一事一策”服务,聚集创新资源,加强业务合作,打造产业集群。 示范引领,深化应用。按照“智慧北京”建设总体要求,推动北斗导航位置服务的普及,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发展目标 保持北京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到2015年,全市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实现营收超过500亿元,开展行业典型应用示范超过100个,培育形成50亿级营收规模的企业,将北京打造成为全国最具影响的北斗产业聚集区,建成国际水平的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示范城市,为2020年形成千亿元量级的产业打好基础。 三、主要任务

(完整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状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又称24小时轨道,指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故这种轨道又称为静止卫星轨道。一般用作通讯、气象等方面)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截止2016年10月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导航系统是覆

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对东南亚实现全覆盖。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斗产业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仅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将达到年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介绍说 二、卫星定位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35颗卫星在离地面2万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2013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

079Satellite & Network 2013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 4月15日, 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编写的2013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正式发布。出席发布会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闵宜仁指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应用广泛渗透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产业规模快速壮大,重要性凸显,已经逐渐成长为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我国自主北斗系统的建立,为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北斗系统的正式应用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四届中国广播电视科技创新论坛”暨2013中国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CCBN杯) 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3月22日“第四届中国广播电视科技创新论坛”在人民大会堂重庆厅举行。 本届科技创新论坛秉承“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理念,汇聚了广电行业及产业内专家、学者、等资深从业人士,齐聚人民大会堂,探讨中国广播电视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未来。 在本届论坛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先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苏川女士,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赵宝山会长在会议现场做个精彩的致辞。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院长邹峰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张建平先生分别发表了题为《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要点》和《传统媒体与全媒体的融合是必由之路》的演讲,上海云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竹女士为大家做了“云相连、视相通”有限网络的互联网思维的演讲,思科系统(上海)视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小远先生为大家做了“创新、转型-软件定义盒子(SDB )端到端解决方案”的精彩演讲来展现思科创新理念与战略;科技创新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与会者对论坛的内容给予高度的评价,无论是国家产业相关政策,还是广电创新科技之谈,都是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分享,全程论坛,受益匪浅, 大家纷纷表示期待下一次的相聚与分享。

你的地理位置信息,很可能因为打开了微信链接,而被人追踪

你的地理位置信息,很可能因为打开了微信链接,而被人追 踪 导读一条八卦新闻、一个微信红包、一次小游戏邀请……你会不会经常收到类似链接?如果你不小心点开,那你很可能可能就被对方“盯上”了。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商家打着“查出轨”“抓老赖”等看似正义的名义,通过淘宝、百度贴吧、QQ群等方式出售微信定位权限牟利,这条交易他人隐私信息的产业链正在快速形成。 你的地理位置信息,很可能因为打开了微信链接、打开分享的小游戏、抢红包泄露…… 你可能会被陌生人追踪...... “精定位准”“小三克星”“一个链接轻松定位老赖”……目前在淘宝、微信公众号及百度贴吧上存在不少“精准定位找人”商家,他们声称,只要一个简单的链接,就能轻松定位你想找的人的地理位置。 ↑卖家提供的定位指引详细解答了有关疑问。 在淘宝网上搜索相关关键词发现,一家店铺里售卖的唯一一款商品,名为“汽车微型gps定位跟踪器远程无线强磁迷你超小追踪器”。 记者以需要定位服务的名义与卖家沟通,该卖家称,目前

微信链接定位这种方式用的最多,定位效果也是最好的,使用较多的微信定位链接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向对方发送文章链接获得对方的地理位置; 第二种是邀请对方玩小游戏获得对方的地理位置; 第三种是向对方发送红包获得对方地理位置。 ↑微信卖家提供了三种定位好友的方式供选择。 卖家表示,当被定位者点开这些链接时,只会收到一个申 请获得地理位置等信息的提示,如果被定位者点击“确定”, 那么其地理位置信息将被精准定位,同时以后再打开类似链接都会被该定位软件默认为“允许”。 如果被定位者点击“取消”,那么依然会被系统通过IP地址 定位,但定位准确度会有所下降。 ↑以发送新闻链接为例,定位人甚至可以根据对方喜 好来选择不同门类的“新闻”钓饵。 随后记者在另一家有着类似操作的定位服务提供商那里试 用了一次定位服务,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只需向被定位者发送一条文章链接或者红包链接,定位结果显示的被定位者位置信息与实际位置信息高度吻合。 ↑记者测试后发现,反馈的定位结果相当精准,误差 仅在五米左右。 经测试,当定位处在WiFi环境下的好友时,反馈的位置信息精准度极高。而当定位处在普通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好友时,

GPS普及教程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解析

GPS普及教程: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一 中国开展卫星导航与定位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60年代,随后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研究一度中断直到70年代末才恢复。 1983年,一个名为“双星快速定位系统”的卫星导航与定位方案被提出。随后,陈芳允院士(863计划的倡导者之一)正式提出了研制双星“快速导航系统”(RDSS),1994年国家正式批准了该项目上马,并正式命名为“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2000年发射了第一颗导航试验卫星,2003年又发射了两颗导航试验卫星,至此第一代卫星定位导航试验系统在地球同步轨道组网成功。 技术特点 与GPS不同,“北斗”系统使用的是与GEOSTAR(即1982年7月由美国三位科学家提出并于12月定名的Geostar系统,这是一种由两颗卫星构成的主动式卫星定位系统,最后由于GPS的迅速发展导致该研究在1991年9月面临撤资流产的命运)的定位系统类似的技术。“北斗”实际上是一个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3颗(两颗工作卫星、一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1个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而GPS 则是一个由24颗卫星组网,覆盖全球且不需要地面基站辅助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在定位精度和通讯方面。GPS的定位精度可以控制在几米之内,“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在经过校准的情况下能达到20米左右,如果不校准则精度只有100米左右。

此外,和GPS不同的是,“北斗”系统还可以提供双向通讯功能,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均可实现双向简短数字报文通信。通过“北斗”系统,用户一次最多可以传输120个字符。“北斗”系统主要用于运输业。例如,通过使用该系统运输公司就可以获知本公司的所有车辆在国内的具体位置,以及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它们的行驶轨迹。该系统还可以监视车辆状态和用于车辆防盗。该系统还提供一种功能,向用户通报正在发生的事故和犯罪状况。在“北斗”系统信号较弱的地区,用户可以辅助使用GPS信号。 应用领域 中国发展“北斗”系统有军民两种用途。与美国相类似,该系统的核心是用于军事目的,但是也可以为民用和商业领域提供多种服务。中国的主要考虑是,一旦爆发冲突,美国很可能关闭GPS系统或者加大民用码的误差。因此,中国认为保护国家利益需要发展不受制于外国的独立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中国希望“北斗”系统无论在技术还是应用上,最终都能与GPS相抗衡。 卫星定位导航功能在军用和民用上都具有重要用途。美国利用GPS的导航与定位功能所具备的精确制导能力被证明是打赢“信息化战争”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有可能与台湾发生的冲突中,精确制导能力更为重要,中国希望通过此种能力减少附带损伤。解放军还可以通过“北斗”系统的双向通信功能随时与己方部队联络并监控他们所处的位置。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还可以运用到解放军的对潜通讯上,潜艇可不再需要上浮即可接收卫星信号。解放军海军的下一代弹道导弹潜艇可通过使用“北斗”系统获得更准确的目标定位信息,增强潜射导弹的精确制导能力。事实上,世界上第一代导航与定位系统——美国海军的“子午仪”系统,其最初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精确制导能力。中国的研究人员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 GPS不断扩大的市场占有率也刺激了中国在商业领域使用“北斗”系统的兴趣。根据评估,到2008年整个GPS的市场前景将达到220亿美元。除了运输业和个人移动通讯领域的运用,一些大型企业还需要GPS为它们提供精确的授时服务。 卫星导航与定位方案被提出。随后,陈芳允院士(863计划的倡导者之一)正式提出了研制双星“快速导航系统”(RDSS),1994年国家正式批准了该项目上马,并正式命名为“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2000年发射了第一颗导航试验卫星,2003年又发射了两颗导航试验卫星,至此第一代卫星定位导航试验系统在地球同步轨道组网成功。 技术特点 与GPS不同,“北斗”系统使用的是与GEOSTAR(即1982年7月由美国三位科学家提出并于12月定名的Geostar系统,这是一种由两颗卫星构成的主动式卫星定位系统,最后由于GPS的迅速发展导致该研究在1991年9月面临撤资流产的命运)的定位系统类似的技术。“北斗”实际上是一个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3颗(两颗工作卫星、一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1个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而GPS 则是一个由24颗卫星组网,覆盖全球且不需要地面基站辅助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两者最

导航与位置服务的超图模式

导航与位置服务的超图模式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超图软件”,股票代码:300036)是中国和亚洲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软件与服务提供商,自1997年成立以来,超图软件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专业应用的多种大型GIS 基础平台软件和多种应用平台软件SuperMap GIS系列。为政府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专业的GIS平台. SuperMap GIS系列软件已经广泛应用干数字城市、国土、水利、环保、海洋、测绘、农业、林业、应急、交通、能源、市政管线,金融、通信,电力、自来水、石油石化等数十个行业,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构建了数千个大型成功应用案例。 进军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 超图软件从成立初期开始致力于在导航领域的技术研发及新产品开拓,拥有包括国家专利、国家863项目成果、国家标准在内的多项关键技术,共分为导航终端技术和服务器端技术两大技术体系。导航终端技术是终端平台以导航开发平台SuperNavigation Engine为基础,包括面向北斗/GPS的多模式车辆位置纠正算法,高效路径规划算法、导地图动态存储模型等。服务器端技术是服务器技术以SuperMap iServer为核心,包括分布式集群服务技术、分布式网格存储技术,地理信息服务总线与快速聚合等. 在解决力在解决力案方面,超图面向个人和行业推出了多种应用服务,应用促进位置服务功能完备。其中,个人应用包括车载导,步行导航、移动互联网应用,行业向用包括车辆监控、物流管理以及应急救援。 在商业模式方面,超图导航与位置云服务建立了开放的商业模式,目前,超图在导航领域共拥有操作系统定制、设备方案商、SP运营商、第三方模块集成、地图提供商,通信运营商等共六大类数十家的合作伙伴,从而进一步提升导航服务生态链价值。 助推GIS与卫星导航融合 超图从2006年开始研发新一代导航软件开发平台SNE,其产品模式和理念与传统的导航软件有很大不同,它延续超图平台产品的思路,利用GIS创新技在嵌入式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通过在底层把众多基础的功能进行封装,以SDK方式来帮助用户实现基于导航的众多复杂、繁多的应用,让用户可以更自由开发自己的创新产品模式,解决了导航类产品深度定制难、自行开发难的问题。使导航产品改变单一的静态导航模式,使信息内容、在线服务和易用性能够更容易的整合。 中国著名大地测量,卫星导航专家、中国工程院士刘经南先生表示“如今,北斗系统和业务日趋成熟,其应用逐步推广,如提供GIS软件和电子地图制作服务,必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而随着针对个人用户提供GIS服务的新商业模式浮出水面,GIS应用将呈现高速增长。” 而面向公众的位置服务是一个复杂度高、服务满意度要求高的服务网络,涉及公共安全和社会和谐,挑战极多,关键技术亟待突破,需要新的思维,政策和策略来面对。面向公众的位置服务要求推动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中国位置网络建和民用开发,这对于提高国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