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污染物质常与血液中的血浆蛋白质结合。这种结合呈可逆
性 , 结合与解离处于动态平衡。只有未与蛋白结合的污染 物质才能在体内组织进行分布。
D 有些污染物质可与血液的红细胞或血管外组织蛋白相结合 , 也会明显影响它们在体内的分布。如肝、肾细胞内有一类 含疏基氨基酸的蛋白 , 易与锌、镉、 汞、铅等重金属结合
3 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3.1生物富集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 , 从周围环境 ( 水、土壤、大 气 ) 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 , 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 境中浓度的现象。
生物富集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 , 即 :
BCF= Cb / Ce (5-2)
式中 :BCF-生物浓缩系数 ; Cb -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 ; Ce -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
1.2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根据机制可分为以下五类 : 1. 膜孔滤过 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物质 , 可借助膜两侧静水压及渗透压 经膜孔滤过。 2. 被动扩散 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即顺浓度梯 度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扩散速率服从费克定律 : (5-1) dθ/dt - 物质膜扩散速率 , 即 dt 间隔时间内垂直向扩散通过膜 的物质的量 ; Δx -膜厚度 ;Δc -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梯度 ;A- 扩散 面积 ;D -扩散系数。 一般 , 脂 / 水分配系数越大 , 分子越小 , 或在体液 pH 条件下 解离越少的物质 , 扩散系数也越大 。被动扩散不需耗能 , 不需 载体参与 , 不会出现特异性选择、竞争性抑制及饱和现象。
动力学: 水生生物对水中难降解物质的富集速率 , 是生物对其吸 收速率、消除速率及由生物机体质量增长引起的物质稀释速率的代 数和。吸收速率 (Ra) 、消除速率 (Re) 及稀释速率 (Rg) 的表示 式为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