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第9版)第八篇 风湿性疾病 第三章 类风湿关节炎
- 格式:pptx
- 大小:23.67 MB
- 文档页数:12
类风湿关节炎教案(___)课程名称:《内科学》任课教师(职称):___,住院医师授课对象及时间:进入我科轮转的实生、研究生、规培医生授课题目(章节):类风湿关节炎教具:多媒体电脑基本教材:《内科学》第八版教学目的:1.熟悉类风湿关节炎的概念。
2.掌握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3.熟悉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熟悉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治疗。
2.难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理论教学,运用多媒体方法展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图片,帮助学生对其特点有直观的认识。
课时安排:1小时课程作业或思考题:1.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2.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应与哪些疾病鉴别?3.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要点有哪些?教学后记:本次教学按计划完成,同学们的研究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研究积极性高。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将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与课堂内容结合,使教学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多媒体手段在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1.概述介绍类风湿关节炎的定义。
2.病因和发病机制阐述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和免疫紊乱。
3.病理介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变化。
4.临床表现详细阐述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表现和关节外表现,包括晨僵、痛与压痛、关节肿、关节畸形、特殊关节受累的表现、关节功能障碍、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肺、心包炎、胃肠道和肾等方面。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理论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鉴别要点。
___《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时间分配:20分钟20分钟38分钟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1.神经系统:脊髓受压周围神经2.血液系统3.干燥综合征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血象血沉自身抗体:RF、抗角蛋白抗体谱免疫复合物和补体关节滑液关节X线检查类风湿结节的活检5.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鉴别诊断: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他病因的关节炎进行鉴别6.治疗:一般性治疗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生物制剂和免疫性治疗、其他改变病情抗风湿药教学方法和手段: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抗核抗体谱ANAs】1.抗DNA抗体。
已确认出两大类抗体特异性:●天然的双链DNA(dsDNA):对诊断SLE特异性高。
与活动性相关?●变性的单链DNA(ssDNA)2.抗核糖体P抗体(又称为:抗rRNP抗体)●针对3磷蛋白P0、P1和P2的抗体。
●诊断SLE的高度特异性标记物。
●在10-15%的SLE患者中出现。
●抗体水平与疾病的活动度相关。
●与狼疮脑病有关。
3.抗组蛋白抗体【AHA】特异性差-h●组蛋白是染色质基本结构-核小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物性狼疮的患者中出现率很高(78- 95%);●多种结缔组织病中出现。
●服用异烟肼的病人中最高,但临床上并没有出现狼疮的临床症状,其它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
4.抗核酸结合蛋白/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ENA抗体】临床意义:采用免疫扩散法、ELLISA和免疫印迹法。
几乎仅出现于患有结缔组织病的患者中。
如果无症状者中出现高滴度的抗ENA抗体,常预示着未来可能发展成结缔组织病。
抗体常在疾病的整个病程中均能够被检测到。
滴度与疾病活动度并无一致的关系。
●抗Sm抗体(Smith): ⑴ACR(美风湿协会)-SLE诊断标准中,诊断标准之一。
⑵非常有助SLE的诊断。
⑶30%SLE +。
⑷SLE常与抗u1RNP抗体同出现。
●抗u1RNP抗体=抗uRNP:⑴30%的SLE +,多与抗Sm抗体同出现;⑵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中90%滴度很高+;⑶区分结缔组织病和非结缔组织病的有力指标。
⑷抗u1RNP抗体+,常有双手肿胀、雷诺现象、肌炎和指(趾)端硬化。
●抗Ro/抗SSA抗体:该抗体与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S)相关,故取名为SSA;SSA与Ro的抗原性、生化特点一致。
●抗La/SSB抗体:原发性SS病人抗SSA/Ro和抗SSB/La阳性率分别为60%和40%,是诊断SS的血清学标志。
前者较抗SSA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更特异。
●肌炎特异性抗体(MSA):⑴抗合成酶抗体【如Jo-1抗体】;⑵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抗SRP抗体】;⑶抗Mi2抗体;仅见于或最常见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或PM/DM 重叠综合征。
教案2020 ~2021学年第 2 学期课程名称类风湿关节炎授课对象授课教师医科大学教案编写说明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教材为蓝本,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堂课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1.教案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安排:本次课的课型、教学方式、方法。
按所示项目打“√”,未尽的项目,请按本堂课的实际补充。
3.教学资源:配合教学活动所采取的教学用品,如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等,在有关栏目中打“√”,并在其下方写出名称或编目代号,应在课前作好准备。
4.教学目标与要求:注重围绕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三方面的目标与要求。
5.学情分析:课堂教学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等方面予以充分分析。
6.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
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7.教学方法,应当基于学情分析,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施教。
8.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资源,请结合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予以实施。
9.教学评价与反思:教案设计要反映教学实施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分析,结合具体实施结果予以改进。
教案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个性。
提供教案规格是为了表明教案设计的共性,而不是要求大家都按“示例”一个模式设计教案。
任课教师可在提供“示例教案”规格的基础上做相应的增补或调整格式,但一定要注意教案设计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教务处2016年6月教案授课日期:2021年7月29日教案编号:课程名称:类风湿关节炎年级专业:学时:1地点:第3示教室教师:职称:主治医师教学安排: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授课题目(章、节):类风湿关节炎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内科学》(第9版)主编:葛均波徐永健人民卫生出版社2.《风湿免疫学高级教程》人民军医出版社知识目标与要求1、掌握: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关节表现)、分类标准(2010年)和治疗措施(药物治疗)2、熟悉: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关节外表现),辅助检查和鉴别诊断3、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预后能力目标与要求:1、掌握RA的临床表现、分类标准和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