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单篇文言文阅读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22
2021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乙】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②,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③深矣,常有以自下④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卿,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⑤.②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⑥。
(《晏子春秋》)【注】①御:马夫。
②大盖:大伞篷。
③志念:志向和思考。
④自下:谦虚。
⑤损抑:克制。
⑥大夫:官名。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便要.还家②来此绝.境.③从门间而窥.其夫④身相..齐国(2)翻译两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3)乙文中“其妻”为什么要“请去”?(4)选出对【甲】【乙】两文的解读与分析错误的一项A.甲文中“不复得路”与乙文中“甚自得也”的两个“得”意思是不一样的。
B.甲文的“咸来问讯”“皆出酒食”写出了桃源村人纯朴热情中的一丝恐惧。
C.乙文中的晏子是一位志向深远、温良谦逊、礼贤下士以及很看重人才的相国。
D.甲文侧重记述渔人来往桃源村的经过以及桃源村人的来历,乙文侧重表现人物形象。
2.文言文阅读。
愚溪诗序[唐]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①.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部编版2021年中考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总复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负.箧曳展行深山巨谷B.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C.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邻人京城氏之婚妻有遗.男D.岂他人之过.哉及鲁肃过.寻阳2.把“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着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自卑,可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
B.作者生活贫寒,求学艰难却最终能“学有所成”可见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C.作者说自己“未有所成”,这是自谦的说法,可见其道德修养高,不对后辈摆架子。
D.作者认为有的太学生条件优越却“业有不精,德有不成”,可见他们“天质之卑”。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三)文言文阅读(12分)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
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①以买纸。
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
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
众人异.之,或问其故。
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
”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②酬二百金。
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
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
素与苏子瞻相善。
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遨之。
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
子瞻见之,大笑。
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
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
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友正未尝仕。
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注:①鬻(yù),卖。
②端,长度单位。
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积三十年不辍.辍:收拾B.众人异.之异:认为……奇怪C.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假:借D.凡有欲染皂.者皂:黑色12.下列句中,加点“于”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赁小屋于.水柜街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B.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D.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B.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C.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D.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1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并专心练习。
为了购买纸张,他卖掉了价值三百万钱的别馆。
B.张友正搬离旧居,与染工为邻,是因为染坊里有染过的绢,可以用来练习书法。
专题训练(一) 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文言文比照阅读(近10年未考重点篇目)◇陋室铭一、[原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4分)【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列子不受粟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于郑子阳①者,曰:“列御寇②,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毋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③。
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
子列子入,其妻望④而拊⑤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得逸乐。
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
夫以人言而粟我,至其罪我也,亦且以人言。
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杀子阳。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郑子阳:郑国叫子阳的丞相。
②列御寇:即上文的列子。
③秉:古代容量单位,十六斛为一秉。
④望:怨恨,埋怨。
⑤拊:拍打。
1.画线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B.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C.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D.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谈笑有鸿儒..鸿儒:(2)无案牍之劳.形劳:(3)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遗:(4)其卒.民果作难,杀子阳卒:3.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有仙那么名.名.之者谁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流血五步,天下缟素.C.君非.自知我也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以光先帝遗.德4.甲文刘禹锡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列子不受郑相子阳之粟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分别用文中原句作答。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第一套文言文阅读中考试题汇编【一】(2021年中考·甘肃天水卷)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1-4题。
(15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4分)(1)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3)腰.白玉之环(4)弗之.怠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为何没有放弃?结合文中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10篇(四)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刘氏者,某乡寡妇也。
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竟年如是 ( )②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 )③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 )④心有憾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乃”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A.乃悟前狼假寐(《狼》)B.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D.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刘氏以己之衣遗之(4)翻译下列句子。
①乡里咸称其善。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5)“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请问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
2.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④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 ①进:继续学(新内容)。
②益:增加、加深。
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④为人:作曲的人。
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学鼓琴/师襄子B.十日/不进C.未得/其数也D.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
[甲文]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1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⑴乃入见乃:
⑵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偏:
⑶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
⑷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
12.用现代汉语译下列语句。
(4分
⑴公将,曹判请见。
⑵肉食者课之,又何间?
[乙文]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逐自驱车往。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3.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B.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C.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D.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14.选文魏文候是个的人。
(2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孟子曰:“尽信《书》①,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②也?”(《尽心下》)孟子曰:“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④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离娄下》)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告子上》)(节选自《孟子》)【注】①《书》:指《尚书》。
②杵(chǔ):捣物用的棒槌,这里指形如杵的兵器。
③深造:达到精深的境地。
④资:积蓄。
⑤原:同“源”。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1)人不知而不愠.愠:(2)必有我师焉.焉:(3)切.问而近思切:(4)尽.信《书》尽:(5)君子深造之以道.道: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3.【甲】文中的“”强调时光飞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
从【乙】文中演化出的成语“”,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2分)4.宋初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乙】文孟子又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两种观点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精选10.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二)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祖河东太守。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①.父友同郡薛勤来候②之,谓蕃日:“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③,甚奇之。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注】①芜秽:犹荒废,形容田地未整治,杂草丛生。
秽:多。
②侯:拜访。
③清世志:让世道澄清的志向。
清:形容词做动词用。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丈夫之冠也既加冠B.岂不诚大丈夫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戒之曰必敬必戒D.不得志处处志之(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孟子》文章以逻辑严密著称,请简要分析语段(一)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4)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谈到了“大丈夫”,请你结合两个语段内容说说孟子、陈蕃认为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10. 【分析】【参考译文】(一)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①倥偬(kǒng zǒng):事多,繁忙。
②门阀:名门贵室。
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权谓.吕蒙曰谓:对……说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③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④余近日以.军务倥偬以:因为(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②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4)【甲】【乙】两文中有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孙权对吕蒙说。
谓:对……说,告诉。
②句意为: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治:研究。
③句意为:就重新另眼看待了。
更:重新。
④句意为:我最近因为军务繁忙。
以:因为。
(2)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
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注意要求限断两处。
2021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论语》十二章阅读下面四段文言文,回答(1)~(6)题。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十二章》[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二章》[三]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四]子贡曰:“贫而无谄①,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②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③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注释]①谄:巴结、奉承。
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奥》。
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③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 ) ②不逾矩( )③国人道之( ) ④其斯之谓与(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齐谐》者,志怪者也C.及其家穿井及鲁肃过寻阳D.始可与言《诗》已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下列四个选项中的“而”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C.择其善者而从之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2021年福建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2021年福建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1.子路见孔子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
”子曰:“以子之能,加之以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选自《太平御览》)【注释】:①檠:矫正弓弩的器具。
②括:扎,束。
③镞:箭头。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好.长剑喜好,爱好②学岂有益.哉益处,好处(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温馨提示:这道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翻译。
翻译第一句注意“受”“重”“孰”这几个重点词语。
翻译第二句注意“羽”“益”这两个重点词语)①受学重问,孰不顺成?②括而羽之,镞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3)孔子认为学习的好处的是什么?孔子运用什么方法劝服了子路?(温馨提示:这道题考查对文本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一问可联系“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括而羽之,镞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等语句作答。
第二问可从其列举其他事物来说明学习的作用这一点来切入思考)【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喜好长剑。
好:喜好,爱好。
②句意为:学习也有好处吗。
益:益处,好处。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重,重视;孰,谁。
句意为: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第1页共90页。
单篇文言文阅读主题1 人物传记一、[2020唐山路南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严植之,字孝源,建平秭归人也。
少善《庄》《老》,能玄言,精解《丧服》《孝经》《论语》。
及长,遍治郑氏《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
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
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
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
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
七年,卒于馆,时年五十二。
植之自疾后,便不受廪俸,妻子困乏,既卒,丧无所寄,生徒为市宅,乃得成丧焉。
植之性仁慈,好行阴德①,虽在暗室②,未尝怠也。
少尝山行,见一患者,植之问其姓名,不能答,载与俱归,为营医药,六日而死,植之为棺殓殡③之,卒不知何许人也。
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
云姓黄氏,家本荆州,为人佣赁④,疾既危笃,船主将发,弃之于岸。
植之心恻然,载还治之,经年而黄氏差⑤,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
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
其义行多如此。
(选自《梁书·儒林传》,有删节)①阴德: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
②暗室:特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③殓殡(liàn bìn):入棺待葬。
④佣赁:受雇为人做工。
⑤差(chài):病愈,后作“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遍治.郑氏治:(2)妻子..困乏妻子:(3)生徒为市.宅市:(4)卒.不知何许人也卒: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
(2)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
4.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二段严植之的具体行为。
(2分)5.选文中严植之的什么特点最令你敬佩?(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14分)范式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
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②。
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子未我忘,岂③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
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④,将窆⑤,而柩⑥不肯进。
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
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
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①审:确实。
②功曹:官名。
③岂:大概,或许。
④圹(kuànɡ):墓穴。
⑤窆(biǎn):落葬下棺。
⑥柩(jiù):棺材。
1.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着重号词语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乃共克.期日——查词典,从“能够”“约定”等义项中判断“克”为“约定”。
B.具以白.母——联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
C.必不乖违..——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士”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
D.恨.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2)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3.范式“具告太守”的内容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以范式的口吻简要概述。
(3分)4.你如何看待第二段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
(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15分)旦①任事久,人有谤之者,辄引咎不辨;至人有过失,可辨者辨之,必得而后已。
天禧初,进位太保②,复加太尉兼侍中,五日一赴起居,入中书,遇军国重事,不限时日入预参决。
旦愈畏避,上疏恳辞。
帝重违其意,止加封邑。
荐可为大臣者十余人,其后不至宰相惟李及、凌策二人,亦为名臣。
旦复求避位,帝睹其形瘁,悯然许之。
旦疾甚,遣内侍问者日或三四,帝手自和药,并薯蓣③粥赐之。
旦与杨亿素厚,延至卧内,请撰遗表。
戒子弟:“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④,勿为厚葬以金宝置柩中。
”表上,真宗叹之。
旦薨,年六十一。
(选自《宋史·王旦传》,有删节) ①旦:王旦,字子明,北宋名臣。
②太保:官职名。
后文的“太尉”“侍中”“宰相”均为官职名。
③薯蓣(yù):山药。
④泰侈:骄奢过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辄.引咎不辨辄:(2)悯然许.之许:(3)帝手.自和药手:(4)延.至卧内延: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人有谤之.者②居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B.①帝重违其.意②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C.①亦为.名臣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D.①旦与.杨亿素厚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旦愈畏避,上疏恳辞。
(2)表上,真宗叹之。
4.品析选文中加线的句子,体会文中王旦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2分)5.如果宋真宗亲自为逝去的王旦撰写祭文,请结合选文说说他会从哪几个方面来表彰王旦。
(2分)主题2 读书学习一、[2020廊坊安次区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读书治学为学之功①不在日用之外,检②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③,穷理④则读书讲义。
至近⑤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⑥,即今便当用力。
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
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
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⑦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⑧然者上也悠悠⑨然者次也;懵懵⑩然者,又其次也。
然而懵懵者非不向学,心未达也,诱而达之,安知懵懵者之不为汲汲也。
惟悠悠者最为害于道,一曝十寒,以至皓首没世,亦犹夫人而已。
古之圣人进修贵勇,如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岂有瞬息悠悠之意哉!盖深悯学者之悠悠,而冀其奋然用力也。
《易》云:“日新之谓盛德。
”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
大凡世间一技一艺,其始学也,不胜其难,似万不可成者。
因置而不学,则终无成矣。
故初学者贵有决定不移之志,又贵有勇猛精进之心,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选自《庭训格言》,有删节)①功:功效。
②检:自我约束。
③事亲敬长:侍奉父母,尊敬长辈。
④穷理:探究道理。
⑤近:切近。
⑥切:重要。
⑦蹉过:错过,错失。
⑧汲汲:急切的样子。
⑨悠悠:悠闲自在。
⑩懵懵:无知的样子。
○11皓首没世:到老头发全白了都默默无闻。
○12汤:商汤。
○13冀:希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检身则谨言慎行.行:(2)至.近至易至:(3)亦未必能有益.也益:(4)盖.深悯学者之悠悠盖: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2分)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然者上也悠悠然者次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
(2)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
4.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强调了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5.结合选文,请你说说初学者怎样才能使所学技艺精湛。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13分)诸生问朱子读书之法。
朱子曰:“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可也。
”生曰:“请问循序渐进之说。
”朱子曰:“以二书①言之,则先《论》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
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紊也。
量力所至,约其程课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
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
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②。
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志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③之患矣。
是不惟读书之法,实乃操心之要,始学者之不可不知也。
”生曰:“其熟读精思何也?”朱子曰:“《论语》每章,不过数句,易以成诵。
成诵之后反复玩味于燕闲静一④之中以须其浃洽⑤可也。
《孟子》每章或千百言,反复论辨,虽若不可涯者,然其条理疏通,语意明洁,徐读而以意随之,出入往来,以十百数,则其不可涯者,将有以得之于指掌之间矣。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有删节)①二书:《论语》和《孟子》这两本书。
②彼:指示代词,那个内容。
③躐(liè):超过,逾越。
④燕闲静一:安闲宁静,专一不变。
⑤浃(jiā)洽:融会贯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通.一书而后及一书通:(2)字求.其训求:(3)则志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患:(4)虽若不可涯.者涯: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标三处)(2分)成诵之后反复玩味于燕闲静一之中以须其浃洽可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可也。
(2)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4.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从朱子的读书方法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15分)四位老弟足下: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①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②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清净耳。
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③牧豕④,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节)①馆:这里指学堂。
②家塾:家中的学堂。
③负薪:背柴。
④牧豕:放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观四弟来信甚.详甚:(2)然出外从.师从:(3)苟.不能发奋自立苟:(4)亦.可读书亦: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此何.意也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C.且.苟能发奋自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D.即清净之.乡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
(2)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4.选文中四弟为什么一定要外出找学堂?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5.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主题3 品德修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