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直接计数和平板菌落计数
- 格式:ppt
- 大小:637.00 KB
- 文档页数:12
微生物计数方法微生物计数是许多领域中重要的分析方法,包括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医学和生物技术。
正确的计数方法能够准确地估计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对于研究和工业应用都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
血细胞计数器法是一种使用显微镜进行微生物计数的经典方法。
该方法使用血细胞计数器对微生物样品进行计数,每个格子中的微生物数量被计算出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此方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但是耗时长,操作繁琐,需要熟练的操作人员。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微生物计数的现代方法。
该方法将微生物样品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计数和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
此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快、精度高、可自动化操作,但是设备成本高,维护成本也较高。
自动细胞计数器法是一种使用自动细胞计数仪进行微生物计数的现代方法。
该方法使用自动细胞计数仪对微生物样品进行计数,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
此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快、精度高、可自动化操作,而且设备相对较为经济实惠,易于推广应用。
平板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计数方法。
该方法将微生物样品涂布在平板上,培养后计算菌落数量,从而得出样品中的细菌数量。
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但是结果受培养条件和操作者技能水平的影响,准确性相对较低。
不同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标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为了提高计数的准确性,需要注意样品的采集、保存、制备和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样品的质量和代表性。
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是微生物学中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
通过分离和计数,我们可以获得微生物群体的相关信息,如种类、数量、生长状况等,对于微生物学研究、应用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根据目标微生物的种类和生长需求,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培养基应具有营养丰富、透明度高、易于观察等特点。
制备样品:从目标环境中采集样品,如土壤、水、食品等,并进行预处理,以去除不需要的杂质和大型生物。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不同细菌计数方法的优缺点。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细菌计数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常用的细菌计数方法有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等。
本实验主要介绍平板菌落计数法(CFU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 平板菌落计数法(CFU法):将样品进行稀释,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根据培养皿上生长的菌落数来推算样品中的细菌数量。
2.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将样品进行稀释,用计数板或计数仪直接计数,根据计数室内的细菌数来推算样品中的细菌数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菌液、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生理盐水、计数板、显微镜、移液器、培养箱等。
2. 实验仪器:培养皿、移液器、酒精灯、镊子、无菌操作台、培养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平板菌落计数法(CFU法):(1)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
(2)用移液器吸取适量的大肠杆菌菌液,进行一系列的倍比稀释。
(3)用无菌镊子取适量稀释液,涂布在平板上。
(4)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培养一定时间。
(5)计算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根据稀释倍数计算样品中的细菌数量。
2.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1)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入计数板,制成涂片。
(2)用移液器吸取适量的大肠杆菌菌液,进行一系列的倍比稀释。
(3)用移液器吸取适量稀释液,滴加在计数板的计数室上。
(4)将计数板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室内的细菌数。
(5)根据计数室内的细菌数和稀释倍数计算样品中的细菌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板菌落计数法(CFU法):(1)稀释倍数:10^-4(2)菌落数:30(3)样品中的细菌数量:30 × 10^4 = 3 × 10^52.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1)稀释倍数:10^-3(2)计数室内的细菌数:200(3)样品中的细菌数量:200 × 10^3 = 2 × 10^5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细菌计数方法得到的样品中的细菌数量基本一致,说明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几种常用的细菌计数方法常用的细菌计数方法主要有显微镜计数法、平板计数法、膜过滤法和浑浊度法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
显微镜计数法是最基本的细菌计数方法之一、将细菌培养液取少量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细菌个数。
这种方法需要操作技巧熟练,适用于较稀疏的细菌培养液,但不适用于高密度的细菌培养液,并且仅能得到一个粗略的细菌数量。
平板计数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细菌计数方法。
将稀释后的细菌培养液均匀涂在含有培养基的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可以通过数独落在平板上形成的菌落数量来估计初始细菌数量。
通常将膨胀菌落数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从而得到细菌的数量。
平板计数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大量细菌的计数,但该方法只适用于能够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
膜过滤法是一种通过滤除细菌并计数膜上细菌数量的方法。
将细菌培养液通过微孔膜过滤器,在膜上滤除细菌,然后将膜放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形成菌落后进行计数。
与平板计数法相比,膜过滤法更适用于含有颗粒物的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计数。
膜过滤法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含有较多颗粒物或固体物质的液体的细菌计数,但该方法仅适用于能够通过过滤的培养液。
浑浊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培养液的浑浊度来估计细菌数量的方法。
利用光密度计或比色计测量细菌培养液的吸光度或浑浊度,并通过细菌密度与浑浊度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细菌数量。
这种方法不需要进行涂片或过滤步骤,适用于细菌数量较多的情况。
然而,浑浊度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细菌的大小、形状和组成可能对浑浊度产生影响,而且需要事先建立浑浊度和细菌数量间的校准曲线。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菌计数方法,如Flow cytometry(流式细胞仪)、Most probable number(最可能数)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细菌计数。
细菌计数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的目的、样品性质和操作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一.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是分析其原因。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浓度高了,代谢不太活跃的活细胞也会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多,活细胞较少;反之,则代谢微弱的细胞也能还原美蓝,不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少,活细胞较多。
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1. 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
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
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
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能。
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 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b 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一) 常用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菌种分离纯化的方法有:稀释混合倒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摇管法、液体培养基分离法、单细胞分离法、选择培养分离法等。
其中前三种方法最为常用,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 分离纯化效果好, 现分别简述如下1. 稀释混合倒平板法平板是指经熔化的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 冷却凝固而成的盛有固体培养基的平皿。
该法是先将待分离的含菌样品, 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一系列的稀释(常用十倍稀释法, 稀释倍数要适当), 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0.5-1.0ml)于无菌培养皿中, 倾入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 迅速旋摇, 充分混匀。
待琼脂凝固后, 即成为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
于恒温箱中倒置培养一定时间后, 在琼脂平板表面或培养基中即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
每个菌落可能是由一个细胞繁殖形成的。
挑取单一个菌落, 一般再重复该法1-2次, 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便可得到真正的纯培养物。
若样品稀释时能充分混匀,取样量和稀释倍数准确,则该法还可用于活菌数测定。
图4 混合倒平板操作法示意图图5 涂布平板操作法示意图2. 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上述稀释混合倒平板法有两个缺点,一是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溶氧而生长受影响,形成的菌落微小难于挑取;一是在倾入熔化琼脂培养基时,若温度控制过高,易烫死某些热敏感菌,过低则会引起琼脂太快凝固, 不能充分混匀。
在微生物学研究中, 更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该法是将已熔化并冷却至约50℃(减少冷凝水)的琼脂培养基, 先倒入无菌培养皿中, 制成无菌平板。
待充分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约0.1 ml)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 再用三角形无菌玻璃涂棒涂布,使菌液均匀分散在整个平板表面, 倒置温箱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另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涂布平板法, 可省去含菌样品悬液的稀释, 直接吸取经振荡分散的样品悬浮液l滴加入1号琼脂平板上, 用一支三角形无菌玻璃涂棒均匀涂布, 用此涂棒再连续涂布2号、3号、4号平板(连续涂布起逐渐稀释作用,涂布平板数视样品浓度而定), 翻转此涂棒再涂布5号、6号平板, 经适温倒置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一、引言菌落是微生物繁殖形成的可见现象,可以用来估计菌落的数量。
统计菌落数目是微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二、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之一,适用于较少数量的微生物菌落计数。
该方法通常使用显微镜和计数盘来进行菌落计数。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好培养基,并将待测样品在培养基上均匀涂布。
2.将培养基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使菌落生长。
3.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基,使用计数盘对菌落进行计数。
4.根据计数盘上的单位格数和菌落的平均大小计算总菌落数量。
三、稀释平板法稀释平板法适用于菌落数量较多的情况。
该方法通过连续稀释样品,将其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然后计算每个稀释液中的菌落数量。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系列含有不同菌落数量的稀释液。
2.取一定体积的稀释液,将其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
3.培养一段时间后,使用计数盘对菌落进行计数。
4.根据每个稀释液中的菌落数量,绘制菌落数量与稀释倍数的曲线图。
5.根据曲线图中最合适的稀释倍数,计算原始样品中的菌落数量。
四、膜过滤法膜过滤法适用于水样和空气样品等液态或气态样品。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过滤,将菌落过滤在膜上,再将膜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计数。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适用的膜过滤器,并将其放置在过滤装置中。
2.将待测样品通过过滤装置过滤,将菌落过滤在膜上。
3.将膜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4.培养一段时间后,使用计数盘对菌落进行计数。
5.根据计数盘上的单位格数和菌落的平均大小计算总菌落数量。
五、应用场景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包括:1.食品卫生检验:通过统计菌落数量可以评估食品的卫生状况,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2.环境监测:统计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菌落数量,可以评估环境的卫生状况,指导环境治理工作。
3.医疗卫生:统计医院空气、器械和手术室中的菌落数量,可以评估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习题填空题:1.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生长期和衰亡期 4个生长时期。
2.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的方法有单细胞计数、细胞物质的重量和代谢活性。
而测定微生物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有培养平板计数法、膜过滤法、液体稀释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以生物量为指标来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比浊法、重量法和生理指标法。
3.获得细菌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 机械法和(2) 环境条件控制法,其中(1)中常用的有离心法、过滤分离法和硝酸纤维素滤膜法。
4.控制连续培养的方法有恒浊法和恒化法。
5.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营养物质、水活性、温度、pH和氧等。
6.对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物品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而对牛奶或其他液态食品一般采用超高温灭菌灭菌,其温度为135-150~C,时间为2—6s。
7.通常,细菌最适pH的范围为6.5—7.5,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为4.5~5.5,霉菌的最适pH 范围4.5—5.5。
8.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温度、辐射作用、过滤、渗透压、干燥和超声波等。
9.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质膜、作用于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酸化和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
10.抗代谢药物中磺胺类是由于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从而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其不能合成叶酸选择题:1.以下哪个特征表示二分裂? ( (3) )(1)产生子细胞大小不规则 (2)隔膜形成后染色体才复制(3)子细胞含有基本等量的细胞成分 (4)新细胞的细胞壁都是新合成的2.代时为0.5h的细菌由103个增加到109个时需要多长时间?( (3) )(1)40h (2)20h (3)10h (4)3h3.某细菌2h中繁殖了5代,该菌的代时是( (2) )。
(1)15 min (2)24min (3)30min (4)45min4.代时是指( (4) )。
(1)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生长所需要的时间 (2)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 (3)培养物生长的时间(4)细胞分裂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5.如果将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移至相同组分的新鲜培养基中,该批培养物将处于哪个生长期?( (4) )(1)死亡期 (2)稳定期 (3)延迟期 (4)对数期6.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开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