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排水设施简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七章路基路面排水§ 7-1 概述一、排水的目的与要求1、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源有两大类地面水:包括---大气降水、海河湖水、水渠水库水危害---冲刷路基使其失稳;渗入路基路面降低强度;在接缝、路肩处造成唧泥地下水:包括—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水危害—轻者路基湿软、强度降低、承载力下降;重者冻胀、翻浆、边坡滑塌分为:路基排水(地面、地下),路面排水(表面、中央、内部)2、排水任务:将路基范围内土基湿度降到一定限度内,保持路基常年干燥,确保强度和稳定性3、排水要在设计、施工、养护三个环节上重视⑴设计—排除、拦截地面水;隔断、疏干和降低地下水,引走⑵施工—校核排水系统设计,必要时补充修改;重视工程质量;施工现场设临时排水措施,保证正常条件施工和质量⑶养护—对排水设施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正常使用,水流通畅。
4、路面内部排水很重要路面排水—路表面、中央带、路面结构内部排除接缝下渗水、路旁滞水侧渗水,内部排水系统要满足:设施泻水能力强;自由水在路面结构内渗流时间、路径不能太长;设施要耐久二、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因地制宜,配合农田水利,充分调查研究,保护自然环境,就地取材,排水设施良好§ 7-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1、边沟⑴位置:路堑两侧;山坡路堤上方一侧;平坦地区矮路堤两侧⑵作用: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或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⑶断面形式:梯形、矩形、三角形、流线形。
见p183图7-1⑷方向纵坡:平行路中线;与路线纵坡一致,最小坡度≥0.5%,长<500m2、截水沟(又称天沟)⑴位置:路堑边坡坡顶以上;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
见p185图7-4、5、6⑵作用:拦截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护边坡和坡角不受冲刷⑶断面形式:一般为梯形, 深宽>0.5m。
见p185图7-7⑷方向纵坡:尽量与绝大多数地面水流方向垂直;3%≥纵坡≥0.5%,否则加固;长200~500m3、排水沟⑴位置:根据需要、结合地形而定;距路基坡脚≥2m,长度≤500m;转弯时的半径R≥10-20m;最好与原水道成锐角相交,见p186图7-8⑵作用:引水,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引到桥涵或指定地点⑶横断面:一般用梯形,尺寸经水力计算确定⑷纵坡:0.3%~3.0%之间;太大冲刷,太小淤积;4、跌水与急流槽⑴用于陡坡地段,沟底纵坡达45º;冲刷大,要求结构稳固耐久,须加固⑵单级跌水:排水沟渠连接处,需消能或改变水流方向时采用,见p183图7-3,p187图7-10多级跌水:较长陡坡段沟渠,需减缓流速、消能时采用。
公路路基工程中排水设施的应用公路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公路建造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各有不同。
在某些地方,特别是在低洼地区、山区和高海拔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公路路基工程中排水设施的应用。
一、排水设施的概念和作用排水设施是指建筑工程中用于排除雨水和地下水的各种设施。
在公路路基工程中,设施包括排水沟、排水管、排水口等。
排水设施的作用是保证公路路基的排水畅通,防止水毁和路面下沉。
排水设施还能减轻雨水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增强公路行车安全性。
二、公路路基工程中排水设施的类型排水设施在不同的土地条件、气候条件和公路等级下应用不一样。
目前常用的排水设施主要有三种:排水沟、排水管和排水口。
1.排水沟排水沟是指为收集路面雨水和渠化地下水而在公路路基两旁挖掘的开放式渠道。
排水沟的优点是易于清理,减少路基温度,其缺点是容易造成路基倒塌和交通事故。
2.排水管排水管是指用于收集和排放地下水或雨水的管道系统。
排水管的优点是可以将水排入河流,避免对路基的破坏,并且可以减少雨天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
缺点是维护费用相对较高。
3.排水口排水口是用于排放路面雨水的设施。
排水口的优点是排水速度快,适用于需求较大的公路路段。
其缺点是长期使用,容易堵塞。
三、关于公路路基工程中排水设施的施工在公路路基工程中,排水设施的施工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审批和监管。
1.设计环节在公路路基工程中,一般需要通过工程设计或者土建设计方案来进行排水设施的设计。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地形、气候、降雨量等多种因素。
设计的目的是达到排水设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2.施工环节排水设施的施工包括挖掘、填充、安装管、安装排水口等多个步骤。
施工时需要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3.验收环节排水设施的验收是确保排水设施完好无损、符合设计规范的关键步骤。
公路登记可能需要进行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填写相关表格和报告。
路基路面排水设施路基地面排水设置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拦水缘石,蒸发池。
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均应设置边沟,截水沟的位置。
在无弃土堆的情况下,截水沟的边缘离开挖方路基坡顶的距离视土质而定,以不影响边坡稳定为原则。
熟悉路基地面排水设置与施工要求一、边沟(一)设置挖方地段和回填高度大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均应当设置边沟。
路堤靠山一侧的坡脚应当设置不漏水的边沟。
为了防止边沟漫溢或冲刷,在平原区和重丘山岭区,边沟应分段设置出水口,多雨地区梯形边沟每段长度不宜超过m,三角形边沟不宜超过m。
(二)施工建议平曲线处边沟施工时,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沟底纵坡平顺衔接,不允许曲线内侧有积水或外溢现象发生。
曲线外侧边沟应适当加深,其增加值等于超高值。
边沟的修整:土质地段当沟底纵坡大于3%时应实行修整措施;使用干活砖片石对边沟展开铺成时,高文瑞以有平坦面的片石,各砌缝必须用小石子嵌紧;使用浆砖片石铺成时,砌缝砂浆应当细腻,沟身不漏水;若沟底使用抹面时,抹面应当平坦压光。
二、截水沟(一)设置截水沟的位置。
在无弃土堆的情况下,截水沟的边缘离开挖方路基坡顶的距离视土质而定,以不影响边坡稳定为原则。
如系一般土质至少应离开5m,对黄土地区不应小于lm并应进行防渗加固。
截水沟挖出的土,可在路堑与截水沟之间修成土台并夯实,台顶应筑成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
路基上方有弃土堆时,截水沟应当返回弃土堆脚1~5m,弃土堆坡脚返回路基挖方坡顶不应当大于lm,弃土堆顶部应设2%女性主义截水沟的横坡。
山坡上路堤的截水沟离开路堤坡脚至少2.om,并用挖截水沟的土填在路堤与截水沟之间,修筑向沟倾斜坡度为2%的护坡道或土台,使路堤内侧地面水流人截水沟排出。
(二)施工建议截水沟长度超过m时应选择适当的地点设出水口,将水引至山坡侧的自然沟中或桥涵进水口,截水沟必须有牢靠的出水口,必要时须设置排水沟、跌水或急流槽。
截水沟的出水口必须与其他排水设施平/顷衔接。