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大气压强
- 格式:ppt
- 大小:703.00 KB
- 文档页数:28
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笔记一、大气压强的概念1. 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 产生原因:由于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而且空气能流动,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强的存在1. 证据: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
实验中,将两个铜半球合在一起,抽出里面的空气,然后让两队马分别往相反方向拉,半球未被拉开,从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吸盘挂钩、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液等,都是大气压强存在的证据。
三、大气压强的测量1. 工具:托里拆利实验是第一次精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
实验中,利用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测量出大气压强相当于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13×10^5Pa。
2. 注意事项:做这个实验时,玻璃管上方必须是真空,如果混入空气,测量结果将偏小。
四、大气压强的变化1. 随高度的变化: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2. 天气变化:一般来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
五、大气压强的应用1. 抽水机:利用大气压强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
2. 吸管吸饮料:当我们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降低,外界大气压强将饮料压入吸管,从而进入口中。
六、大气压强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1. 与液体压强的关系: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在本质上是相似的,都是由于物质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压强。
但大气压强是气体压强,而液体压强是液体产生的压强。
2. 与温度的关系:大气压强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大;温度越低,大气压强越小。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这些概念和原理,还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和理解。
八年级下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4)几点说明: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
(应用:高压锅)如何学好物理1上课专心听讲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
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
做好笔记为辅,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八年级上册科学大气压强一、大气压强的概念。
1. 定义。
-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2. 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标准大气压 = 1.013×10⁵Pa。
常用的单位还有毫米汞柱(mmHg)和标准大气压(atm),1atm = 760mmHg。
二、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
1. 马德堡半球实验。
- 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做了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他把两个直径为30多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用两队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
当每边的马各增加到8匹时,才把半球拉开。
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 覆杯实验。
- 取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用一张硬纸片(或塑料片)盖在杯口,将玻璃杯倒置过来,发现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
这是因为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这个压力大于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力,从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三、大气压强的测量。
1. 托里拆利实验。
- 实验过程:- 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他将一端封闭的长约1米的玻璃管装满水银,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将其倒插在水银槽中。
放开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下降。
此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 实验原理:- 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上受到大气压强,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大气压强等于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 ρ gh(ρ为水银的密度,h为水银柱的高度),可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
- 实验注意事项:- 玻璃管内要装满水银,不能留有气泡;测量高度时要测量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
2. 气压计。
- 水银气压计: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制成,测量结果较精确,但携带不方便。
- 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主要部分是一个被抽成真空的金属盒及一个与盒盖中央相连的弹簧片。
八年级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大气压强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一个概念,但是你是否真正了解大气压强呢?本文将为你总结八年级大气压强知识点,让你对大气压强的概念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一、大气压强的定义
大气压强,指的是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承受的气体分子碰撞所引起的压力。
二、大气压强的计算方法
大气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ρgh,其中P表示大气压强,ρ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
三、大气压强的单位
大气压强的单位有多种,包括帕斯卡(Pa)、毫米汞柱(mmHg)和标准大气压(atm)等。
其中,常用的单位是帕斯卡和毫米汞柱。
四、大气压强的变化原因
大气压强的变化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球的形状和自转引起的地球表面重力场的非均匀性;二是大气密度的不均匀性。
五、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包括气压计、拔河式气压计、水银柱式气压计等。
六、大气压强对人体的影响
大气压强的变化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如高空低压会使人氧气摄入不足、心脏负担加重,引起高原反应等。
七、大气压强的应用
大气压强在生产、科学研究、地理探险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在飞机、汽车制造、建筑工程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大气压强的
因素。
以上是本文对八年级大气压强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
有所帮助。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生活中多加注意大气压强的变化,为我们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八年级下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
八年级下物理大气压强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大气压强的定义:大气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大气对物体施加的压力。
2. 大气压强的测量单位:常用的大气压强的测量单位有帕斯卡(Pa,国际单位制)、
毫米汞柱(mmHg)和百帕(hPa)等。
3. 大气压强的变化因素:大气压强受海拔高度、气温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一般情况下,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压强逐渐减小;温度升高时,大气膨胀,压强下降;反之,温度降低时,大气收缩,压强增加。
4.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可以通过使用气压计进行测量。
常用的气压计有水
银柱气压计和无水银柱气压计。
5. 水银柱气压计的原理:水银柱气压计利用了水银柱的上升和下降来测量大气压强。
水银柱上升代表大气压强增大,下降代表大气压强减小。
6. 区分气压高和气压低:气压高指的是某一地区的大气压强较大,气压低指的是某一
地区的大气压强较小。
7. 大气压强的应用: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气象预报、航空航天技术、气压锅等。
以上就是八年级下物理大气压强的主要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科学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一、知识和技能要求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4、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5、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二、重点难点精析1、大气压:大气受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因为空气具有流动性,所以对处于其中的物体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同时还可说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②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大小。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量结果和玻璃管的粗细、形状、长度(足够长的玻璃管)无关;如果实验时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变长,但水银柱的高度,即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变;这个高度是由当时的大气压的大小和水银的密度所共同决定的,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③通常情况下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76厘米左右。
即:p=p汞=ρ汞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④大气压的单位除了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斯卡来表示外,还常用毫米汞柱、厘米汞柱和标准大气压来表示。
⑤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
1标准大气压可支持约10m高的水柱。
2、大气压的变化:①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2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2m,大气压减小133Pa (即1mmHg)。
②大气压随天气而变化。
一般说来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温度升高,气压也升高;大气越潮湿,气压越低。
③液体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这里指的气压是指作用在液面上的气体压强,不一定是指大气压强。
八年级科学大气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2)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3)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气压强的概念及测量方法;(2)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2)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压计、水银柱、玻璃管、水槽、气球等;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大气压强;(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2)介绍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3)讲解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3. 实验探究:(1)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2)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分享。
(2)强调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2. 调查生活中应用大气压强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大气压强概念、测量方法和大气压强与高度关系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探究环节的表现。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合作精神。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八、拓展活动: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气压强在气象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