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玩具中的科学大道理
- 格式:doc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8
玩具虽小,但却寓意深刻。
不少玩具运用了科学原理,使看似普通的玩具闪耀出智慧之光。
这种玩具是中国传统玩具中最有趣味和价值的东西。
中国引用科学方法于玩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从鲁班发明木鸢“可飞三日不下”的记载;到近代人们均懂得利用自然现象、机械原理和传动装置,利用能量互换原理制作出各种互动玩具;以至到今天,民间艺人仍然沿用传统工艺制作这类民间玩具,如哨类玩具、风筝、走马灯、旋木玩具、击鼓车、小燕车、空竹、陀螺、风车等。
走马灯是典型的把热能转化为动能的例子,它靠蜡烛燃烧所产生的上升热气流,推动灯笼内壁不停转动,造成图案中人物、动物不断走动的效果。
(原来内壁所绘图案以马居多,转动后,犹如马在走动,故名走马灯。
)早在宋代,诗人范成大有诗歌描绘走马灯(当时称为“马骑灯”)。
走马灯所使用的能量转换原理比西方早了近千年。
历代先民一直幻想能够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
人们模仿鹰、鸟、燕等飞禽形象,制作出木鸢和纸鹞,而且很早就用于军事行动中。
风筝的制作、骨架的扎制十分关键,讲究用料均衡、分布合理,以头和身为轴,左右对称。
鸟类风筝结构还在翅膀上形成弧状“膀兜”,这样的设计便于使风筝承风、卸风和保持飞行的稳定。
风筝在气流的作用下,可飞升数里,收放自由。
这是利用气流推动力进行飞行的典型事例,现代的飞机正是在这个原理的启示下创造出来。
互动玩具是玩具中的一大类,其特点是:通过给予玩具某一部位作用力,而使玩具另一或全部部位发生响动或运动。
实际上,互动玩具采用的是物理学中能量守恒和转化原理,将一种运动形式变为另外一种。
譬如空竹和陀螺两种玩具,前者是将人手抖动所产生的动能,通过一根绳子传递给空竹,使其转动。
在旋转过程中,空气又经过空竹的气孔,进入快速转动的空竹轮堂内,吹动轮内叶上的洞眼,空气在轮堂内发生振动,产生美妙动听的鸣响。
这其间作用力发生多次转化,是互动玩具中较为复杂和典型的类型。
其他玩具如陀螺、风车、鸡吃米、小击鼓车和摔跤人等互动玩具都是同样道理。
玩具中的科学
我们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玩具,有转的,有扔的,……这也是现代科技发达的产物啊!可人们就是只看到了玩具光鲜亮丽的外表,却不知道玩具里也有深藏不露的知识与科学,值得我们去探索,这可比玩玩具有趣多了!
有一次,我看到别人在比赛陀螺,当陀螺转起来的时候,我不禁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为什么陀螺只有把线拉开才能继续转呢?难道它也像懒猪一样,只有激励一下才能开工,我还发现陀螺每次旋转的时候,都是绕同一点旋转的,这又是什么原理呢?
这一个个问题,无不撩起我的好奇心,使我一定要一探究竟。
原来,如果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只要给陀螺一个初始的转动,陀螺就会不停的转下去。
但是,在实践操作中,陀螺也会因为地面和空气的阻力而减速,然后停止转动。
这就是陀螺为什么用重材料做成的。
相信大家还不知道吧,连小小的纸飞机都蕴藏着科学的奥秘!
星期天,我在家折纸飞机,我捏着飞机,开始试飞,不知为什么飞得不远?我只好重折一只,哈了一口气。
咦,这一次比上一次飞得远了。
我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经过查找资料,终于明白了,原来,折叠完飞机后,不能一直捏,这样手上的水汽会让飞机的质量变差,空气的摩擦力变大,就飞不远了。
玩具无处不在,科学无奇不有。
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从生活中体
验科学,从事物中,景象中了解科学,发现科学,祖国的兴旺发达是用科学创造出来的,在玩中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玩具中的科学作文在我的童年时光里,玩具可是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那些五花八门的玩具,不仅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还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了神奇的科学世界。
记得有一次,爸爸给我买了一套磁力积木玩具。
这套玩具和普通的积木可不一样,它是依靠磁力来拼接组合的。
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那一堆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磁力片给吸引住了。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把磁力片一股脑儿地倒在地上,开始摆弄起来。
我发现这些磁力片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还有的是长方形的。
它们的边缘都镶嵌着一圈小小的磁铁,当我把两个磁力片靠近的时候,“啪”的一声,它们就紧紧地吸在了一起。
我先用磁力片拼了一个简单的小房子,看着自己的作品,心里别提多得意了。
可我并不满足于此,我想拼一个更复杂、更有创意的东西。
于是,我决定挑战一下,拼一个摩天轮。
我先用正方形的磁力片拼出了一个大大的圆形作为摩天轮的轮盘,然后用三角形的磁力片拼出了一个个的座舱。
可是,当我把座舱安装到轮盘上的时候,问题来了。
由于磁力片之间的吸力不够强,座舱总是会掉下来。
我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心里开始有点着急了。
“这可怎么办呀?”我自言自语道。
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我把两个磁力片叠在一起,增加了它们的厚度,这样磁力就变强了,座舱终于能够稳稳地吸附在轮盘上了。
经过一番努力,我的摩天轮终于完成了!我转动着摩天轮,看着座舱在空中缓缓地旋转,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在玩磁力积木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磁力的神奇。
磁力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够让这些小小的磁力片紧紧地吸在一起,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这让我对物理学中的磁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还有一次,我玩了一个电动玩具车。
这个玩具车可不是一般的玩具车,它是可以通过遥控器来控制的。
当我第一次拿到遥控器,看到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按钮时,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
我小心翼翼地按下了前进按钮,玩具车“嗖”的一下就冲了出去,差点撞到墙上。
我赶紧按下了后退按钮,玩具车又乖乖地退了回来。
《玩具里的科学》讲义一、引言玩具,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它们不仅能带来欢乐,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让我们一起走进玩具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玩具中的力学原理1、陀螺陀螺是一种常见的玩具,当我们用力抽打它时,它会快速旋转并保持平衡。
这背后的科学原理是角动量守恒。
陀螺在旋转时,其角动量保持不变。
由于旋转轴的方向具有稳定性,陀螺能够抵抗外界的干扰,保持直立不倒。
2、弹弓弹弓利用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
当我们拉伸弹弓的橡皮筋时,橡皮筋储存了弹性势能。
松开手后,弹性势能迅速转化为弹丸的动能,使弹丸飞射出去。
3、秋千秋千的摆动也是力学原理的体现。
秋千的运动类似于单摆,通过重力势能和动能的不断转化,实现来回摆动。
而且,秋千的摆动幅度会逐渐减小,这是因为空气阻力和秋千自身的摩擦力消耗了能量。
三、玩具中的电学原理1、电动玩具车电动玩具车内部装有电池和电动机。
电池提供电能,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轮转动。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电路的连接、电流的流动以及电磁感应等电学知识。
2、电子积木电子积木可以让孩子们自由组合电路,了解灯泡发光、喇叭发声等现象的原理。
通过不同的组件连接,可以实现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从而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
四、玩具中的光学原理1、万花筒万花筒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玩具。
通过三面镜子的反射和彩色玻璃碎片的组合,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美丽而对称的图案。
这是利用了光的多次反射原理。
2、望远镜望远镜能让我们看到远处的物体,它运用了透镜的成像原理。
凸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凹透镜则能使光线发散。
通过合理组合透镜,我们能够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从而实现放大远处物体的效果。
五、玩具中的声学原理1、小喇叭小喇叭能将我们的声音放大,这是因为喇叭的形状和材质能够影响声音的传播和共振。
当我们对着喇叭口说话时,声音在喇叭内部产生共鸣,从而增强了声音的音量和传播距离。
2、木鱼木鱼是一种敲击发声的玩具,它的声音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玩具的科学原理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玩具背后那些超有趣的科学原理呀!你看那小小的弹弓,为啥能把石子射出去老远呢?这就好像是一个能量储存和释放的过程。
你把皮筋往后拉,就像给它充了电,储存了能量,等你一松手,哇塞,那能量就瞬间爆发出来,石子就“嗖”地飞出去啦!这和咱人跑步前先蹲下积攒力量,然后猛地冲出去不是一个道理嘛!再说说那神奇的陀螺。
它为啥能在地上滴溜溜地转个不停呢?这可全靠那高速旋转产生的稳定性呀!就好像一个舞者在快速旋转时不容易摔倒一样。
而且陀螺转起来的时候,感觉就像是有一股魔力,能一直吸引着你的目光,让你忍不住一直盯着它看,这是不是很奇妙呀!还有那放风筝的时候,风筝为啥能飞上天呢?这可多亏了风的力量呀!风就像是一双大手,把风筝托举起来。
就好像我们游泳的时候,水会把我们往上托一样。
你得掌握好放风筝的技巧,该松线的时候松线,该收线的时候收线,不然风筝可就掉下来咯!想想看,那些五颜六色的泡泡是怎么产生的呢?原来是泡泡水呀!泡泡水形成的那层薄薄的膜,包裹住了空气,就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泡泡。
这就像是给空气穿上了一件彩色的衣服,太有意思啦!而且吹泡泡的时候,你轻轻一吹,那些泡泡就飘出来了,就像一群小精灵在空中跳舞,多好玩呀!还有那玩具车,它为啥能跑得那么快呢?这里面可有着机械原理呢!轮子的转动,发动机的驱动,就像是给它注入了活力。
这和我们骑自行车是一样的呀,脚一蹬,车子就跑起来啦!玩具里的科学原理真的是无处不在呀!它们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能让我们学到好多知识呢!我们在玩玩具的时候,不妨多想想,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说不定你会有新的发现哦!难道不是吗?总之,玩具可不仅仅是让我们玩得开心的东西,它们还是一个个小小的科学宝库呢!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就能从中学到很多很多。
所以呀,别小看了那些玩具,它们可有着大奥秘呢!让我们继续在玩具的世界里畅游,去发现更多的科学之美吧!。
玩具里的科学知识
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我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里,可藏着大大的科学知识呢!
就说那个小小的弹弓吧!还记得我们拿着它到处射石子儿吗?那里面可有着牛顿定律的身影哦!当我们把皮筋往后拉,再松手让石子飞出去,这不就是力和运动的完美呈现嘛!这不就好像我们用力拉着一辆小车,松手后小车就会跑出去一样。
你说神奇不神奇?
还有那魔方呢!我们拼命转动它,想要把颜色都归位,这过程中不就有几何学的道理嘛!每一个小方块的转动和排列,都像是在构建一座神秘的几何城堡。
每次玩魔方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小小建筑师,在努力创造属于我的完美作品。
遥控汽车也很棒啊!我们拿着遥控器指挥它跑来跑去,这不就是无线电遥控技术嘛!我们就像是汽车的大脑,通过遥控器向它发送信号,让它按照我们的指令行动。
哎呀,这感觉简直太酷了!就好像我们是将军,遥控汽车是勇敢的士兵,我们指挥着它冲锋陷阵。
再看看那些拼图,一块一块地拼起来,不就是在锻炼我们的空间想象力嘛!我们要在脑海中构想出完整的画面,然后通过小手把那些碎片拼成一个整体。
每次成功拼好一幅拼图,那成就感简直爆棚啊!
玩具可不仅仅是让我们玩乐的东西,它们更是我们探索科学世界的小帮手呀!它们让我们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好多科学知识。
所以啊,别小瞧了那些玩具,它们可是有着大能量的呢!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它们,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这就是我的观点,玩具里真的有太多有趣又有用的科学知识啦!。
用小实验向孩子解释玩具的科学原理当孩子看到玩具冲锋枪会喷出火花,玩具火车会冒烟,往往会向父母问一连串“为什么”。
因此,做父母的应当了解一些机动玩具的科学原理,以便向孩子解释,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这里仅举几种玩具为例,让父母们掌握一些解释方法和原理。
1.惯性玩具:惯性小汽车推几下就能自己跑起来,这里的科学原理实际上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但如何向孩子解释其中的道理呢?父母可举出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的情况来说明惯性原理。
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解释:“爸爸骑自行车时使劲蹬几下,就可以骑在上面不再蹬车,自行车会自动驮着爸爸往前跑,这就是惯性在起作用。
玩具小汽车推几下就好像爸爸蹬几下自行车一样,产生了惯性,然后把小汽车放在桌面上,它自己就会朝前跑”。
在解释时可以让孩子看一看爸爸蹬自行车的实际情况,让孩子对惯性的产生有个感性认识。
当孩子问起发火手枪为什么会喷火时,可以举打火机为例,最好能拿出打火机来作表演。
可以这样来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打火机上有个砂轮,玩具手枪里也有个砂轮。
爸爸按一下打火机,砂轮就会转动,在打火机中的火石上摩擦出火花来。
玩具手枪里也有砂轮和火石,小朋友一按扳机就象爸爸按打火机一样,手枪里的火石倒出来让孩子看,使他们懂得发火的道理。
2.发条玩具:孩子问起发条玩具为什么会动作时,可以举钟表为例说明发条上紧后,它会凭借弹力自动松开。
其原理就象把一根弹簧压紧,当手一放开后它就会恢复原状一样。
同时还可以闹钟为例说明发条的作用。
为了让孩子得到感性认识,甚至可以把发条玩具拆开,让孩子看上紧的发条慢慢舒张开来,并带动齿轮转动的情况。
3.电动玩具:孩子们对电动玩具的各种巧妙动作特别好奇,常常会提出许多问题。
父母在解释之前最好能思考一下,并可事先拆开玩具观察一些实际结构,以便解释得更加明白。
以下试举几例加以说明:(1)孩子问为什么玩具火车头会发出呜呜的汽笛声时,父母可以吹哨子为例,让小朋友先明白吹哨子发声原理。
然后向孩子说明玩具火车头里也有一个哨子,但不是靠人去吹而靠一个小风扇去吹。
玩具中具有的物理知识我从小就喜欢玩各种各样的玩具,有些玩具不仅好玩,还能让我学到一些物理知识。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玩过的几种玩具中具有的物理知识。
第一种是风筝。
风筝是一种利用风力在空中飞行的玩具,它由竹架、纸张或布料、线和尾巴组成。
风筝飞行的原理是利用了空气动力学中的升力和阻力。
当风吹向风筝时,风筝受到了两个方向的力:一个是垂直于风向的升力,一个是平行于风向的阻力。
升力使风筝上升,阻力使风筝后退。
当升力大于重力时,风筝就能在空中保持平衡。
当阻力等于线的拉力时,风筝就能在空中保持稳定。
如果想让风筝上升,就要放松线,让风筝受到更大的升力;如果想让风筝下降,就要收紧线,让风筝受到更大的重力。
如果想让风筝左右转弯,就要改变线的方向,让风筝受到不同方向的拉力。
通过控制线的长度和方向,我们就可以让风筝在空中自由地飞行。
¹第二种是溜溜球。
溜溜球是一种利用手指拨动线圈使球体上下旋转的玩具,它由一个球体、一个轴和一根绕在轴上的线组成。
溜溜球旋转的原理是利用了角动量守恒和摩擦力。
当我们拨动线圈时,我们给溜溜球一个初始的角动量,使它开始旋转。
由于没有外力作用在溜溜球上,它的角动量就保持不变,这就是角动量守恒定律。
当溜溜球下落时,它受到了重力和线的拉力,这两个力合成一个向心力,使溜溜球做圆周运动。
当溜溜球上升时,它受到了重力和线的拉力,这两个力合成一个离心力,使溜溜球做圆周运动。
当溜溜球达到最低点时,它有最大的速度和最小的势能;当溜溜球达到最高点时,它有最小的速度和最大的势能。
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当然,在实际情况中,溜溜球还会受到空气阻力和轴与球体之间的摩擦力,这些都会消耗溜溜球的机械能,使它逐渐减速和停止旋转。
如果想让溜溜球继续旋转,就要及时拨动线圈,给溜溜球补充机械能。
¹第三种是不倒翁。
不倒翁是一种利用重心位置使玩具始终保持竖直的玩具,它由一个半球形或圆锥形的底部和一个较轻的上部组成。
不倒翁保持竖直的原理是利用了重心和力矩。
玩具和实验用途的科学物理在儿童时期,玩具是我们的好伴侣,玩具能够丰富我们的娱乐生活,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于科学的好奇心。
除此之外,一些实验用具能够为我们提供实验室的模拟环境,让我们在亲身实践中探索科学。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玩具和实验用具,并探索其中的科学原理。
1. 水晶球:科学的美丽水晶球是一种以光学为原理的玩具。
它能够通过反射和折射产生锐利的多彩光线,并产生清晰的图像。
一些水晶球可以在球内包含着多彩的花朵、树、风景等等,使得它们变得更加美观。
它们还可以作为一种降压的教育工具,通过观察水晶球中的图像,孩子们可以了解光学原理。
水晶球中的光线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当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光线会在两种介质之间弯曲,这就是折射。
而当光线撞击在一个光滑的表面上时,光线会反射回来,这就是反射。
使用水晶球时,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以及探索它们如何产生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2. 磁力制作:了解磁力场磁力制作是一种基于磁力场原理的玩具制作方法。
孩子们可以通过可重复使用的磁棒来制作各种形状的结构,从而了解磁力场、磁力线、反向极性和相同极性。
这种玩具可以帮助孩子们探索磁力和磁场的基本概念,了解他们如何相互影响。
孩子们也会学习到磁铁在磁场中旋转,以及如何通过磁力来完成任务。
考虑到磁力制作的笔直杆和弯曲杆,我想起了磁力线。
磁力线是沿着磁场方向表示的矢量,它们形成一个不可见的关系图。
当磁感应线相互重叠时,磁铁的相对朝向就会改变,这就是相反极性的运作方式。
相同极性的磁铁相互排斥,而相反极性的磁铁则相互吸引。
3. 电路实验套装:理解电的实质电路实验套装是一项广泛使用的实验套装。
它允许孩子们构建电路、制作电子产品并使用电路来学习各种电学原理。
通过使用不同种类的电路元件,例如电位器、电容、二极管和电阻器,孩子们可以理解电路的不同层次,以及电在电路中的运作。
电路的基本元件是电池、导体、电路元件等。
《玩具里的科学》讲义一、引言玩具,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它们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和乐趣,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在我们日常接触的各种玩具中,从简单的积木到复杂的电子玩具,每一种都隐藏着科学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二、玩具中的力学原理1、积木玩具积木是最常见的玩具之一,孩子们通过搭建积木,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积木的搭建涉及到力学中的平衡和稳定原理。
当我们搭建一个高塔时,需要考虑每一块积木的位置和重量分布,以确保整个结构不会倒塌。
这就像是在建造真实的建筑物一样,需要遵循力学的规律。
例如,如果我们在底部使用较重的积木,而在顶部使用较轻的积木,那么高塔就更容易保持稳定。
这是因为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定。
此外,积木之间的接触面和摩擦力也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2、弹弓弹弓是一种具有一定危险性但又充满趣味的玩具。
它利用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
当我们拉伸弹弓的橡皮筋时,橡皮筋储存了弹性势能。
当我们松开橡皮筋,弹性势能迅速转化为弹丸的动能,使弹丸飞射出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
如果拉伸的角度不对或者力度不够,弹丸就无法达到预期的射程和方向。
三、玩具中的物理学现象1、陀螺陀螺是一种能够在旋转中保持平衡的玩具。
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是角动量守恒。
当陀螺高速旋转时,它具有较大的角动量。
由于角动量守恒定律,陀螺在受到外界干扰时,能够通过自身的旋转来保持平衡,而不会轻易倒下。
而且,陀螺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也会影响其旋转的稳定性和持续时间。
质量分布越均匀,形状越对称,陀螺的旋转就越稳定。
2、气球气球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之一,特别是当我们给气球充气并松开时,气球会快速飞走。
这是因为气球内的气体在被释放时产生了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当气球内的气体向外喷出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气球向前运动。
四、玩具中的电学知识1、电动玩具车电动玩具车是孩子们常见的玩具之一,它涉及到电学中的电路和电池的知识。
玩具中的科学作文
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玩具中的科学呢!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我们天天玩的玩具里,可藏着好多好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呢!
就说我最喜欢的玩具赛车吧!每次我玩它的时候都特别兴奋。
你看,它跑得那么快,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里面有摩擦力的学问呀!赛车的轮子和地面之间就有摩擦力,要是没有摩擦力,那赛车不就滑得不知道跑哪里去啦!还有赛车的速度,那是和动力有关系的呀,就好像我们人要跑快得有力气一样。
还有那个会飞的竹蜻蜓,哇,那可太有意思啦!我们用手搓一搓,它就能飞起来。
这其实就是利用了空气的力量呢!空气也能有力量,是不是很神奇?这就好像我们游泳的时候,水会给我们一个浮力一样。
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玩具的时候,还经常讨论这些科学知识呢。
“嘿,你知道这个玩具是怎么工作的吗?”“哎呀,这里面肯定有科学道理!”我们叽叽喳喳的,可热闹啦!
再想想那些拼图,要把它们拼成一幅完整的画,这可不简单呀!这得考验我们的空间想象力呢,就像建筑师盖房子一样,得先在脑子里有个样子。
玩具真的是太有趣啦,它们不仅能让我们玩得开心,还能让我们学到好多科学知识呢!所以呀,我们可不要小瞧了这些玩具哦!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科学宝库,等着我们去发现里面的秘密!。
玩具中的科学虹桥小学六二班夏宇航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奇奇怪怪的玩具,这也是现代科技发达的一个象征。
可人们就只看见了玩具光鲜亮丽的外表,却不知道玩具里也有许多深藏不露的知识与科学,那不仅会让我们的脑子变灵活,还会让我们的知识面变得更广,这难道不比玩玩具更有趣吗?我小时候虽然没有那些引人注目的芭比娃娃和变形金刚,但筒子里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东西也让我十分感兴趣,我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吧!没错,就是万花筒。
当我来到南通科技馆的时候,心里就想:不知道这里有没有让我可以回忆起童年时快乐的玩具呢!谁知不一会儿我就找到了勾起我记忆的万花筒,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它前面,瞪大眼睛珠子使劲一看,太漂亮了,我忍不住连声赞叹,那万花筒的图案是如何来的呢?原来是靠玻离镜子反射而成的。
它是由三面玻璃镜子组成一个三棱镜,再在一头放上一些各色玻璃碎片,这些碎片经过三面玻璃镜子的反射,就会出现对称的图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万花筒的原理在于光的反射,而镜子就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成像的。
我从来没想过玩具居然也这么大的学问。
正当我傻了眼的时候,一个大球扑面而来,幸好我身手灵活,及时躲避了即将来临的大灾难,定眼一看,原来是不倒翁,诶!瞧,里面还有一个小孩呢,我目不转睛的看着它,心里好奇油然而生,我排了差不多10分钟的队伍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不倒翁,准备就绪,朋友用力一推,我坐着的不倒翁猛烈摇动,让我来了个措手不及,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抓住扶手,感觉置身于超级旋转木马之上,好一阵快感,一会儿往左摇一会往右摇,就是不倒,也是因为知道它不会倒,我才敢上去的吗!我试着问了问旁边的朋友,想问问他们知不知道不倒翁的原理,可是,他们都不知道,我只好去问了问科技馆阿姨,终于揭开了这个令我疑惑了很长时间的问题,原来呀:不倒翁为空心壳体,重量很轻;下半身是一个实心的半球体,重量较大,不倒翁的重心就在半球体之内。
下面的半球体和支承面之间有一个接触点,这个半球体在支承面上滚动时,接触点的位置就要发生改变。
科技小玩具的原理是什么科技小玩具的原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利用科学技术的知识和应用原理,结合电子、通讯、计算机、机械等领域的技术,设计制造出能够给人们带来娱乐、学习、创造的小型玩具。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解释科技小玩具的原理。
1. 电子技术原理:科技小玩具中的大多数电子产品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的应用。
电子技术原理包括电路理论、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连接、信号处理、功率控制等方面。
比如智能手表、智能电动玩具等产品利用电子技术实现了多种功能,通过传感器、芯片、显示屏、输入输出接口等元器件,可以进行数据采集、信息处理、通信传输等操作。
2. 通信技术原理:科技小玩具中的一些产品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这就涉及到通信技术的原理。
通信技术原理包括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网络通信等方面。
比如遥控玩具、无人机等产品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遥控和数据传输功能,通过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实现了玩具的远程控制和信息传递。
3. 计算机技术原理:科技小玩具中的一些产品使用了计算机技术的原理。
计算机技术原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系统原理等方面。
比如智能机器人、编程玩具等产品基于计算机技术,通过芯片、传感器、算法等实现了自主行动、学习和交互等功能。
4. 机械原理:科技小玩具中的一些产品包含了机械原理的设计和应用。
机械原理包括力学、运动学、材料力学等方面。
比如拼插玩具、机械臂等产品利用机械原理实现了不同的运动和变形,通过齿轮、摆杆、传动装置等实现了玩具的结构和机械运动。
综合来看,科技小玩具的原理是多种科技领域的技术原理综合运用的结果。
通过运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原理,设计制造出能够实现各种功能的小型玩具。
这些玩具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娱乐和乐趣,同时也能够促进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和学习,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玩具中的物理知识玩具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伴侣,无论是拼图、积木还是遥控车,它们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从简单的力学原理到复杂的电磁学概念,玩具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学习机会。
本文将以几种常见的玩具为例,探讨它们背后隐藏的物理原理。
一、弹簧玩具弹簧玩具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之一。
当我们按下弹簧玩具的按钮时,它会弹起并发出清脆的声音。
这一切背后是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弹簧是一种能储存和释放弹性势能的物体。
当我们按下弹簧玩具的按钮时,我们施加了压力,使弹簧被压缩。
在释放按钮的瞬间,弹簧开始恢复原状,将储存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使玩具向上弹起。
这个过程符合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摧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二、风筝风筝是一种古老的玩具,它能在空中飞翔。
这背后涉及到了空气动力学的知识。
风筝的上升原理基于伯努利定律。
当风吹过风筝的上表面时,它会加速并减少压力,而下表面的气流速度较慢,压力较高。
这种压力差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使风筝能够在空中飞翔。
风筝线的角度也对飞行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线的角度较小,风筝将会失去平衡并下降;如果角度较大,风筝将会失去稳定性并摇摆不定。
所以,调整风筝线的角度是保持风筝稳定飞行的关键。
三、磁力类玩具磁力类玩具如磁力积木和磁力陀螺等,利用了磁力的吸引和排斥特性。
磁力是一种基本的物理力量,由磁铁产生。
当我们把两个磁铁靠近时,它们会相互吸引,当我们把两个同样极性的磁铁靠近时,它们会相互排斥。
这就是磁力的基本原理。
磁力积木利用了磁力的吸引特性,通过磁铁的连接将积木固定在一起。
这不仅增加了玩具的稳定性,还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磁力陀螺则利用了磁力的排斥特性。
陀螺内部装有磁铁,当它旋转时,由于排斥力的作用,陀螺会保持平衡且不倒下。
这个原理也被应用在了磁悬浮列车等现代科技中。
四、电动玩具电动玩具如遥控车和电动飞机等,利用了电能和电磁力的原理。
小玩具里大智慧----发掘古典玩具七巧板的教育价值鲁迅说过:“玩具是幼儿的天使”。
玩具不仅是儿童亲密的游戏伙伴,给儿童带来玩耍的愉悦,也是儿童的教科书,潜移默化地为儿童提供各种经验和知识。
可以说,儿童玩什么样的玩具,就会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收获。
中国古典玩具不仅积淀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承载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涉及了现代数学中的拓扑学,几何学,运筹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其中蕴含的思维模式和教育价值今天也被广泛运用在现代儿童玩具当中,为孩子智力的发展,数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支持。
中国古典玩具,以七巧板,华容道,九连环为代表。
其中七巧板起源于宋代,创始人黄伯思。
有一个正方形分割的大小不等的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拼板组成,各板快之间大小呈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可合并、拆分、重组成各种图形。
它的特点:巧、变、负、朴、尖、合。
因为各种拼图能够启发幼儿智力,在西方国家被选为儿童智力开发的必选玩具。
七巧板因此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代表,得到的全世界的赞誉。
在英文中,七巧板被称为“唐图”,意即“中国的图形”。
七巧板的不同玩法因为七巧板能够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并针对我们园课外活动面积相对狭小的特点,我们为孩子选择了七巧板,让孩子体会七巧板不同的玩法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我们引导孩子在拼图的过程中不断地想象和创新,不断地探索新的玩法。
首先,我们根据不同的班别对孩子和老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对于小班的孩子,让孩子初步认知七巧板各板块的颜色和形状。
让幼儿在不携带任何任务和计划的情况下,让七巧板随意拼成一个图形即可。
拼图完成后,让幼儿口述:你拼的是什么,还能拼成什么,主要开拓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中班的孩子,让幼儿先想象再创作,根据老师的要求拼成各种图案。
也可以进行拼图记忆游戏,由一个孩子先拼出一个图形,再把图形打乱,请另一个恢复原貌,能帮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各个板快边角关系的认识,拓展视觉记忆力,丰富图形的再现能力。
溜溜球的奥秘
大家小时候应该都有属于自己的玩具吧,它们总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并让我们明白一些科学道理。
一根细细的绳子,牵着一个车轮一样的小球。
那小球像安了弹簧一上一下,可神奇了。
当时,我羡慕极了,以为那个人是魔术师呢!
现在我们科技发达了,出现了溜溜球,等许多高科技玩具。
我在这个玩具中发现了一个科学。
有一段时间,我们学校有许多的同学都在玩溜溜球,我很好奇,于是我也加入了玩溜溜球中。
哎!平常见别人玩是那么容易,可到了我手上,这溜溜球却不听使唤。
有一天,我拿着溜溜球在家玩“睡眠”,我想看着溜溜球能在下面“睡眠”,就在这时,我突发奇想,它为什么可以“睡眠”呢?我曾问妈妈好多次,妈妈说:“我不知道。
”我又问爸爸,爸爸也说不知道。
不经意间我用手拨了拨这个球体,一看它在滚动,我又拨了几下,嘿!“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发现了溜溜球所谓“睡眠”的原理了。
原来,在绕紧线后用力向下放去的时候,两个半球的球体在向前转,球体自转的时候,中间的小轴承也在转动,这也就形成了相对的稳定——也就是我们玩溜溜球所说的“睡眠”。
我发现了这个道理,就仿佛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一样高兴。
啊!我太高兴了。
这次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无论是玩玩具还是做事,只要用心,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有学问,玩具中也有“奥秘”。
如何通过玩具激发一年级学生的科学思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群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走进教室,四周环绕着五彩斑斓的玩具。
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探索的光芒。
这些玩具不仅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开启科学思维之门的钥匙。
通过这些小小的玩具,孩子们能在玩耍中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首先,拼插类玩具如乐高积木或磁性积木,成为了一年级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最佳伴侣。
当孩子们用这些积木搭建房屋、桥梁或其他结构时,他们实际上在学习重心、平衡和结构稳定性等基本的物理原理。
每当一座建筑物成功矗立,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这种成就感激励着他们继续尝试更复杂的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问他们为什么某些结构会倒塌,鼓励他们观察和猜测背后的原因。
这样的互动,让科学思维在无形中悄然生根。
其次,角色扮演游戏也是激发科学思维的有效方式。
当孩子们化身为科学家、医生或工程师时,他们不仅在享受游戏的乐趣,还在模拟真实的科学实验和探索。
想象一下,一个小女孩穿上白大褂,拿起放大镜,开始她的“植物研究”。
她会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子、颜色和形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这种观察过程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培养了她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态度。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例如“你觉得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来引导孩子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此外,科学玩具如显微镜、望远镜或简单的实验套件,都为孩子们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
在一次简单的科学实验中,孩子们可以使用水和油的不同特性来制作“魔法药水”。
看着两种液体分层,孩子们的好奇心被点燃了。
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解释液体密度的概念,并询问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种亲身体验和探索的过程,使孩子们在游戏中理解科学原理,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在户外活动中,使用自然材料也是促进科学思维的重要方式。
孩子们可以在公园捡拾树叶、石头和其他自然物品,进行分类和归纳。
他们可以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和质地,并尝试将它们按特征进行分组。
小玩具中的科学大道理
作者:伊芙
来源:《百科新说》2020年第01期
放杯水在饮水鸟的跟前,并把它的喙(huì)按在水里润湿一下。
几分钟后,站直的饮水鸟居然又缓缓低头,反复“喝”水,仿佛变成了一只活的小鸟。
饮水鸟其实是一台设计精巧的机械装置。
它的头和肚子是一大一小两个玻璃球,中间由玻璃管连通,玻璃内装有二氯甲烷,这种液体沸点很低,在常温下很容易蒸发成气体。
饮水鸟的身体是密封的,不会真的把水喝到肚子里。
它的头部被一层薄布包裹,饮水鸟“喝水”其实是布料在吸水。
1、鸟“喝”到水,头部的玻璃球被润湿,水慢慢蒸发并带走热量,使头部冷却。
头部内的二氯甲烷气体冷凝成液体,向下流到底部的玻璃球中。
2、由于气体减少,头部内的气压降低,此时饮水鸟就像我们喝盒装饮料那样,底部的液体被吸上来,逐渐充满头部。
3、“头重脚轻”使饮水鸟低头,“喝”了一口水。
鸟身的玻璃管因倾斜而出现空隙,底部的气体趁机流向头部。
头部内的气压重新得到平衡,液体流回底部,饮水鸟恢复直立。
4、如果我们把水杯拿走,饮水鸟喝不到水,它的头部不会被冷却,最终二氯甲烷会恢复常温,不再来回流动,饮水鸟便会慢慢停止运动。
彩虹弹簧圈不仅可以拉伸着玩,更奇妙的是,它会自己翻着筋斗“下”楼梯。
这种运动看似简单,背后的原理却不简单。
能量可以被储存,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
把铁球放在山坡上,它就有从高处往下落的趋势,且高度越高,能量越大,这种能量是“重力势能”;当它真正开始往下落时,重力势能逐渐变成动能,使其滚得越来越快,当它到达平地后,不再往下落,能量全部用光。
而弹簧圈不仅下楼梯时可以借助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它的弹簧结构还拥有“弹性势能”,无论你是拉扯还是挤压它,它都会有往回弹的趋势。
弹簧圈的能量在重力势能、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不断转换,直到弹簧圈落到平地,重力势能用完,这时弹簧会由于地面的阻力而停下。
当弹簧圈被放在阶梯高处时,它存储了重力势能,走下楼梯时,重力势能就一点点转化成了动能。
下一层台阶后,动能会把弹簧压紧,这时动能转化成了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让弹簧弹起,恢复运动,再落向下一层台阶。
小贴士
台阶高度和弹簧圈的大小要适合才能顺利下台阶。
台阶不能比弹簧高太多,也不能太宽,否则弹簧圈中途就会摔倒或停下。
牛顿摆由五颗完全相同的金属球组成,球被吊在架子上,你可以抬起最外面的球,让它落下并撞到旁边的球,但只有另一头最外侧的球会被弹飞,产生一种“隔山打牛”的效果。
这一现象表明,能量可以在物体间传递。
牛顿摆中间的三颗球几乎不动,只有最外头的两颗球摆来摆去。
不过,由于绳子在摆动中会摩擦生热,球也会碰撞发出声响,能量会渐渐转化成热量和声能,小球能量完全转化掉后,就会停止摆动。
落下的第一颗球拥有动能,当它碰到第二颗球时,就把自己的动能变成第二颗球的能量。
第二顆球还没来得及移动,就把能量转移到了第三颗球上,第三颗球又把能量给了第四颗球。
传到第五颗球时,它却没有下一颗球传递能量了。
于是,它只好“自食其力”,把能量转化成动能,摆了起来。
第五颗球摆起后又会因为重力而落下,撞到第四颗球上,这时能量又沿着第四、三、二颗球传回第一颗球,再次把它打飞。
用电线把这块蓝黑色小板与小车的马达连接起来,把小车放到阳光下,过了一会儿,它便开始缓缓向前行驶。
除了小车以外,还有太阳能小船、风扇等等,无论是哪种太阳能玩具,它们的核心零件就是这块太阳能发电板。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构成的,这些微粒就像一个个小家庭,家里还有许多孩子——电子。
通常,电子会乖乖地待在家里,但在硅、铜等元素的原子家中,身为“爸爸妈妈”的原子整天忙于工作,没时间管教电子,电子就没那么安分了。
只要有强光照射到电子上,电子就会吸收光的能量,变得活蹦乱跳,从家里跑出来,电流就产生了。
这种由光产生电的现象,就叫做“光电效应”,而太阳能电池板正是利用了硅的光电效应,把光能转化成了电能,供人们使用。
在一些阳光强烈的沙漠地带,有大面积的太阳能发电阵列为人们带来电力;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太阳能电池板维持着太空探测器的运行,而这些重要装置在本质上和你手里的太阳能玩具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